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7 06:16
轉自:貴州日報
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校園一景。
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產教聯合體構架圖。
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華為ICT產教融合創新實訓基地。
吳永樂 張俊芳 吳迪茜 肖知潞
當數字浪潮奔湧而來,智算產業正成為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為積極響應國家數據中心佈局要求,深度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加速培育數字經濟領域專業人才,推動數據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7月17日,一場以「數智領航·聚才興產」為主題的數據中心暨智算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貴陽拉開帷幕,通過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匯聚各方智慧與資源,夯實數字經濟發展根基,培育適應產業需求的專業人才。
這場盛會的背后,是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產教聯合體在推動數據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數字經濟領域專業人才方面的不懈探索與實踐。
2023年5月,全省首個市域產教聯合體——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產教聯合體正式成立,以「政府主導、改革激勵、四方聯動、實體運行、項目驅動」的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服務貴州大數據發展戰略。兩年來,聯合體從「破局」到「領跑」,從「試點」到「示範」,走出了一條西部地區培育數字經濟領域專業人才,推動數據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為貴州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應勢而立:貴州大數據戰略下的產教融合新篇啟幕
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產教聯合體的誕生,源於貴州對大數據戰略的堅定佈局。
2023年5月28日,由貴安新區管委會牽頭,聯合8個政府部門、6所本科院校、11所高職院校、8所中職學校、17家企業、4家科研機構、2家行業協會成立全省首個市域產教聯合體——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產教聯合體。
這一「超常規」組合,打破了傳統產教融合的「壁壘」——政府部門統籌政策資源,院校提供人才支撐,企業深度參與教學,科研機構賦能技術創新,行業協會搭建溝通橋樑,形成「需求對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生態鏈。
聯合體自成立以來,在貴安新區管委會的總體統籌安排下,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充分發揮聯合體高職院校牽頭作用,以黨的建設為引領、「雙高」建設為抓手、產教融合爲引擎,紮實推進「兩翼建設」,深化「四個合作」,將「五金建設」貫穿始終,打造「數維工匠」人才培養品牌,着力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2023年6月,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產教聯合體被推薦至教育部申報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2024年7月獲批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技能貴州」項目立項建設;2025年5月再次申報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一路走來,聯合體的每一步都堅實有力,朝着更高的目標穩步邁進。
聯合體成立之初,面臨着聯合體成員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結構複雜,組織統籌難、協作運行難、共建共享難等諸多問題。
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利用貴陽貴安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資源要素優勢,採取高位抓落實,實體化運行、項目化驅動、數字化賦能的「一高三化」舉措,推進聯合體建設。
為破解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的協作難題,聯合體主動融入貴州省「強省會四城聯動」,聚集貴州科學城、貴陽大數據科創城、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優勢資源,將聯合體建設納入「四城聯動」省級層面聯席會調度,開展「產業、教育、科技、人才」四大聯動工程,促進聯合體內多元主體在「辦學、育人、就業、發展」四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雙輪驅動:實體化運行與項目化驅動的融合實踐
校企合作的痛點往往在於產教合而不融、校企合作不深不實。聯合體以「實體化運行」破題,探索出一條「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共贏」的新路徑。
在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一塊電子大屏實時跳動着各類數據:企業需求清單、院校資源圖譜、項目進度看板……經貴安新區管委會批准,聯合體牽頭院校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與成員單位貴安新區國有平臺公司(貴安新區產業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貴州大數據人才開發有限公司,聯動政行校企多元主體資源,高效推動項目落地實施。
目前,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已與貴州大數據人才開發有限公司共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共同開展華為職業認證培訓服務,為300家企業進行數字化領導力和人才培訓超2500人次。
實體化運行的成效在華為大數據學院得到生動詮釋。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全面深化與華為公司的合作、做大做優做強做特華為大數據學院,採用「雙導師制」教學模式,企業工程師駐校授課,學生可直接參與真實項目運維。2024年,華為大數據學院獲批省級產業學院,近兩年培養出華為高級工程師(HCIP)認證447人,專家級(HCIE)認證14人,總體取證率90.4%,居全省第一。更令人欣喜的是,這些學生尚未畢業就被企業預訂一空,真正實現了「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
此外,聯合體還通過項目化驅動,整合資源推動產教深度融合。以產業項目,實現政企「聯動」。依託國家級新區形成的政策優勢,助力政府落地產業項目,實現政企聯動。2024年共建華為(貴陽貴安)數字經濟創新中心、國產化適配認證中心等項目,獲全國性獎勵6個,協助新區招商引資落地資金超5億元。
以科研項目,實現專家「聯手」。積極爭取到省科技廳定向支持貴安新區科技支撐計劃,整合聯合體專家資源共同申報科技項目、開展項目攻關,實現高校、企業、省計算機學會等專家聯手。近兩年共立項「信創及人工智能技術孵化基地」等省級重大科研課題21項,為貴州大學李誠團隊(基因組組裝數據分析)、貴州大學新能源電池材料研發仿真分析等提供算力保障;促成天津天星公司與貴州財經大學、貴州師範大學合作,以成果轉化的方式孵化科創企業。
以公共項目,實現多元「聯贏」。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協作模式,依託國家級大數據產教融合基地,建成華為雲全球技術服務中心、信息安全靶場等,實現引企入校、引產入教,打造生產性實訓基地。利用中國貴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貴安分園,匯聚服務企業,聯動大學城、職教城,為貴安新區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
以職教項目,實現產教融合。圍繞聯合體內企業用人需求和學校育人目標,校企共建訂單班、實訓基地、產業學院等,實現產教融合。截至目前,與華為雲、中軟國際等企業共建大數據類訂單班72個,國家級實訓基地5個、省級基地21個,產業學院13個。2024年,中高職貫通培養3535人、專升本聯合培養626人,本科大數據類招生5711人、高職大數據類專業招生7685人。聯合體院校建設了國家級大數據技術專業羣1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羣19個;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8項(含大數據類特等獎3項),初步形成「數維工匠」人才培養品牌。
數字賦能:數字力量撬動產業升級
在「貴才通」信息平臺的控制中心,大屏上跳動着實時更新的數據:崗位需求1276個、求職人才3852人、人崗匹配度89.6%……這個由貴安新區管委會主導,貴州大數據人才開發有限公司搭建運營的「貴才通」信息平臺,正通過大數據分析破解「企業招工難、學生就業難」的雙重困境。
「貴才通」信息平臺定期發佈崗位和人才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專業、薪資、技能標籤等進行人崗精準匹配。依據人崗供需失衡數據進行決策分析,建立校際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新增數據中心運維等專業5個,調整軟件技術等專業方向7個,淘汰專業4個,聯合體職業院校平均就業率90%以上、本地就業率70%以上,形成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良性互動格局。
教學資源平臺的共建同樣充滿創新。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與雲上貴州共同開發運維貴州省職教雲平臺,與華為雲共同開發「雲上電科」數字校園系統,聚集華為等龍頭企業的職業認證課程資源及聯合體院校優質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在「AI+大數據」實訓平臺,學生們可以通過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生成電商日誌、物聯網傳感器數據等仿真數據集進行實踐操作。這種「真實數據脱敏+仿真場景訓練」的模式,既解決真實數據敏感性問題,又提升了學生的實操能力。
數字標杆校園的建設更讓人耳目一新。以華為雲WeLink技術為支撐,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圍繞國家級信息化標杆院校建設,打造數字校園樣板,向聯合體院校推廣應用。
在華為ICT產教融合創新實訓基地,學生正在企業導師的帶領下進行數據中心巡檢;在華為開發者創新中心,聯合團隊正在開發智能運維機器人。
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利用與華為共建的華為ICT產教融合創新實訓基地和華為開發者創新中心,共同開發沉浸式的數字實踐環境。聯合院校、企業、科研機構,共同開展數字素養相關課題研究、課程研發及實踐項目推廣。與貴州大學、花溪區第六中學、貴州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等12所大中小學簽署合作協議,已培訓學生15000余人次,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和學習數字技術,提升了他們的數字素養,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儲備了后備力量。
成員聯動:特色路徑激活產教融合「一池春水」
多校協同創新,共繪產教融合新圖景。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產教聯合體成員單位結合自身特色,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產教融合路徑,為聯合體建設注入新動能。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繫緊扣數字經濟發展,圍繞大數據技術專業羣建設,持續深化與政府、行業、企業的協同合作,逐步構建起政、校、行、企「四方協同」的協同育人格局,通過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四鏈融合」實現育人和產業需求的有機銜接。今年5月,在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貴州省教育廳的指導下,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貴州大數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貴陽市白雲區政府,正式建成貴州省首個數據開發利用加工基地,標誌着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政校行企」四方協同育人機制上邁向新高度。
貴陽職業技術學院創新開展適應智能時代、融合產業需求、聚焦創新能力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貴陽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是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技能貴州」省級示範性人才培養方案建設項目、省級特色骨干專業、省級興黔富民骨干專業、省級重點專業羣核心專業,首批「1+X」試點專業。專業建有政府授牌實訓基地3個,與深信服在專業上共創「校企+項目+大賽+證書」信息安全產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華為、阿里巴巴、浪潮集團等企業合作共建項目引領、生產實境的校外實訓基地35家,教師企業實踐工作站2個。校企共同承擔技術開發課題10余項。
貴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技術專業緊密對接貴州省數字經濟需求,以「數智匠芯」思政品牌為引領,構建產教深度融合的育人體系。通過思政融合創新,打造線上「思政寶庫」,將數據倫理、工匠精神深度嵌入專業課程,實現「紅匠育人」。依託「新華三數智工匠」產業學院,聯合華為等30余家企業共建實訓基地,開發15本新形態教材(含省級規劃教材),建成「雙師型」教師團隊(100%具備企業經歷),實現產教協同升級。培養模式重構,以OBE理念構建「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體系,實踐「三級競賽-認證」培養鏈,學生獲省級以上競賽獎項86項,職業技能證書通過率100%。
貴州農業職業學院聚焦智慧農業,依託農業物聯網課程產教融合深度實踐,探索出一條「產業需求引領、真實項目貫穿、校企協同共生」的特色育人路徑。通過建設智慧農業實訓基地,開發農業物聯網課程,聯合企業開展「新農人」培養,為鄉村振興輸送「懂技術、能安裝、會運維、善應用」的複合型人才,破解農業職教育人才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脱節難題。
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緊扣貴州省大數據戰略,以貴州「雙高計劃」為牽引,全面落實教育數字化行動。建立「專業-產業」AI匹配模型,實時分析區域電商、大數據、文旅產業人才需求,近三年動態調整滯后專業,新增「智能物流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智慧旅遊技術應用」等新興專業。開發「專業發展全鏈路評估系統」,對招生率、就業率、產業契合度實施紅黃藍三色預警。電子商務專業入選省級重點專業,構建「AI+電商運營」課程羣,開發智能選品、AI客服、跨境貿易數據挖掘等模塊,獨家開設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專業,與京東共建「智慧零售產業學院」,獲貴州省職業教育「財經商貿」專業大類教研基地,有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形成商貿流通數字化領先的電子商務高水平專業羣。
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產教聯合體正攜手聯合成員,以創新為引領,以機制為保障,以項目為抓手,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的「樣板」,服務好、支撐好貴安新區乃至貴州省數字經濟產業發展。
展望新程:創新引領打造產教聯合體樣板
站在新的起點,聯合體將對照標準,從深化「四個合作」、推進「五金」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結合實際,重點做好改革創新、平臺建設、數字賦能、「搭船出海」等四項工作,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的「樣板」。
加快機制創新。探索「虛擬股權+智能合約」激勵機制。貴州大數據人才開發有限公司設置虛擬股權池,對聯合體內重大資產投入、技術研發主力、特殊貢獻等單位給予虛擬股權,股權持有者享受分紅收益權;同時,引入區塊鏈技術建立智能合約機制,保障跨體制合作公平性。
推動平臺共享。按照「政府統籌、校企共建、聯合體共享」的原則,加快推進大數據智算公共實訓基地等項目落地,以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為抓手,形成一批共享度高的國家級「五金」成果。
提升數字賦能。聯合華為雲等企業建設產教融合AI模型,整合政企行校數據構建產業決策駕駛艙,提供人才需求預測、專業優化及資源調配的智能決策支持。構建「AI+專業建設/實訓模擬/技能認證」體系,實現個性化學習與技能評價。
探索「搭船出海」。持續開展「東職西引」,深化東西部協作,加強與東部國家級「雙高」職業院校和龍頭企業合作,探索「搭船出海」模式,共同推動數據中心運維人才國際標準及職教資源包出海,輸出「數維工匠」品牌。目前,聯合體推動「政校行企」聯動機制,整合各方優勢資源,聚焦「數維工匠」,將「數維工匠」人才培養模式向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院校輸出,與中航信柏潤合作的數據中心供配電課程獲巴基斯坦官方認證。
從「融合」到「聯合」,從「試點」到「示範」,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產教聯合體用兩年時間,走出了一條「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共贏」的創新之路。下一步,聯合體將整合貴陽貴安優勢資源,推動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以「數智」為帆、以「人才」為槳,在駛向數字經濟的新藍海中,探索一條西部地區電子信息類高職院校創新發展道路,服務好、支撐好貴安新區乃至貴州省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為西部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聯合體建設經驗。
(圖文資料由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