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7 14:38
隨着數字化浪潮的推進,電商平臺已成為現代商業的重要支柱。在過去半年,電商平臺先后推出系列生態優化舉措,以期在流量紅利結束后搶佔新階段發展機遇。從流量競爭到價值創造,電商平臺如何引領高質量發展?
7月11日,第19期南都數字經濟治理論壇召開,圍繞如何提升用户粘性、轉型質量競爭,以及電商行業高質量發展等關鍵議題展開研討。
在論壇上,多名專家肯定了「千億扶持」等舉措對商家、產業的正向賦能作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李勇堅談到,電商平臺可從場景、價格、體驗、品控等四方面做好精細化全鏈路的服務。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呂來明則提到,應該鼓勵平臺扶持中小商家,尤其是在助農等特定領域給予政策和流量支持。
精準施策普惠供需兩側
南都記者關注到,不論是中央到地方提振消費的「國補」,還是平臺推出的各類補貼,補貼已成為拉動消費、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讓平臺補貼發揮最大效用,惠及商家和消費者,是當前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在李勇堅看來,補貼政策的設計,應重點拉動增量消費,尤其是針對新產品和潛在需求產品的補貼,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補貼政策的效用。「平臺補貼除了關注消費者,針對商户的補貼,尤其是商户服務和流量方面的補貼,同樣具有重要價值。」李勇堅認為,多元化補貼,一方面促進消費,另一方面也將帶動整個生態的價值共創,增強平臺上經營者的持續經營能力,使補貼達到最大效果。
為此,李勇堅建議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供需兩側,提升供需匹配的精準度和效率。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商業法研究會副會長劉俊海則主張「消費者為王」。他認為消費者是市場資源配置的指揮棒,「對於商家而言,平臺補貼消費者,實質也是助力商家成交。」劉俊海表示。
論壇現場,海南萬亦生態農業負責人賴啟春分享了其多年在電商平臺經營生鮮業務的經驗與觀察。他提到,平臺正向扶持高質量產品轉型,為商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以無核荔枝為例,這一小眾水果曾因產量有限、銷售難度大而鮮少在線上銷售。今年在拼多多「千億扶持」的補貼下,其線上銷售量顯著增加,不僅讓全國消費者便捷地購入優質荔枝,也推動了商家向品質與服務競爭轉變。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兼新聞系主任陳端認為,補貼需要精準、高效,並且要與平臺的商業邏輯相匹配。她提出,未來補貼應打通產業鏈,精準對接供需,形成協同補貼模式,同時藉助AI動態監測,實時挖掘消費者需求,激活潛在需求。此外,還應構建評估體系,用AI數據分析補貼效果,持續優化補貼策略。
數字化創新服務有力惠商
在流量增長見頂的背景下,「用户粘性」對電商平臺變得至關重要。如何通過創新服務提升用户體驗,實現商家、消費者、平臺的三方共贏?
對此,呂來明強調,平臺應建立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品控是提升用户粘性的關鍵。平臺需細化和優化商家上架商品的管理,通過明晰商品細節,讓消費者能辨別商品質量,減少信息不對稱;同時,優化售后服務,尤其是客服這一前端重要端口,確保其高效管用。
與此同時,精細化全鏈路服務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李勇堅指出,電商平臺應當從場景、價格、體驗、品控等四方面做好全鏈路的精細化服務。具體而言,電商平臺需要在場景設計上更加貼合消費者需求,提供更具吸引力和便利性的購物場景;在價格策略上更加精準,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手段,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商品;在用户體驗上不斷優化,從購物流程的便捷性到售后服務的及時性,全方位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在質量控制上嚴格把關,確保消費者能夠購買到質量可靠的商品。
在電商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平臺內部的算法優化、質量監管和產業鏈升級緊密相關。
賴啟春便提到了平臺數據對商家精細化運營的助力。在荔枝銷售過程中,拼多多運營人員會根據銷售數據與商家溝通,助力商家優化商品包裝、提升品質、調整庫存,以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例如根據荔枝上市的不同節點,拼多多運營人員都會提醒我們增加備貨量和控制庫存等等。」
李勇堅強調,算法和大數據是電商平臺商業模式的基礎,能幫助消費者在海量商品中找到所需。「平臺應更好發揮人工智能、算法的作用,挖掘並滿足消費者合理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提升購物體驗,同時為平臺發展注入新動力。」劉俊海補充道。
陳端建議,平臺可發揮新技術優勢,提升治理能力,以質量為導向分配流量,提高優質商家曝光率。平臺應為優秀商家提供獎勵機制,利用智能體技術提升用户反饋體系,構建質量認證和標準體系,為中小商家提供質量培訓,推動技術創新應用,助力產業生態升級。她還強調平臺要積極採用大模型和智能體等新質生產力工具,推動新興技術在電商全場景、全鏈條的應用,解決痛點問題,推動產業生態升級。
多方協同推動電商行業高質量發展
南都記者注意到,當前多家電商平臺推出的戰略扶持計劃對推動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今年4月,拼多多宣佈推出惠商計劃「千億扶持」,未來三年內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加碼高質量電商生態建設,助推平臺商家新質轉型升級,全力構建用户、商家及平臺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
對於這一點,賴啟春深有體會,他期待平臺繼續通過「千億扶持」、活動支持和流量傾斜等措施,推動新品種水果發展,這不僅有助於推動品種改良,也將對農產品行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呂來明表示,對於平臺扶持中小商家的措施,包括降低佣金、返還推廣費用、設立幫扶基金等,政府應當予以鼓勵並做好服務,並支持平臺在特定領域如農產品上行等進行創新探索,推動農業等領域的發展。
此外,呂來明指出,電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外部支持與政府端創新舉措的協同發力,這已成為推動行業持續前行的關鍵所在。
李勇堅亦強調政企合作的重要性,呼籲雙方增進理解和信任,共同解決行業問題,推動電商持續健康發展,並建議政府進一步優化税收政策,以更好地支持電商平臺的發展。
劉俊海認為,穩定、透明、公平、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是電商行業發展的基礎,他強調協同共治,希望平臺要有第一責任人意識,發揮首創精神;行業協會要履行自我教育、管理、約束和監督職責,清除潛規則和不公平條款;監管部門要在企業自治和行業協會失靈時依法監管,同時也應強化服務職能,提升服務水平。劉俊海建議,政府可通過減税降費以培養税基、拓寬税源,促進電商經濟和線下實體經濟的均衡健康發展。
校對:楊旭
責編: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