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Uber打了個蘿卜,數千台Robotaxi落地全球

2025-07-16 13:12

一凡 傑西卡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無人駕駛新紀錄!

蘿卜快跑和Uber,最近達成了史無前例的合作,要攜手落地數千輛Robotaxi。

Robotaxi,這是百度深耕、谷歌重注、馬斯克豪賭的AI賽道,是物理AI最具潛力的落地場景,藴藏着億美機會,前景無限,熱度空前。

特別是今年以來,中國玩家出海捷報連連,歐美和日本紛紛推出政策,無人駕駛已成滾滾大勢,重塑交通出行,掀起資本熱潮。

為什麼此時此刻,全球最大出行平臺Uber選擇了蘿卜快跑?

空前的合作規模,為什麼是蘿卜快跑?

蘿卜快跑最近官宣,將攜手Uber在全球部署數千台Robotaxi,達成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無人駕駛合作。首批合作成果今年年底就會落地,以亞洲和中東市場為起點,逐步推向更多國際市場。

據瞭解,服務上線后,乘客通過Uber就能打到蘿卜快跑的六代車。「上Uber,打蘿卜」隨之登上熱搜,雙方的合作迅速出圈。

外界反響熱烈,業內自然更是震動,核心有兩大原因:

首先,這次合作規模空前

谷歌Waymo最新披露的總車隊規模,也不過1500輛,儘管此前和Uber達成了合作,但並沒有披露數量級。對比之下,此次數千輛的投放規模,前所未有,意味着蘿卜快跑將迎來成倍擴張,躍遷至新的商業化節點。

此外,「蘿卜」出海之迅猛,也讓人讚歎。

以國內的香港為橋頭堡,邁向國際市場,不過半年時間,連下數城。今年3月,蘿卜快跑與迪拜達成合作,計劃部署超1000台Robotaxi。

兩個月后,蘿卜快跑已在迪拜城區路測,而且起始就是百台規模,連跨「場-路-區」三級,直奔城市級應用階段。

緊接着又落子阿布扎比,要打造當地規模最大的Robotaxi車隊。

下半年剛開局,又和Uber達成合作。還有消息稱,蘿卜快跑正在籌備進軍歐洲,在瑞士已成立實體公司,吹響了號角。此外,據說土耳其也是「蘿卜」潛在的下一站。

中國蘿卜能「播種」全球,和Uber達成規模空前的合作,全憑技術實力。Uber CEO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公開表示,蘿卜快跑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公司」

這不僅是對蘿卜的肯定,也是一種市場信號:Uber需要一個已經完成技術驗證、具有大規模部署能力的合作方,蘿卜快跑正是最優解

經過十二年厚積薄發,蘿卜快跑L4級自動駕駛安全測試里程累計超1.7億公里,在軟硬兩端不斷迭代,成果顯著。

軟件方面,蘿卜快跑用大模型重構技術棧, 上車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成為全球唯一的「無人駕駛+大模型」玩家。

模型泛化能力更強,能迅速理解城市複雜道路,處理更多邊緣場景。這讓Robotaxi具備了在城市快速部署的能力,所以到迪拜一落地就是上百台規模。可以想象到,今后在其他地區開城會有多快。

硬件方面,蘿卜快跑最新的六代車,搭載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其安全性高於人類駕駛員10倍以上,已在武漢大規模投放。長期安全運營,祕訣無他,硬件端多傳感器融合,搭配軟件端的大模型,這一組合應對複雜場景,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

Uber選擇蘿卜快跑作為全球無人駕駛最大的合作伙伴,也充分證明當前階段激光雷達路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百度轉向純視覺路線」的説法,隨之不攻自破。

車輛穩定可靠,不僅收穫國內乘客點贊,還得到了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Heng Swee Keat)、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等國際BIG NAME的實名好評。

蘿卜快跑率先在全球實現規模化落地,得到國際名人背書,已成為中國新質生產力出海的代表者之一。這也意味着中國科技獲得了國際認可,全球對無人駕駛技術的積極態度,可見一斑。

全球市場有政策、有需求,中國玩家有技術、有方案,雙方一拍即合,出海水到渠成。

全球市場水大魚大,無人駕駛大勢所趨

作為AI皇冠上的明珠,無人駕駛已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關鍵技術。近4個月,歐盟、美國和日本紛紛推出政策,支持無人駕駛產業發展。

今年3月,歐盟發佈《歐洲汽車行業行動計劃》,提出要整合資源,打造Robotaxi的通用架構,到明年建立至少3個大型跨境測試區。

6月,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佈,將簡化Robotaxi的安全豁免流程,此舉將加速Robotaxi在美部署。

幾乎同時,日本也支持豐田、本田和其他日本主機廠,合作研發自動駕駛,並計劃以財政補貼的方式支持研發。

各國紛紛發力,首先是因為無人駕駛能緩解運力短缺,提供更高效和更安全的服務,解決一些地區「打車難,打車貴」的問題。

同時也是因為市場前景廣闊。據高盛研報分析,2030年Robotaxi市場規模有望達400億至457億美元,也就是人民幣2870億至327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CAGR)超過60%

馬斯克則認為,Robotaxi對特斯拉來説是「萬億美元級別的機會」

總的來看,無人駕駛在全球有上層政策支持,符合現實需要,市場潛力巨大,已成大勢所趨、時代浪潮。放眼全球,當前有「三大家」站在了潮頭之上:

蘿卜快跑,谷歌Waymo和特斯拉。

后來者特斯拉落地時間短,開城少,規模小,副駕設置了安全員,實際上還處在探索期。而蘿卜快跑和谷歌Waymo已實現車端真無人,但雙方過去一年的發展重心不同。

過去一年,Waymo先后在美國洛杉磯、硅谷、奧斯汀等不同城市5次擴張運營區域,載客訂單數隨之水漲船高,在硬件並未換代的情況下,每周訂單量一年翻了5倍。今年還要計劃再開10城。

Waymo在本土的快速進展,和其背后原因,值得高度關注。

與之相對的,蘿卜快跑則在海外快速發展,其中兩次出手,規模都在千台級。現在來看,這個數量很大,但面向未來,這不過是無人駕駛這場科技盛宴中的「開胃菜」。

畢竟Robotaxi是「萬億美元級別的機會」,在全球有超10億的潛在用户,所以蘿卜快跑車隊規模破萬,目前看來只是時間問題,未來邁向數十萬台,也不是不可能。

無人駕駛全球競速,以蘿卜快跑為代表的中國玩家,已經有海外認可,有成本優勢,如果能像Waymo一樣,有更多擴區的機會,就能更早實現商業閉環,抵達現階段的終局。

這也意味着,中國科技會在無人駕駛的AI競賽中,率先搶佔高地。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