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9 12:29
在高階智能駕駛即將進入爆發階段前夕,智能駕駛領域的頭部玩家們上演起一輪「圈地運動」。7月15日,寶馬中國宣佈與Momenta合作,共同開發中國專屬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成為「整車企業+智駕公司」合作模式的又一個案例。
對寶馬中國來説,這是其繼與華為、阿里分別達成在軟件和AI方面的合作后,再度在智能駕駛方面做出佈局。對Momenta來説,這是其與十多家整車企業達成智駕方案合作后,敲定的又一家豪華品牌客户。
智能駕駛在過去多年里經過了激烈的競爭。在智能駕駛發展早期,多數整車企業都強調全棧自研,智駕方案公司則努力尋求與車企合作,但更多是作為整車企業配套商的角色。在這一模式下,很多車企因技術難題逐漸放棄了自研,而一些曾經紅極一時的智能駕駛公司也在淘汰賽中倒下。
當前,智能駕駛的發展模式已經變得清晰,即整車企業與智駕方案公司共同開發成為主流,雙方是共同成就的關係。對整車企業而言,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存在難度,而智駕方案公司雖有着更專業的技術,但也離不開車輛運行的實際場景。
在這一背景下,一些智駕方案公司得以不斷壯大。華為、卓馭科技(原大疆車載)、地平線、Momenta、輕舟智航、元戎啟行等公司逐漸成長為智能駕駛領域的頭部玩家。它們各自都擁有一批合作的整車企業,從而形成面向不同細分市場、擁有不同技術內核的智能駕駛流派。
智駕公司綁定整車企業
2025年初,寶馬開始在中國招募高階輔助駕駛供應商,輕舟智航、元戎啟行等輔助駕駛技術公司參與招標,最終Momenta中標。
2021年11月,高通與寶馬宣佈,將基於SnapdragonRide視覺系統級芯片(SoC)打造,為寶馬「新世代」車型提供自動駕駛體驗。「如果要重新基於高通平臺開發,時間太長,中間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寶馬更願意選擇有基於高通平臺實現量產可能的方案商。」芯流智庫創始人楊建楷向經濟觀察報表示。
如寶馬一般,不少跨國車企及中國自主車企,爲了快速補齊自身在智能駕駛技術方面的短板,均願意選擇與領先的智駕方案公司合作。這是智能駕駛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2025年,「智駕平權」浪潮在汽車行業中上演,隨着比亞迪等頭部車企大規模推動智能駕駛上車,讓那些技術迭代慢、無法規模化量產的車企和智駕公司感受到了強烈的壓力。
實際上,在此前一輪智能駕駛競賽中,不少智駕方案公司已經倒下,如星行科技、禾多科技、縱目科技等。文遠知行和智駕科技分別」委身」博世和安波福。曾經致力於L4級自動駕駛量產的公司,如今也紛紛轉型,如圖森未來轉型做遊戲和AI,百度Apollo、蘑菇車聯轉向「車路雲一體化」。「這種情況下,車企與智駕方案供應商的地位就變得對等,因為車企沒有那麼多精力全部自己開發,必須鎖定優質智駕方案供應商。方案商也必須深度綁定車企,藉助其體量快速實現規模化和技術迭代。」北方工大教授紀雪洪對經濟觀察報説。
當前的智能駕駛競爭已經轉向高階智駕。當「全國都能開」成為智能駕駛標配后,「車位到車位」在今年成為智駕實力的新標尺。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陳奇曾表示,車位到車位是檢驗智駕第一梯隊能力的最新標準,也是高階智駕真正的起跑線。7月11日,地平線總裁陳黎明表示,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的拐點已經到來,后續會有比較快速的增長。「現在車企必須鎖定一個或幾個智駕方案供應商,因為優秀的方案商本來就少,而且這些方案商的團隊人員不多,而現在各個車企對開發智駕車型的需求又大。」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沒有一個穩定的供應商,開發節奏就會亂,臨時換供應商的沉沒成本太大。」
爲了鎖定優勢供應商,車企和國際Ter1均加大了對方案供應商的投資。2024年10月,安波福以5.7億元戰略投資MAXIEYE智駕科技;2024年11月,北汽集團戰略投資小馬智行7000萬美元;2024年12月,比亞迪和上汽恆旭資本投資了卓馭科技A輪融資。長城汽車獨家投資了元戎啟行1億美元C輪融資,據經濟觀察報瞭解,長城汽車計劃再向元戎啟行進行一筆投資。
智駕新格局
在與寶馬合作后,Momenta集齊了「BBA(寶馬、奔馳、奧迪)」,這意味着Momenta在智能駕駛領域獲得了豪華汽車品牌陣營的認可。「BBA共同選擇Momenta」,給Momenta在開拓更多客户方面提供了強大的背書。
Momenta目前勢頭正盛,2023年其量產8款車,到2024年快速躍升至26款。今年Momenta又與東風日產、凱迪拉克、上汽奧迪、別克、一汽豐田、本田中國等車企合作,與全球超15家車企或Tier1建立合作關係,累計合作量產車型已超130款。
伴隨Momenta的火熱,智駕供應商的格局也發生了新變化。佐思汽研數據研究顯示,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城市NOA成功規模化量產上車的國內第三方智駕供應商主要有5家,分別是Momenta、華為Hi模式、百度、Bosch+WeRide和元戎啟行。其中,Momenta市場份額達到60.1%,華為Hi模式市場份額為29.8%,百度Apollo、Bosch+WeRide和元戎啟行的市場份額分別為6.9%、1.8%和0.9%。2024年前10個月,搭載元戎啟行方案的銷量數據約為1.3萬輛。
但隨着極越汽車倒閉,嵐圖汽車倒向華為,百度智駕在L2+賽道上淡出。自2024年下半年開始,智能駕駛行業的頭部玩家主要以華為、卓馭科技、地平線、Momenta、輕舟智航、元戎啟行這六家企業為主。
其中,輕舟智航和元戎啟行兩者於近一兩年才「上位」。此前,智駕行業中一向都有「華大地魔(華為、大疆、地平線、Momenta)」的説法。2024年初,元戎啟行正式推出國內首個不依賴高精地圖,同時使用「端到端」模型的智駕方案DeepRouteIO,並在去年上車全新藍山、Smart精靈5后,元戎啟行熱度走高。
2022年,輕舟智航從 L4級Robobus公司轉型為高階輔助駕駛供應商。2024年底,輕舟智航宣佈成為第一個達到50萬級量產交付規模的中高階智駕解決方案商。根據輕舟智航微信公眾號信息,目前已經交付超過60萬台,其中大多數供應理想汽車。
2025年1月,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侯聰表示,2025年輕舟智航的目標是實現百萬NOA量產上車。元戎啟行CEO周光表示,預計2025年全年,量產車規模將超過20萬輛。
卓馭科技曾在「華大地魔」中排名僅次於華為。2023年,卓馭科技從大疆分拆併發布核心產品「成行平臺」,2024年6月正式啟用「卓馭」作為業務品牌。以低算力、雙目視覺方案起家,藉助軟硬一體化佈局的優勢,卓馭科技在32TOPS算力芯片上實現了高速領航駕駛、城市記憶領航等功能,並迅速在五菱寶駿雲海車型上量產高階智駕。
截至今年5月,卓馭共有9家合作客户,目前的落地車型約為20余輛,尚有30多款車型即將量產落地,但卓馭並沒有公佈其量產車型的數量。在上述「智駕六劍客」中,卓馭科技合作的車型,還鮮有爆款。
其他如商湯絕影、四維圖新、佑駕創新等智駕方案商,近一年來也動作頻頻,但在定點車型數量和合作車企數量方面,相比「智駕六劍客」都更為靠后。
楊健楷表示,未來,車企與供應商的合作將更趨深度股權化與生態化,單純採購關係將逐步被淘汰。同時,伴隨着車企與智駕方案商的深度綁定,以及受不同車企車型和芯片開發節奏影響,智能駕駛供應商格局將會呈現一個持續動態的調整過程。
(作者 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