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CIO Times:OpenAI 新模型斬獲 IMO 金牌,科技界震動

2025-07-21 12:45

1. OpenAI 神祕模型獲 IMO 2025 金牌,突破傳統推理侷限

OpenAI 一款全新「通用推理模型」在 2025 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競賽中解出 6 道題中的 5 道,以 35 分成績奪得金牌。此前表現最佳的 Gemini 2.5 Pro 僅得 13 分。該模型在與人類完全相同條件下比賽,能進行長達數小時深度思考,打破以往 AI 需特定領域訓練才能獲勝的鐵律。OpenAI 表示此模型並非 GPT-5,且不會對外發布。這一成果可能預示着推理技術的顛覆性突破,引發硅谷高度關注。

2. 優必選獲近億元人形機器人採購訂單,商業化進程加速

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顯示,優必選科技中標覓億(上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9051.15 萬元機器人設備採購項目,這是全球人形機器人企業目前最大的採購訂單。7 月 17 日,優必選發佈全球首個會自主換電的人形機器人 Walker S2,並計劃今年交付 500 台工業人形機器人用於智能製造產業,此前也官宣面向科研教育的天工行者機器人已收穫百台訂單,今年預計交付超 300 台,標誌着人形機器人產業商業化加速。

3. 熙菱信息籌劃控制權變更,助力數智化轉型

7 月 20 日晚間,熙菱信息(300588)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正在籌劃公司控制權變更事宜,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變更,股票自 7 月 21 日開市起停牌。熙菱信息主營公安與智慧城市領域大數據智能應用軟件及網絡安全測評服務,雖歸母淨利潤連續五年虧損,但 2025 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50.99%。公司表示將持續推動公共安全和數字經濟領域數智化轉型。

4.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即將啟幕

7 月 26 日至 28 日,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在上海浦東世博中心、世博展覽館、徐匯西岸等地同步舉行。本次大會以 「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 為主題,設有會議論壇、展覽展示、賽事評獎、應用體驗、創新孵化等板塊,全面呈現 AI 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及全球治理最新實踐,將吸引眾多企業、專家參與,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交流合作。

5. 廣西大力推動 AI 產業發展,舉辦推介會與超級聯賽

7 月 19 日,「2025 年京企入桂 鏈接產業 AI」 推介會在南寧舉辦,吸引 19 家北京人工智能企業。同時,廣西 AI 賦能千行百業超級聯賽正式打響,旨在打造 「賽事選拔 — 資源對接 — 產業孵化」 閉環生態。廣西聚焦 「北上廣研發 + 廣西集成 + 東盟應用」 路徑,出臺多項政策,目前已吸引眾多企業佈局,如南南鋁加工、玉柴集團等企業已在 AI 應用上取得成果。

6. Netflix 利用 AI 提升視覺特效速度

Netflix 表示在即將上映的阿根廷科幻劇集《永生者》中運用生成式 AI 創建建築倒塌序列,完成速度比平時快約 10 倍,有助於降低成本。不過,這引發了藝術家對工作保障和版權的擔憂,與 2023 年好萊塢罷工期間的擔憂類似,凸顯了 AI 在影視製作應用中面臨的行業爭議。

7. xAI 與五角大樓達成 2 億美元協議,Grok 曾引發爭議

據 BBC 報道,xAI 在其 Grok 模型生成反猶文本並道歉后不久,與美國五角大樓達成價值 2 億美元協議。此次爭議加劇了業界對 AI 發佈速度與安全性的討論,OpenAI 安全研究員稱 Grok 首次發佈 「完全不負責任」。與此同時,Perplexity AI 進軍印度市場,參與當地 AI 競爭。

8. Meta 拒絕簽署歐盟自願性 AI 行爲準則

7 月 18 日,Meta 表示不會簽署歐盟委員會的自願性人工智能行爲準則,認為草案賦予布魯塞爾的權力應在《人工智能法案》中規定。而微軟稱一旦措辭確定,「很可能」 簽署。該行爲準則草案要求參與者對 AI 生成媒體水印、遏制深度偽造,並在規則出臺前與監管機構共享安全信息,Meta 的拒絕或影響其在歐盟的 AI 業務佈局。

9. 馬斯克宣佈將推出兒童版 AI 應用 「Baby Grok」

當地時間 7 月 20 日,馬斯克通過社交平臺宣佈 xAI 將開發兒童專屬應用 「Baby Grok」,但未透露具體功能細節,僅表明會提供 「友好型內容」。這一舉措旨在開拓兒童 AI 應用細分市場,不過兒童 AI 產品面臨內容安全審覈、數據隱私保護等挑戰,后續發展備受關注。

10. 在線文章揭示人們對 AI 工具的複雜態度

《華盛頓郵報》評論文章提及文本生成器幫助作者潤色措辭,展現了 AI 工具在寫作輔助方面的積極作用;而 Reddit 帖子則警告未來總統可能讓先進 AI 系統控制武器,以保持對中國優勢,凸顯人們對 AI 用於軍事等關鍵領域的擔憂。在 LessWrong 上,也有關於 ChatGPT 語言表述看似有感知但實際僅為文本預測的討論,反映出公眾對 AI 理解的加深與態度的複雜性。

趨勢研判

1. AI 技術突破推動應用邊界拓展:

以 OpenAI 在 IMO 競賽中的模型突破為代表,AI 在複雜推理和創造性思維領域不斷取得進展,未來將從特定領域應用向更廣泛、更復雜的任務滲透,如科研輔助、高難度決策支持等,重塑各行業工作模式。

2. AI 產業商業化與監管博弈加劇:

一方面,優必選大額訂單、Netflix 應用 AI 降本等體現 AI 產業商業化加速;另一方面,Meta 拒絕歐盟 AI 行爲準則、xAI 的爭議事件,顯示出企業在追求商業利益時與監管的博弈。未來,如何平衡創新、商業發展與監管合規,將是 AI 產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3. AI 細分市場與跨界融合成為趨勢:

馬斯克計劃推出兒童版 AI 應用,表明 AI 企業開始聚焦細分市場;廣西推動 「AI + 產業」、Netflix 將 AI 融入影視製作,體現 AI 與傳統產業跨界融合趨勢。未來,隨着技術發展,AI 在各細分領域和跨行業融合應用將不斷涌現新機遇。

話題互動:

在您看來,AI 在企業應用中,是技術突破更重要,還是平衡監管與商業利益更具挑戰性?歡迎分享您在企業推動 AI 項目時,在這兩方面的經驗與思考 。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