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rm與RISC-V,誰將在AI時代稱王?

2025-07-15 08:06

(轉自:電子創新網)

憑藉3100億出貨和2200萬開發者,Arm能延續移動時代的輝煌繼續在AI時代稱王嗎?

2025年,AI正加速進入「大模型+端側智能」的深水區。隨着Transformer、LLM等技術不斷演化,AI不再侷限於雲端部署,而是逐步向AI PC、AI手機、智能汽車、工業終端等邊緣設備滲透。端側AI的興起,背后既有對低延迟、本地數據隱私保護的需求驅動,也受限於算力、能效與成本的多重製約。這催生了「異構計算+混合AI」架構的新範式——CPU、GPU、NPU等多種計算單元協同工作,雲-邊-端聯動部署,成為當前AI芯片架構演進的核心方向,那在這些領域擁有產品優勢的Arm在AI時代稱王嗎?

在7月11日召開的2025中國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大會(ICDIA 2025)上,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謀科技」)CEO陳鋒發表了題為《立足全球標準與本土創新,賦能AI計算「芯」時代》的主旨演講。

在演講中,陳鋒從AI大模型技術趨勢發展談起系統性地闡述了安謀科技在全球化與本土化融合發展方面的前沿思考與實踐路徑。他指出全球範圍內基於Arm架構的芯片累計出貨超3100億顆,活躍開發者規模超過2200萬,Arm堪稱全球最龐大的計算生態之一,同時,他也指出伴隨着異構計算與混合AI的走熱,基於Arm CPU的異構計算將是端側AI部署的理想選擇!

那麼,在移動時代稱王的Arm能在AI時代將繼續稱王嗎?或者説:面對AI大模型時代的技術拐點,以及RISC-V等開源架構的迅速崛起,Arm的優勢是否仍然堅不可摧?它能否在AI時代繼續稱王還是會在新一輪算力演進中失速?

老張認為,這不僅是對一家公司的考驗,更是對一種技術範式的拷問。

從「生態王者」到「AI算力基石」:Arm的獨特優勢

1.全球通行證:軟硬件生態先發紅利

我們都知道,在智能計算時代,「生態」即「護城河」。基於Arm架構的芯片橫跨移動終端、IoT、智能汽車與數據中心,其背后所凝聚的2200萬開發者社區和穩定的軟件工具鏈,已形成事實標準。

開發者無需重新開發軟件,系統級兼容性極高,極大降低了產品迭代門檻。這種「技術慣性」使得Arm體系在傳統強勢領域依然不可撼動,尤其是在移動端、輕量級AI和通用計算中保持統治地位。

2. AI適配能力:軟硬協同構建「新算力形態」

隨着AI計算從雲端向終端遷移,安謀科技打破傳統「移動架構」的邊界,推出面向大模型的「周易」NPU系列,具備W4A16硬件加速;Transformer模塊專用DSA加速;多精度數據支持(CNN與Transformer兼容);支持HuggingFace生態與Dynamic Shape。這類軟硬協同的產品矩陣,契合了AI模型端側部署的需求爆發,尤其適合智能手機、可穿戴、智能汽車等邊緣AI場景補齊了Arm的短板。

3. 中外融合:全球標準與本土需求「雙輪驅動」

此外,安謀科技獨具中外融合屬性:既擁有Arm授權的全球生態基因,又具備本地IP(NPU、CPU、SPU等)自研能力,可以更快響應本土客户的定製化、差異化需求,是國內少有能覆蓋從IP到平臺再到生態的計算基礎提供者。

據陳鋒介紹,安謀科技充分發揮「橋樑」作用,緊密連接中國市場與Arm全球生態,積極引入Arm前沿技術與解決方案,滿足國內芯片合作伙伴開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產品的需求;同時,公司也是助力本土客户高效研發與快速商業化的「引擎」,得益於長期穩健的自研業務技術投入,已擁有成熟且高效協同的自研業務產品矩陣,實現對國內半導體行業的深度賦能。

在自研產品創新方面,基於對國內產業需求與技術趨勢的深入洞察,安謀科技聚焦AI、CPU、信息安全和多媒體處理等核心研發領域,構建起完整的本土IP供應鏈,涵蓋「周易」NPU、「星辰」CPU、「山海」SPU、「玲瓏」多媒體系列等自研產品線,並且全部實現了客户相關產品的流片和量產。針對當前日益升溫的端側AI應用趨勢,新一代AI加速引擎——「周易」NPU通過軟硬協同優化,在算力、精度、靈活性、能效比等方面均實現大幅提升,可同時支持卷積神經網絡(CNN)和Transformer架構,並適配多種主流大模型,助推端側AI在多元場景的創新落地。

Arm和安謀科技的「雙輪驅動」既兼顧了中國市場的獨特需求也覆蓋了國際市場的普適需求,似乎是一種完美的組合。

但,Arm遇到了一個對手!

RISC-V:從邊緣突圍的「后起之秀」

在AI時代,Arm遭遇了一個強勁對手那就是開放指令標準RISC-V,如果説Arm是王者,那RISC-V就是潛行的挑戰者。

這套開放指令集架構標準近年來快速擴張,在學術界、初創企業乃至頭部芯片公司中獲得高度認可。它帶來的不僅是零授權成本,更是一種「技術自主」的選擇權。

1. 開放帶來的創新爆發

RISC-V的最大優勢在於靈活可定製,廠商可以根據自身場景裁剪架構、嵌入自研模塊,打造真正差異化的產品。這種靈活性和透明度是Arm難以比擬的。

尤其是在AI芯片領域,不少新興NPU架構選擇基於RISC-V構建控制器或AI協處理器,用於節省功耗、提高效率。AI SoC逐漸向「RISC-V + NPU + 自研DSP」的方向演進。

2. 中國力挺,生態快速補全

關鍵是中國已經成為RISC-V全球最大的市場推手。開源工具鏈、標準化中間件、類Linux兼容操作系統等生態正在迅速建立,Arm曾經強大的生態護城河,正被圍攻。尤其是一些曾經觀望的大廠開始下場,RISC-V經過15年的發展似乎迎來了爆發。

安謀的短板與風險:優勢正在被重新定義

1. 成本結構對初創者不友好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儘管生態成熟,Arm架構授權費用高昂,IP模塊定製空間有限,使得越來越多初創公司在評估成本后轉向RISC-V。對於邊緣設備、低功耗AI芯片等場景,這種「性價比戰」正逐步侵蝕Arm原有市場。

2. 創新速度受限於生態慣性

另外,龐大的生態反而可能成為創新的包袱。相比RISC-V能迅速整合新型AI加速邏輯或特定用途指令,Arm仍需保持架構標準化,難以在部分細分場景中快速響應。

3. PC與服務器仍是追趕者

雖然Arm在智能手機長期稱霸,但在PC和數據中心領域仍非主流。儘管未來幾年Arm服務器芯片份額將突破50%,但Intel與x86仍握有生態控制權;而在高性能AI推理方面,Arm CPU相較定製化AI加速器仍存在性能差距。

要稱王就要重構自己!

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AI時代不是傳統CPU時代的簡單延續,而是一場架構分裂與算力多元化共存的浪潮。Arm/安謀科技能否稱王,取決於其能否適應以下關鍵趨勢:

1、異構協同 vs 單一架構主導:未來計算不是CPU一家獨大,而是CPU+NPU+DSP+DSA的協同架構,安謀已在這方面初步建立優勢;

2、生態控制 vs 開放創新:安謀的優勢在生態整合,但RISC-V的開放策略正在重塑技術發展邏輯;

3、本土定製化 vs 全球標準化:安謀的本土研發正發揮更大作用,能否進一步擺脫對Arm英國總部的依賴,將決定其長期生存能力。

在AI時代,稱王並不意味着一家獨大,而是能否在關鍵生態位佔據核心地位。安謀科技憑藉全球生態的積澱與本土創新的靈活,仍將在AI基礎設施建設中扮演關鍵角色。但面對成本、靈活性、開源生態等新戰場,它也必須主動轉型、強化本土IP能力、拓寬異構合作邊界。

老張認為AI時代,真正的王者是能重構自我者!

「出貨3100億顆」「開發者超2200萬」,在傳統芯片生態里,這樣的數字意味着無可撼動的統治力。但AI時代不是線性的延續,而是一場範式的突變——它將打破原有的路徑依賴,重構從技術架構到商業模式的每一層邏輯。在這樣的時代,只有那些能夠自我顛覆、自我進化的企業,纔可能擁有真正的「稱王」資格。

我們看到,AI技術正在倒逼算力體系從以通用計算為核心的傳統範式,轉向異構、分佈式、專用化協同的新模式。通用CPU不再是唯一的算力核心,越來越多的AI工作負載由定製化NPU、DSA、甚至類腦架構來承擔。這意味着:商業邏輯上,「通用+授權」的IP商業模式面臨挑戰,客户不再滿足於從一個「中心化標準」獲取技術,而是更傾向於基於場景定製、輕量協作的生態模式;

在技術路徑上,傳統架構迭代速度已難滿足AI的快速變化節奏,需要更開放、更快速的架構更新機制與開發者響應機制。

在這種背景下,Arm所代表的全球計算「標準架構」,雖然生態龐大、工具完備,但也深深植根於舊時代的思維模式:高度封閉的授權體系、對架構標準化的路徑依賴、對創新的外包式管理方式……都可能成為AI時代的掣肘。

重構自我 = 放下既得優勢,重新參與新規則

相比之下,像RISC-V這種「生而開放」的架構,之所以在AI芯片廠商中風靡,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新技術範式:

開放:允許開發者從底層架構開始做定製;

靈活:適應特定AI模型或場景的優化需求;

輕量:不依賴龐大冗余的架構歷史包袱。

這正是AI時代的底層邏輯:快速試錯 + 小步快跑 + 模塊解耦

所以,「重構自我」的真正含義不是簡單地疊加NPU和將自己的產品排列組合,更不是推出幾款「AI處理器」,而是要從根本上重構自己的組織能力、技術理念與商業接口方式,主動向AI時代的協同式、生態式、動態式範式靠攏。

對於Arm來説,真正的問題是願不願意放下已有的規模優勢,打破原有的商業邏輯、生態關係與技術架構,去主動擁抱一個去中心化、開放式、快速演化的AI生態?

這不僅是一個技術選擇,更是一次戰略上的自我革命!

所以,AI時代的「稱王」不是存量博弈,而是範式重建!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稱王」的邏輯是生態規模、標準壟斷與授權能力;但在AI時代,這些護城河正在被開源化、模塊化、協同化的浪潮衝擊。

真正的王者,是能與舊世界切割、在新世界重新定義自己的企業。

所以!Arm是否能稱王,不取決於它過去出貨多少芯片、有多少開發者,而取決於——它是否有勇氣成為另一個「自己」!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