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CPO光模塊帶領國產算力王者歸來?還能上車嗎?

2025-07-15 15:28

(來源:華夏基金財富家)

今日,通信板塊一枝獨秀,光模塊、光芯片、光通信等概念股集體大漲,其中光模塊(CPO)一馬當先,大漲超6%。

不僅僅是今天,以光模塊代為代表AI算力板塊今年以來走勢都非常強勁,年初至今漲幅超過20%。背后是什麼原因?

(來源:

wind,指數歷史走勢不預示未來,亦不代表相關產品業績,個股不作為推薦)

什麼是光模塊(CPO)?

CPO即共封裝光學(Co-Packaged Optics),是將網絡交換芯片和光模塊共同封裝在同一個插槽中的新型光電子集成技術,其中光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實現光電信號的相互轉換,傳輸速率是區別產品代際的重要指標。

(來源:華創證券) (來源:華創證券)

400G及以上(800G、1.6T等)高傳輸速率的光模塊,主要服務於當前正在建設的AI數據中心。

為什麼要發展高速率光模塊?

由於CPO採用多通道高密度封裝,光模塊能夠降低信號衰減、降低系統功耗、降低成本和實現高集成度。

因為高速率模塊的高靈敏度和快速響應特性,使得傳感器能夠更準確地捕捉和處理信息,可以為智能製造、自動駕駛等技術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支持。

高速率模塊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沉浸式體驗中,也能為用户帶來更加逼真的視覺效果。

CPO帶領國產算力王者歸來?

為什麼算力板塊大漲?有四個關鍵原因:

關税壓力暫時緩解。最近川普宣佈,將本來將要在7月9號生效的「對等關税」推迟到8月1日再實施,給市場又留出了緩衝空間。

北美雲廠商加碼AI資本開支谷歌、微軟、亞馬遜、Meta等北美互聯網大廠的AI資本開支屢創新高,這四家雲廠商光一季度,在AI算力資本開支上上就花了719億美元,比去年多出62%!其中Meta直接上調全年預算上限到720億美元(原計劃650億)

這些舉動傳遞了一個信號:全球科技巨頭對AI的投入是動真格的,不是短期熱度。

英偉達帶飛整個板塊。英偉達作為AI芯片的絕對龍頭,最近股價又創出了歷史新高,超過蘋果再度登頂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6月底,創始人黃仁勛更是公開放話,「AI基建纔剛開始」。英偉達一漲,整個算力產業鏈(比如給它供貨的服務器、光模塊企業)也跟着受益。

同時,7月15日,英偉達在官網發文稱,公司將恢復H20在中國的銷售,並宣佈推出面向中國市場的全新且完全兼容的GPU。

國內算力龍頭業績爆發,算力產業鏈或再次站上風口比如和AI高性能芯片配套使用的光模塊、光通信,根據機構預測,二季度利潤預計同比大漲78%。千億光模塊龍頭新易盛預計,受益於人工智能相關算力投資持續增長,產品結構優化,高速率產品需求持續增加,2025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億元~42億元,同比增長327.68%~385.47%。

漲這麼多了,算力還能買嗎?

話又說回來,漲這麼多了,現在還能買嗎?

自2025年2月末階段高點以來,AI板塊持續調整,到近期底部位置區間累計跌幅一度超25%,已再度來到了一個性價比較高的區間。而根據多方機構數據測算,當前以AI算力為代表的多數科技細分方向擁擠度已回落至偏低水平,而前期表現活躍的部分紅利和內需資產當前擁擠度已經上升至高位。

從中長期看,算力需求遠未見頂,算力就是AI時代的「水電煤」:無論大模型能否成功商業化,訓練和推理都需要消耗大量算力。訓練一個千億級模型的成本,3年前要幾千萬美元,現在可能突破10億美元,未來甚至到100億。

短期來看,板塊仍然具備性價比,像5G通信等算力含量比較高的指數,估值約為30倍,而軟件、AI應用端普遍在80倍甚至100倍以上。同時7月進入上市公司中報業績披露季,按照慣例,市場往這一階段往會圍繞業績增長情況進行交易。業績好、超預期的方向更容易獲得資金的關注,北美算力鏈中光模塊、PCB業績確定性增強,二季度以來北美算力鏈業績迎來大幅上修,短期內這個高景氣度的趨勢有望延續。

不過也要注意節奏,不要一把all in。算力方向在經過近期急速上漲后,技術上可能會迎來調整期,那麼在這一區間佈局是比較合適的。

普通投資者如何參與?

兩個指數可供參考:

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主要聚焦AI硬件和軟件公司,日內漲跌幅±20%,彈性大;AI算力濃度高,達到了40%以上,其中光模塊概念股權重佔比就超過了30%。

5G通信主題指數:這個指數深度綁定英偉達產業鏈,光通信企業佔比超33%;同時覆蓋了很多6G、PCB電路板領域的核心企業。

風險提示:以上不構成證券、個股推薦。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税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