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8 16:00
2025年7月15-16日,2025年人工智能軟硬件協同創新高級別研討會暨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第十五次全會在北京亦莊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魏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院長、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簡稱「AIIA」)祕書長余曉暉,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局、市科委等政府領導及產學研用的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中國信通院副總工程師、AIIA副祕書長王愛華主持開幕式。大會圍繞人工智能軟硬件協同發展實踐與前沿趨勢展開深入探討,發佈多項標誌性成果,來自聯盟成員單位300多名代表線下參會,觀看線上直播人數超過1.5萬。
王磊指出,經開區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和高精尖產業主陣地,正全力建設全域人工智能之城。通過建成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數據訓練基地、全市最大公共算力平臺,出臺"AI 20條""數據20條"專項政策及超10億元產業專項資金,支持培育底層芯片、服務器、軟件框架、行業模型、數據治理等領域重大項目。未來將深化場景驅動戰略,發展新質生態,計劃到2025年底開放100個標誌性應用場景、聚集600家核心企業、實現800億產業規模目標,全力完善自主創新生態,推動構建更開放凝聚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余曉暉指出,當前人工智能呈現五大發展態勢,一是基礎大模型迭代速度加快,技術重心轉向后訓練與推理階段;二是軟硬件深度協同成為研發新範式;三是智能體加速崛起並形成智能體經濟;四是開源生態推動技術普惠與羣體進化;五是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需求愈發凸顯。今年上半年以來,聯盟在生態培育、技術創新、供需對接、安全治理及國際合作領域成效顯著。下一步,聯盟將認真落實國家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擴大聯盟生態,加強趨勢研判與重大問題研究,推動技術驗證與工程落地,助力人工智能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
會上,人工智能軟硬件測試驗證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能力清單及聯合實驗室方陣的正式發佈,成為本次會議的焦點之一。中心由中國信通院聯合北京經開區共建,定位為人工智能關鍵軟硬件測試驗證能力平臺,已形成國際與行業標準研製、全鏈條產品測試驗證、技術服務及產業培育四大核心能力。余曉暉、王磊等領導共同啟動中心能力清單發佈儀式。中心聯合中興通訊共建 「智算系統創新互聯實驗室」,與中國電信研究院共建「智算適配優化測試驗證實驗室」。兩大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將助力加速智算技術創新與生態繁榮。
會議發佈人工智能軟硬件協同創新五大成果,包括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跨域異構混訓技術、AISHPerf推進組與中國電信研究院共建的「翼芯」智算測試與適配優化平臺、中國移動研究院「芯合」異構超融合基礎軟件棧、北京智源研究院FlagCX統一通信庫、AISHPerf推進組與百度飛槳共建的持續評測流水線,覆蓋從底層算力到框架軟件的軟硬件全鏈條技術突破,彰顯我國在人工智能軟硬件協同領域的創新實力。
針對大模型與國產軟硬件的適配需求,中心完成首批測試評估。DeepSeek系列開源模型適配通過的企業包括中國電信、華為、寒武紀、崑崙芯、海光、沐曦、中昊芯英、中科加禾;基於文心大模型及國產深度學習框架適配通過的企業包括紫光恆越、容芯致遠、超雲、浪潮、燧原、天數智芯。這一成果為構建自主可控的開放智算生態提供了關鍵支撐與強勁動力。此外,中心向通過AISHPerf基準體系協同技術領域統一基準體系測試評估的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中國移動研究院、北京智源研究院頒發了證書,標誌着我國人工智能協同創新生態邁入標準化、可量化發展的新階段。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是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會上,《人工智能安全承諾》披露行動順利開展,18家企業正式披露安全實踐措施。自2024年12月AIIA發佈《人工智能安全承諾》以來,已有22家企業簽署承諾,通過自律披露積累AI治理經驗,為推動人工智能「以人為本、智能向善」奠定堅實基礎。
會上,中國信通院副院長魏亮發表主旨報告,強調開放智算生態建設亟需破解軟硬件協同挑戰,並正式發佈AISHPerf2.0基準體系。他指出,大模型時代面臨算力規模、系統複雜性及國產基礎軟硬件適配成本高等多重挑戰,我國需加快構建開放智算生態體系。在此背景下,AISHPerf 2.0基準體系工具實現全面升級,新增多推理引擎支持、國產開源模型負載及自動監測能力,滿足不同場景測評需求。目前中國信通院已基於AISHPerf基準體系開展了包括大模型適配、關鍵協同技術、算力選型等方向在內的系列軟硬協同測試驗證工作,未來將依託中心,持續開展標準建設、技術驗證與生態培育,加速構建自主可控的開放智算生態。
AIIA總體組組長魏凱作了總體工作情況匯報。AIIA在多部委指導下,圍繞生態培育、技術創新、應用賦能、安全治理、國際合作五大方向取得顯著成效。生態建設方面,AIIA成員突破1304家,上半年新增164家,新成立8個專項工作組;技術創新領域,聯合部委標準化機構推動大模型、智能體等技術測試驗證,發佈《金融大模型落地路線圖》等8份報告及28項標準;應用層面,在崑山、南京等地舉辦4場供需對接活動,服務超500家單位,並編制人工智能服務商目錄;安全治理方面,積極宣介《人工智能安全承諾》,獲國際反響;國際合作領域,聯合發佈「人工智能向善創新案例集2025」,展示中國實踐。未來,AIIA將重點推進三項工作:一是發起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網絡AIIA Global-Link,構建國際協作體系;二是依託智庫網絡開展「十五五」產業趨勢研究;三是組織「AI+」研討,推動技術驗證與工程化落地,持續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全會上,AIIA新成立了智能體創新與應用委員會,中國信通院為主任單位,百度、華為、中電信人工智能為副主任單位。智能體創新與應用委員會將圍繞產業研究、標準建設、生態賦能展開系列工作。委員會成立儀式后,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平臺與工程化部副主任董曉飛發佈2025《智能體產業圖譜》,該圖譜梳理智能體技術創新與應用實踐,全面展示智能體領域各產業各環節生態體系。
為聚焦大模型服務的規範化與高質量發展,會上中國信通院聯合阿里雲等13家單位正式啟動「公有云大模型服務推進計劃」,併發布2025上半年有云大模型服務性能監測結果。通過對國內20余個MaaS平臺60余個大模型的持續監測和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大模型服務整體性能和用户體驗正在持續提升,模型價格在逐步下降。未來,中國信通院將依託「公有云大模型服務推進計劃」,持續開展國內外公有云大模型服務性能監測工作,引導公有云大模型服務健康有序發展。
會議特別設置了趨勢分享與測試發佈環節,在協同技術層面,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介紹了跨域異構混訓技術成果與測試結果;中國移動研究院對「芯合」異構基礎軟件棧及趨勢進行了闡述;北京智源研究院解讀了FlagCX新版本通信庫發佈及趨勢;在算力選型層面,中國電信研究院針對「翼芯」適配優化技術與聯合測試結果進行了分享;在開發框架層面,百度發佈了飛槳聯合AISHPerf基準體系兼容適配成果。
為持續激發產業創新活力,會上,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軟硬件與創新生態部主任李論對第二屆「興智杯」大賽軟硬件創新生態主題賽進行了詳細介紹。賽事將面向模型優化、系統適配、工具鏈建設等核心問題,挖掘解決方案、鼓勵實踐落地。
在圓桌對話環節,6位來自產業技術側與行業應用側的行業專家圍繞「面向行業應用落地的大模型軟硬件協同創新之路」展開深度對話。上海智算科技國產適配中心主任牛紅星,浪潮信息AI軟件研發總監吳韶華,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礦山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模型研究所副所長駱意,中興通訊產品規劃首席專家郭雪峰,清華大學副研究員、無問芯穹聯合創始人&CTO顏深根與摩爾線程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馬鑑分別從標準引領到技術協同,從生態共建到應用落地等維度分享了行業洞察,形成涵蓋技術協同路徑、行業落地策略與標準評測體系的共識框架,為人工智能軟硬件協同創新提供了重要行動指南。
全會期間,AIIA基礎軟硬件與生態工作組、賽事委員會、智能金融委員會、開源開放委員會、安防行業推進組、智慧旅遊推進組、能源行業推進組、審計應用推進組、科技倫理工作組、智能化軟件工程(AI4SE)工作組、智慧交通推進組、礦山行業推進組、醫療人工智能委員會、人工智能投融資委員會、具身智能工作組、智能體創新與應用委員會和安全治理委員會召開了組會。
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有效促進了政產學研用各方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共識,充分展示了我國在人工智能軟硬件協同創新領域的最新成就與蓬勃活力。AIIA將繼續發揮橋樑紐帶和平臺支撐作用,攜手廣大成員單位及產業夥伴,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共同推動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校 審 | 謹言、珊 珊
編 輯 | 凌 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