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強生,中國首個!

2025-07-14 18:44

作者 | 秦酒

從「成本窪地」到「創新高地」,中國在跨國企業中的市場角色正在發生轉變。

01

在華首個

強生中國科創中心將落户北京

今日(7月14日),強生公司與北京市衞健委共同宣佈達成戰略合作,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確立將在北京設立強生中國科創中心(下稱"科創中心")。

科創中心是強生醫療科技在華首個集"產學研用"為一體的賦能矩陣,科創中心將重點佈局數字醫療創新、專業人才孵化心電生理臨牀應用三大戰略領域,加速全球資源與中國創新融合共振。

此次合作是強生全球創新戰略在華佈局升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進一步彰顯了我們對中國醫療健康事業的長遠承諾。」強生醫療科技中國區總裁周敏濤表示,「北京匯聚頂尖的臨牀資源、深厚的科研實力和開放的政策環境,為醫療科技創新提供了理想的發展沃土。我們期待能夠通過強生醫療科技中國科技創新中心,鏈接全球產研能力與中國臨牀醫療智慧,雙向賦能,讓下一代醫療科技解決方案惠及更多中國患者。」

科創中心將全面升級強生中國學術中心,同時建立強生中國數字創新中心、全球心電生理應用及培訓中心

自2005年起,強生在華設立強生中國學術中心。強生表示,此次全新升級將重點滿足未來醫療場景所需的培訓方案及培訓設施,新增經自然腔道機器人手術、心力衰竭管理和結構性心臟干預等專業領域的培訓基地;強生中國數字創新中心將重點發展人工智能、智慧手術和數字化診療輔助技術等前沿醫療科技領域;全球心電生理應用及培訓中心是強生醫療科技在華設立的首個專注心電生理領域的專業研究與培訓中心,中心將立足北京,輻射全國近千家醫療機構。

02

引入多條高端產品線

跨國械企本土化戰略全面升級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構築起跨國企業在華發展投資的全新區位優勢。中國不僅擁有龐大的市場,還已具備完善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外資提供了極大便利。

再加上人才資源全面升級以及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過往單純的技術輸出已經不適應本土市場發展,中國市場從「成本窪地」向「創新高地」轉變。

在醫療器械領域,中低端已經基本被國產替代,國內企業向高端領域快速進軍,跨國企業在新的競爭環境下,在華研發創新投入的增長速度逐漸加快。

據《人民論壇》雜誌報道,自2020年起,外資研發投入的增速回升至10%左右,表明外資本土化研發的趨勢正在不斷加強。

近日,強生醫療科技宣佈啟動蘇州產業園外科工廠產能升級項目,計劃將原位於蘇州工業園區興浦路的吻合器產線整體遷入長陽街強生醫療科技蘇州產業園內並升級為智造集羣和供應鏈基地

2019年,強生醫療科技外科工廠在蘇州正式落成,6年來,外科工廠逐步構建起覆蓋多品類的生產體系——從首條吻合器產線起步,隨后相繼引入縫線、超聲刀等高端產品線,以本土化加速度,快速響應中國市場的需求。此次將吻合器產線遷入蘇州產業園是強生醫療科技外科工廠資源整合、能力進階的關鍵舉措

同樣在中國市場高端領域發力的還有GE醫療。近日,位於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GE醫療中國精準醫療產業化基地一期項目順利通過竣工並聯驗收,標誌着其西部首個精準醫療高端裝備產業化基地正式建成投用

項目首期核心任務聚焦於核醫學關鍵設備——迴旋加速器的國產化生產,是其自2023年獨立上市后加速推進全面國產化戰略的關鍵落子。

美敦力也已將創新樞紐落地北京。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國際醫藥創新公園(Biopark)是美敦力數字化醫療創新基地。它將成為美敦力聯動全球研發能力與中國生態夥伴的超級樞紐。

6月,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強聯智創、沛心科技等國內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在AI介入治療生態平臺建設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面對中國市場環境變化升級,跨國械企需要有足夠快的速度來響應中國需求。「將研發中心搬到中國」正在成為跨國械企的統一動作,本土研發,世界共享,中國撬動世界的支點從製造轉向創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