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科濟藥業首席執行官李宗海:一定要把通用型CAR-T搞定|健行者

2025-07-16 11:36

①科濟藥業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李宗海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CAR-T療法在治療實體瘤領域具有根除更徹底、安全性可控等優勢。②李宗海認為,CT041自建商業團隊有利於未來拓展更大的市場,「是一個好的起點」。③在李宗海心中,公司一定要把通用型CAR-T「搞定」。

財聯社7月15日訊(記者 何凡)CAR-T療法目前被廣泛認為是癌症治療領域最具革命性的突破之一,尤其在血液腫瘤治療中已展現出「治癒級」潛力,但其在實體瘤、成本與可及性等方面仍使業界評價呈現「希望與爭議並存」的態勢。

科濟藥業-B(02171.HK)作為中國創新葯企的代表,在CAR-T細胞治療賽道深耕多年,尤其在實體瘤適應症和通用型CAR-T技術領域均有前瞻性佈局。

近日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李宗海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在採訪過程中,對於腫瘤細胞,李宗海展現出了其「指揮官」的特質,提出「千里追蹤,打殲滅戰」、「儘快斬草除根,不能讓(腫瘤細胞)走出去安營紮寨。」利用通用型CAR-T提高可及性是李宗海當下最大的願望。

用戰爭思路對待腫瘤

上個月,科濟藥業宣佈旗下舒瑞基奧侖賽注射液(產品編號:CT041)新葯上市申請已正式提交至中國藥品審評中心,用於治療Claudin18.2表達陽性、至少二線治療失敗的晚期胃/食管胃結合部腺癌患者,成為全球首款且唯一一款提交NDA的用於治療實體瘤的CAR-T細胞產品。

與同樣靶點為Claudin18.2的ADC或者單抗等治療方式相比,CAR-T療法的優勢在哪里?「傳統藥物需要與化療聯合使用,才能把化療藥帶到腫瘤部位里面,更集中在腫瘤部位,核心還是靠化療來起作用。」李宗海認為,「CAR-T療法對腫瘤細胞的清除可能會更徹底更乾淨,帶來更高的緩解率,有真正達到治癒的可能性,另外這個藥物安全性是可控的。所以我們要追求極致,因為生命就一次,給病人帶來獲益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成就感。」

「沒有一個藥物是完美的,我們用戰爭的思路來看腫瘤,因為腫瘤不同的階段,腫瘤病人戰場是不一樣的。」由於傳統治療方式存在腫瘤免疫逃逸的問題,李宗海提出,要儘快「斬草除根」,不能讓腫瘤細胞走出去安營紮寨,不能等到他們擁兵百萬的時候才進攻。

另一方面,CT041的商業化規劃也是市場關注的重點。與此前獲批的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商品名:賽愷澤)不同的是,此次科濟藥業選擇自建CT041商業化團隊。

對此,李宗海表示,「第一款產品(即:賽愷澤)上市時存在市場競爭,並且我們在商業化方面沒有任何經驗。而在實體瘤領域,全球範圍來看目前還沒有其他企業的CAR-T治療產品進入NDA階段。此外,我們對與華東醫藥(000963.SZ)的合作是滿意的,他們的商業化能力很強,讓科濟從中學到了東西,對商業化有了一定了解。」

他進一步表示,「科濟希望通過公司內部的協調和投入,能夠真正服務於更多的患者,因為CT041還在持續開發中,希望將來可以拓展更大的市場。同時,公司很關注海外市場,比如新加坡、日本、韓國、沙特、歐美。從策略上來説,一方面我們希望用中國工廠生產,另一方面,也希望用這樣的醫療資源吸引部分病人到中國來治療,這也是國家軟實力的一種體現。」

李宗海認為,對於科濟藥業來説,自建商業化團隊「是一個好的起點」。「過去這段時間我有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面試商務團隊各個模塊和崗位的員工,例如銷售總監、大區經理等。考慮到未來我們通用型CAR-T也可能在幾年內實現上市,中國是我們的大本營,科濟藥業作為多管線的公司,把大本營的商業化做好,將來纔有更好的能力或者説底氣去開拓海外市場。」

「一定要把通用型搞定」

談及通用型CAR-T,李宗海一直將其視為公司未來發展重點之一。

目前國內已獲批上市的CAR-T療法價格均在百萬元左右,昂貴的價格使該藥物連續四年折戟國家醫保目錄。如何提升CAR-T產品的市場可及性?李宗海給出的答案是:通用型CAR-T。

「免疫排異是一個大問題,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獨創的技術,為什麼?如果別人已經搞出來了,我們再做還有什麼價值?理念和思路上的創新決定了將來的視野和成功的概率,但技術創新過程也是很重要的。」對於公司目前的通用型CAR-T管線,李宗海表示,需不斷優化、改善技術創新方案,讓完全緩解率不斷提高,「這種精神一定要延續下去。未來通用型CAR-T有望達到和自體型CAR-T同樣的治療效果。」

「通用型CAR-T,一方面健康的T細胞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另一方面,可以做一些基因編輯,自體型CAR-T成本本來就高,如果再加上基因編輯的成本,用得起的人就更少了。」在李宗海心中,打造大部分中國腫瘤患者能用得起的CAR-T療法是自己和科濟藥業的使命,「比方説價格在30萬元以內,加上后續如果進入醫保的話,可及性是完全可以提高的。我希望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革新來真正解決這部分需求。」

另一方面,作為一家港股18A上市公司,從業績來看,2024年公司淨虧損擴大至7.98億元,截至2024年底,公司持有現金及銀行結余約14.79億元,預計到2025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存款將保持在10.80億元以上。

面對虧損,李宗海對於公司業績保持樂觀態度,他表示,公司能否盈利,取決於臨牀投入的多少,例如臨牀試驗海外部分是交給別人還是自己做,如果自己做,投入就非常大,所以這是動態的。「重點要看公司的資金狀況,所以保證良好的現金流我認為是最重要的,然后根據現金情況去做不一樣的選擇。」

李宗海認為,研發出通用型CAR-T是公司盈利的關鍵因素之一,「我肯定希望公司盈利,這是我們的目標之一。但我們更大的目標是一定要把通用型搞定,這可以解決老百姓能否用得起的問題,如果搞定了,市場的融資以及盈利應該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李宗海回顧科濟藥業剛創立的時候表示,CAR-T細胞治療市場很火熱,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比如發現在實體瘤領域困難重重,通用型發展也不易,「而現在Claudin18.2靶點CAR-T相當於證明了CAR-T在實體瘤的可行性,而且越來越多的其他CAR-T也逐步在實體瘤領域展現出早期有前景的臨牀數據。此外,下一代CAR技術也在不斷迭代,如果通用型CAR也能打通,那整個CAR-T賽道應該是一個萬億級別的賽道。」

此外在BD方面,李宗海表示,「這也是水到渠成的,只要有好的臨牀數據出來,我覺得不愁買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