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薪酬2億美元,美國 AI 巨頭瘋搶華人專家

2025-07-17 07:05

人工智能行業正在上演一場「搶人」大戰。

特別有意思的是,美國頂尖AI企業來回挖牆腳的過程中,都特別看重華人。事實上,華人AI專家已經成為美國硅谷的香餑餑。

舉一些例子,

英偉達,

黃仁勛親自下場招攬了兩位AI專家,分別是朱邦華和焦劍濤,他們在大模型架構優化、多模態AI芯片設計頗有建樹。

這兩位AI大牛均畢業於清華大學,畢業后留美進修,然后留美工作。

Meta(前身Facebook),

扎克伯格開出了行業最高薪酬挖人。據報道,Meta在2025年6月從OpenAI挖走多名核心研究人員,每人首年總薪酬最高可達1億美元。有意思的是,這些團隊里有過半以上都是華人。其中就包括曾參與 GPT-4 訓練框架設計的王雪芝(音譯,后文涉及名字同樣音譯)和專攻強化學習算法的肖泰德。

此外,Meta還從蘋果挖走了AI基石模型團隊負責人龐若明(Ruoming Pang),他曾主導蘋果 Siri 的語義理解引擎升級。Meta對龐若明開出了超過2億美元的總薪酬,這個薪資輕松超過了他老東家蘋果CEO庫克的薪水。

還有,OpenAI、谷歌、微軟等公司也沒有停下招聘的腳步,特別青睞華人AI專家;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抬升行業工資,就為找到優秀人才。

這些華人大牛的履歷就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本科基本在清華、北大、上海交大這類國內頂級高校就讀,然后在美國攻讀碩博,畢業后留在美國。

英偉達黃仁勛對華人AI專家更是讚不絕口。他公開稱,中國的AI研究人員和科學家是世界一流的。如果你去過Anthropic、OpenAI或DeepMind 的辦公室,會發現那里有很多來自中國的頂尖人才。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華人已經是整個AI世界里最重要的參與者。

人才的重要性在這一刻得到充分體現。他們成為公司未來的AI之爭的成敗關鍵,成為資本市場里價格波動的敏感因素。當然,華人也成為國與國之間AI競爭的核心比拼。

為什麼會這樣?

核心原因是,AI對數學要求很高。

而中國人在數學方面確實強大得可怕

2024年的國際數學競賽中,雖然美國隊取勝獲得冠軍,但是中國隊的成績也並不遜色,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隊里的6名成員,有4個都是地地道道的華人。而且,物理化學生物奧賽中,美國隊至少一半也是華人。

這都充分說明了中國人、華人在數學理工領域的強大統治力而這些數理知識又恰恰是AI行業進一步突破瓶頸,所需要的關鍵因素。

所以,華人專家成為AI行業里最重要的無形資產!

英偉達黃仁勛提到過:「中國做得太棒了全球 50% 的 AI 研究人員是中國人你無法阻礙他們,無法阻止他們推進 AI 發展。

可以預見,華人AI專家在現在、在將來將會是整個世界AI發展的重要參與者、甚至是決策者。

歸根到底,是因為只有華人專家才能輕松自如地駕馭AI世界里的龐大算法。

打個比方。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廚房數據是食材,算法是菜譜,算力是燃氣,AI專家則是那個廚師。

他們負責篩選數據(食材),設計架構模型(菜譜),調度計算資源(燃氣),最終通過自己強大的數理經驗(炒菜經驗)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餚。

所以,數理人才(廚子)很關鍵。

因此,美國AI企業里含「華」量將會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所在。

依然拿英偉達舉例好了。

英偉達CEO黃仁勛本人就是華人,他太瞭解華人的刻苦勤奮及數理教育。

所以他纔會高薪邀請有清華大學背景的朱邦華、焦劍濤加入英偉達。此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的華人專家林達,他研發的動態算力調度系統,已成為英偉達 DGX 系統的核心技術之一。

黃仁勛在2025年5月接受採訪時提到,英偉達僱用了「大量」來自中國的世界級AI研究人員。

所以,英偉達纔有底氣這麼卷。並且,能夠做到研發迭代的速度始終保持業內第一。

人才有了,業績自然不會差。

英偉達在5月底公佈的最新季度財報中,業績還在增長。

英偉達2026財年第一季度營收440.62億美元,同比增長69%,淨利潤187.75億美元,同比增長26%。

其中,數據中心業務收入達391億美元,同比增長73%。

Blackwell架構芯片佔數據中心收入近70%,顯示英偉達已推動AI芯片從Hopper架構向Blackwell架構過渡。

而,這麼複雜的Blackwell架構之所以要在短期內快速升級迭代,正是因為人工智能已經全面進入了大算力時代,需要處理更多、更復雜的數據。

比如,僅僅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tokens(詞元)生成就激增了50到100倍。僅微軟在上個季度就處理了超過100萬億的tokens,是一年前的5倍。Blackwell架構正是爲了滿足這種tokens指數級的激增。

所以,我們看到AI這個行業變化得實在太快了。稍有停歇,可能立馬就被甩出背影之外了,AI行業説是日新月異一點兒也不誇張。

正是因為行業變化很快,所以行業很卷。而華人正是世界上出了名的「卷王」。

兩者高度契合。

而,Meta顯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別看現在Meta小日子過得還挺滋潤,是美股七朵金花之一,但是隨時可能掉隊,就像當年的英特爾一樣。

甚至,有一些公司已經被警告可能掉隊了。美國「木頭姐」7月9日就提出:蘋果、谷歌可能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已經掉隊。

所以,Meta大舉押注華人AI專家,就是希望能夠充分發揮華人AI專家的優勢,在這個賽道奮力一搏,甚至創造奇蹟。

總而言之,華人AI專家已經成為整個人工智能競賽的關鍵。

他們在美國過得很好,當然很開心。

不過,大國AI博弈事關國運之戰,也還是希望更多的華人AI專家也能夠回到祖國,為國內人工智能盡一份力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