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CGS-NDI跟蹤】中美企業AI戰略加速分化(202507第1期)

2025-07-17 14:29

(來源:中國銀河證券新發展研究院)

本期焦點:雲計算龍頭企業加碼全球數據中心,中美企業AI戰略分化。6月14日,亞馬遜宣佈將在2025至2029年間向澳大利亞投資200億澳元,用於擴建數據中心並配套建設可再生能源項目,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雲計算與AI需求,這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技術投資。7月2日,阿里雲宣佈將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擴建數據中心,並設立首個AI全球能力中心,推動區域AI產業落地和人才培養。兩大科技企業通過高強度基礎設施投入與區域市場深耕,正加速重塑全球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的競爭格局。

隨着生成式AI和大模型應用快速推進,算力基礎設施成為AI產業競爭的核心資源。頭部廠商紛紛加碼全球數據中心建設,資本開支大幅增長,旨在強化雲服務與AI支持能力,推動綠色能源轉型,構築下一代技術生態主導權。

中美企業戰略路徑分化,多維競賽格局逐步形成。以亞馬遜和阿里云爲例,中美科技巨頭在資源稟賦、發展路徑和全球化能力方面有所分化。美系廠商依靠資本優勢推進全球一體化佈局,中資企業則聚焦區域突破與生態建設。儘管中企在新興市場積極擴張,但在全球數據中心數量和覆蓋能力上仍存差距。雲計算基礎設施競爭正邁入「資本+能源+生態+本地化」的綜合博弈階段。

中國動態:實施高標準數據貿易規則。國務院將上海自貿區的試點試驗成果複製推廣,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包括數據跨境流動、數據共享與安全、人工智能開發與治理等內容,完善數字貿易規則,助力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美國動態:取消對中國芯片設計軟件的出口限制。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曾於2025年5月底要求三大芯片設計軟件(EDA)巨頭暫停向中國客户提供軟件服務和技術支持。7月3日,美國商務部解除了這一臨時出口禁令,不僅恢復了中國客户對EDA工具的全面訪問權限,還取消了出口許可證申請要求。

歐洲動態:歐盟啟動「量子歐洲戰略」。該戰略旨在2030年前保持歐盟在全球量子技術領先地位,有助於歐盟鞏固技術競爭力、主導量子創新價值標準,實現科技領導力帶來的經濟與安全紅利,推動全球量子技術發展與競爭。

技術動態:AI多模型協同算法革新實現性能突破。日本Sakana AI推出AB-MCTS算法,通過多模型協同試錯突破AI協作侷限,使問題解決率從23%提升至30%,並開源底層算法框架;馬斯克旗下xAI推出Grok-4系列AI模型,在速度、推理能力等方面顯著升級,具備多智能體協作等特性。兩者推動AI性能與協作能力躍升,重塑AI應用潛力。

智庫動態:穩定幣難以成為貨幣體系核心支柱。國際清算銀行發佈深度研究報告,聚焦下一代貨幣金融體系革新路徑。報告認為穩定幣因在「單一性、彈性、完整性」三大測試中表現不佳,存在諸多侷限,難以成為貨幣體系核心支柱,僅能作為輔助工具;而依託代幣化技術、以央行信任為基石構建「代幣化三元基礎」,纔是實現金融體系效率升級與安全保障的關鍵。

風險提示:1.對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風險;2.政策落實不及預期的風險;3.技術發展不確定性風險。

一、本周焦點:全球雲計算巨頭加碼數據中心

6月14日,亞馬遜宣佈將在2025至2029年間向澳大利亞投資20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930億元),用於擴建、運營和維護其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以滿足當地日益增長的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需求。配套計劃還包括在維多利亞州和昆士蘭州新建三個太陽能發電場,採購超過170兆瓦的可再生能源,以支持綠色低碳運維。這項投資被認為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科技投資之一,預計將助力該國AI能力提升,並加快數字經濟轉型。澳大利亞政府預測,到2030年,AI每年將為本國GDP貢獻高達6000億澳元。

這一佈局也是亞馬遜全球數據中心擴張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彭博社報道,亞馬遜計劃未來15年在全球投入近1500億美元用於數據中心建設,僅過去兩年已承諾投資1480億美元,覆蓋美國、沙特、馬來西亞等多個新興及核心市場。此次大規模投資不僅意在迅速擴大其雲服務網絡覆蓋範圍,更着眼於構建強大的AI算力基礎,以支撐大模型等新一代AI技術的運行需求。同時,通過引入可再生能源項目,亞馬遜也在積極應對能耗壓力,推進綠色運維。全球部署帶來的延迟降低、成本優化與服務彈性,將進一步鞏固其在AI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阿里雲也在加速全球佈局。7月2日,阿里雲宣佈將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新增數據中心,其全球基礎設施網絡將拓展至29個地域、90個可用區(可用區指在同一地域內電力和網絡互相獨立的物理區域,用以增強系統穩定性和容災能力)。其中,馬來西亞的第三個可用區已於7月上線,菲律賓的第二個可用區預計將於10月啟用。

此外,阿里雲還設立了首個AI全球能力中心,計劃聯合1000家企業打造10余個行業AI示範項目,並與120多所高校合作,每年培養10萬名AI人才。其重點拓展東南亞市場,主要基於該地區數字化轉型需求強勁、政策支持力度大且基礎設施仍處於快速建設階段,具備廣闊的發展潛力。該系列舉措不僅有助於提升阿里雲在海外的服務能力和品牌影響力,也有助於抓住東南亞新興市場窗口期,構建本地AI生態,推動技術輸出與人才培養,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全球競爭優勢。隨着菲律賓第二個可用區即將啟用,阿里雲在東南亞的數據中心輻射可用區數量將達到13個,在國內外頭部雲廠商中位居首位。阿里雲正以「區域深耕+生態建設」為核心戰略,探索一條可持續、具本地適配性的全球發展路徑。

亞馬遜和阿里雲的投資動向,折射出全球雲計算與AI基礎設施競爭進入新階段。隨着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應用日益普及,算力已成為推動技術突破和商業落地的核心資源。各大雲廠商紛紛加碼建設數據中心,以擴大全球服務能力、提升AI支撐能力,搶佔產業高地。全球主要科技公司將大量資源投入數據中心和AI基礎設施建設,2024年資本開支均大幅提升。由於數據中心投資額高、周期長、能耗大,具備雄厚資金與技術優勢的巨頭成為競爭主導者。

儘管中國企業近年來積極拓展海外節點,但在基礎設施總量和全球覆蓋能力上仍存在差距。截至2024年3月,美國擁有5381個數據中心,佔全球總量的45.6%;中國僅為449個,佔比為3.8%。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資企業全球服務能力與算力調度的靈活性。與此同時,中美企業所選擇的戰略路徑也日益分化。以亞馬遜與阿里雲的差異化路徑為例,美系廠商普遍依託資本實力,推進全球一體化、規模化的算力佈局;而中資企業則更傾向於區域重點突破,結合AI生態建設與人才戰略,提升本地市場滲透力。如今,全球雲計算與AI基礎設施的競賽,已進入比拼資本實力、能源結構、生態聯動和本地化落地的多維博弈階段。

二、中國動態:完善數字貿易規則,助力高水平開放

1.國務院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試點措施複製推廣工作的通知

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舉措。2023年11月,國務院曾印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打造國家制度型開放示範區。經過一年多的試點試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了一批引領性、標誌性制度創新,已具備在更大範圍做好複製推廣工作的條件。

7月3日,國務院發佈了《國務院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試點措施複製推廣工作的通知》,內容的重點領域之一是「率先實施高標準數據貿易規則」,包括探索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建立健全數據共享機制,實施數據安全管理認證制度,支持可信、安全和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建立人工智能技術的倫理道德和治理框架,促進中小企業合作與數字化發展,等等。

本次試點措施推廣工作覆蓋範圍廣、領域劃分明確,有利於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尤其是在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進一步完善,有望提升中國新興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2.各地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於「人工智能+」的戰略部署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人工智能+」,意味着我國正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以AI賦能實現「實數融合」。對此,近年來我國圍繞「人工智能+」進行了一系列密切部署,各地也做出積極響應。

7月3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部門印發《北京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醫藥健康」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致力於加快培育醫藥健康產業新質生產力,將北京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醫藥健康」創新高地,並提出到2027年,構建形成北京市「人工智能+醫藥健康」創新和應用並舉的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醫藥健康」創新策源地、應用高地和產業聚集區。

7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了《上海市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指出,通過支持人工智能賦能軟信業提質升級、推動數字內容產業在滬集聚發展、豐富拓展數字新技術應用場景、激活數據要素產業內生發展動力等一系列措施,推動上海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3.中國人民銀行與埃及央行簽署諒解備忘錄

7月10日,中、埃簽署《關於雙邊金融合作、推動本幣結算及在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和數字創新領域開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諒解備忘錄旨在加強雙邊金融合作,其中包括要加強央行數字貨幣與數字創新合作,包括信息交換、項目合作等。

這一安排有助於加強雙方主管領域交流合作與政策協調,為兩國企業貿易、投融資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服務,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中埃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未來,中埃雙方有望建立起CBDC技術設計、安全協議、監管框架的雙向交流渠道,探索CBDC在跨境支付場景的落地,推動數字人民幣與埃及數字貨幣的跨境試點對接。

4.中國芯片企業集體衝刺IPO

6月30日,摩爾線程和沐曦同日遞交科創板IPO申請,分別擬募資80億元和39億元。此外,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昂瑞微等企業也在推進上市輔導或已提交申請,涉及GPU、射頻芯片、存儲芯片等關鍵領域。中國芯片企業集體衝刺IPO,是產業自主化進程中的關鍵一步,短期內將加速技術研發和產能擴張,但長期成功取決於能否突破生態壁壘和實現盈利平衡,需依賴企業技術攻堅、市場資源配置、政策大力支持的協同發展。

三、美國動態:取消對中國芯片設計軟件的出口限制

1.美國取消對中國芯片設計軟件(EDA)的出口限制

7月3日,全球三大EDA巨頭新思科技、楷登電子、西門子接連宣佈,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已解除針對中國市場的臨時出口禁令。此前,2025年5月底,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曾要求三大EDA巨頭暫停向中國客户提供軟件服務和技術支持。該禁令一度導致中國芯片設計企業無法更新或下載部分EDA工具,尤其影響高端芯片的研發。

禁令實施后,EDA三巨頭不僅失去了中國這個重要市場,也引發全球客户對其供應穩定性的擔憂。然而,僅僅一個多月后,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便宣佈解除對華出口限制。新的政策不僅恢復了中國客户對EDA工具的全面訪問權限,還取消了此前的出口許可證申請要求。

但也需提示風險:儘管解禁給中國芯片企業帶來了利好,但全球EDA市場的壟斷格局並未因此改變,解禁範圍並未包含3nm以下先進製程的高端工具,意味着AI芯片、超級計算等敏感領域的設計仍面臨「隱形邊界」。

2.美國與以色列簽署諒解備忘錄

7月8日,美國與以色列簽署諒解備忘錄,加強人工智能創新,推進能源、人工智能領域合作。該諒解備忘錄強調了人工智能在提高美國和以色列能源系統的安全性和彈性方面的變革潛力。兩國進一步宣佈打算在以下領域開展合作,包括分析數據中心導致能源需求增長的影響、電網優化的機會、AI網絡安全工具、分享在能源基礎設施中使用AI的最佳實踐以及啟動雙邊試點項目。

以色列在AI算法、計算機視覺等前沿領域的技術優勢,能夠為美國的相關產業注入新的創新活力,推動美國AI產業發展,鞏固其在全球AI領域的領先地位。美國龐大的市場和完善的商業生態系統,有助於以色列AI企業將產品和技術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同時,美國的資本也可以為以色列AI初創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加速其發展壯大。

3.美國國防反情報與安全局發佈《2025-2030年IT戰略規劃》

7月9日,美國國防反情報與安全局發佈《2025-2030年IT戰略規劃》,明確提出六大核心目標:推進安全且可擴展的IT環境、推動創新與技術現代化、增強數字化勞動力、建立夥伴關係並加強治理、優化雲功能、加強數據管理。這一戰略旨在構建安全的數字生態系統,為國防部首席數字與人工智能辦公室提供技術工具和治理框架,同時應對新興技術威脅和全球競爭挑戰。

規劃明確,將通過零信任架構部署、網絡分段隔離等手段,構建多層級防禦體系,抵禦高級持續性威脅(APT);引入人工智能驅動的安全分析工具,實現威脅實時監測與響應。在技術創新上,聚焦量子計算防禦、人工智能安全應用、5G軍事專網建設,推動國防IT基礎設施從傳統架構向智能化、韌性化升級。同時,強調聯合國防部、情報機構、軍工企業等打造協同生態,通過技術共享、標準統一,提升國防IT系統整體作戰效能。

此規劃令國防IT生態面臨深度變革,傳統國防IT服務商需加速適配零信任、AI等新技術標準,如老舊網絡安全設備提供商,需投入鉅額研發實現產品合規升級;而具備先進技術儲備的科技企業,如專注量子加密、AI安全的創新公司,獲准入國防IT供應鏈路徑,有望重塑市場競爭格局。

4.Meta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

7月1日,Meta CEO馬克・扎克伯格宣佈對公司人工智能部門進行重組,成立Meta Super intelligence Labs,該實驗室專注開發能夠比肩甚至超越人類能力的「超級智能」人工智能系統。一直以來,扎克伯格致力於在通用人工智能競賽中佔據領先地位,主要通過收購人工智能公司和吸納頂級人工智能領域人才來推進這一目標。這次重組不僅是Meta提升自身技術實力的舉措,也是扎克伯格對未來AI領域競爭形勢的戰略應對。

四、歐洲動態:量子戰略啟動,AI行爲準則終版發佈

1.歐盟委員會啟動量子戰略

7月2日,歐盟委員會啟動「量子歐洲戰略」。當下,量子技術已迎來全球競爭的關鍵轉折點,各國都在積極佈局量子技術以搶佔未來科技制高點。歐盟憑藉深厚的研究積澱,在量子科技領域已確立了全球領先地位,並構建了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基礎。但爲了在2030年前持續保持全球量子技術領導者的地位,歐盟委員會啟動了該戰略。

該戰略針對研究與創新、量子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加強、空間與兩用技術以及量子技能五大領域開展具體行動,如啟動量子歐洲研究與創新計劃、投入5000萬歐元建立相關設施和試驗線、啟動歐洲量子互聯網試點設施等。這些行動全面且有針對性,從基礎研究到基礎設施建設,再到人才培養和產業轉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發展鏈條。

從全球科技競爭格局來看,這一戰略的推進將重塑量子技術領域的力量對比。歐盟通過整合內部研究資源與產業優勢,不僅能鞏固自身在量子基礎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更能加快技術成果向商業化應用的轉化,在量子通信網絡、高精度量子傳感等戰略性產業中形成先發優勢。這種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不僅會為歐洲帶來新的經濟增長極,還將提升其在全球科技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為應對未來科技競爭中的不確定性提供堅實支撐,進而對全球量子技術發展方向和產業佈局產生深遠影響。

2.歐盟發佈通用人工智能行爲準則終版

7月10日,歐盟委員會發布《通用人工智能行爲準則》最終版本。歐盟一直致力於規範人工智能的發展,此前已出臺《人工智能法案》,該行爲準則正是爲了貫徹其中關於通用人工智能的規則要求、幫助企業更好地遵守歐盟的人工智能相關立法,而簽署的企業將更容易向監管機構證明其符合歐盟廣泛的AI法規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提供了合規指引,減少了合規成本和風險。

準則涵蓋透明度、版權、安全和保障三個部分,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型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商提出要求,旨在確保投放在歐洲市場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安全透明。該準則將於2025年8月2日生效,而《人工智能法案》中關於通用人工智能的規則將在之后分階段強制執行,這一系列舉措將逐步構建起歐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規範體系,提升歐洲市場人工智能應用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也將對全球人工智能的治理產生重要影響,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參考。

3.法國發布人工智能在企業全面推廣計劃

7月1日,法國經濟、財政和工業與數字主權部聯合發佈《勇敢擁抱人工智能(AI):讓AI在所有企業全面推廣計劃》。法國在AI領域已有一定基礎,其AI活力全球第六,在政策治理、教育及基礎設施領域躋身前三,2024年AI投資額突破70億歐元,連續五年領跑歐洲。但爲了將前期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動能,進一步提升法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法國發布了該計劃。

計劃目標明確,到2030年讓不同規模的企業都能將AI融入日常運營。形成全鏈條支持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AI應用解決方案,同時通過超大型數據中心和跨國研究計劃搶佔資源和科研製高點,加大對底層技術的投入以降低對美國技術的依賴。

4.英國和法國舉行第37屆英法峰會並發表聯合宣言

7月10日,英國與法國舉行第37屆英法峰會並發表聯合宣言。雙方旨在深化國防、經濟、能源和科技等領域合作,內容包括啟動「蘭卡斯特宮2.0」計劃以推進國防現代化(涵蓋網絡安全、AI等前沿科技)、發佈「諾斯伍德宣言」併成立英法核指導小組、英國投入15億歐元參與法國領導的歐洲衞星通信公司增資項目以推進歐洲「星鏈」項目。

5.SiPearl完成1.3億歐元A輪融資

7月8日(法國當地時間),歐洲企業SiPearl宣佈完成1.3億歐元A輪融資,這是歐洲芯片設計企業史上最大額度的A輪融資。該公司致力於開發高性能低功耗HPC/AI處理器,同時其首個芯片項目Rhea1已完成流片並交付臺積電生產,計劃2026年初出樣,將為歐洲E級超算項目JUPITER的CPU集羣及多個歐洲合作項目提供支持。

五、其他國家:多國推進AI應用與基建佈局

1.金磚國家元首簽署「AI全球治理宣言」

7月6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七次會晤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期間簽署《金磚國家領導人關於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宣言》。這是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形成以來,首次就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發布的共識性文件。在世界格局日趨複雜的背景下,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力量正在崛起,在人工智能領域凝聚金磚智慧。《宣言》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方針,旨在以負責任方式推動人工智能技術開發、部署和應用,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增長。

2.亞洲地區:多國發力AI與量子技術,推進基建佈局

7月8日,日本發佈2025年版《信息通信白皮書》,指出日本在AI研發和應用上落后於領先國家,數據顯示2024財年僅26.7%的國民使用過生成式AI服務,遠低於美國的68.8%和德國的59.2%,企業應用比例差距明顯,明確需強化技術發展、產業賦能及社會應用以追趕全球領先水平,避免在數字經濟時代被邊緣化。

7月8日,韓國正加速建立首個國家量子計算卓越中心,韓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院(KISTI)被選定為相關項目主辦機構並獲政府數百萬美元資助,該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將構建超級計算機與量子計算機結合的混合計算服務體系,KISTI將與美國IonQ等企業合作引入100量子比特系統並開發混合量子經典執行環境,此舉為韓國量子計算應用奠定基礎,有助於提升其研發和應用水平,對經濟、科技和國家安全影響深遠,同時加劇全球量子技術競爭。

7月9日,G42計劃在越南牽頭建造超大規模數據中心,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主席向越南總理報告,由G42等組成的財團提交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投資計劃待中央政府審批,該項目定位「人工智能工廠」,將為亞洲及其他地區提供高性能算力與AI解決方案,G42計劃引入「Cloud Dividend」模型衡量AI的多方面影響。

7月10日,新加坡恩士迅啟動1.3億新元亞太AI轉型計劃,新加坡電信集團旗下恩士迅(NCS)宣佈未來三年投資1.3億新元啟動該計劃,推出Sunshine.AI工具與加速器套件,並與亞馬遜雲科技、戴爾科技等企業合作,旨在通過打造AI實踐者社區提升區域AI領導力,推動多領域AI 解決方案落地。

3.美洲地區:加拿大調整政策並加碼AI產業支持

6月29日,加拿大財政部宣佈取消原定於6月30日生效的數字服務税。此前因該税美國停止與加貿易談判,此舉為重啟談判爭取時間,但也使加拿大喪失推動國際税收公平的籌碼,長期可能削弱其對數字經濟的調控能力,短期內或吸引更多美國科技公司投資。

7月10日,加拿大人工智能全球創新集羣SCALE AI宣佈投資9860萬美元支持23個應用AI項目。這些項目涵蓋飛機維護規劃、零售需求預測等多個領域,旨在加速AI在各行業的應用,加強加拿大AI生態系統的全球競爭力。

六、技術前沿:AI多模型協同算法革新實現性能突破

1.AI多模型協同算法革新實現性能突破

Sakana AI推出AB-MCTS算法,突破AI協作侷限,問題解決率從23%躍升至30%。

7月1日,由「Transformer八子」之一利昂・瓊斯聯合創辦的日本Sakana AI公司,打造出一種名為自適應分支蒙特卡洛樹搜索(AB-MCTS)的新型推理時擴展方法。該算法受人類集體智慧啓發,允許多個前沿模型協同工作以實現AI集體智能,通過利用不同模型的獨特優勢和偏見,讓多個模型協同試錯,解決單一AI系統難以應對的複雜問題。在ARC-AGI-2基準測試中,結合多個模型的Multi-LLMAB-MCTS系統,性能大幅超越單個模型。目前,研究團隊已將底層算法TreeQuest以Apache 2.0許可證發佈,該框架擁有靈活API,支持將相關算法應用於多種任務,並具備檢查點功能以應對API出錯情況。

7月10日,馬斯克旗下xAI公司推出最新的Grok-4系列AI模型。相較於上代Grok-3,其對話速度快了2倍,端到端延迟更低,且支持5種語音,能進行超人級別的推理,在MMLU-Pro、LiveCodeBench等多項高難度基準測試上超越現有頂尖模型。其多智能體協作、工具整合、實時決策等特性,正重塑AI與人類的關係。

2.AI多模態能力升級與輕量化模型優化

7月3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佈的新一代統一圖像生成模型OmniGen2。4B版OmniGen2延續了簡潔架構優勢,強化了上下文理解與指令遵循能力,圖像生成質量大幅提升,進一步打通多模態技術生態,其科研體驗版已向公眾開放試用。

7月7日,百度AI團隊宣佈PaddleOCR3.1版本正式上線,在多語種識別、複雜文檔翻譯及大模型連接能力上實現三大升級。新版本支持37種語言的文本識別,平均精度提升超30%,推出文檔翻譯產線與MCP服務器功能。通過融合文心4.5多模態大模型的能力,解決了多語種數據稀缺痛點。

7月9日,崑崙萬維(維權)發佈最新的Skywork-R1V 3.0版本並開源。該版本在后訓練階段通過強化學習策略,深度激發模型的跨模態推理能力,在複雜邏輯建模與跨學科泛化方面實現雙重飛躍,能勝任數學、物理等傳統理工科推理任務,在地理、歷史、人文等多領域表現出色,為多個專業領域的AI應用提供了堅實技術基座。

同日,微軟在官網開源了Phi-4家族的最新版Phi-4-mini-flash-reasoning。該版本延續參數小性能強的特點,專為受算力、內存和延迟限制的場景設計,單個GPU可運行,適合邊緣設備。與前一版本相比,使用微軟自研的創新架構SambaY后,推理效率暴漲10倍,延迟平均降低2-3倍,整體推理性能大幅提升,有助於推動AI技術普及,深化與終端設備的融合。

3.3D生成模型與開源機器人技術實現突破

7月7日,騰訊推出美術級3D生成大模型Hunyuan3D-PolyGen,有效解決3D資產生成中的佈線質量與複雜物體建模難題。結合自研BPT技術,可生成高面數、高精度的幾何模型,支持多種面類型,滿足專業管線需求,已應用於騰訊遊戲管線,使美術師建模效率提升超70%。

7月9日,Hugging Face旗下最新桌面機器人Reachy Mini的訂單正式開放。該開源機器人由Pollen Robotics與Hugging Face聯合打造,專為人機交互、創意編程和AI實驗設計,價格親民、體積小巧,有無線版和外接計算設備版兩個版本,便於全球各年齡段的AI開發者共同編程、學習與分享。

4.AI驅動物流自動化

6月30日,亞馬遜宣佈已在全球物流網絡中部署第100萬部機器人,數量接近倉庫人力規模,同時推出名為DeepFleet的人工智能系統。該系統通過優化機器人移動路徑,將機器人移動效率提升10%,並降低配送成本。其生成式AI基礎模型利用亞馬遜內部物流數據及AWS工具構建,能協調整個履行網絡的機器人移動,減少擁堵並優化路線,加快訂單處理速度。目前,亞馬遜已在超過300個物流據點部署機器人,75%的配送據點獲得機器人支持,自動化顯著提升了生產力。

七、智庫觀點:穩定幣難以成為貨幣體系核心支柱

全球金融體系正處在數字技術驅動的變革浪潮中,傳統模式的弊端逐漸凸顯。跨境支付中層層代理銀行帶來的繁瑣流程、較高成本和操作風險,資本市場里抵押品管理等環節的低效,都讓現有體系難以滿足數字經濟時代的高效需求。而代幣化技術的出現展現出重塑金融體系的潛力,穩定幣的發展也引發了廣泛討論,二者究竟會對金融體系產生怎樣的影響,成為當下金融領域的焦點。

國際清算銀行(BIS)近期發佈深度研究報告,聚焦下一代貨幣金融體系的革新路徑,核心圍繞代幣化技術的革命性價值與穩定幣的體系性侷限展開分析。其最重要的觀點是:唯有依託代幣化技術並以央行信任為基石,構建以央行為核心的「代幣化三元基礎」,才能在維持貨幣核心屬性的前提下,實現金融體系的效率升級與安全保障,而穩定幣因存在諸多侷限僅能作為輔助工具。

代幣化技術作為重塑金融體系的核心創新,正推動着從傳統賬本記錄向可編程平臺的轉型。它將現實或金融資產的債權記錄在可編程平臺上,構建起「統一賬本」,實現信息傳遞、對賬與資產轉移的無縫整合。在跨境支付領域,代幣化有望簡化傳統代理銀行模式下的複雜中間環節,結合平臺上的先進合規工具,顯著降低操作風險、延迟及成本;在資本市場,能實現抵押品管理、保證金調整及付款交割等操作的條件執行,提升市場效率。

貨幣體系的有效性可通過「單一性」「彈性」與「完整性」三大核心測試來衡量。「單一性」指不同銀行發行的貨幣可被普遍接受且按面值結算,其基礎在於通過央行儲備這一共同安全資產實現平價結算;「彈性」要求貨幣體系能靈活滿足經濟中的大額支付需求,避免結算擁堵,實時全額結算(RTGS)系統及銀行的貨幣創造能力是其典型體現;「完整性」則要求體系能抵禦金融犯罪與非法活動,傳統金融體系通過「瞭解你的客户」(KYC)、可疑交易報告等機制形成多層防護,同時維護貨幣主權以應對潛在貨幣替代也是重要維度。

穩定幣作為加密生態的交易媒介,雖以錨定法定貨幣為目標,卻在三大測試中表現不佳,難以成為貨幣體系的支柱。在「單一性」上,不同穩定幣因發行主體信用差異,常以不同匯率交易,無法實現「無疑問接受」的原則,市場參與者在交易時仍需評估其背后資產的質量或風險。「彈性」方面,其發行需全額資產背書,新增供應需持有者預先支付,缺乏銀行基於信用創造貨幣的彈性;「完整性」上,因匿名性和KYC缺失,易被用於非法活動。此外,穩定幣還面臨商業模式與穩定性的內在矛盾,對新興市場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構建下一代貨幣體系的關鍵在於以央行為核心的「代幣化三元基礎」,即代幣化央行儲備作為結算錨點、代幣化商業銀行貨幣延續雙層體系優勢、代幣化政府債券強化市場流動性。「統一賬本」通過整合貨幣與資產的代幣化形式,在多個領域帶來變革性作用。央行在推動體系轉型中扮演着催化角色,可通過明確代幣化生態特徵、構建監管法律框架等路徑推進,但也面臨技術架構、監管協調等挑戰。

八、風險提示

對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風險;政策落實不及預期的風險;技術發展不確定性風險。

中國銀河證券新發展研究院張天宇博士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摘自: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7月17日發佈的研究報告《【CGS-NDI跟蹤】中美企業AI戰略加速分化——數字經濟雙周報(202507第1期)

分析師:彭雅哲  S0130525020001

評級標準:

 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后的6到12個月行業指數(或公司股價)相對市場表現,其中:A股市場以滬深300指數為基準,新三板市場以三板成指(針對協議轉讓標的)或三板做市指數(針對做市轉讓標的)為基準,北交所市場以北證50指數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恆生指數為基準。 行業評級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10%以上。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10%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 

公司評級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20%以上。 

謹慎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20%之間。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5%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眾訂閲號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證券」)研究院依法設立、運營的研究官方訂閲號(「中國銀河證券研究」「中國銀河宏觀」「中國銀河策略」「中國銀河總量」「中國銀河科技」「中國銀河先進製造」「中國銀河消費」「中國銀河能源周期」「中國銀河證券新發展研究院」)。其他機構或個人在微信平臺以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義註冊的,或含有「銀河研究」,或含有與銀河研究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其他訂閲號均不是銀河研究官方訂閲號。

本訂閲號旨在交流證券研究經驗。本訂閲號所載的全部內容只提供給訂閲人做參考之用,訂閲人須自行確認自己具備理解證券研究報告的專業能力,保持自身的獨立判斷,不應認為本訂閲號的內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閲號並不構成對訂閲人的投資建議,並非作為買賣、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請或保證,銀河證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閲號發佈的任何內容所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有關的其他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訂閲號所提及的任何證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風險,訂閲人需自行承擔依據訂閲號發佈的任何內容進行投資決策可能產生的一切風險。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微信訂閲號發佈的本圖文消息僅面向銀河證券客户中的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圖文消息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並非銀河證券客户中的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閲、接受或使用本訂閲號的任何信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