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成渝經濟圈最新發展形勢與未來機遇分析

2025-07-20 17:47

(來源:F金融)

本文綜合各方信息,對成渝經濟圈最新的戰略地位表述和2025年最新發展形勢予以梳理,以期看清發展空間、發現財富機遇。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示意圖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示意圖

01

成渝經濟圈的戰略地位值得再強調

相比於長三角、粵港澳和京津冀三大增長極,成渝處於內陸區域,無論在經濟體量、科技創新能力、人才供給及金融要素支持等方面與沿海幾大經濟圈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成渝經濟圈卻有其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因此,值得再強調。

總體上看,成渝經濟圈的戰略地位,是基於國家發展全局、區域協調格局、對外開放佈局及安全發展需求形成的綜合性定位,其核心價值體現在對國家戰略的支撐性、區域發展的引領性、開放格局的樞紐性及安全底線的保障性四個維度,是新時代國家戰略佈局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板塊。

一、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第四極」,平衡東西部發展格局

在我國區域發展「四大板塊」(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和「三大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基礎上,成渝經濟圈被明確為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之后的第四增長極,其核心使命是破解我國區域發展「東快西慢」的不平衡問題。

從經濟總量看,2024年四川+重慶地區GDP突破9.6萬億元(其中成渝為8.7萬億元),佔全國比重達6.5%,對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貢獻率超35%,是西部經濟實力最強、人口最密集、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區域。這一「第四極」的崛起,填補了西部缺乏國家級重大增長極的空白,通過輻射帶動雲南、貴州、陝西、甘肅等周邊省份,形成「西部增長帶」,與東部三大極形成「東有長三角、南有粵港澳、北有京津冀、西有成渝」的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全國一盤棋」佈局從「東部引領」向「東西南北中協同」升級。

重慶雙子塔 來源:西南推薦官

二、內陸開放的戰略支點,鏈接「雙循環」的關鍵樞紐

成渝經濟圈是我國內陸地區最具開放潛力的區域,其戰略地位體現在打通內陸與全球的雙向循環通道,破解「內陸腹地」的開放瓶頸。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和中歐班列(成渝)的核心樞紐,成渝已構建起「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全球126個國家(地區)的548個港口,2024年貨運量突破8000萬噸,成為我國西南地區對接東盟、南亞的最便捷通道;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超3.6萬列,佔全國25.2%,是內陸地區連接中亞、歐洲的「鋼鐵駝隊」。同時,成渝兩地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税區等開放平臺聯動,形成「制度型開放」試驗田(如「川渝通辦」355項政務服務、跨境金融區塊鏈試點等),推動內陸地區從「末梢」變為「樞紐」。

這一地位的核心價值在於: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成渝既是國內大循環的西部「節點」(輻射4億西部人口市場),又是國際大循環的內陸「接口」(鏈接「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為我國內陸地區探索「不沿邊、不靠海也能高水平開放」提供示範。

成都太古里  來源:西南推薦官 成都太古里  來源西南推薦官

三、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壓艙石」,保障國家產業自主可控

成渝經濟圈在電子信息、汽車製造、裝備製造等關鍵產業的集羣優勢,使其成為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核心支撐區,戰略價值直指「產業安全底線」。

在電子信息領域,成渝已形成從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到終端組裝的完整鏈條,全球2/3的iPad、近8000萬檯筆記本電腦在此生產,是我國少數能實現電子信息全產業鏈自主可控的區域之一,對破解「芯片卡脖子」、保障消費電子供應鏈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汽車產業領域,成渝汽車產量佔全國1/7,新能源汽車產能佔比超20%,氫能重卡、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賽道佈局領先,是我國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西部核心支點。

此外,成渝依託西部科學城、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等創新平臺,2024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800億元,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空天科技等領域的研發能力持續提升,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西部力量」,進一步強化了其在國家產業安全體系中的戰略地位。

四、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守護國家生態底線

成渝經濟圈位於長江上游核心區,覆蓋四川盆地及周邊山地,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水土保持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其生態安全直接關係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的生態底線。

國家賦予成渝「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核心定位,要求其在發展中堅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原則:一方面,通過推進川渝聯合生態保護(如聯合治理嘉陵江、岷江流域污染,共建大熊貓國家公園),保障長江中下游水資源安全和生態穩定;另一方面,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路徑(如發展綠色氫能、光伏產業、生態旅遊),為西部欠發達地區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提供示範。這一定位使其超越了單純的經濟功能,成為國家生態安全戰略的關鍵環節。

五、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協同樞紐,聯動多區域形成合力

成渝經濟圈的戰略地位還體現在其對多重國家戰略的「協同支撐」作用:

1、對接長江經濟帶:通過優化長江上游航運(如重慶果園港、瀘州港聯動),推動長江流域產業梯度轉移與生態聯防聯治;

2、聯動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通道起點,輻射我國西南、西北及東盟國家,強化「中國-東盟自貿區」與國內大市場的連接;

3、支撐西部大開發:通過提升自身能級,帶動滇、黔、陝、甘等西部省份發展,成為西部大開發「升級版」的核心引擎;

4、探索共同富裕:依託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如成都東部新區、重慶主城都市區),在大城市帶動大農村、縮小城鄉差距上形成可複製經驗,為全國共同富裕實踐提供西部樣本。

成渝經濟圈的戰略地位,本質是「國家需求」與「自身稟賦」的深度契合:從區域看,它是平衡東西部發展的「穩定器」;從開放看,它是內陸對接全球的「轉換器」;從安全看,它是產業鏈與生態鏈的「壓艙石」;從長遠看,它是西部崛起與共同富裕的「發動機」。這一定位不僅決定了其在國家戰略佈局中的核心地位,更賦予了其帶動西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的歷史使命。

成都天府軟件園

02

2025年發展形勢與未來機遇

一、發展形勢:高質量發展積厚成勢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自2020年上升爲國家戰略以來,已成為中國西部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2024年,川渝地區GDP總和突破9.6萬億元,佔全國比重達6.5%以上,對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貢獻率超35%。2025年一季度,320個川渝共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19.8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25.4%,實現「開門紅」,為全年經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

1、產業協同成效顯著:

• 電子信息產業:成渝已形成全球前十的電子信息製造業集羣,全球2/3的iPad、近8000萬檯筆記本電腦、超1億台智能手機在此生產。2025年,成渝電子信息先進製造集羣規模預計突破2.2萬億元,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領域將進一步鞏固全球競爭力。

• 新能源汽車產業:成渝地區汽車產量佔全國1/7,動力電池產能佔比超20%。2024年氫能重卡實現商用化,2025年計劃新增新能源汽車產能50萬輛,帶動上下游2000余家企業協同發展。

• 新興產業佈局: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新賽道加速拓展。2024年川渝首條低空短途運輸航線開通,2025年計劃新增13座通航機場,構建「縣縣通」低空飛行網絡,預計帶動相關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 科技創新引領升級:西部科學城、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等創新平臺加速建設,2024年川渝聯合實施重點研發項目257個,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800億元。中新(重慶)超算中心與成都國家超算中心實現算力互通,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提供支撐。2025年,川渝將共建制造業「智改數轉」賦能平臺,推動300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重慶互聯網產業園

2、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 交通網絡:成渝中線高鐵預計2025年通車,成渝客專提質改造完成,實現「1小時通勤圈」。成自宜高鐵、渝昆高鐵川渝段建成,成渝之間9分鍾一列高鐵飛馳,每日超100萬人次穿梭兩地。

• 物流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全球126個國家(地區)的548個港口,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超3.6萬列,佔全國25.2%。鐵海聯運「一單制」降低物流成本超10%,強化內陸開放樞紐地位。

二、發展機遇:多維戰略疊加釋放動能

政策賦能深化改革:2025年川渝兩地啟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集成式標誌性重大改革清單(2025—2027年)》,重點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共建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深化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例如,川渝高竹新區通過統一税費政策、設立跨省税費徵管中心,政務效率提升30%,成為制度創新試驗田。

中歐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

1、區域協同拓展空間:

• 雙核聯動:成都、重慶強化「兩中心兩地」定位,成都聚焦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重慶發力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形成「研發在成都、轉化在重慶」「製造在重慶、市場在成都」的協同模式。

• 毗鄰地區合作: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川渝高竹新區等10個合作平臺持續提質。例如,廣安(深圳)產業園入駐項目79個,80%企業來自重慶,90%為重慶配套,成為產業轉移典範。

2、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 公共服務一體化:「川渝通辦」事項擴展至355項,社保、醫保、公積金跨省通辦日均超2萬件,異地就醫直接結算317萬人次,同比增長27%。

• 就業創業機遇:2024年川渝新增城鎮就業超140萬人,2025年計劃新增留渝來渝青年40萬人。政府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涵蓋人工智能訓練、無人機駕駛、互聯網營銷等30余個工種,農村户籍、失業人員等可優先報名。

三、普通人的發展機會:把握趨勢實現躍升

1、 就業領域:新興產業與傳統行業雙輪驅動

• 先進製造業:成渝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等產業集羣需大量技術工人。例如,重慶電子電路產業園預計提供1.5萬個崗位,安岳成渝綜合示範產業園建成后可吸納3000人就業,薪資水平較傳統行業高15%-20%。

• 低空經濟:無人機操控員、航空物流配送員等崗位需求激增,人才缺口達100萬人。無人機農業植保員年薪可達20-30萬元,航拍攝影師日薪1000-3000元,巡檢員月薪6000-15000元。

• 現代服務業:隨着「川渝通辦」深化,跨境電商、法律服務、數字金融等領域人才需求上升。例如,重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吸引金融機構入駐,提供風險管理、綠色信貸等崗位。

2、創業方向:政策扶持與場景創新共振

• 中小企業機遇:川渝自貿試驗區對專精特新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技術改造補貼最高300萬元。例如,廣安(深圳)產業園對快建快投項目給予獎勵,入駐企業可享受税收優惠和租金減免。

• 農村創業空間:鄉村振興政策推動特色農業、文旅融合發展。例如,巴蜀美麗庭院示範片建設帶動鄉村旅遊經營收入增長8%,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8.4%,農村電商、民宿運營等創業項目可獲專項補貼。

• 數字經濟紅利:成渝數據中心集羣新增400G直連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場景豐富。普通人可通過「川渝造」智能終端平臺開發小程序、運營自媒體,或參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服務,共享數字經濟紅利。

3、技能提升:免費培訓與職業認證助力

• 政府補貼培訓:2025年川渝推出免費技能培訓項目,涵蓋叉車司機、電工、養老護理員、人工智能訓練等30余個工種。例如,簡陽市提供家政服務員、育嬰師培訓,退役軍人可免費參加消防設施操作員等特色課程。

• 職業資格互認:川渝試點境外職業資格認可,港澳及新加坡金融、建築等領域專業人才可備案后執業,其境外從業經歷視同國內經歷,為高端人才流動提供便利。

4、生活品質:區域協同帶來便利與紅利

• 跨區域生活:成渝高鐵「公交化」運營,半小時可達周邊節點城市,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養老托育資源共享,為異地就業、居住提供保障。例如,成都都市圈開通17條跨市公交線路,渝西與川中四市通勤成本降低30%。

• 消費升級機遇:成渝兩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4%,跨境電商、免税店等新業態興起。普通人可通過「川渝通辦」參與跨境商品代購,或在自貿試驗區內開設進口商品體驗店,分享消費升級紅利。

四、總結

2025年的川渝經濟圈,正以「第四增長極」的姿態引領西部高質量發展。產業協同、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的深度推進,為普通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無論是投身先進製造業的技術崗位,還是抓住低空經濟、數字經濟的新賽道,亦或是通過政府培訓提升技能、參與鄉村振興,每個人都能在這一國家戰略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座標。站在新的起點,川渝經濟圈的未來不僅是經濟實力的躍升,更是民生福祉的全面增進,為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提供生動範例。

本文綜合自AI內容與成渝區域有關媒體報道整理而成,僅供參考。

董祕俱樂部——中國最大以董祕為主體的資本精英交流社羣!董祕俱樂部成立於2014年,由華揚資本聯合國內200余位資深上市公司董祕共同發起,總部位於深圳,是立足於董祕學習、交流、發展、合作的一站式服務平臺。董祕俱樂部秉承「董祕職業成長、資本價值共享」的使命,以「成為中國值得信賴的資本服務交流平臺」為發展願景,以「將心注入、精耕細作」作為我們的服務理念,主要提供董祕人才培養、資本人才獵聘、融資併購顧問、訪學沙龍峰會等專業化資本服務。俱樂部成立以來累計深度服務企業超1000家,協助並陪伴150多家企業成功上市,培養精英董祕人才超2000人,目前在全國設有24個分會,會員人數超8000人。

項目一:董祕實操研修班

      項目二:擬上市公司財務總監培訓

      項目三:CFA考試培訓

 項目四:FRM考試培訓

項目五:CPA考試培訓

      項目六:ACCA考試培訓

項目七: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培訓

      項目八:基金從業資格考試培訓

      項目九:中級、高級經濟師認證培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