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上熱搜!上交校友2億美元年薪系誤讀

2025-07-13 16:26

轉自:中國科學報

「不正常,非常不正常,太不正常了。」

在和《中國科學報》記者談論起Meta(前身為Facebook)給前蘋果公司人工智能團隊負責人龐若鳴(Ruoming Pang)開出的2億美元天價薪酬包時,國內某大廠資深算法專家牛超(化名)連用3個「不正常」來表達這個數字「簡直匪夷所思」。

「2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超過14億元,這對於打工人而言意味着什麼?」牛超掰着手指頭跟記者算了起來:即便是百萬年薪,也要工作1400年才能賺到這個數字。也就是説,維持年薪百萬的薪資待遇千年不變,需要從唐太宗繼位那年開始,才能在今年賺到這個數字。

記者瞭解到,馬克·扎克伯格最近正在為其野心勃勃的「超級智能實驗室」計劃四處挖人。這些頂尖人才來自OpenAI、谷歌、蘋果和一些勢頭正盛的創業公司,因此扎克伯格不惜開出上億美元的薪酬包。有網友調侃:「小扎不去代言個鋤頭品牌可惜了」「挖人沒有任何技巧,就是砸錢」。

?

年薪為「數千萬美元」,2億美元是薪酬包

需要指出的是,Meta給龐若鳴開出的2億美元並不是年薪,而是一攬子的薪酬包。

最早報道該消息的媒體是彭博社。當地時間7月7日,彭博社在題為《蘋果頂尖AI模型高管被Meta挖角》(Apple Loses Top AI Models Executive to Meta's Hiring Spree)的報道中寫道:「爲了爭取到龐若鳴,Meta向其提供了每年數千萬美元的薪酬包。」

消息來源為「相關知情人士」,由於涉及未公開的人事變動及薪酬細節,這些知情人士要求匿名。但該文指出,Meta已確認「正在聘用龐若鳴」。

隨后,當地時間7月10日,彭博社再發一則新聞,題目直接點名Meta挖角龐若鳴:《Meta以超2億美元薪酬挖走蘋果公司的龐若鳴》(Meta Poached Apple’s Pang With Pay Package Over $200 Million),並在文中強調Meta高達2億美元的報價為「多年期薪酬包」。

文章還指出,這份薪酬包由基本工資、簽約獎金和Meta股票構成,其中股票是薪酬包中佔比最大的部分。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這類薪酬包中的大部分金額與績效目標掛鉤,且需在多年服務期內逐步解鎖(一説是至少4年)。這意味着,如果員工提前離職或Meta公司股票表現不佳,將無法全額獲得這部分薪酬。

不過,對於相關薪酬待遇等信息,蘋果、Meta以及龐若鳴本人等相關方均未有進一步置評或迴應。

挖人是Meta大手筆下注AI的開始。7月1日,扎克伯格發出一封長達2000多字的內部郵件,宣稱對Meta公司的AI團隊進行重組,以更專注於「超級智能」,並宣佈「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Labs)正式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將挑戰那些能與人類完成任務能力持平甚至超越人類的AI技術。

隨后Meta還宣佈,今年將在與AI相關的工作上投入數百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資金將用於數據中心和芯片等基礎設施。

龐若鳴,何許人也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一位從事AI大模型研究的副研究員這樣評價Meta開出的天價薪酬:「超出認知,很難理解」。不過他對龐若鳴也略知一二:「(龐若鳴是)既懂infra(算力構建)又懂算法,既懂科研又懂產品的人。」

公開信息顯示,龐若鳴1995年從上海市向明中學畢業后,被免試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學「教改聯讀班」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1998年以「優異生」身份本科畢業后,龐若鳴赴美深造,先后獲得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碩士學位(2000年)和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006年)。

博士畢業后,龐若鳴加入谷歌公司,開啟了他在谷歌長達15年的職業生涯。信息顯示,他是谷歌多個重要工程項目的直接負責人和重要貢獻者。2021年,龐若鳴加盟蘋果公司,並快速升任蘋果基礎模型團隊負責人,領導約100名工程師推進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的研發。

龐若鳴的學術成就同樣傲人。他在谷歌學術上的個人頁面顯示,截至2025年其已發表超過100篇有影響力的論文,個人被引量超過46000次,自2020年以來其H-index為47,i10-index為77。

其中,他在語音合成領域的工作成果——Tacotron 2系統,是目前谷歌語音助手等產品的核心技術支撐;他主導開發的Babelfish/Lingvo框架,為大規模深度學習模型的部署和優化提供了基礎設施支持。

蘋果公司前首席科學家、谷歌Gemini模型開發主管曹亮亮(音譯)高度評價龐若鳴是「難得一見的、極受大家尊敬和喜愛的工程師」。他説,龐若鳴是那種最優秀的機器學習專家,不僅精通機器學習算法,還對算力基礎設施有着深入的瞭解。

如果將訓練AI模型比作「煉丹」的話,龐若鳴堪稱「既懂煉丹又懂燒爐」的頂尖專家。

「他擁有卓越的軟件技能和機器學習知識,且非常謙遜且樂於助人,他在很多我不甚瞭解的領域幫助過許多人。每每閲讀他寫的代碼,我常常忍不住暗自讚歎。」曹亮亮説,能夠有機會與龐若鳴合作,「我深感榮幸」。

有意思的是,儘管龐若鳴被Meta重金砸中的消息滿天飛,他本人還是一副「站好最后一班崗」的樣子。他在X平臺上最近的一條分享是在7月9日,分享他在蘋果公司的團隊關於「異構基礎設施上的模塊化大模型訓練」的成果。而他置頂的一條帖子,則是6月10日他們團隊推出新一代大模型的消息。

對AI的發展,龐若鳴有自己的態度:「隨着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我一直在思考人類思維中哪些方面是機器難以輕易替代的。我認為答案之一是自由意志:那種並非出於必然,而僅僅是‘因為它存在’就去追求目標的慾望、決斷與決心。」

該不該學習?硅谷沒有「競業限制」

《中國科學報》注意到,Meta近來彷彿發動挖人機器一般,在向龐若鳴下手的同一周,前OpenAI研究員李元志與前Anthropic工程師AntonBakhtin也被招入麾下。

有網友提出,硅谷難道沒有「競業限制」嗎?

還真沒有。在硅谷,「競業限制協議」是不存在的。硅谷所在的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少數幾個不支持競業禁止條款的州之一。根據加州《商業和職業法典》第16600章規定,「除本章規定外,任何限制個人從事合法職業、貿易或任何類型業務的合同均屬無效」。這一規定自1872年延續至今。

而據加州2024年生效的新修正案,該州不僅將禁止幾乎所有競業禁止協議的現有判例法編入法典,還賦予員工起訴僱主施加或試圖強制執行競業禁止協議行為的權利,勝訴員工可收回合理的律師費和成本。

也正因此,Meta一周連挖三將,也被外媒調侃為「扎克伯格把招聘搞成了周更熱劇,而OpenAI只能在推特發祝福」。

牛超對記者表示,加州對競業限制的禁止,本質上是將人才流動置於企業短期利益之上,通過法律設計構建出「創新公地」。這種模式雖存在商業祕密保護的爭議,卻成就了硅谷「人才即財富」的生態。

不過,具體到龐若鳴等人在Meta的前景,牛超調侃道,龐若鳴們還是「單純了」。

「想一想,如果他們沒簽Meta的入職合同,而是三五個人組個創業公司,搞出來幾個Demo,好好包裝一下賣給扎克伯格、黃仁勛、馬斯克這些不差錢、不差股票的大佬,收入可比死工資高多了!」牛超説,「如今他們拿着這麼高的收入,被全球盯着,不知道他們入職后會不會如坐鍼氈。」

參考文獻信息: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videos/2025-07-08/apple-loses-top-ai-models-exec-to-meta-s-hiring-spree-video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7-09/meta-poached-apple-s-pang-with-pay-package-over-200-million

https://mp.weixin.qq.com/s/SD_z-IiyiHj4aBfp67pcQw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