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8 09:19
在傳統家電市場增長趨緩、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尋找新的增長引擎成為行業巨頭的共同課題。近段時間,以海爾、美的、海信為代表的中國家電企業動作頻頻,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於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新領域,一場屬於家電領域的「機器人(17.220, 0.00, 0.00%)競賽」正悄然拉開帷幕。這不僅標誌着家電企業向智能化、自動化前沿的深度拓展,更預示着機器人,尤其是服務類和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重塑未來智能家居乃至更廣闊應用場景的關鍵力量。
家電巨頭動作頻頻
在7月15日的「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系列現場記者見面會上,海爾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爾自2021年起重點佈局家庭機器人產業,依託其智慧家庭生態,目標直指「無人家務」的美好生活圖景,構建「AI生活,智慧萬家」的服務機器人產品矩陣。其家庭機器人主要涵蓋三大領域:
一是清潔機器人,運用SLAM導航與主動視覺技術,海爾掃地機器人不僅能精準定位建模,更能主動識別污漬、智能分區清潔;二是康復機器人,基於AI步態算法等核心技術,海爾開發了外骨骼機器人,其柔性關節驅動技術有效解決了用户的運動助力需求;三是服務機器人,圍繞家庭全場景,海爾將逐步推出陪伴、洗護以及綜合服務機器人等,打造機器人入户場景示範樣板。
「雖然大家電已解決約60%的家務(如洗衣、熱水供應),但清潔、晾曬等環節仍耗時繁瑣。」海爾機器人科技(青島)有限公司戰略總監叢大超表示,基於用户對「衣物全流程管理」的需求,海爾推出的洗護機器人已能實現衣物負載轉移,未來將逐步解鎖疊衣等複雜任務。今年3月,海爾智家(25.810, 0.00, 0.00%)旗下海爾兄弟機器人科技(青島)有限公司與北京星動紀元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舉行了戰略簽約儀式。相關人士透露,在家庭服務機器人領域,雙方將共同打造服務機器人及AI應用場景、智慧家庭機器人等標準化方案,共建機器人進入家庭的智慧場景和數採訓練場,共同研發適用於家庭場景的服務機器人產品。同時,海爾還領銜打造了山東省服務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
無獨有偶,作為青島的另一家家電巨頭,日前,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在出席活動時也表示,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產業格局,海信在內部提出,堅定不移推動AI戰略,持續引領行業,已加快佈局機器人等相關產業。
同爲家電巨頭的美的也是動作不斷。美的中央研究院智能技術與應用研究所所長、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負責人奚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的在推進家電機器人化戰略,將機器人和AI技術落地運用到空調、洗地機、烤箱等產品,比如説探索掃地機、洗地機和機械臂形態的融合創新。
家庭服務機器人或為未來方向
家電巨頭紛紛「搶灘登陸」背后,是機器人產業可觀的發展空間。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最新測算數據稱,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10.17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50億美元,2024年至2030年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56%,全球人形機器人銷量將從1.19萬台增長至60.57萬台;中國市場規模到2030年將達到近380億元,銷量將從0.40萬台增長至27.12萬台。有投資界人士甚至預測,人形機器人賽道將是市場規模「十倍於新能源汽車」的一個大風口。
而從智能家電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家庭服務機器人被視為新型家電的一種,是家電產業鏈的延伸。國聯民生(11.340, 0.00, 0.00%)證券研報認為,當前時點,受益於大模型及具身智能的突破,家電智能化發展按下加速鍵。長期藍圖來看,全屋AI+具身智能是最理想的家庭使用場景,智能家電互相聯動,且與真正類人的多任務協作能力的具身智能相配合。
但家用人形機器人並不容易實現,在家用場景中,機器人需要和人近距離接觸,執行更加細緻的工作,例如炒菜、整理收納物品等,對機器人的自由度要求更高,還需要採集足夠量的動作數據。因此,許多廠商會在中間場所試水,或先在工業、商業領域積累經驗。
當我們討論家電企業為何造人形機器人,還要看到人形機器人與家電設備的共存關係。未來,人形機器人未必是掃地機或洗衣機的替代者,也不是隻會手握着吸塵器清潔地面的單一「執行者」,而可能成為連接全屋設備的超級節點,是能夠作出智能決策的「管家」。在這場演進中,人形機器人和家電企業都需要找準各自的生態定位,給予家庭場景智能化更多可能性。
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家電行業觸碰增長天花板,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機器人為行業帶來了突破僵局的機遇,相比起其他賽道的玩家,家電企業在技術、市場和用户體驗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企業瞭解家電這個賽道,瞭解家電用户的需求。從目前發展節奏來看,家用機器人有望在3至5年內在部分家庭應用場景中落地,並且在5至10年內走進千家萬戶。
(家電網® H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