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0 06:57
(來源:千龍網)
不久前,「中國美術家協會新時代青年美術人才培養計劃‘動畫創作100’」項目(2024)巡展在海南三亞舉辦。展出的100部動畫作品,包括數字化二維、三維、定格及AI(人工智能)參與的各種形式短片,從中可以清晰感受到新一代青年動畫創作者共同的目標追求:創作出具有個人特色風格、中國文化元素,又能被海內外觀眾廣泛接受的原創佳作。
從上千部青年作品中遴選出的百部優秀動畫,創意十足,風格各異。有的短片雖然製作工藝青澀卻真摯感人,如講述老爺爺不離不棄照顧偏癱老奶奶的《地風箏》,情節浪漫,主題與手繪形式相得益彰;根據常書鴻先生真實故事改編的《敦煌守衞者》,採用傳統二維動畫表現主人公與敦煌的深厚情感,畫面影調和諧統一。這些作品藴含着青年一代對生活、對歷史、對未來的思考。
將中國水墨繪畫風格、傳統文化元素與數字化技術、三維動畫形式等結合,業已成為一股創作潮流,體現了青年動畫人的傳承自覺和創新追求。《風雪山神廟》的角色設計,對京劇臉譜元素進一步提煉簡化;《萬華鏡》以裝飾畫風展示各少數民族服飾之美;運用數字技術製作的二維水墨風格短片《念念》,通過少年的故事探索人的成長;《龜茲》則運用水彩風格將現代角色與臆想的傳統繪畫造型角色統一在一起,開啟一場現代街舞與千年龜茲舞蹈的對話,是將傳統二維動畫與AI技術相融的實驗作品。
一件件原創新作表明,動畫的民族性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當代的、國際化的。「中國動畫學派」提出的「民族風格」理念在今天仍然有很現實的意義。當代創作者在追求民族風格的同時,還需自覺將其融入現代敍事和技術體系,嘗試在傳統水墨、剪紙、戲曲元素之外,挖掘新的中國動畫美學符號。
動畫短片具有強烈的藝術風格表現力,一些青年作者在保持風格追求的基礎上,探索與主流商業動畫項目銜接。講述20世紀60年代「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短片《國家的孩子》,以濃郁的色彩呈現草原美麗風光,動畫配樂充滿民族特色,是一部長片動畫的預告片。運鏡嫻熟、生動有趣的三維短片《落凡塵》,更是已經完成了影院同名長片的創作及上映。諸多作品展現了青年創作者們的才華和努力,體現了他們對動畫藝術的理解。
在動畫這一充滿創意、深度藉助科技發展的領域,年輕的創作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青年人才的培養需在文化根性和技術素養兩個維度同時發力。文化根性要求青年能夠對民族藝術、美學和哲學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模仿和符號化層面,這需要青年創作者主動積累生活經驗、深入傳統文化源頭。在開放的文化語境中,青年創作者還需在堅守文化根性和拓展國際視野之間尋求平衡,以通達世界的藝術語言、融合多元文化的視角講好中國故事。技術素養則是促生高品質作品的保障。在動畫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青年創作者必須掌握與行業接軌的技術手段和工藝,採用當代觀眾更易接受的節奏和形式進行藝術表達。
如今的青年動畫創作者充滿熱情和創意,其未來的創作高度取決於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對技術趨勢的掌握和對市場邏輯的瞭解。我們要通過輔導、支持等途徑,鼓勵他們保持創作激情。「提升中國動畫的原創力」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個青年動畫創作者踏踏實實積累出來的,相信他們有能力走得更遠。
(作者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動漫藝術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