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高温「烤」驗持續 點燃三大行業「夏日引擎」

2025-07-19 08:56

AI製圖卿子秀

AI製圖卿子秀

■本報記者 林珂

  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高温熱浪在給人們生活帶來挑戰的同時,卻也點燃了特定行業的「夏日引擎」,讓這些行業在大盤的震盪反彈過程中,有望提供更多的向上動力。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市場角度來看,這股熱浪或可以轉化為強勁的消費動能,對多個產業形成顯著的正向拉動。在高温的影響下,建議投資者短期適當關注需求有望受到提振的電力、空調、旅遊等行業。

電力

用電需求持續走高

  高温席捲全國,迎峰度夏電力負荷攀升,近期頻創歷史新高。有行業人士指出,據中國氣象局預測,全國多地將出現持續性高温天氣,部分地區達到或超過歷史同期極值,帶動全國電力負荷持續增長。由於迎峰度夏拉動的電力需求,疊加業績期的催化,建議重視電力板塊的配置。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在正常氣候的情況下,今年全國最高用電負荷約13.7億千瓦,較上年增加8000萬千瓦左右。若出現長時段大範圍的極端氣候,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較上年增加約1億千瓦。今年迎峰度夏期間,預計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部分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

  看好當前時點電力板塊的投資機會。財信證券分析師袁瑋志指出,首先,持續高温導致電力需求大增,且大部分都是持續性的空調製冷負荷,時間上難以錯開,火電企業發電量有望顯著提升,且在負荷緊張期電力市場化交易電價也有望提升,建議關注季度業績具備彈性的華能國際申能股份粵電力A等;其次,把握電價相對更有保障,且汛期來水助力發電量邊際提升的水電龍頭,建議關注長江電力國投電力川投能源華能水電;最后,核電基本處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持續高温下核電的基荷作用有望進一步凸顯,且有望受益於當地供需偏緊帶來的市場化交易電價提升,建議關注中國核電中國廣核

潛力股精選

華能國際(600011)

盈利保持較好水平

  公司受發電量和平均上網結算電價下降影響,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7.7%,但由於煤價下跌,公司單位燃料成本明顯減少,帶動公司營業成本同比下滑10.97%。分板塊來看,第一季度公司燃煤、燃機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40.96%、40.58%,兩者佔總利潤比例超60%,是公司第一季度利潤增長的主要來源。考慮到今年煤炭供需整體寬松,預計煤價有望維持低位震盪,公司火電業務盈利有望保持較好水平。方正證券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財務費用為17.38億元,同比減少15.12%,主要是由於公司境內帶息負債利率同比下降,進而導致報告期內利息減少。此外,由於聯合營公司利潤同比增加,帶動公司第一季度實現投資淨收益5.25億元,同比增長37.63%,進一步增厚業績。

申能股份(600642)

業績可預測性較強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10.11億元,同比減少12.82%;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8.71億元,同比減少2.27%。關於歸母淨利潤的下滑,一方面是機組檢修因素,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煤電實現發電量99.02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2.5%;另一方面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變動影響。華源證券指出,從投資的角度看,公司最大的亮點在於長期業績穩定,可預測性較強。公司火電機組具備大規模、低煤耗的特徵,機組主要位於上海區域享受電價韌性、煤價彈性、供需偏緊,業績可預測性位於火電板塊的前列,有望短期享受電價穩定性,中長期在電力市場化進程中獲益。

國投電力(600886)

長期成長值得期待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131.22億元,同比下滑6.99%;實現歸母淨利潤20.78億元,同比增長2.1%。2024年,公司擬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4565元(含税),現金分紅約佔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的55%。銀河證券指出,水電方面,公司目前在雅礱江流域覈准及在建裝機372萬千瓦,有望在2030年前后貢獻業績增量;另外,公司51萬千瓦的印尼巴塘水電站有望於2026年投運。火電方面,公司目前在建項目包括欽州三期火電、華夏三期火電、舟山燃機等,合計裝機373.476萬千瓦。新能源方面,公司目前在建風電、光伏項目分別為179.21萬千瓦、651.54萬千瓦,佔2024年末在運裝機的46%、113%。基於此,公司未來裝機成長空間仍較大,長期成長可期。

華能水電(600025)

有望迎來持續成長

  公司2024年水電業務實現售電1066.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2%,上網電價達到219.96元/兆瓦時,同比提升1.11元/兆瓦時。公司積極開發瀾滄江上游水風光儲項目,遠期成長有保障。受益於新能源裝機大幅提升,TB電站全容量投產,2025年年初瀾滄江水電梯級蓄能同比增加,公司通過梯級優化調度釋放蓄能,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發電量大幅提升,根據2025年第一季度發電量完成情況公告,公司第一季度完成發電量212.9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1.22%,上網電量211.04 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1.42%。太平洋證券指出,公司以水電業務為基石,精耕細作,行穩致遠,隨着TB電站投產,以及瀾滄江上游水風光儲項目開發,公司有望持續成長。

空調

短期市場催化明顯

  隨着全國部分地區高温持續,利用空調降温成為民眾的「剛需」之一。根據奧維數據統計,2025年6月隨着國補補貼的迅速續上,疊加「618」周期,主要家電品類仍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其中空調銷售額同比增長24.3%。有分析人士指出,高温直接推升了空調市場的銷售,進入7月后高温持續,空調行業或將在第三季度交出超預期的成績單。

  氣温變化與空調銷量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2025年夏天的持續高温將持續推動空調銷售。有行業專家指出,從政策層面看,以舊換新、即將落地的新一輪國家節能補貼等刺激政策將為空調市場注入新的增長動能。整體來看,在氣候因素與政策刺激的雙重作用下,中國空調行業在2025年第三季度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內銷與出口市場均呈現強勁增長態勢。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馬王傑表示,空調消費可分為預判式購買和受迫式購買。預判式購買指消費者預期未來高温從而進行提前準備,多發生在5月、6月,最高温突破消費者預期,帶來大量的預判式購買;受迫式購買則指當前高温天氣引發的即時消費,多發生在7月、8月,持續性高温推動平均氣温上升,超出消費者承受預期,便導致受迫式購買的大幅增加。兩種情況均使氣温的增速曲線與空調銷量的增速曲線高度擬合。總體來看,夏季平均氣温與全年空調銷量相關性極高。建議關注受益於炎夏與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下的空調板塊龍頭公司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長虹美菱海爾智家海信家電等。

潛力股精選

格力電器(000651)

股息率較高估值偏低

  公司2024年中期每股分紅1元,2024年終每股分紅2元,以此計算,公司全年分紅與淨利潤之比過50%。在目前低息環境下,具備較高吸引力,並且業績在國家補貼政策下也將得到較好的增長,確定性高。羣益證券指出,從產業在線數據來看,受益於國補政策推動,5月空調內銷出貨量同比增長13.4%。6月初雖有部分省份國補暫停影響,但從奧維雲網「618」促數據來看,空調品類線上渠道零售量同比增長19.7%,線下零售量同比增長12.8%,銷售仍保持了快速的增長。並且根據格力電器公眾號戰報顯示,公司空調品類繼續領跑行業。預計公司將繼續受益於國家家電補貼政策,此外,公司股息率較高,估值偏低,值得配置。

美的集團(000333)

業績保持優異表現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端實現規模1278.4億元,同比增長20.5%;實現歸母淨利潤124.2億元,同比增長38%。公司C端業務良好增長態勢下,B端業務亦呈現良好發展態勢。進入第二季度,公司的C端業務受益於國補政策推動,有望繼續保持良好增長。「618」期間參考公司官方自媒體信息,5月1日至6月18日期間,公司總銷售額表現優異,旗下COLMO品牌零售額同比增長超85%。海通國際證券指出,公司作為家電品牌+智造龍頭企業,C端業務成長依舊,B端業務持續孵化。2025年中國市場方面繼續受益於國補政策下的需求提振,海外市場方面整體業務規模繼續上行,且在全球產能的佈局下,可以靈活應對可能存在的關税影響。

長虹美菱(000521)

業績實現穩定增長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3.6億元、1.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78%、16.92%。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分別為5.4%、1.31%、2.05%、-0.11%,同比分別減少1.10%、增長0.08%、減少0.18%、增長0.6%,費用控制良好。方正證券指出,在國內市場,以自有品牌經營的冰洗產品結構和渠道結構不斷提升,空調自主品牌藉助冰洗、電視等優勢品類拓展渠道,空調代工受益於小米空調快速發展;在海外市場,代工業務鞏固歐洲市場、深耕亞太市場、突破拉非市場不斷提升客户質量和產品結構,並積極佈局自主品牌;公司內外銷協同發展,同時持續降本增效,看好公司的收入增長及盈利能力改善。

海爾智家(600690)

打開長期成長空間

  公司通過產品+品牌+渠道構築堅實壁壘。卡薩帝擅長挖掘高端用户消費痛點,引領高端家電產品創新,在品牌上注重高端社羣營銷,打造七星級服務提高用户黏性,在渠道上兼具廣度與深度,連續八年穩居高端家電市場份額第一。長期看,卡薩帝有望通過品牌與平臺的資源整合,形成從產品銷售—套系銷售—場景化生活的銷售升級,通過價值創新提高客單價及轉化率。國金證券指出,公司產品矩陣完備、產能本土化程度高,品牌運營能力突出,海外發展進程領先。其中,北美份額在反超惠而浦后,優勢持續擴大;東歐份額快速擴張、西歐份額穩健增長,有望通過品牌升級+供應鏈優化推動盈利改善。作為高端化戰略引領者與全球化運營標杆,公司國內有望憑藉卡薩帝帶動出貨結構優化,同時套系化+場景化打開長期空間。

旅遊

避暑旅遊或超預期

  在高温的「烤」驗下,「清涼經濟」也有望乘勢而上。從旅遊消費的角度來看,隨着氣温居高不下,避暑旅遊等新場景迅速升溫。從旅遊行業來看,持續回暖背景下市場投資熱度也在隨之回升。同時,在當前時點,暑期旅遊旺季的到來將提振板塊活力,避暑旅遊有望成為市場短期的重要催化。

  自2024年以來,旅遊板塊熱度明顯回暖,旅遊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據統計,旅遊及景區板塊在2024年實現營收354.23億元,同比增長15.24%;實現歸母淨利潤16.73億元,同比增長7.19%。「五一」黃金周居民旅遊熱情高漲,旅遊市場持續回暖。調休工作日的減少使得更多遊客選擇拼假,來開啟早鳥遊或節末錯峰遊,推動長線遊目的地表現亮眼。同時,各地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以多元供給激發消費潛力、市場活力,為遊客帶來深度體驗。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從出遊人次來看,「五一」假期的5天國內旅遊出遊人數達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從旅遊收入看,國內旅遊收入為1802.69億元,同比增長8.0%。從人均消費來看,國內遊5日人均消費花費574.11元,較2024年同期小幅提升。

  考慮到短期高温刺激,避暑旅遊有望出現超預期表現,有行業人士建議投資者,可關注避暑旅遊中的景區板塊,其中長白山峨眉山A九華旅遊黃山旅遊祥源文旅(維權)中青旅天目湖(維權)宋城演藝等可適當關注。

潛力股精選

長白山(603099)

業務發展有新機遇

  公司受益於外部交通改善將提振客流。沈佳高鐵的沈白段預計於今年10月正式運營,屆時北京至長白山和沈陽至長白山的旅行時間將分別縮短至4小時和1.5小時,大幅縮短華北區域旅客的出遊交通用時。便捷的交通將極大提升長白山景區的可進入性,吸引更多遠程遊客前來旅遊,預計將顯著增加景區客流量,為公司各項業務發展帶來機遇。太平洋證券指出,公司的募投項目火山温泉部落二期計劃於明年竣工並投入使用。該項目的落地有望進一步承接交通改善帶來的增量客流,豐富公司的旅遊產品體系,提升遊客在景區的停留時間和消費頻次,從而增加公司收入和利潤。2024年公司資本開支達1.67億元,主要用於購置車輛和募投項目先期投入,景區內配套建設有望進一步匹配增量客流驅動成長。

峨眉山A(000888)

內生外延均有看點

  公司在國企考覈強化的背景下,內生外延均有看點,索道擴建與區域整合有望注入新動能。可以看到,公司在景區內擬投資3.5億元改造升級金頂索道,從而將運力擴容50%,該項目有望於2026年上半年前投入運營;景區周邊交通處於持續改善中,2024年成都至九寨溝高鐵通車、川零公路全線通車有望助力中線客流增長。關注控股股東股權劃轉至樂山國投后,可能帶來的區域文旅資源整合預期。國信證券指出,作為頭部佛教文化自然景區,公司客流基本盤穩健,后續景區核心索道擴容、周邊交通改善帶來的提振作用值得期待;同時,在國企考覈強化下,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正逐步被驗證,分紅率顯著提升亦彰顯新領導上任后的積極姿態;在控股股東股權劃轉至樂山國投后,其帶來的區域文旅資源整合預期也將助力估值彈性。

九華旅遊(603199)

增長動能穩定

  公司深耕九華山核心風景區多年,依託國家5A級佛教名山資源,形成以索道、酒店、客運、旅行社為核心的全鏈條文旅服務體系。依託九華山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藴與高遊客黏性,公司業務獲得穩定增長動能,並顯著受益於服務消費政策紅利及年輕羣體「寺廟遊」熱潮。國海證券指出,獅子峰索道項目預計2026年投入運營,未來15年平均每年營業收入有望達到1.1億元,淨利潤有望達到0.5億元,貢獻公司營收增量約30%、淨利潤增量超30%,並將成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之一。2024年4月,池黃高鐵通車顯著縮短長三角及華中核心城市至九華山行程時間,疊加「高鐵+航空+公路」三位一體網絡的完善及區域景區的集羣效應,九華山景區的通達性與整體吸引力持續增強。

黃山旅遊(600054)

成長路徑清晰

  公司作為「旅遊概念第一股」,坐擁黃山這一世界級稀缺自然景區資源,奠定了其不可複製的核心競爭力。公司通過持續的資源整合與業務拓展,已形成景區、索道、酒店、旅行社、徽菜餐飲「五位一體」的核心業務體系,並積極向數字旅遊、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延伸。申萬宏源證券指出,公司以「一體兩翼」戰略為引領,深化「旅遊+文化+科技」融合。在文化端,通過影視IP合作、主題演藝等形式,強化「黃山」文化形象;在科技端,以「黃山AI智能體」賦能旅遊服務與管理,提升運營效率和遊客體驗。東黃山國際度假區作為黃山旅遊「二次創業」的戰略引擎,隨着高端酒店集羣、會展中心等項目的逐步落地。公司戰略佈局契合行業發展趨勢,新興項目的持續推進將為未來成長打開廣闊空間。

來源:《金融投資報》 http://jrtzb.com.cn/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