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泡沫狂歡,還是人機共存的黎明前夜?

2025-07-16 10:23

原標題:泡沫狂歡,還是人機共存的黎明前夜?

做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上半年會是一個產業交卷的窗口期。

2025年,熱錢持續涌向具身智能。

DeepSeek橫空出世,宇樹機器人登上春晚舞臺,兼具軟件層面大腦能力與硬件層面製造能力的具身智能被推向了資本及輿論關注的新高潮。

IT桔子數據顯示,2025年1月至7月10日,國內的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領域共發生141起投融資事件,其中有121起來自機器人整機廠,20起來自機器人零部件企業。要知道,2024年全年具身智能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共77起,數量遠低於2025年上半年。

「物理AI和機器人正在飛速發展,可能會成為規模最 大的產業。」英偉達CEO黃仁勛在GTC2025年度技術大會上表示。

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國多地已開始佈局具身智能等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發展,比如北京市將加快實現具身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利用三年時間,力爭突破百余項關鍵技術,推動萬台具身機器人規模落地,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羣;蘇州市提出以具身智能技術為核心,覆蓋工業、醫療、物流等15個垂直領域,加速技術融合與場景落地,至2027年,蘇州市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預計突破3000億元,其中具身智能被列為重點發展方向;深圳市將構建具身智能基座及垂直領域大模型等。

在熱鬧的具身智能領域,什麼樣的企業拿到融資?誰在為具身智能出資?熱潮背后,行業面臨的技術早期性、產品成熟度不足困境,具身智能企業交卷窗口期何時到來?

大量資金湧入:

51起融資單筆過億

截至7月10日,2025年以來具身智能領域單筆過億的融資事件共有51起。

其中,銀河通用於2025年6月獲得融資11億元,成為具身智能領域單筆最高融資金額。該輪融資由寧德時代及溥泉資本領投,國開科創、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紀源資本(GGV)等機構跟投。銀河通用曾在2024年6月和11月,分別宣佈超7億元的天使輪融資和5億元戰略輪融資,目前累計融資金額已超過23億元。

銀河通用成立於2023年5月,從項目估值來看,與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一起位居國內具身智能賽道的第 一梯隊。2024年6月,銀河通用發佈了首 款具身大模型機器人Galbot G1,採用「雙臂+摺疊+輪式底盤」的軀體結構,側重上肢操作能力。

2025年3月,銀河通用發佈人形機器人智慧零售解決方案,由輪式雙臂機器人Galbot全天候在50平米的無人店鋪內執行5000種商品種類、6000個貨道、10000多盒商品的盤點、補貨、取送、打包等自動化全流程。6月,公司宣佈與全球工業巨頭博世集團旗下博原資本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探索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工業製造場景的應用。

頭部具身智能企業融資的節奏在加快。2025年以來,完成兩輪融資的具身智能企業21家,完成三輪融資的企業有6家,分別是自變量機器人、千訣科技、玄源科技、零次方、鹿明機器人,開普勒機器人完成四輪融資,星海圖則在短短半年內完成5輪融資。

在已披露的融資金額中,累計最高的是它石智航——分別於2025年3月、7月完成的1.2億美元天使輪融資和1.22億美元的天使+輪融資,合人民幣累計約15.73億元。天使輪投資方包括藍馳創投、啟明創投、聯想創投、線性資本、恆旭資本、高瓴創投等;天使+輪由美團戰投領投,鈞山投資、碧鴻投資、國汽投資、臨港科創投、賽富投資基金、建發新興投資共同跟投。

它石智航成立於2025年2月,創始人兼CEO陳亦倫曾任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智能機器人方向首席科學家,華為自動駕駛CTO,大疆機器視覺總工程師;首席科學家丁文超是具身智能領域青年科學家、復旦大學機器人研究院研究員,曾從0到1主導華為智駕端到端決策網絡,打造復旦大學首 個人形機器人;董事長李震宇曾任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羣總裁。

緊隨其后的是星海圖,在2025年完成累計A系列融資約12.5億元。投資方包括美團龍珠、美團戰投、北京機器人基金、亦莊國投、IDG資本、BV百度風投、凱輝基金、今日資本、襄禾資本、中金保時捷基金、襄禾資本、米哈遊、無錫創投集團等。

星海圖成立於2023年9月,產品包括通用仿人形機器人R1 Pro、輪式雙臂移動平臺R1 lite,構建了全鏈路具身智能開發平臺EDP,2024年底以來,星海圖輪式雙臂機器人本體已交付至國內外百余家頂 尖開發者客户,同構型本體出貨量與開發者數量躍升至行業第 一。

VC、國資、大廠爭投

熱錢來自何方?

當前具身智能領域在一級市場火爆的背后,熱錢來自哪里?

通過梳理,億邦動力發現當前在具身智能領域的投資方可以分成三大陣營:第 一類是VC,注重具身智能企業的團隊組成、技術突破以及商業化場景;第二類是互聯網大廠、車企甚至電池巨頭等產業玩家,能夠為機器人在實訓階段提供工廠、倉儲等應用場景「實習」;第三類則國家隊和地方產業基金,為企業提供政策加持和產業鏈條資源,推動具身智能在工業製造、智慧物流等國家戰略場景里落地。

▶ VC瘋狂搶位,仍難敵產業資本的現實吸引力

儘管年初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唱衰人形機器人,但是主流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都不願意錯過具身智能領域出手機會。

藍馳創投管理合夥人陳維廣認為,具身智能機會非常大,與其説逐一去分辨不同團隊的技術組合,團隊更大的判斷是要重投入具身賽道。這背后的底層邏輯在於:中國發展具身智能在全球佔優,尤其在供應鏈、工程效率上遠優於美歐,就像當年押中智能駕駛一樣,藍馳創投相信這里能跑出下一代的全球性公司。

「當下,VC投科技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季薇表示。華映資本今天已投資自變量機器人、魔法原子、星動紀元、雲深處科技等多家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具身智能企業。

然而在當下,VC卻並不是頭部機器人企業最青睞的投資方。季薇認為,企業更傾向於產投或大國資。前者能幫助機器人企業訂單落地,后者可幫助企業資本化以及獲取政府資源、行業資源。陳維廣也表示:「如果入局晚了,就只能跟大廠拼資源了。」

▶ 美團半年出手4次,大廠密集參投獨角獸

無論是美團、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大廠,還是吉利、寧德時代、欣旺達等新能源車廠、電池廠,都已頻頻出現在具身智能投資方行列,而大廠投資既有財務投資,也有戰略投資。

其中,美團對具身智能的投資最為激進,短短半年內投資4家企業。2025年6月,美團作為自變量機器人A輪融資的獨 家投資方,注入數億元資金;2025年以來,美團還跟投了它石智航天使+輪融資,美團龍珠跟投星海圖A+輪融資,妙動科技的天使輪融資。

騰訊則分別在2025年3月和6月入股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兩家獨角獸企業;加註宇樹科技的還有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除宇樹科技外,阿里巴巴還入股機器人企業源絡科技,螞蟻集團則投資靈巧手企業靈心巧手、鈦虎機器人、星塵智能和星海圖。百度風投則持續跟投星海圖2025年的5輪融資。

新能源大廠方面,寧德時代入股銀河通用,欣旺達成為阿米奧機器人天使輪獨 家投資方,吉利控股成為宇樹科技C+輪投資方。

▶ 國資高頻出手,押注具身智能產業卡位

國資及地方基金更為活躍:2025年以來,國投創合投資靈寶、星海圖、智平方、智元機器人等企業;北京國管參與銀河通用、小雨智造、星海圖、宇樹科技、雲深處科技、自變量機器人等企業融資;上海國資多次加註智元機器人、傅利葉智能、開普勒等機器人企業;靈寶CASBOT獲河南資產基金投資;跨維智能獲四川發展產業引導基金、成都科創投資金等。據不完全統計,在2025年已經發生的141起融資事件中,國資及地方基金參與的超30起。

投資熱潮背后:

具身智能下個賽點何時到來?

2025年至今,具身智能領域發生的天使輪、種子輪55起,A系列融資61起,佔總融資數量的76%,B輪之后只有不到10%。由此可見,具身智能整個市場還處在典型的早期淘金熱階段,投資方用廣撒網的方式瘋狂下注,賽道處於技術爆發與生態構建期,市場活躍度極高。

大部分企業尚未到達需要驗證商業模式和營收能力的B輪、C輪,真正能批量出貨、跑通商業閉環的公司寥寥無幾。但是也有頭部企業在工業製造、商業服務、文旅展示等方面率先作出了商業化嘗試。

《華興一級市場温度指數報告-2025年Q2篇》顯示,當下具身智能公司停留在demo階段的公司普遍較多,且大多數公司在工業、商業等場景下的落地方案比較趨同、差異化不足,未來投資人會更加關注具身模型對真實任務的解決能力,以及其帶來的高質量的商業化收入,投資人還會關注這些公司的技術領 先性以及模型的持續迭代能力,以及如何解決數據獲取的成本問題

此外,上半年具身智能賽道交易活躍度居首,但投資熱情已經開始放緩。賽道各個技術路線目前仍處於高度非共識的狀態,且分化對立的趨勢愈加明顯;具身公司是否獲得了相對充足的資金儲備會接下來的重要門檻,也就是説一批項目需要拿到更多的錢來渡過接下來可能變冷的行業周期。

具身智能涉及機器人運動控制、環境感知等硬核技術突破,大多數企業還處於在實驗室調試機械臂靈敏度,或者在小範圍場景里跑Demo的階段。因此朱嘯虎的話才引起諸多共鳴:「他們説的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客户,誰會花十幾萬買一個機器人去干這些活?」

藍馳創投管理合夥人朱天宇表示,具身智能下一個賽點就是找到有客户買單、且願意持續買單的場景。

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第 一大單于7月11日產生。中國移動採購與招標網顯示,智元機器人和宇樹科技分別中標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採購項目。本次採購的項目總預算為1.2405億元(含税)。智元機器人中標全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預算為7800萬元(含税);宇樹科技中標小尺寸人形雙足機器人、算力揹包、五指靈巧手,預算為4605萬元(含税)。

此外,智元機器人還於3月發佈小尺寸人形機器人靈犀X2,可用於文娛表演、展廳講解和科研教育場景。目前,靈犀X2已在中國移動展廳擔任講解員,未來還將入駐銀行、汽車4s店、公園、學校,今年公司計劃產量靈犀X2達數千台。

7月8日,科創板上市公司上緯新材公告,智元機器人將收購公司約67%股份,控股股東變更為智元恆岳,智元CEO鄧泰華將成為上緯新材實際控制人。雖然智元方面不斷強調本次收購不是借殼上市,但獲得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已是既定事實。

另一邊,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6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透露,宇樹科技年度營收已超10億元人民幣。在此之前,宇樹科技發佈通知,因公司發展需要,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即日起名稱變更為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界紛紛猜測宇樹科技正在為IPO上市鋪路。

藍馳創投合夥人曹巍認為,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上半年會是一個產業交卷的窗口期。頭部團隊開始陸續提交階段性成果,整個領域的發展走向將更加清晰。若頭部團隊能夠交出優秀的市場答卷,這個市場還有可能繼續火熱;反之,如果大家發現2026年上半年答卷與預期相差甚遠,例如機器人技術進步有限、無法實現產品應用場景落地,那麼資本市場熱度可能會有一定的回調。同時,具身智能公司很可能出現發展分化,有落地成績的團隊將獲得更多關注和資源,脫穎而出。就如同新能源汽車早期發展階段那樣,儘管參與者眾多,但是隻有少數生存下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