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聰明的錢 | AI狂潮+國產替代:科創板成新質生產力主戰場,下一個「翻倍黑馬」藏在哪?

2025-07-11 19:43

作者 |曹佳瑤

編輯 |黃繹達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場在充裕流動性、經濟弱復甦與外圍地緣政治事件頻發相交織的影響下,整體上呈現出顯著的「跌宕起伏」特徵。

市場風格方面則是板塊分化顯著加劇,從主題投資主導的主線行情來看,年初以AI產業鏈及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硬科技板塊領漲,4月關税戰后紅利資產呈現「縮圈」特徵,高ROE銀行股成為防禦首選,近期固態硬盤、穩定幣等主題熱度回升,北證50代表的小微盤資產因流動性充裕表現穩健。

站在年中時點,科創板作為中國硬科技的「前沿陣地」,受政策紅利釋放、產業升級深化、指數結構優化等利好,有望持續為投資者捕捉發展新生質產力帶來的投資機會。

7月2日,36氪攜手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者關係部首席培訓官洪露娉和指數與量化部基金經理唐屹兵進行了專場直播,就下半年市場展望與科創板投資策略進行了深度解析。

政策賦能:構建硬科技生態護城河

科創板的「1+6」新政及「科創成長層」設立,是資本市場深化供給側改革、服務科技自立自強的里程碑式舉措,其政策意圖的核心在於通過制度創新來系統性的破解科技企業融資痛點,助力構建包容、高效、穩定的硬科技生態。

科創成長層精準聚焦未盈利但技術突破性強、研發投入高的前沿領域企業,典型如AI、商業航天等熱門板塊;重啟並優化第五套上市標準,允許其憑藉技術領先性和商業化潛力登陸資本市場融資,待盈利達標后可轉板至科創板或主板。

此輪改革的長遠意義在於引導保險、社保等長期資金及專業機構入場,有望平抑科創板波動,優化估值環境。從更深層次來看,政策着力構建「創新-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即企業專注核心技術攻堅,產業配套政策提供支撐,金融資本精準助力融資,共同支撐中國新生產力發展。經過此論改革之后,科創板有望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於投資者而言,塊盈利質量的持續提升,則有利於指數長期回報潛力的釋放。

海外博弈:短期壓制與長期機遇並存

全球宏觀環境對科創板的影響呈現鮮明的雙面性。

短期估值層面,科創板作為成長的股代表,其估值水平對美債收益率高度敏感:美債收益率下行支撐估值擴張,上行則形成壓制,地緣衝突、政策突變等海外風險事件亦會加劇短期波動。

然而,長期產業視角下,海外壓力正轉化為國產替代的強勁動力,特別是對於具備核心技術的優質科創板企業,來自海外的衝擊挑戰恰恰是加速發展、確立全球競爭領先地位的戰略機遇期。

在半導體領域,關税戰與地緣衝突倒逼國產化進程提速,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而且未來提升空間非常廣闊。在生物醫藥領域,美國生物安全法案雖預示海外政策層面的限制升級,但全球對優質創新葯的剛性需求不變,中國CXO企業憑藉在研發產業鏈的關鍵地位及工程師紅利,短期產能難以被替代,全球協作大勢難擋。

人工智能:驅動科創板產業升級

AI產業的爆發式發展對科創板構成多層次影響。

短期挑戰在於先進算力卡短缺制約大模型訓練,但國產芯片進展迅猛,且推理端需求對算力要求相對較低,國產算力已能有效承接目前的需求。

長期機遇則根植於中國獨特優勢:14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規模可觀的中產階級、完備的產業鏈條及領先的基礎設施等,上述優勢均為AI應用的爆發式落地提供了全球最優質的土壤,科創板AI企業將直接受益於此。

AI推動科創板企業的產業邏輯清晰可見:直接層面,算力需求激增帶動光通信、PCB、國產芯片等板塊業績持續超預期;間接層面,AI賦能千行百業效率躍升——人形機器人因大模型突破加速迭代,消費端AI文案、客服實現降本增效,豐富了創新葯產業鏈的研發工具,並有助於研發階段的提質增效。這些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正是科創板重點覆蓋領域,科創板在AI浪潮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顯。

科創板掘金:解碼科創100指數新價值

在科創板內部,指數化投資工具呈現差異化特徵。科創50指數聚焦科創板龍頭企業,半導體單一行業佔比近60%;而科創100指數則代表更具均衡性與成長性的中盤力量。

成分構成來看,該指數的編制方法是剔除科創50成分股后,選取市值最大的100家企業,目前市值中位數約200億,這部分企業普遍度過早期風險階段,商業模式趨於清晰,成長空間廣闊。

行業分佈來看,主要衡覆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材料、高端製造等行業板塊,精準映射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

研發強度來看,2023-2024年研發投入佔同期收入的比重持續超過15%,是A股整體平均水平的7倍,研發先行是日后科技驅動未來盈利增長的核心邏輯之一。

估值水平上看,當前市盈率中位數約40倍,結合其高成長性預期,估值處於合理區間,估值層面也具備顯著的吸引力。

風險與機遇並存:理性配置科創板方略

科創板與傳統行業在風險收益特徵上差異顯著,后者受宏觀經濟周期主導,波動率約20%,適配偏防禦型的投資者;科創板則以高成長性為核心驅動力,波動率達40%,盈利兑現雖可能滯后,但現階段,技術突破是估值的主要考量因素,因此更適合能承擔風險並着眼長期的成長型投資者。

在投資策略層面,投資者可參考以下幾點:

選股策略:追求勝率可關注海外算力產業鏈,目前景氣度高,中報季是關鍵驗證期;追求賠率可佈局AI應用端,雖然商業模式待驗證但空間廣闊。對普通投資者,通過科創100等指數基金進行綜合配置,把握AI與科技發展的整體Beta,是性價比最優的選擇。

配置比例:若投資組合的底倉為債券等保守資產,為增強進攻性,科創100基金的配置比例可設為40%-50%;若投資組合以配置風險相對較高的權益資產為主,考慮共性波動,配置科創100基金的比例建議降至20%-30%。

入場時機:推薦採用定投方式,分批入場平滑成本以捕捉長期收益,避免因短期震盪錯失趨勢;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可輔以20日/30日均線等技術指標,但核心的投資邏輯依然是堅持長期投資的思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