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0 08:00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對於2025屆的畢業生而言,職場的人工智能革命已然降臨。這一代人不僅有機會乘上這股變革的浪潮,更有責任去塑造它。本文來自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啓發。
[圖片來源:Sozh/Adobe Stock;mitoria/Adobe Stock]
如果你是一名2025年的應屆畢業生,那麼你將進入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職場環境。與你的前輩們需要適應電子郵件、社交媒體和雲計算不同,你將直接步入人工智能時代。這不僅僅是又一次技術變革,還是對工作方式的根本性重構。你無需成為變革的「受害者」,而是有機會成為人工智能驅動未來的設計師。
近期多項研究表明,有效整合人工智能的企業可實現高達40%的生產力提升。然而,許多組織在實施過程中面臨挑戰,這並非因為技術不成熟,而是缺乏能夠熟練運用該技術的人才。這對作為數字原住民的你們而言,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你們應將人工智能視為可掌握的工具,而非需要應對的威脅。
首先要認識到,人工智能並非直接搶奪工作崗位,它只是在自動化處理各類任務。雖然人工智能會自動化某些職能,但同時也會創造新的機遇和角色。與其將人工智能視為搶奪工作的技術,不如將其視為能幫助你更智能、更高效工作的寶貴夥伴。
要取得成功,你需要識別出工作中可由人工智能處理的常規任務。這可能包括起草初步報告、分析數據模式或研究行業趨勢。你的目標是利用人工智能消除耗時的工作,並將節省的時間投入到戰略思考、人際關係建立和創意問題解決等高價值活動中。
當你開始新工作時,看看你的職責並自問:「其中哪些可以自動化或由人工智能輔助?」然后嘗試使用組織內可用的工具。最重要的是,向你的上級溝通你通過人工智能提升的效率,因為他們需要看到你不僅工作更快,而且能提供更高質量的戰略思考。
你需要持續學習。技術技能的半衰期正在迅速縮短。你在大學最后一年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你入職幾個月后就已經過時了。
正如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幾十年前所預測的:「21世紀的文盲不是那些不會讀寫的人,而是那些無法學習、忘卻和重新學習的人。」 你正在親身經歷這一現實。
你必須將第一份工作視為教育歷程的延續,而非終點。最有效的做法是制定結構化的學習計劃:每周專門抽出時間探索與行業相關的全新人工智能工具,報名參加既能提升技術理解、又能培養商業應用技能的在線課程,並主動參與內部項目以實踐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不要坐等公司提供人工智能培訓,而要主動出擊。加入專注於你所在領域人工智能的專業協會,參加虛擬會議,並與成功將人工智能融入工作的其他專業人士建立聯繫。記錄你的實驗和見解,因為隨着職業發展,這份人工智能經驗的組合將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也許你能扮演的最有價值的角色是作為人工智能功能和業務需求之間的橋樑。許多高管在理論上理解人工智能的潛力,但難以將其應用於具體挑戰。與此同時,技術團隊雖能構建複雜的人工智能系統,卻可能忽視關鍵的商業背景。
你處於獨特的位置,可以彌合這一差距。爲了抓住這一機會,你要培養將技術能力轉化為商業語言的能力。當你遇到某些人工智能工具或功能時,試着練習用業務結果來解釋它們,比如節省成本、增加收入、降低風險或提高客户滿意度。
做一個「能夠識別他人可能忽視的自動化機會」的人。在組織內尋找重複性流程、數據分析任務或模式識別工作,然后以決策者能理解的語言提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這每周可為我們節省X小時」或「這可將準確性提升Y%」。這種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溝通能力將讓你變得不可或缺。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而你將擁有這兩者。隨着人工智能的普及,你們這一代商業領袖將決定其應用方式。這不僅僅關乎效率提升,更關乎確保人工智能服務於人類,而非取代人類。
你應該已經在努力解決這些道德問題了。通過理解人工智能實施的機遇與風險,提升自身價值。學會提出正確的問題:該人工智能系統可能對不同用户羣體產生何種影響?這會引發哪些數據隱私問題?如何確保自動化決策的透明度?
在「負責任的人工智能」(responsible AI)實踐中發展專業知識,這意味着理解偏見檢測、公平性指標和可解釋性要求。企業越來越需要能夠實施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員工,這些解決方案不僅要符合績效標準,還要符合道德和監管標準。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全面考慮人工智能部署的人。
最令人興奮的機會不在於使用人工智能更快地完成現有工作,而在於設想全新的可能性。你不受「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思維束縛,這使你成為這個領域的天生創新者。應用的限制僅在於你的想象力和執行力。你不應該僅僅把人工智能看作一種生產力工具,更要看做是一種創造力放大器。
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的警告對你們這一代人來説尤其適用:「在新世界,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你擁有天然的速度優勢,你不會被過時的假設或對變革的抵觸所拖累。
你的成功將取決於將速度與智慧相結合,既要擁抱人工智能的潛力,又審慎考慮其影響。你不僅應該問「人工智能能做什麼?」更應該問「人工智能應該做什麼?」
隨着人工智能重塑商業格局,你們正處於一個獨特的轉折點。你們可以選擇成為技術變革的被動旁觀者,也可以選擇成為造福所有人的人工智能未來建築師。早期跡象表明,你們這一代人正在選擇后者,而這一選擇不僅將定義你們的職業生涯,更將塑造未來工作的本質。
人工智能革命並非即將到來——對你們而言,它已然降臨。問題不在於你們是否能適應,而在於你們能多快地引領變革。你們這一代人不僅有機會乘上這股變革的浪潮,更有責任去塑造它。是時候行動了。
譯者:Ter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