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3億美元薪酬被10人拒絕!OpenAI首席研究官一句話引發硅谷史上最瘋狂搶人大戰

2025-07-21 14:46

一水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在OpenAI挖人挖到奧特曼破防,但小扎也是沒少被發好人卡。

這不,最新爆料,至少有10位OpenAI員工都拒絕了小扎

消息來自華爾街日報,據知情人士透露,面對Meta小扎開出的3億美元天價「挖人費」,有相當一部分OpenAI員工都拒絕了「加入敵營」。

而且拒絕的人中還有我們熟悉的Mark Chen,目前擔任OpenAI首席研究官。

根據爆料,今年春天的時候小扎和Mark Chen進行了一次閒聊,內容主要是小扎向對方請教如何改進自家的生成式AI部門。

Mark Chen當時也沒多想,所以就認真建議他加大對人才的投資

結果這一下彷彿就打通了小扎的任督二脈,堪稱硅谷史上最瘋狂的搶人大戰就此啟動。

當時小扎就向給他靈感的Mark Chen發出邀請:是否願意考慮加入Meta,以及如何才能打動你?

而Mark Chen沒咋考慮就回絕了,並表示自己在OpenAI乾得很開心。

雖然被拒絕了,但已經找到新方向的小扎立即整理了一份全球頂尖AI人才名單,並開始私下挨個接觸挖人。

截至目前,根據硅谷VC大佬Deedy從一位匿名Meta員工手中獲取的Meta超級團隊人員名單來看——

44人中,幾乎有40%的人都來自OpenAI,被挖得最狠

估計連Mark Chen也沒想到,自己的一句話就導致「被偷家了」(doge)。

而除了OpenAI,這份名單的最大看點還是華人——

50%的成員來自中國,清北校友佔半數。

Meta超級天團華人盤點

從Meta小扎挖人的最終名單來看,他對華人研究員的偏愛確實尤為明顯。

先盤盤最新加入的幾位。

Chengxu Zhuang,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校友,OpenAI前研究科學家。

曾獲得MIT心理學博士學位,而且之后繼續在MIT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從去年開始,他加入OpenAI從事技術方面的工作,感興趣的方向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等。

Chenxi Liu,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校友,谷歌DeepMind前研究科學家(研究Gemini后訓練)

碩博分別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剛剛入職Meta2個月,專攻視覺語言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曾是自動駕駛明星企業Waymo的高級研究科學家。

Chunyuan Li,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系校友,xAI前研究員(參與Grok 3視頻理解)

曾獲得杜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有大約7年工作經驗,主攻擴散與多模態生成。

之前還在微軟研究院擔任首席研究員,2023~2024年在字節任視覺語言模型研究主管。

Haotian (Ken) Tang,上海交通大學CS校友,谷歌DeepMind前研究科學家。

曾獲得MIT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碩博學位,入職Meta剛1個月,專攻基礎多模態模型。

Michael Zhang,曾獲得喬治華盛頓大學CS博士學位,谷歌DeepMind前高級研究員。

DeepMind被合併前,他在谷歌工作了近11年,領導團隊專注於自然語言理解、信息檢索和發現。

2013年剛加入谷歌時擔任L4軟件工程師,多年來逐步晉升爲高級軟件工程師和高級經理。

Qingqing Huang,曾獲得麻省理工學院EECS博士學位,TikTok前研究科學家,還有一位知名的AI大神家人(猜猜是誰(☉㊀☉)つ

更早之前在谷歌工作了6年,職位同樣是研究科學家。

Rui Hou,同濟大學本科校友,xAI前研究員(方向為Reasoning+Agent)

加入xAI前曾在Meta工作了5年, 一路參與了Llama2、3、4的后訓練工作。

這次也算是重新投入老東家懷抱了~

Pingchuan Ma(馬平川),南開大學軟件工程校友,OpenAI前研究科學家。

曾獲得MIT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主攻視覺與語言技術。

翟曉華,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2014年在北京大學獲得計算機系博士學位。

一畢業就前往谷歌蘇黎世工作,是ViT的核心作者之一。

去年底,ViT三位核心作者集體被OpenAI挖走,併成立OpenAI蘇黎世工作室,繼續做多模態方面工作。

直到最近,Meta又把OpenAI的蘇黎世辦公室「一鍋端」了,且這三人這一次也都出現在了超級團隊名單中。

Zhishuai Zhang,中國科學技術大學CS校友,OpenAI前研究員。

曾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CS博士學位,擁有近5年工作經驗。

一開始在Waymo從事軟件工程工作,后加入谷歌DeepMind任高級軟件工程師。

Yu Zhang,上海交通大學CS校友,OpenAI前研究員。

曾獲得MIT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畢業后在谷歌DeepMind干了6年研究員,之后加入OpenAI。

Tao Zhu,清華大學CS校友,谷歌DeepMind前高級軟件工程師,專攻多模態方向。

曾獲得南加州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早年在Dropbox、Twitter、谷歌作為軟件工程師參與過多個項目。

再加上量子位之前多次提到的老朋友們,44人天團中華人已經佔據22席

  • 畢樹超,浙大數學系校友:GPT-4o語音模式和o4-mini的共同創造者,此前在OpenAI領導多模態后訓練工作。

  • 常惠雯,清華姚班校友:GPT-4o 圖像生成的共同創造者,此前在谷歌研究院發明了MaskGIT和Muse文本轉圖像架構。

  • Ji Lin,清華校友:參與構建o3/o4-mini、GPT-4o、GPT-4.1、GPT-4.5、4o-imagegen以及Operator推理棧。

  • 任泓宇,北大計算機系校友:GPT-4o、4o-mini、o1-mini、o3-mini、o3和o4-mini的共同創造者,此前在OpenAI領導后訓練團隊。

  • Pei Sun,清華校友:曾在谷歌DeepMind負責Gemini的后訓練、編碼和推理工作,此前創建了Waymo的最后兩代感知模型。

  • 余家輝,中科大少年班校友:o3、o4-mini、GPT-4.1和GPT-4o的共同創造者,此前在OpenAI領導感知團隊,在Gemini中共同領導多模態工作。

  • 趙晟佳,清華校友:ChatGPT、GPT-4、所有mini模型、4.1和o3的共同創造者,此前在OpenAI領導合成數據工作。

  • 龐若鳴,上交大校友:蘋果基礎模型團隊負責人,谷歌前資深工程師。

  • Yuanzhi Li,清華校友:在OpenAI負責優化GPT系列模型。

  • 劉璐,華南理工校友:GPT-4o圖像生成的共同創造者,此前在谷歌參與Gemini研發。

OpenAI被挖的人最多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完整名單中從OpenAI跳到Meta的人最多——

OpenAI佔比40%,DeepMind佔比20%,Scale AI佔比15%

爲了吸引這羣「天之驕子」,除了開出天價薪酬,小扎還使出了奇招——

限時答覆是否加入Meta,過期不候(玩的就是心跳)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算力管夠的承諾,小扎后來也出來迴應稱:

大把研究人員因為天價薪資被打動來了Meta?這個説法基本不對哦,lol~ 

他們加入Meta,並非貪圖金錢,而是爲了造神——build god。

就是説,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為頂尖AI人才提供超乎想象的強大支持:

直接的金錢收益之外,對於心懷研究理想的科研人員來説,最強GPU無上限隨!便!用!

為此Meta也計劃投入數百億美元,建立多個GW集羣,即功率達到吉瓦級(Gigawatt)的超級計算集羣,通常用於訓練大規模AI模型。

據小扎自曝,很多頂尖人才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選擇加入Meta。

如此也逼得OpenAI CEO奧特曼出來最新表態:

今年年底將上線100萬個GPU!

啥概念??

若讓ChatGPT自己來對比一下,則這100萬個GPU和Meta計劃建造的Prometheus+Hyperion集羣實力對比如下:

總結一下就是,OpenAI此舉幾乎也是奔着和小扎的集羣同台打擂去的,而且風格明顯更激進、迅速。

OK,拋開這兩家的激烈競爭不談,網友們也是打開求職工作思路了:

想加入OpenAI的唯一理由是爲了進入Meta。

還得是大家會想啊~

參考鏈接:

[1]https://x.com/rohanpaul_ai/status/1947072386932916425

[2]https://www.wsj.com/tech/ai/meta-ai-recruiting-mark-zuckerberg-sam-altman-140d5861

[3]https://x.com/deedydas/status/1946597162068091177

[4]https://x.com/sama/status/1947057625780396512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