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9 16:18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林迪】近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現場,聯想集團展區依舊人頭攢動。聯想集團全球供應鏈高級總監樊星對記者表示,過去五年,全球供應鏈經歷了一輪又一輪壓力測試。聯想給出的答卷是「中國+N」網絡。
他解釋稱,所謂「中國+N」網絡,以中國為大本營,輻射東南亞、沙特、巴西、墨西哥、歐洲等節點,全球80%的產能仍留在中國,但可在24小時內可觸達97%以上的全球市場。
樊星透露,這一佈局背后是一套「供應鏈風險三道防線」——部門級風控、跨部門聯防、獨立審計,外加AI驅動的早期預警系統。「我們把關税、地震、港口擁堵等300多種風險因子做成數字孿生沙盤,提前72小時就能模擬衝擊並給出替代路線。」
供應鏈是聯想集團運營體系的核心支撐,也是實現高效協同與可持續增長的堅實基礎。在最新發布的全球供應鏈權威榜單 Gartner Top 25 中,聯想集團位居全球第八,不僅連續四年穩居前十,位列「亞太供應鏈王者」,是該榜單唯一入選的亞太高科技製造企業。
廣受關注的是,聯想剛剛發佈的iChain供應鏈智能體:它不僅有「大腦」(智能控制塔SCI),還長出了「五官」和「手腳」。「大腦負責決策,五官實時感知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手腳可以自動調用ERP、MES等系統完成補貨、調撥。」樊星説,這意味着供應鏈從「可視」走向「可自治」。以拉美市場為例,過去一次需求波動需要人工48小時才能調整完畢,如今智能體15分鍾內即可完成從預測到執行的閉環。
資料顯示,聯想集團在全球有超過 30 多個自營或合作的製造基地,2000 多家供應商,連接、管理着一張高度複雜的全球供應鏈網絡。多年來,聯想打造了端到端整合的全球運營體系,形成了獨特的「自主製造+外包生產(ODM+)」模式,形成了「中國+N」的戰略佈局,並藉此構建了「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運營模式。
據樊星介紹,目前聯想集團在國內的合肥、武漢、深圳、天津等多個產業基地,共同構成了「東西南北中」全方位供應鏈佈局,以製造基地為中心,又帶動了不同區域的ICT產業鏈完善與發展。
在海外,通過在巴西、匈牙利、墨西哥等地建立生產基地,貼近本地市場,實現高效交付。今年2月,聯想集團與Alat合作,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破土動工建設新的製造基地,目前一座廠房的主體鋼結構順利完工。該基地計劃於2026年投入運營,預計年產數百萬檯筆記本電腦、臺式機和服務器。
這樣的全球化製造佈局為聯想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與韌性,使聯想得以快速應對各種變化,同時抓住拉美、中東、東歐等快速發展中的市場機會。此外,通過深耕海外市場,聯想能夠更有效地整合全球資源,回饋國內市場,目前,聯想集團約80%的生產製造、70%的研發人員和60%的員工在國內,而75%的營收來自海外,是真正的植根中國、鏈接全球。
面對「出海」浪潮,聯想選擇把「中國+N」升級為「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一站式服務。樊星總結:「把韌性、綠色、創新的中國範式輸出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