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8 19:01
.
黃浦江潮奔湧,金融智識交匯。日前,以「全球經濟變局中的金融開放合作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 2025 陸家嘴論壇盛大啟幕。同期舉行的2025中國國際金融展,以歷年最大規模,集中展現AI大模型、數字信貸等新技術在重塑金融生態中的應用成果。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開幕式上指出:「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需要資本市場樞紐作用的精準發力。」
與之相呼應的是,平安集團旗下金融壹賬通堅持「省心、省時、又省錢」的客户服務理念,其以「技術+業務」雙驅動的服務路徑,正與資本市場支持創新的時代趨勢深度契合——通過一系列科技解決方案,對普惠金融全流程進行系統性優化。
01
案例紀實:小微商户的指尖貸款樣本
在江西景德鎮,陶瓷小微企業主李某正為擴大生產線的資金缺口發愁。陶瓷產業以輕資產作坊為主,傳統信貸模式下,由於缺乏可抵押資產,李某多次被擋在融資門檻之外。
按照以往經驗,他需要反覆往返銀行,提交十余項材料,如貿易合同、納税憑證等,並經歷長達兩周的人工盡調流程,而陶瓷訂單的交付周期卻迫在眉睫。
此時,李某瞭解到當地某城商行為陶瓷小微企業推出了專屬貸款產品。該產品通過分析交易流水、納税記錄、窯口生產周期等數據,自動生成「數字信用」,替代了傳統的人工盡調流程。李某通過線上平臺提交申請,24小時內就獲得了審批併到賬的貸款資金,及時緩解了資金周轉的燃眉之急。
02
小微普惠:激活縣域經濟「神經末梢」
這一貸款產品,是金融壹賬通協助某江西城商行共同打造的「普惠融資服務平臺」與「普惠金融作業平臺」雙平臺聯動成果。平臺基於智能盡調與大數據風控能力,能夠快速識別並覈驗小微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使放款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了12%。截至2025年上半年,該行單月對陶瓷小微企業的放款金額已達3億元,客户經理的人均產能也提升了近5倍。
江西的實踐正是金融壹賬通推動普惠金融實現「數字轉化」「精準滴灌」的縮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普惠小微企業授信户數已突破6000萬。然而,傳統信貸受限於信息不對稱,仍面臨審覈周期長、盡調成本高等難題。
為破解這些痛點,金融壹賬通打造了覆蓋工商、税務、海關等多源數據的「數字畫像」體系,助力銀行機構構建更加敏捷、高效的風控與信貸流程。某民營銀行引入金融壹賬通的全流程數字化信貸解決方案后,貸款業務效率提升超過40%。信貸邏輯也從過去「看抵押」,逐漸轉向「看數據」,讓科技的温度滲透到鄉村田間與民營車間。
不僅是小微信用貸,房抵貸業務也在加速線上化。2024年,金融壹賬通推出「金捷盈 AI 房抵方案」,進一步推動房抵貸流程的自動化與智能化。通過引入AIGC智能問答系統,實現92%的房抵業務全流程線上處理,不僅顯著提升客户經理產能(達6倍提升),還實現了「增效」與「降本」的雙重突破,為農户和小微企業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融資通道。
從陶瓷作坊到鄉村農户,從信用畫像到智能風控,金融壹賬通正在用科技打通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讓數據真正變成資產,用人工智能真正賦能產業——為中國數以千萬計的小微經營者點亮一盞盞希望之光。
03
機構賦能:AI 技術重塑金融全場景
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在綜合金融領域,金融壹賬通的技術正在廣泛落地併產生顯著成效。
例如,某全國性財險公司引入其「端到端數字化解決方案」,依託 VoLTE 技術和 AI 圖像識別系統,理賠人員作業效率提升 25%,運營成本下降 30%。壽險領域推出的「全能代理人」數字化解決方案,,則將出單時間縮短 50%,線上化率提升至 80%,降本增效效果顯著。
某大型股份行通過「加馬平臺」定製的 AI 坐席與智能核身系統,其遠程銀行智能電銷系統的單日成交金額突破 3 億元,文本機器人分流 52% 的話務進線,顯著降低人力成本。與此同時,金融壹賬通基於大模型與 Spring Cloud 框架構建的財富管理系統,成功打造 AI 智能投顧方案,支持多模態數據處理與全生命周期客户服務,推動產品轉化率提升 78%,理財經理人均產能提升超 30%,服務 AUM 總量突破 7 萬億元。
這一系列跨場景、全鏈條的技術落地,正構建起覆蓋「投、融、保」的普惠金融服務生態,讓「省心、省時、又省錢」不再是口號,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成果。
04
生態構建:撬動普惠金融「乘數效應」
金融壹賬通的價值已不止於單點賦能,而是通過技術創新驅動產業融合,激活普惠金融的「乘數效應」。
數據顯示,其累計服務超過 200 萬家中小企業,帶動普惠貸款余額達 32.93 萬億元;在「三農」領域,引領「數據信用」模式替代傳統抵押,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支撐;在跨境業務方面,通過風控模型輸出,為民營企業出海提供安全護航,助推「全球普惠」戰略落地。
在政產學研多方協同方面,金融壹賬通已與政府與監管機構達成廣泛合作,推動「金融科技新基建」深入落地,實現金融機構貸款效率提升 40%、AI自動風控能力提升 50%,持續夯實行業數字底座。
作為中國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開拓者和構建者,金融壹賬通正以實踐推動技術能力向公共服務能力躍升,為行業構築起共享共贏的數字生態底座。
05
結語:讓科技真正服務民生「毛細血管」
從黃浦江畔的金融盛會,到千年瓷都的城商行機房,金融壹賬通的技術實踐正持續印證一個趨勢:當 AI 風控、智能投顧等技術不再停留於概念,而是轉化為「24 小時審批」「6 倍產能」「30% 成本節約」等可量化指標時,普惠金融已不再遙遠,而是真正轉化為普羅大眾可感知的民生體驗。
這背后所體現的「技術温度」,正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涵:讓科技嵌入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在數據流動中實現金融與產業的共生共振,為全球經濟變局中的普惠金融發展,貢獻具有引領意義的「中國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