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一筆1500倍回報誕生了

2025-07-15 15:56

(來源:投資界)

AI回報神話。

作者 I 吳瓊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不能再錯過下一個超級IPO。」話説最近,華爾街瀰漫着一股錯過CoreWeave的遺憾氛圍。

這源於一場令人驚訝的暴漲——今年3月底,AI雲計算公司CoreWeave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日股價幾乎收平,但沒想到隨后幾個月開啟一路狂飆——從發行價40美元,飆升至如今的132美元,最新市值646億美元(約合4600億元人民幣)。

隨之而來,一場造富盛宴上演。最為戲劇性的,是維祕前老闆Leslie Wexner(萊斯·衞克斯奈)在CoreWeave創業早期,曾先后對其投資共160萬美元。如今粗略算下來,他持股賬面價值約24億美元,締造1500倍回報神話。

AI造富,一切皆有可能。

始於三個人,市值4600億

追溯投資往事

時間回到2016年,CoreWeave創始團隊的三個人:Michael Intrator,Brian Venturo和Brannin McBee,購買了一張GPU,並在以太坊網絡上挖出了他們的第一個區塊。

2017年加密熱潮期間,他們繼續進行一些投機性硬件購買,這一副業也正式變成一家公司,成為CoreWeave在新澤西州的第一個數據中心。在公司內部,Michael Intrator是CoreWeave的首席執行官;Brian Venturo和Brannin McBee則分別擔任首席技術官和首席戰略官。

隨后幾年里,隨着加密貨幣價格暴跌,他們又趁機買下更多硬件,也開始多元化經營,轉向構建一個專門的雲基礎設施,並配備大量GPU。

創業早期,CoreWeave名不見經傳。即使三位創始人都有豐富的金融背景,但早幾年CoreWeave鮮有尋求機構投資,而是選擇求助於貸方和少數投資者,如家辦和加密貨幣企業家,還獲得了朋友的幾筆小額早期融資。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據《福布斯》披露,2019年,CoreWeave曾進行種子輪融資,投資人包括Stephen Jamison、Leslie Wexner等人,前者曾是一名摩根士丹利交易員,后者的身份則更廣為人知,是維祕母公司L Brands的創始人。

其中,在衞克斯奈當時的投資顧問的主導下,他通過為其四名子女設立的信託基金,向CoreWeave投資100萬美元,成為CoreWeave最早期的投資人之一。2021年又在其A輪融資中追加了60萬美元。合計160萬美元,對這位億萬富豪來説並不起眼。但正是這次無心插柳的投資,為日后千倍回報埋下伏筆。

回到CoreWeave,2022年AI浪潮席捲全球,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公司需要快速訓練和運行大量模型的需求,這讓GPU成為全球最寶貴的資產之一。而CoreWeave早已囤積了大量英偉達芯片,吸引了不少AI公司排隊租用這個新雲上備受追捧的GPU。

「我們突然崛起了」,首席戰略官Brannin McBee曾坦言這並不在他們預料之中。但肉眼可見的是,CoreWeave的命運發生了巨大轉變,旗下數據中心開始遍佈全美。官方介紹,CoreWeave為客户提供雲端多種Nvidia GPU的使用權,例如A100、H100、A40和RTX A6000,用於AI和機器學習(ML)操作、視覺效果和渲染、像素流和批處理。

通過租賃AI算力,包括微軟、Meta等在內的大型科技公司,以及眾多明星AI初創公司都成為CoreWeave的客户,這也使其開始成為資本市場寵兒,融資進展迅速——2023年4月,完成由Magnetar Capital領投的2.21億美元的B輪融資,其中英偉達也為其注資1億美元。

同年8月,它通過抵押英偉達AI芯片作為擔保,完成23億美元債務融資,由黑石、Magnetar Capital、貝萊德等機構參與;2024年5月,完成75億美元債務融資,10月又獲得了由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行提供的6.5億美元信貸額度……

據不完全統計,CoreWeave通過股權和債務投資籌集了超過12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Magnetar Capital、黑石、英偉達、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就這樣,從誤打誤撞創業,到意外走向AI浪潮中心,今年3月底CoreWeave終於成功站上IPO敲鍾舞臺。

早期投資人斬獲1500倍回報

起初,外界沒預料到這場財富盛宴來得如此猛烈。

上市前夕,正值關税擔憂、通脹恐慌的敏感時刻,CoreWeave不得不大幅下調IPO估值,將IPO發行價下調至40美元,遠低於此前47至55美元的區間。同時,發行股數從原定的4900萬股縮減至3750萬股。整體募資額從原計劃的27億美元縮水至15億美元,估值也從最高320億美元降至約230億美元,幾乎砍掉三分之一。

3月28日(北京時間)晚間,CoreWeave正式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儘管在上市前備受期待,但CoreWeave的首日表現卻略顯平淡,開盤破發,首日市值約189億美元。

雖然不如預期,但對於CoreWeave早期投資人來説,此時已經賺了不少。一個細節是,到3月該公司上市時,衞克斯奈手中的股份已價值7.3億美元。

然而隨后CoreWeave卻帶來了一場戲劇性反轉。

僅在上市第三天,受OpenAI用户激增利好,其股價單日暴漲42%,市值突破240億美元。

另一個關鍵時間節點在5月。CoreWeave發佈上市后的首份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收同比激增420%至9.816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的8.53億美元,全年業績指引也高於預期。隨后公司披露,核心供應商英偉達將持股比例提升至7%。源於投資者對AI基礎設施需求增長的樂觀預期,以及公司與英偉達等行業巨頭的緊密合作關係,CoreWeave股價一路狂奔。

短短3個月內,CoreWeave股價飆升近300%,躋身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市以來表現最佳的前30只股票。巔峰時期,CoreWeave的市值幾乎漲了兩倍,一度接近730億美元。隨之而來的,背后一眾股東手中股份也水漲船高。

首當其衝的便是CoreWeave三位創始人。據彭博數據,CEO Michael Intrator的淨資產在短短12天內便增長了一倍多,從50億美元增至超100億美元。這樣的增長規模,過往平均需要三年零四個月。此外,其他兩位創始人身價也相繼達到數十億美元。

早期投資人押對了——以730億美元市值計算,衞克斯奈手中股份價值達28億美元,一舉回報上千倍。英偉達手握7%股份,對應市值超50億美元,成為黃仁勛又一筆經典投資。

不過上周,CoreWeave宣佈將以約90億美元全股票交易收購加密貨幣礦企Core Scientific。CoreWeave用90億美元收購的業務,需前期投入大量成本,且其外部收入主要來自與主業無關的數字貨幣挖礦。這明顯引起市場擔憂。體現在股價上,便是目前市值已回落至646億美元。

相對應的,維祕前老闆衞克斯奈手握股權價值約24億美元。當初那筆160萬美元的投資,如今已經翻了1500倍。

AI造富盛宴

這里正誕生超級回報

AI賽道從來不缺造富故事。

上周,全球AI巨頭英偉達市值一舉突破4萬億美金,成為全球第一家摘取4萬億桂冠的公司。黃仁勛的身家也因此達到了1440億美元,超過了股神沃倫·巴菲特,位列全球第九。若論這場AI盛宴中的最大贏家,黃仁勛一定位列其中。

作為「AI界最有權勢的男人」,黃仁勛也成為眾多AI公司背后的投資人。在外界口中,CoreWeave是「英偉達親兒子」。不僅靠英偉達的GPU發家,投資方陣營中也少不了英偉達的身影。

幾乎同一時間,馬斯克創辦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同意向同爲馬斯克創辦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xAI投資20億美元,作為后者50億美元股權融資的一部分。並有消息傳出,xAI正向2000億美元估值發起衝擊。

去年底,英偉達作為重要戰略投資方參與xAI C輪融資,當時后者估值為400億美元。如今僅僅過去半年,估值暴漲,成為這個AI瘋狂時代的最佳寫照。

AI戰火越演越烈。和黃仁勛同在投資一線的還有扎克伯格。最近一段時間,Meta一邊重金搶人,一邊收購明星AI公司,勢必要把落后的都搶回來。當中不得不提的是,以148億美元重金收購95后華裔Alexandr Wang創辦的Scale AI。

這是全球現象級AI獨角獸。自2016年成立以來,便獲得眾多風投青睞,融資7輪背后集結了20余家投資機構。隨着Meta入股,Scale對應估值達到了290億美元,是去年估值的兩倍。

顯而易見,這不僅讓兩位90后華人創始人輕松躋身億萬富豪行列,包括老虎環球基金、Accel和Index Ventures等在內的一眾早期風投機構也獲得豐厚回報。其中,種子投資人回報超。老虎環球基金早期投入的2億美元,如今價值超過10億美元。即使是在去年最新一輪加入的20多家機構,也有望在短短一年內收穫超額收益。

AI造富速度之快,只有你想不到。過去,大多數獨角獸企業從成立到成為獨角獸,平均用時在3-8年,一年便成為獨角獸的故事都難以想象。但在AI時代,幾個人、幾個月,甚至僅靠想象中的巨大前景就能估值數十億的案例已經比比皆是。「似乎沒有什麼是比AI更讓人興奮的賽道」,於投資人而言,這也是難得拿到超額回報的機會。

如此盛宴,警鍾也懸在人們心頭。沒人願意錯過AI時代的機會,FOMO情緒(害怕錯過)渲染下,一場超級泡沫也在醖釀之中。正如知名投資顧問、經濟學家James Rickards 寫道,「AI一直在推動股市創下歷史新高,但市場目前呈現出一種超級泡沫的氛圍。」在他看來,泡沫的持續時間可能比任何人預期的都要長。

「崩盤隨時可能到來。」正如他警示,外界對CoreWeave的質疑,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公司目前仍未盈利,且債務總額過高,這也是不少AI獨角獸面臨的困境。畢竟大部分財富仍停留在賬面上,許多公司可能一夜之間化為烏有。這波AI浪潮至今不過短短几年,倒下的明星項目已經不在少數。

但風浪越大魚越貴,顯然沒人願意錯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