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超重磅!宇樹科技開啟上市輔導對行業和個股的投資機會

2025-07-19 09:52

(來源:大暉投教社)

宇樹科技開啟IPO輔導(2025年7月完成輔導備案,擬登陸科創板)作為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行業的標誌性事件,對行業個股的影響可從市場情緒、產業鏈協同、競爭格局、政策與資本聯動四大維度分析,具體如下:

一、核心機會:行業估值重塑與產業鏈協同效應

宇樹科技作為全球四足機器人龍頭(市佔率超60%)、國內人形機器人標杆(Unitree G1定價9萬元,僅為國際同類1/10),其IPO進程將直接催化行業估值提升,並帶動核心零部件、AI技術、場景應用等產業鏈環節的協同發展。

  1. 行業估值中樞上移

    宇樹科技若成功上市,將成為A股「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科創板定位硬科技,契合其技術屬性),其高盈利(連續5年盈利,2024年營收超10億元)、高增長(C輪融資投后估值120億元)的財務表現,將為行業樹立盈利確定性標杆,推動市場重新評估人形機器人企業的估值邏輯(從「概念炒作」轉向「業績兑現」)。參考新能源汽車、光伏行業發展歷程,龍頭企業上市往往會帶動板塊估值提升30%-50%(如2020年特斯拉上市后,全球新能源汽車板塊估值中樞上移)。

  2. 供應鏈企業訂單放量

    宇樹科技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超90%,其伺服電機、減速器、傳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供應商將直接受益於訂單增長。例如:

      匯川技術(伺服系統市佔率國內第一):可能為宇樹提供電機、驅動器等核心部件,2025年上半年其工業自動化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5%(部分來自機器人領域);

      禾川科技(本土高端伺服系統供應商):與宇樹在運動控制領域有合作潛力,2025年一季度其機器人業務訂單環比增長20%;

      長盛軸承(自潤滑軸承龍頭):為宇樹提供關節部位的自潤滑軸承樣品,2025年上半年其機器人相關業務營收佔比提升至12%(2024年僅5%);

      江蘇雷利(微特電機企業):為宇樹提供「無刷電機+齒輪箱」行星執行器,2025年上半年其機器人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0%。

    • AI與感知技術協同

      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需要AI語音交互、計算機視覺、激光雷達等技術支撐,相關企業將獲得增量市場。例如:

        科大訊飛(AI語音識別龍頭):若宇樹拓展語音交互功能,可能形成技術協同,2025年上半年其智能硬件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5%(部分來自機器人領域);

        奧比中光(激光雷達企業):為宇樹機器狗提供激光雷達及結構光傳感器,2025年上半年其機器人感知業務營收同比增長40%;

        虹軟科技(計算機視覺企業):為宇樹提供視覺識別技術,2025年上半年其機器人視覺業務營收佔比提升至8%(2024年僅3%)。

二、潛在影響:競爭格局加速分化與場景應用深化

宇樹科技的上市將推動行業從「技術驗證期」向「商業化落地期」過渡,加速技術迭代、場景下沉、成本優化,同時加劇行業競爭。

  1. 技術迭代加速

    宇樹科技作為行業龍頭,其上市后將獲得更多資金投入研發(科創板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但其2024年已盈利,資金主要用於高扭矩密度電機、輕量化材料、智能算法等領域)。這將倒逼其他企業(如雲深處科技、優必選)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行業技術進步。例如,雲深處科技2025年7月宣佈完成近5億元融資,重點投向人形機器人技術研發,其X30四足機器人已在新加坡國家電網實現海外商業化應用。

  2. 場景應用深化

    宇樹科技的Unitree G1人形機器人(定價9萬元)已進入工業巡檢、應急救援、家庭服務等場景,其上市后將加速規模化應用。例如,優必選Walker S1已在比亞迪工廠落地(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與無人物流車協同作業場景),2025年上半年其工業機器人業務營收同比增長50%;雲深處科技的電力巡檢機器人已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實現600+項目落地,2025年上半年其行業級機器人業務營收佔比提升至70%。

  3. 競爭格局分化

    宇樹科技的上市將鞏固其全球四足機器人龍頭地位,同時推動行業向「頭部集中」發展。目前,國內人形機器人市場主要玩家包括宇樹科技、優必選、雲深處科技、小鵬(Iron機器人)、特斯拉(Optimus)等,其中宇樹科技憑藉技術領先(自研電機、減速器)、成本優勢(定價僅為國際同類1/10)、市場份額(全球超60%)佔據主導地位,其上市后將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加速行業洗牌。

三、風險提示:技術與商業化挑戰

儘管宇樹科技上市帶來行業機會,但仍需關注技術瓶頸、商業化進度、政策風險等因素:

  1. 技術瓶頸:人形機器人的運動控制、環境感知、智能決策等技術仍需突破,例如,目前滾柱/滾珠絲槓、力矩傳感器等零部件的國產化率仍低於30%(依賴進口),可能制約行業發展。

  2. 商業化進度:人形機器人仍處於「導入期向加速成長期」過渡階段,2024年中國市場規模僅21.58億元(預計2030年增至380億元,複合增長率61%),但短期內仍面臨成本高企(Unitree G1成本約15萬元)、應用場景有限等問題,可能影響企業盈利。

  3. 政策風險:政府對機器人行業的支持政策(如補貼、税收優惠)可能調整,影響企業研發投入與市場拓展。

邏輯結論

宇樹科技開啟IPO輔導是人形機器人行業的重大利好,將推動行業估值重塑、產業鏈協同發展,並加速技術迭代與場景應用深化。對於行業個股而言,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如匯川技術、禾川科技、長盛軸承)、AI技術企業(如科大訊飛、奧比中光)、場景應用企業(如優必選、雲深處科技)將直接受益;同時,行業競爭將加劇,技術領先、商業化能力強的企業將佔據主導地位。投資者需關注技術突破、訂單放量、政策支持等因素,謹慎評估投資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