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8 15:56
南方財經記者趙曉晨 實習生陳樂怡 佛山報道
七月,是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一年中最繁忙的野生菌集中上市季。還是清晨,位於南華縣的國際野生菌交易中心就進入高峰時段。上百個商鋪間,帶着山野氣息的鮮菌被成筐成簍地運來。
泥土與露水的味道背后,是交易端的數字化變革。交易中心的數字貿易服務平臺(野生菌數貿通)為買賣雙方架起了一座「貨、票、錢、場、倉、貿」實時聯通的橋樑,以往繁瑣的結算流程被壓縮到指尖一點,野生菌的收購及貿易能進行一站式的支付和結算,數字購銷、物流配送、倉儲等數據更是成爲了數字要素,推動野生菌產地大貨盤建設。
指間交易如此快捷便利,離不開廣東辰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辰宜科技)的支持。在平臺建設的過程中,來自廣東佛山的辰宜科技提供了核心的可信技術,區塊鏈、數字簽名和全同態加密等技術支撐。
「我們要努力成為中國的‘Oracle’(甲骨文公司)。同時面向產業需求,讓數據既安全又可用。」辰宜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易朝剛説。辰宜科技成立於2012年,公司核心團隊自1992年起便深耕思維科學研究,歷經三十年以上技術積累和十年集中研發,率先在數據安全算法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並且完成基礎軟件集成創新,逐漸打破數據庫市場國際巨頭的壟斷格局。
目前,辰宜科技已開發出博流分佈式多模數據庫、博流通用可信數據空間、博流區塊鏈,博流中文編程語言、博流雙智·元宇宙等產品,申請發明專利28件,獲得授權的專利有16件。以博流數據庫為例,這一數據庫真正實現了全中文編碼,兼具解釋與翻譯功能的雙類型編程語言,有效促進了數據的匯聚、共享與融合,破解了信息孤島難題,今年已完成工信部相關部門現場測評,明年有望迎來大規模推廣與應用。
十年磨一劍瞄準基礎軟件研發
如果將整個軟件產業體系比喻成一棵參天大樹,數據庫就是深埋土壤中的龐大根系——它承載着數據洪流,支撐起整棵大樹的枝繁葉茂,進而維持數字時代各行各業的正常運轉。
但在過去數十年間,這關乎根基的命脈,卻緊握在海外廠商手中。
1968年,IBM推出首個大型商用數據庫IMS;1980年,甲骨文發佈Oracle關係數據庫2.0。自90年代起,Oracle壟斷中國電信業,IBM則盤踞金融業。全球數據庫市場三分之二份額,長期被微軟、亞馬遜、甲骨文等巨頭分食。國產數據庫被列為35項「卡脖子」技術之一。
在Gartner發佈的2025年全球雲數據庫榜單中,國產數據庫中僅OceanBase首次以「卓越表現者」身份進入全球梯隊,但前五名仍被AWS、Google、Oracle等歐美廠商壟斷。
在此背景下,國內有許多企業開始建設自己的數據庫,2012年成立的辰宜科技也是其中之一。
在自有數學理論體系基礎上,辰宜科技的核心團隊自1992年起長達三十余年的基礎研究,一面深耕AI、大數據前沿領域,一面紮根佛山製造業獲取真實場景驗證。
2021年,辰宜科技率先在數據安全算法領域取得突破,公司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全同態加密算法獲授權發明專利,這是首個國內提出的新一代全同態加密算法,在效率、安全性,還是產業化能力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顛覆式進步,也是區塊鏈、大數據5G、自動駕駛、移動支付、數字貨幣等領域發展的基礎技術。
在全同態技術的基礎上,2024年,在博流數據庫1.5版發佈,在金融場景中將交易處理時延從5秒壓縮至微秒級。「除了加密技術,我們的軟件底層架構全部提供了中文指令集與中文編程。通過2000萬行自主代碼構建起完全自主可控的技術底座,攻克了數據安全、性能瓶頸等眾多難題。」易朝剛説,博流數據庫通過分佈式架構部署100多個單節點實例,形成高可用集羣。這一突破性成果驗證了國產數據庫在高併發、低延迟場景中的競爭力。
《「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工業APP突破100萬個,基礎軟件國產化率提升至50%。博流數據庫技術的突破一方面有望為構建全社會可信數字空間體系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人工智能的發展高度依賴堅實的數據基礎設施,博流數據庫確保數據絕對可信的前提下,重塑‘生產權、所有權、使用權’三權安全分離模式,實現數據的‘可看、可管、可控、可溯’。通過權利的分離,能夠有效理順市場主體在數據產權上的權益,從而更好地釋放數據的經濟價值,使得數據的流轉更加靈活,使用效益最大化。」 於功山表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軟件業務收入突破5.5萬億元大關,利潤總額與出口規模同步增長,展現出強勁的產業韌性。在國產化替代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湧的浪潮下,辰宜科技已踏上關鍵臺階。
據瞭解,博流數據庫自2024年2月啟動國家安可目錄測評,成功通過前兩階段及嚴苛現場評測,預計2025年正式完成;目前,數據庫已經通過工信部適配性與確認性測試,全面兼容主流國產芯片與操作系統,同時被評價為「首個不依賴美歐體系的數據庫,直接面向AI和數據要素時代」。
從數學理論到一行行原創代碼,辰宜科技用純粹的自研穿越了漫長征途。於功山介紹,公司正朝着三年內完成科創板上市的目標邁進,並將全球數據庫市場的萬億級巨頭甲骨文(Oracle)視為最終對標對象。
將「佛山場景」變為「中國方案」
當人們談及佛山,裝備製造、陶瓷衞浴往往是最先躍入腦海的標籤。然而,從全國來看,佛山都是「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和政務服務改革工作起步較早的城市。
根據2023年4月發佈的全國衞生健康信息化發展總指數,佛山市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列第一,其中應用水平排名第三,信息化發展總指數排名第一,其衞生健康信息化治理水平也居全國地級市首位。
這種前瞻性的數字基因,為許多類似辰宜科技這樣的企業提供了成長的土壤。從辰宜科技的發展路徑來看,在持續開展前沿理論研究的同時,企業還紮根於佛山豐富的產業場景進行應用轉化。
南海區衞健部門曾面臨一個普遍的監管難題:如何有效監督分散在基層的數萬醫護人員?對大型醫院尚有抓手,但對星羅棋佈的小診所,傳統「一年一度」的線下集中考覈模式,不僅組織成本高昂,覆蓋頻次與效率也難以保證。
「我們需要藉助信息化找到新解法。」南海衞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辰宜科技為南海衞健局開發了雲智慧考試系統。這套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實現線上智能監考,將考覈頻次從一年一次大幅提升至一年四次,醫護人員「隨時可考」,時間與空間成本被顯著壓縮,帶來的變革是直觀的。
如果説衞生健康領域追求的是效率與安全的平衡,那麼在金融行業,數據安全則是不容觸碰的生命線。順德農商銀行數字銀行部相關負責人李濤的困擾代表了眾多中小銀行的心聲:業務部門在使用數據時,如何杜絕潛在的泄露風險?如何確保數據在總行與分行間安全流轉?人工覈查的數據清洗工作耗費巨大的問題如何解決?
2024年底,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和人民銀行頒佈了《銀行保險機構數據安全管理辦法》,進一步強調了數據安全對銀行和金融行業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辰宜科技的全同態加密技術為緩解銀行數據安全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該技術支持在全同態環境下進行密文與密文、密文與明文、明文與明文以及算法與算法之間的同態計算。
「應用線上系統,能在用户敏感信息加密的狀態下,直接與明文(比如手機號)進行計算,」李濤解釋道,「既保護了用户隱私,又能支持大規模數據運算,解決了我們‘可用不可見’的切實痛點」。這是底層技術帶來的安全感。
同時,客户經理需申請具有有效期的密鑰才能獲取密文信息。這不僅確保了線上數據的安全,還實現了線上線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該方案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並使數據安全管理崗位的工作重心從監控數據本身,轉向了檢查異常行為。這一創新應用,為銀行業在強監管時代下的數據安全合規運營,提供了寶貴的佛山經驗。
除此之外,辰宜科技憑藉博流通用可信數據空間高效整合、驗證與存儲多源數據、安全可信架構、超大容量CA支持等創新特性,正在為更多行業、地方政府提供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支撐。其價值在於確保數據真實性與可追溯性,強化信任基礎,同時實時處理海量信息,提升決策效率,還支持隱私計算與合規流通,平衡數據安全與價值釋放,成為數字生態的關鍵基礎設施。
2024年起,博流數據庫等產品在佛山乃至廣東省內教育、銀行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日漸成熟,核心技術也迎來了突破性進展。公司自主研發的100%共識算法,成功實現了區塊鏈節點的小型化與微型化,直接結果是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門檻「成本降至百元級甚至趨近於零」。這使得這項以往被視為「高大上」的技術,有望賦能萬千中小企業乃至於個人。
「我們的研發體系和理論體系是相互循環、不斷進步的,」於功山説,「只有將基礎研發面向產業需求,將認知轉化為理論體系,企業的生命力才能更持久」。這種紮根本地、服務產業、反哺研發的模式,所展現的,不只是佛山企業技術創新的韌性,更是一種面向未來產業的信心。基礎軟件的研發並非只能追隨,製造業大市同樣能成為「可用技術」的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