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0 18:42
草莓到底有多少種法?近日,在第五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上,來自海內外46支團隊帶來了各自心目中的最優解。從無土栽培到人工光照,再從多源節能到AI賦能,在創新加持之下,未來植物工廠已然初具雛形。
根據賽制,初賽隊伍需提交長10米、寬5米、高4米的植物工廠建設方案以及國產草莓種植方案,由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趙春江在內的12名專業評審打分。
▲ 本屆大賽由拼多多、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農業科創谷主辦,中國農業大學和浙江大學聯合主辦,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和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政府指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駐華代表處和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支持。
經過兩天的線上答辯和激烈角逐,初賽評比結果出爐,中國農業大學組建的賽博農人隊(Cyberfarmer)、上海企業歐普照明牽頭的OPPLE智莓隊、上海交通大學領銜的莓立方隊和浙江企業塔金麥主導的擬生態隊四支隊伍突圍成功,闖入決賽。
本屆大賽評審委員會主席趙春江表示,「用工程科技實現基於人工光的智能化農業生產,用AI 賦能草莓工廠化生產來實現節能減排、高效智能和增產增效是本屆大賽值得關注的亮點。」
AI如何爆改農業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智慧農業建設,2024年10月23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目標到2028年底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32%以上;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
「初賽隊伍中,有一半以上為企業牽頭或企業獨家報名參賽,三分之一以上報名團隊為三家及以上單位聯合組隊參賽。多家智能裝備團隊都融合了草莓育種專家與種植專家,而以草莓種植或育種團隊為主的團隊則融合智能裝備與AI專家。」對於初賽階段的比拼,大賽評委、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賀冬仙坦言,這是歷屆比賽中跨界融合、產學研合作程度最深的一次。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新賽季以草莓為種植對象,與首屆比賽在高原温室種植草莓不同,本次比賽考查團隊在全人工光的植物工廠進行AI種植。韓共|攝
在種植領域中,AI在作物監測與管理、精準農業、農業機器人、農業數據分析與預測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以上海交通大學領銜的莓立方隊為例,該團隊研發的智能種植系統可以根據草莓的生長特性建立數字模型,並結合人工智能算法,自動、實時調節植物工廠里的光、温、濕等環境條件。系統還會不斷積累、學習種植數據,優化種植算法,實現更好品質、更高產量。此外,其設計的植物工廠生產數據和整套AI算法系統可以進一步沉澱為數字產品進行銷售,這是他們在尋求商業化方面的創新想法。
如果説莓立方隊通過AI調度實現了均衡配比,四強隊伍之一的OPPLE智莓隊則將普照明等企業的落地經驗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等機構的科研能力相結合,把光照控制做到了極致。其方案的亮點在於採用最新的照明技術,把光集中到草莓身上,而非白白散到空氣中,實現節電34%。同時,低谷儲能和高峰放電的措施,有望實現電能利用率提升近一倍。
本次大賽評委、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艷虹表示,植物工廠節能設計的場景適配性、對人工光草莓種植難點的認知深度和實操經驗、種植技術是否創新和完備、AI管理策略的可操作性與實效性,以及單位面積產量及品質的量化預期,是其本次初賽評審關注的重點。
植物工廠的全新形態
與此同時,伴隨技術迭代,未來植物工廠的形態也將有更多新的可能,既可以不用土壤,也可以掛在「天上」。在初賽現場,來自韓國的K垂直農場(K-Vertical Farm)團隊展示了圓柱形的植物工廠新型灌溉系統,其創意性和實用性獲得了評委的高度認可。
▲22支國內外團隊參加了本屆大賽初賽的角逐,歷時兩天。
國內選手在工廠改造領域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大賽的「五朝元老」,中國農業大學組建的賽博農人隊今年帶來了八列可移動式栽培架,讓評委眼前一亮。相比固定的栽培架,他們的「創意」在預留穿梭空間的同時,將空間利用率提高到200%,預計容納粉玉草莓4088株,180天採收1600公斤,生產效率遠高於目前的大田種植。
另一支決賽晉級隊伍——擬生態隊背靠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隊長蔣桂華是該院草莓育種與栽培專家,選育過「越秀」等8個國產草莓品種。該團隊的核心思路是模仿自然生態環境,以「水」為載體,精準控制植物生長所需元素,建立一個可控的閉環系統,以達到零污染零排放的綠色種植。
對於模擬自然生態的水培系統面臨根系溶氧不足等情況容易出現爛根的問題,他們通過在營養液中加註溶氧和應用微生物菌劑的方法,可以減少根系病害。目前,該模式已在新西蘭、卡塔爾和新加坡等國家成功落地。
根據規劃,擬生態隊在50平方米種植間放置192條種植槽,種植草莓4600株,比賽期間預估總產量1900公斤,正常每株越秀草莓產量140克/茬。
▲圖為擬生態日光種植實驗的草莓苗栽種環節。何政洋|攝
千億扶持攻堅農業科技
不難看出,晉級決賽的四支隊伍在科技農業的掌控力、人工光種植、AI應用和生態育苗等方面表現突出。
趙春江強調:「AI與工程科技和農藝結合實現無人化高效生產,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技術調控能流、物流、信息流,大幅度提高複雜農業系統效率,將成為農業科技,特別是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在全球的未來發展趨勢。」
大賽的決賽將於9月在上海農業科創谷舉行。屆時,四支隊伍將根據各自設計的搭建方案分別落地一個50平方米的植物工廠,自主選定國產草莓品種,按照團隊擬定的種植方案展開為期6個月的種植比拼。賽事評審將從植物工廠設計與建設、種植成果、成本與能耗、路演與文本總結維度進行綜合評估。最終獲勝隊伍將分享總額超過100萬元的獎金。
今年是拼多多連續第五屆牽頭舉辦「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該系列賽事也已成為拼多多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和科技普惠的重要抓手。4月初,拼多多推出「千億扶持」計劃,加碼平臺高質量發展生態建設,而農業科技創新是平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千億扶持」計劃將加大專項資金投入,支持「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等推動前沿技術創新、應用、推廣的賽事,加速前沿人才的跨學科融合,助力農業科技商業化攻堅。
拼多多集團首席發展官、高級副總裁朱政表示,「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可以為未來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一些可能成為現實的實施路徑。通過搭建高能級發展平臺,拼多多不斷吸引更多創新人才和企業參與到農業技術創新中,為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