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肖風:中國創業者在穩定幣經濟中的獨特優勢(肖風談穩定幣區塊鏈1.2萬字完整版)

2025-07-09 18:1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泉果視點

  泉心泉意

  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待一場金融革命。

  ——約翰·希克斯

  (John Richard Hicks)

  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一般均衡理論模式」創建者

  ■ 「立法推動代幣化法幣,這在世界貨幣史上是前無古人的大事,勢必會引發一連串的經濟和金融反應。」

  ■  「人類社會的進化,離不開三個要素的變遷:物質、能量、信息。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這三者的同步革命;而金融革命,往往是先導。你現在看到的區塊鏈,正是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配套的新一代金融系統。不同於以往,這次中美正在共同主導。」

  ■  「中國創業者在這一輪穩定幣經濟和RWA的浪潮中,不僅有機會,而且有獨特優勢……很多全球頭部的項目背后,都藏着中國工程師的代碼、算法和基礎設施。未來的穩定幣經濟不會是單一結構,而是一個多層次、多區域、帶有光譜和粒度的全球網絡,對於中國創業者來説,這是一個新的「數字出海」,以中國出海創業者的進取精神和鋭氣,這些市場會變成我們的主場。」

  ■  「Web3與AI是一體兩面的問題,最終必將走到一起。AI與區塊鏈共同構成了新一代財富分配系統的基礎設施。我們堅信AI與區塊鏈的深度結合一定會發生,並積極尋找具有落地能力的創業項目,不是做條鏈、發個幣、貼上AI標籤了事,而是去解決實際問題、做真正的工程……我知道有很多創業者在做類似的嘗試,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HashKey集團的董事長肖風,於近期這樣點評全球多個地區在穩定幣法案上的重要進展和由此帶來的市場機會。

  5月19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了「GENIUS穩定幣法案」(又稱「天才法案」)的投票動議,據瞭解,特朗普已明確要求國會在2025年8月前通過美元穩定幣相關立法。

  中國香港立法會則於5月21日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預計於8月1日正式生效。屆時,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香港金管局」)將開始接受牌照申請。

  這也意味着,中國香港在全球穩定幣監管競賽中取得一定的先發優勢,將率先落實設立法幣穩定幣發行人的發牌制度,完善對相關虛擬資產活動的監管框架。

  圖1. 中國香港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

  香港金融管理局

  中國香港特區監管制度提速,被認為與內外多重因素有關。例如,按照香港立法會公佈的《條例》相關資料,「留意到穩定幣宣稱與某些傳統的金融資產維持相對穩定價值,並有可能發展成獲廣泛接受的支付媒介,因而融入主流金融體系。其中法幣穩定幣相較其他類型的穩定幣可能帶來更為迫切的風險,因此政府當局認為有需要訂立法幣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以風險為本和靈活的方式監管法幣穩定幣發行人。」(來源:《香港穩定幣構建生態提速》,2025年5月26日,焦建,《財經》雜誌)

  過去一年,香港金管局在穩定幣立法的籌備上出現多個重要節點:2024年3月,推出了穩定幣發行人「沙盒安排」,2024年7月,香港特區政府公佈了參與穩定幣發行「沙盒」計劃的首批參與者;2024年12月,公佈穩定幣法案的立法倡議。

  泉果視點注:「沙盒」,是中國香港在進行金融創新時經常採用的一種模式。所謂穩定幣發行人「沙盒」,是指在相關立法頒佈生效前、在有限範圍內、風險可控的情況下,讓有實質意願和合理計劃在中國香港發行穩定幣的機構,測試穩定幣的發行流程、業務模式、對投資者的保障和相關風險管理制度。

  早在2024年4月,HashKey Group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肖風就應邀來到【泉果無限對話】,以閉門分享的方式,與大家討論了區塊鏈與加密資產的底層邏輯與長期發展路徑。

  肖風擁有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是全球區塊鏈領域的華人領袖。他早年創辦博時基金,后深入金融科技領域,加盟萬向控股,又在十多年前,成為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的早期投資人。這種橫跨傳統金融領域和最前沿科技領域的傳奇經歷,非常罕見。基於此,肖風對於區塊鏈技術擁有難以比擬的深刻認知,同時對於政策的配合,有堪稱爐火純青的節奏把控。

  2018年,肖風正式成立HashKey Group,如今,HashKey Exchange成為中國香港首批持牌的零售虛擬資產交易所。

  圖2. HashKey Group

  從5月香港《穩定幣法案》法案通過前后,關於穩定幣討論的熱度、維度和深度都在逐步增加,預計到8月1日法案正式推行,熱度將會達到高點。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以香港穩定幣法案的通過為關鍵節點,一個新的共識正在形成——區塊鏈領域即將迎來一個創業創新的黃金窗口期,在一段時間內,其能量強度恐怕還會超過AI。

  肖風提到,「現在大家討論區塊鏈和穩定幣話題,宏觀討論太多,但微觀的討論非常不足。推動穩定幣發展的第一動力始終是技術創新,是為普通用户和消費者創造價值」;

  他還強調,「區塊鏈行業已經從基礎設施階段,轉入第二增長曲線——應用階段;新的機會,在於誰能在這套分佈式賬本系統上,構建真正解決問題的應用」。

  本期【泉果無限對話】,對肖風博士於2024年4月在泉果基金的閉門分享會及近期的公開訪談內容進行了再次梳理,務求覆蓋肖風對於區塊鏈的大部分核心觀點,經肖風博士同意,以第一人稱自述方式,原文實錄精選如下:

  如果您時間有限,也可先用3分鍾瀏覽以下核心觀點,再有針對性地展開閲讀:

  【1】立法推動代幣化法幣,這在世界貨幣史上是前無古人的大事,勢必會引發一連串複雜的經濟和金融反應,沒有人能夠完全預見到其后果,美國總統和國會也不行。

  【2】美國公開承認推動穩定幣立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鞏固和增強美元的地位,而且從參議院的投票來看,這是兩黨共識,他們也知道自己在創造歷史。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香港立法當局體現出靈活性與高效率,三讀通過穩定幣條例,值得讚賞。

  【3】現在我們討論區塊鏈和穩定幣話題,宏觀討論太多,但微觀的討論非常不足。我們很多人都忘了,推動穩定幣發展的第一動力始終是技術創新,是為普通用户和消費者創造價值。穩定幣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衝擊力,根源還是在於區塊鏈所賦予它的一系列技術優勢。這些內容,我已經講了十年,但是還不夠,在這個時刻還有必要再反覆講。

  【4】我聽説紐交所計劃推出5×23小時交易,納斯達克計劃推出5×24小時交易,我猜測它內部要用到區塊鏈技術。一旦做起來,全世界投資者可以用美元穩定幣不間斷交易美國資產,這對投資者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5】很多人把區塊鏈當成洪水猛獸,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深刻認識區塊鏈技術本身固有的先進性和必然性。我們在區塊鏈上做支付和交易,都是全天候不間斷的運行。為什麼能做到?它是在全球賬本上進行銀貨兩訖的逐筆交收,所以可以做到不間斷的清結算。

  【6】推動穩定幣的根本出發點,是要順應技術發展的趨勢,去推動支付和金融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所有的考慮,其基礎都是建立在區塊鏈作為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具有壓倒性的技術優勢這個基本事實上的。

  【7】人類社會的進化,離不開三個要素的變遷:物質、能量、信息。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這三者的同步革命;而金融革命,往往是先導。你現在看到的區塊鏈,正是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配套的新一代金融系統。不同於以往,這次中美正在共同主導。

  【8】中國香港轉型新的虛擬資產金融中心,有自己的獨特歷史基因與優勢……近十年,是中國香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2.0——國際虛擬資產交易中心,將傳統法幣的金融之都升級為虛擬資產之都的關鍵窗口期。

  【9】未來幾年內,穩定幣會帶動區塊鏈和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應用大爆發。穩定幣正在成為區塊鏈產業跨越「鴻溝」的橋樑。未來幾年內,穩定幣會帶動區塊鏈和RWA應用大爆發,穩定幣和區塊鏈將成為未來幾年最具吸引力、孕育最多成功故事的賽道。

  【10】穩定幣將成為第一個真正被「實用主義者」大規模採用的區塊鏈產品。跨境電商、自由職業者、平臺結算、全球支付,大家都開始用,它讓區塊鏈第一次不是作為敍事存在,而是作為基礎設施融入現實經濟體系。

  【11】中國創業者在這一輪穩定幣經濟和RWA的浪潮中,不僅有機會,而且有獨特優勢……很多全球頭部的項目背后,都藏着中國工程師的代碼、算法和基礎設施。未來的穩定幣經濟不會是單一結構,而是一個多層次、多區域、帶有光譜和粒度的全球網絡,對於中國創業者來説,這是一個新的「數字出海」,以中國出海創業者的進取精神和鋭氣,這些市場會變成我們的主場。

  【12】這波浪潮是全球性的,你必須要走出去,在風浪里搏殺,在規則正在制定的地方搶佔位置。

  【13】行業的遊戲規則變了,過去那種發個幣就暴富的路徑已經走不通了。現在是一個比拼真實用户價值和應用能力的時代。你做的每一個產品、設計的每一個模型,都要問一句:是不是能真正解決用户的問題?是不是能創造新的效率?只有真正為用户創造價值的項目,纔會被這個時代留下來。

  【14】不光是學技術、學合規,更要學新的思想、新的制度框架。你不能用Web2的思維做Web3的事,也不能用發幣割韭菜的思維在穩定幣和RWA時代里投機。這背后是一整套新的範式,要持續學習,不斷打破自我。

  【15】Web3與AI是一體兩面的問題,最終必將走到一起。AI與區塊鏈共同構成了新一代財富分配系統的基礎設施。我一直在尋找真正有價值的AI+Crypto項目。不是做條鏈、發個幣、貼上AI標籤了事,而是去解決實際問題、做真正的工程。

  以下為肖風分享核心觀點集錦:

  現在我們討論區塊鏈和穩定幣話題,宏觀討論太多,但微觀的討論非常不足。我們很多人都忘了,推動穩定幣發展的第一動力始終是技術創新,是為普通用户和消費者創造價值。穩定幣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衝擊力,根源還是在於區塊鏈所賦予它的一系列技術優勢。這些內容,我已經講了十年,但是還不夠,在這個時刻還有必要再反覆講。

  5月19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了「GENIUS穩定幣法案」(又稱「天才法案」)的投票動議。

  不久前,我跟美國總統的區塊鏈政策顧問交流,他非常直截了當地跟我説,比特幣國家儲備對於美國來説是第二位的,美元穩定幣纔是第一位的,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據我瞭解,特朗普總統團隊的目標是要確保在8月份美國國會休假前通過GENIUS法案,現在看來可能還會更快。

  美國總統團隊和國會在穩定幣立法動機的問題上是比較坦率,他們公開講,第一是爲了讓美國支付和金融系統現代化,第二是鞏固和增強美元的地位,在幾年內為美國國債創造數萬億美元的需求。

  美國公開承認推動穩定幣立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鞏固和增強美元的地位,而且從參議院的投票來看,這是兩黨共識,他們也知道自己在創造歷史。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香港立法當局體現出靈活性與高效率,三讀通過穩定幣條例,值得讚賞。

  上一屆美國政府、特別是前任SEC主席詹斯勒這樣的專家型官僚,對區塊鏈是瞭解的,但是為什麼還是糾結了這麼多年?無非是捨不得、放不下現有的這套支付網絡,包括SWIFT,以及建立在這套網絡上的金融治理、監管、反洗錢機制。

  但是這幾年來區塊鏈技術自身的進展,特別是俄烏戰爭之后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實踐表明,區塊鏈在技術上的優勢是確鑿的,因此整個金融基礎設施走向區塊鏈,就如同從蒸汽機走向電氣化時代,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

  不過我有一個判斷,就是特朗普團隊和美國國會雖然對美元穩定幣的理解很深,但是對這件事情的長期影響,未必能夠完全想象到。從這個維度上説,推動GENIUS法案會不會像他的貿易戰政策一樣反覆?需要觀察。

  立法推動代幣化法幣,這在世界貨幣史上是前無古人的大事,勢必會引發一連串複雜的經濟和金融反應,沒有人能夠完全預見到其后果,美國總統和國會也不行。

  根據GENIUS法案,美國以外的機構也可以發行美元穩定幣,但是要以美元法幣資產為基礎,在美國註冊,接受美國相關機構的監管,遵守美國相關法律,並且隨時響應美國執法當局的命令。這些要求非常高,但這些要求是在「美國市場合法流通」的條件下。

  如果不進入美國市場,不接觸美國人和美國實體,那麼甚至連這些條件都可以放松。這樣一來,未來就會出現在岸美元穩定幣和離岸美元穩定幣兩個體系,類似今天的美元和歐洲美元體系。其中在岸美元比較嚴格和一致,而離岸美元的生態會更加複雜,數十甚至數百種都叫做「美元穩定幣」的數字貨幣,在兩個體系的幾十條公鏈、幾百條私鏈里流轉、循環、映射、兑換、交互,將產生出此前沒有人見到過、也沒有人能預見到的複雜效應。

  在貿易摩擦導致「逆全球化」的時候,卻出現全球數字經濟的「美元化」趨勢,在AI一日千里的時候,「價值互聯網」突然加速,這些經濟和科技趨勢的複雜反應,超過所有人的預測能力。

  我們將進入到一個數字經濟的生態爆發期,很快看到很多新的數字經濟現象和商業物種。

  現在這個階段,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討論還很不充分。我們要理解,區塊鏈穩定幣是要在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少環節的架構下,自然吸附並綁定更多真實的經濟活動。它的擴張是以技術優勢為基礎的,是靠效率,制度設計、技術優勢和網絡效應。我們承認它具有顛覆式創新的特點,但是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它呢?

  我的態度是一以貫之的,十年來沒有變化。面對區塊鏈這樣的技術,應該順勢而為,用開放、合規、可信的方式發展自己的穩定幣生態,在新一代金融網絡中擁有一席之地。有人談貨幣主權,金融主權,我要説,面對顛覆式的技術創新,積極應對纔是對主權真正負責任的態度。

  現在我們討論區塊鏈和穩定幣話題,宏觀討論太多,一開口就是貨幣體系、美元霸權、金融戰爭,但微觀的討論非常不足。我們很多人都忘了,推動穩定幣發展的第一動力始終是技術創新,是為普通用户和消費者創造價值。穩定幣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衝擊力,根源還是在於區塊鏈所賦予它的一系列技術優勢。這些內容,我已經講了十年,但是還不夠,在這個時刻還有必要再反覆講,一定要使大家明白,區塊鏈這項技術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它最根本的技術優勢體現在四個方面:賬户、賬本、記賬方法和記賬單位。

  我們判斷一項新技術是否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其實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你看效率提高了多少倍,成本下降了多少倍。十倍的優勢,就是更新換代,如果是百倍千倍的優勢,那就是勢不可擋。

  很多人把區塊鏈當成洪水猛獸,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深刻認識區塊鏈技術本身固有的先進性和必然性。

  我再舉一個例子。傳統的交易系統里是很難實現7x24小時不間斷運行。現在一些領先的股票交易系統都在謀求延長交易時間,有些已經在規劃5x23,每周五天,每天23小時交易,但是它還是要每天停一小時,因為在傳統的清結算系統上,需要有個時間點來暫停、軋差、做淨額交收。

  但是你看我們在區塊鏈上做支付和交易,都是全天候不間斷的運行。為什麼能做到?就是因為剛纔提到的,它是在全球賬本上進行銀貨兩訖的逐筆交收,所以可以做到不間斷的清結算。

  我聽説紐交所計劃推出5×23小時交易,納斯達克計劃推出5×24小時交易,我猜測它內部要用到區塊鏈技術。一旦做起來,全世界投資者可以用美元穩定幣不間斷交易美國資產,這對投資者和美國企業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你看,這些宏觀戰略層面的討論,歸根結底還是要建築在技術創新上。

  基本的技術事實指向更加簡單的結論——推動穩定幣的根本出發點,是要順應技術發展的趨勢,去推動支付和金融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所有的考慮,其基礎都是建立在區塊鏈作為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具有壓倒性的技術優勢這個基本事實上的。

  所以我對於香港穩定幣法案的率先通過非常興奮,這是正確的應對姿態。

  人類社會的進化,離不開三個要素的變遷:物質、能量、信息。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這三者的同步革命;而金融革命,往往是先導。你現在看到的區塊鏈,正是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配套的新一代金融系統。不同於以往,這次中美正在共同主導。

  我還想分享一下對於區塊鏈的「信仰」來源。我最近總在提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希克斯的一句話:「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待一場金融革命。」

  人類社會的進化,離不開三個要素的變遷:物質、能量、信息。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這三者的同步革命;而金融革命,往往是先導。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配套出現了銀行借貸系統;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配套是資本市場和股份公司制度;

  第三次工業革命:互聯網革命,中國從中段插入;

  第四次工業革命:AI+區塊鏈,這一次中美正在共同主導。

  你現在看到的區塊鏈,正是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配套的新一代金融系統。

  剛纔提到,工業革命背后,金融革命,往往是先導。接下來我們從這一視角來看:四次工業革命的配套金融革命,是一個什麼樣的演進階段:

  第一次工業革命:由銀行主導,信貸與債券是融資主軸,尚無資本市場;

  第二次工業革命:由美國資本市場主導,投行、華爾街、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崛起,支持了電氣化浪潮;

  第三次工業革命:60年代風險投資(VC)誕生,硅谷崛起;

  到了今天,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時代的金融革命,是基於分佈式賬本與加密資本的革命。不承認這一點,就很難在數字化時代跟上全球最前沿的步伐。為什麼?因為區塊鏈是新的會計系統、支付清算系統、全球賬本系統。數字世界跨越空間、時間、組織,需要新的登記、記賬、結算體系,而傳統金融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在人類社會有文字記錄的5000多年里,一共發生過三次記賬方法的重大變革。記賬方法的變革和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模式,緊密相關:

  【1】單式記賬法

  最早在蘇美爾地區,出土了一塊公元前3500年前的一塊記賬泥板。單式記賬法只記收入和支出,我們中國稱之為「流水賬」,要想搞清楚盈虧,就需要定期進行盤點。

  【2】文藝復興后的複式記賬(至今沿用)

  后來,地中海地區出現了跨境海洋貿易,貿易周期和結構都變得更加複雜,涉及借貸、合夥、税收等等,這些需求加在一起,呼喚着新的記賬方法的出現——公元1300年,意大利北部城邦開始出現了複式記賬法,不僅記收入和支出,也記資產和負債。

  但複式記賬法,仍然是在私人賬本上記賬。

  隨着發端於上個世紀的人類社會的數字化生存,數字經濟的比例變得越來越大,跨時間、跨空間、跨組織,跨司法區域的經濟活動,需要有一套新的記賬方法。

  【3】2009年出現的分佈式記賬系統

  2009年出來的區塊鏈技術和分佈式賬本(DLT),為數字經濟提供了一套新的記賬方法——從第一性的原理來看區塊鏈,本質上就是一次記賬方法的變革,它真正創立了一套公開透明的、去中心化的全球公共賬本——所有人在一個賬本上記賬,全世界的人共同見證記賬的過程,從而實現記賬的真實、全面、及時。

  新記賬方法的出現,也催生出了一套新的賬户體系——由傳統的銀行賬户體系、互聯網賬户體系,到現在出現了泛稱的區塊鏈賬户體系。

  這個賬户中的價值捕獲工具,就是Token(加密資產)。

  在當前全球的法律框架下,功能型Token被定義為虛擬商品;證券型Token背后的真實資產是證券,就像比特幣不是證券,但是比特幣ETF是證券。底層資產不一定是證券,但它的衍生品是一個證券。支付型Token是用來做支付時清結算的Token,典型代表就是穩定幣。它的匯價一般跟法幣是一比一掛鈎的,用來做支付結算,顯然是非常合適的。穩定幣通過一些模型設置保證其價格相對穩定、波動率小,從而保證在價格劇烈波動的數字貨幣市場上起到資產避險、支付結算、價值存儲等功能。

  數字時代的金融革命,正是基於分佈式賬本和加密資本,為科技創新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且不同於以往,這一次是中美正在共同主導。

  第三次記賬革命,已經讓我們從銀行賬户邁入了加密賬户的時代。穩定幣的監管框架落地,對應用場景的開拓,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跨境貿易應用穩定幣,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這方面,中國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這第三次記賬革命,已經讓我們從銀行賬户邁入了加密賬户的時代。穩定幣的監管框架落地,對應用場景的開拓,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跨境貿易應用穩定幣,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這方面,中國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2024年,基於穩定幣的支付與清算總額達到16.16萬億美元,已經超過了VISA與Mastercard的總和,它完全繞過了傳統銀行系統和SWIFT網絡。

  傳統跨境支付較為繁瑣複雜,涉及多箇中間環節,使得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舉個例子,一個美國消費者,他在網站上下單買了一件50美元的T恤,想要一周內收到貨;他付錢、你發貨,這才運轉得起來。而「付款」其實包含了資金的支付、清算、結算三大環節——刷銀行卡,首先驗證賬户是否有余額;清算:若有余額,則凍結待支付金額;結算:統一時間完成資金在不同銀行或賬户之間的實際劃轉。在跨境支付中,付款流程更加繁瑣:如果你在一個傳統金融機構開户,要匯款到美國去,大部分的情況下,至少有五個中介要參與:一個你的開户行,一個美元的匯出行,一個SWIFT,一個美國的接收行,最后再回到美國賬户的開户行去。私人賬本要信息對齊,沒有兩星期做不到。

  而穩定幣的特性,決定了它非常適合做支付清算。穩定幣的價格錨定機制與鏈上實時結算能力,使其已被視為跨境支付的理想工具。

  因此,我們看到,很多義烏的小商品商户,都已經是穩定幣的用户。通過穩定幣,實現去信任和點對點高效交易,不需要傳統的清結算系統,繞過了swift,理想狀態下,幾秒鍾即可到賬——秒到賬,秒備貨,空運一周送達,用一秒就解決了信任與效率的問題。我們的跨境貿易中,越來越多的支付結算已轉向這套新系統,助力商品銷售走向全球。跨境電商正在從B2B、B2C,轉向C2C。客户不再是外貿公司,而是一個個全球消費者。

  2023年,中國一共發出了180億個包裹。

  所以説,如果沒有基於USDT的區塊鏈結算系統,吃虧的是很多的中國商户。但此前受制於監管缺失,相關企業在合規性、安全性及風險控制方面始終面臨不確定性,限制了穩定幣在跨境貿易中的大規模實際應用。

  香港立法的通過,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些負外部性。

  香港為何要推動穩定幣立法?因為它意識到,它必須主動擁抱新的支付系統,它不能在全球貿易的結算中心競爭中出局。

  中國香港轉型新的虛擬資產金融中心,有自己的獨特歷史基因與優勢……近十年,是中國香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2.0——國際虛擬資產交易中心,將傳統法幣的金融之都升級為虛擬資產之都的關鍵窗口期。

  第一,它是一個資金自由港。

  第二,作為傳統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擁有聯通中西金融市場的獨特地位。推出受監管的穩定幣,既服務本地數字經濟,也作為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數字橋樑。

  第三,過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靠兩條腿,一條是銀行服務,主要是服務貿易和航運;一個是資本市場。銀行服務的增長在不斷放緩,資本市場的表現也不太好,因此香港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這個逆襲的增長點,極有可能是數字時代的前店后廠和虛擬商品的轉口貿易。

  第四,歷史基因。80年代以來,中國香港其實是靠實業企業的前店后廠、轉口貿易火起來的。Web3跨時間、跨空間、跨組織、跨司法區域的特徵,使得地理位置變得不重要了,香港可以定位做數字時代的前店后廠,虛擬商品的轉口貿易。

  近十年,是中國香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2.0——國際虛擬資產交易中心,將傳統法幣的金融之都升級為虛擬資產之都的關鍵窗口期。

  此次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中,很特別的一點是——不同於歐盟MiCA框架的「功能監管」,也有別於新加坡的「分級牌照」體系,而是開創性地採用「價值錨定監管」原則——相關穩定幣只要涉及港元價值宣稱,無論發行主體所在地,也就是説無論你是不是在中國香港發穩定幣,只要錨定的是港幣,均將被納入監管範圍。實現了對跨境穩定幣活動的司法管轄權延伸。

  這種制度設計,或許能使中國香港在全球穩定幣的監管競賽中搶得先機。

  穩定幣正在成為區塊鏈產業跨越「鴻溝」的橋樑。未來幾年內,穩定幣會帶動區塊鏈和RWA應用大爆發,穩定幣和區塊鏈將成為未來幾年最具吸引力、孕育最多成功故事的賽道。

  未來幾年內,穩定幣會帶動區塊鏈和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應用大爆發。在需求側,十億級用户會上鍊開設加密賬户,並持有穩定幣,用户規模在短時間內增長好幾倍。同時,在供給側,數百萬的平臺、企業、互聯網商户、自媒體和創作者會開始接受穩定幣支付,大量的資產將會代幣化,上鍊成為RWA,「如何賺穩定幣」將成為未來幾年所有企業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泉果視點注:【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狹義RWA是指通過區塊鏈技術將真實世界資產和數字世界資產進行孿生的資產表達形式。本質上是基於真實世界資產在數字世界生成可交易的權證(Token)。廣義RWA是資產價值化的新賽道,在聯通真實世界資產和數字世界資產的基礎上,通過資本要素市場賦能數據等其他要素市場,充分釋放資產價值。

  RWA未來必然會長得非常大。前不久波士頓諮詢集團有一個報告,預測到2033年鏈上RWA資產總規模會達到18.9萬億美元,這意味着從現在開始的8年內,RWA年化增長率會達到53%。任何一個創業者都不想錯過登上這艘火箭的機會。圍繞穩定幣和RWA的各種應用需求將會迅速爆發,真正有能力的創業者會放下迟疑和矜持蜂擁而至,穩定幣和區塊鏈將成為未來幾年最具吸引力、孕育最多成功故事的賽道。

  這里我想引用一本經典商業著作里的模型來解釋這個現象:Geoffrey Moore在《跨越鴻溝》里提出的「技術產品市場接受曲線」。書中指出,所有高科技產品的用户成長路徑可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技術極客階段:由技術極客創造產品。以中本聰、Vitalik為例,比特幣和以太坊最初由他們從零開始創造。

  第二階段:技術愛好者階段:早期用户不追求立刻的實際應用,只因熱愛新技術。比如2015年,Vitalik來上海時,儘管以太坊主網尚未上線,萬向區塊鏈仍投資其50萬美元。

  第三階段:實用主義者階段:大眾用户開始關注技術是否能真正帶來價值,是否解決實際問題。這是產品生死攸關的「鴻溝」期,80%的項目會在此階段失敗。

  第四階段:后知后覺者階段:看到他人受益后纔跟進使用,佔用户羣體的大多數。這一階段門檻較低,但前提是必須跨過「實用主義者鴻溝」。

  第五階段:拒絕者階段:始終拒絕新技術的「傳統派」。他們偏好穩定、懷舊生活方式,不接受新事物,不必強行轉化。

  我認為,穩定幣正在成為區塊鏈產業跨越這道「鴻溝」的橋樑。以前我們講加密、講Web3,總是停留在「信仰者」和「技術愛好者」的小圈子里。很多人認同理念,但一旦需要大規模使用,就出現了「找不到落地場景」、「用户不理解」、「合規風險高」等問題。而穩定幣將成為第一個真正被「實用主義者」大規模採用的區塊鏈產品。跨境電商、自由職業者、平臺結算、全球支付,大家都開始用,它讓區塊鏈第一次不是作為敍事存在,而是作為基礎設施融入現實經濟體系。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你不由分説貼一個RWA的標籤就能雞犬升天。從過去十多年crypto行業的發展,我們得到的教訓是,發展要遵循客觀規律,要以價值為基礎。客觀的説,泡沫不可避免,但泡沫太大,總是會崩潰,反而會拖累行業的發展。

  中國創業者在這一輪穩定幣經濟和RWA的浪潮中,不僅有機會,而且有獨特優勢……很多全球頭部的項目背后,都藏着中國工程師的代碼、算法和基礎設施。

  中美之間的地緣博弈確實會對創業環境產生影響,特別是在技術、金融這些高度敏感的領域。但是,歷史從來不是單線條推進的,現實也往往比輿論更復雜、更有張力。儘管存在摩擦,我仍然非常有信心地説,中國創業者在這一輪穩定幣經濟和RWA的浪潮中,不僅有機會,而且有獨特優勢。

  【1】存量優勢巨大:即使在現在看來,中國依然是全球區塊鏈開發者最多、創新和工程質量最高、社區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其實,很多全球頭部的項目背后,都藏着中國工程師的代碼、算法和基礎設施。

  在一次和Vitalik的訪談中,我曾直言不諱地對以太坊基金會提出建議:「以太坊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是因為你們失去了中國。」2014至2016年,中國曾是以太坊開發者和用户最堅實的基本盤。后來由於各種原因,以太坊缺席中國,這是它喪失動能的一個重要原因。以太坊如此,任何一個全球性的區塊鏈項目都是如此,得中文者得天下,沒人可以忽略中國的開發者和社區。

  【2】現實利益高度一致:穩定幣經濟和RWA,其實是數字經濟時代一個全新的全球化通道。它對中國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我們可以繞過傳統美元結算體系和中心化平臺,用新的方式輸出中國的商品、服務和內容。這不僅能創造就業、拉動增長、激發創新,更重要的是可以在Web3世界中建立中國自身的競爭力。換句話説,這是一個新的「數字出海」。

  【3】新體系本身就是多元化的:未來的穩定幣經濟不會是單一結構,而是一個多層次、多區域、帶有光譜和粒度的全球網絡。這些區域創新空間大、規則更靈活,以中國出海創業者的進取精神和鋭氣,這些市場會變成我們的主場。

  【4】趨勢不可逆:一旦美國完成破局,其他主要經濟體必然會跟進。而在中國,香港已經走在前面,通過了《穩定幣條例》。我相信,迟早我們會開始討論要不要發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嚴肅討論的戰略議題。如果能推動起來,那在這些非美元穩定幣生態中,中國創業者將擁有更大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5】中國迟早會擁抱區塊鏈和數字資產的大潮流,是我一貫堅持的長期判斷:我們是一個以實用主義見長的國家,只要這件事能推動發展、能服務實體經濟、能創造效益,最終一定會被接納。一旦開放,以中國的市場規模和創業密度,加上中國人勤奮務實的特質,區塊鏈在中國一定會迎來井噴式的發展,成為全球最繁榮的創新熱土。

  所以,對中國的創業者來説,千萬不能因為局部障礙而錯過整個時代。今天你所看到的穩定幣和RWA,是十年一遇的大浪潮。如果不站上去,那就是主動放棄話語權。你如果敢上去,哪怕浪再大、風再急,也有機會在這個新世界里佔有一席之地。

  我相信中國創業者一定行!

  5年以后,8年以后,穩定幣經濟可能是二、三十萬億美元的規模,我相信那個時候站在行業巔峰創業者里,一定有很大的比例是中國面孔。

  對於中國創業者,我還有5點建議:

  【1】首先是出海:這波浪潮是全球性的,你必須要走出去,走進時代的風暴眼。你要參與,就不能患得患失,就要在風浪里搏殺,在規則正在制定的地方搶佔位置。

  【2】第二是正心:行業的遊戲規則變了,過去那種發個幣就暴富的路徑已經走不通了。現在是一個比拼真實用户價值和應用能力的時代。你做的每一個產品、設計的每一個模型,都要問一句:是不是能真正解決用户的問題?是不是能創造新的效率?只有真正為用户創造價值的項目,纔會被這個時代留下來。

  【3】第三是學習:不光是學技術、學合規,更要學新的思想、新的制度框架。你不能用Web2的思維做Web3的事,也不能用發幣割韭菜的思維在穩定幣和RWA時代里投機。這背后是一整套新的範式,要持續學習,不斷打破自我。

  【4】第四是團結:在這個新階段,中國創業者一定要抱團合作,不光是爲了自我保護,而是爲了資源整合、相互學習、甚至彼此監督。這也是構建行業新秩序的開始。現在正是重建秩序的起點,需要大家共同來塑造一個健康的生態。

  【5】最后是開放:區塊鏈的本質是一種開放、透明、公平的協作網絡,這是區塊鏈的靈魂。要用區塊鏈的精神來參與穩定幣經濟和 RWA,來做區塊鏈的創新。

  過去一年中,我四位頂級AI專家探討Web3與AI的關係。他們無一例外認為,Web3與AI是一體兩面的問題,最終必將走到一起。AI與區塊鏈共同構成了新一代財富分配系統的基礎設施。

  特朗普原本計劃成立AI委員會和Crypto委員會,后來在幕僚建議下,乾脆合併爲一個「AI+Crypto」總統委員會。我從他一位顧問處得知了這一決策背后的思考:AI與Crypto,不應分而治之,而應聯動協同。

  在美國,有兩個典型代表人物,一個是Sam Altman:他主導的Worldcoin,全球已有一千萬用户,每季度發三枚幣,即便每枚不到一美元,也是巨大支出。他代表的是「AI+Crypto+軟件」的路徑;另一個是Elon Musk:他支持Dogecoin,同時推動自動駕駛、擎天柱機器人,代表「AI+Crypto+硬件」的方向。

  這兩個方向,都是「左手AI、右手Crypto」。這不是偶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過去一年中,我與四位頂級AI專家探討過Web3與AI的關係,他們或是頂級人工智能學院的掌舵者,或領導着全球該領域的最前沿科技企業,在信息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刻度上都是極為全面的。他們無一例外認為,Web3與AI是一體兩面的問題,最終必將走到一起。AI與區塊鏈共同構成了新一代財富分配系統的基礎設施。再分享一個小插曲,不久前,我與其中一位再次見面,他也表示,AI與加密是天然適配的領域;目前,我們正在共同探索這兩者的結合方式。我一直在尋找真正有價值的AI+Crypto項目。不是做條鏈、發個幣、貼上AI標籤了事,而是去解決實際問題、做真正的工程。

  比如,分佈式推理網絡就是我們長期投入的方向。我們希望構建一個可以支持200台、2000台,甚至2萬台設備共同完成AI推理任務的系統。這不是喊口號,而是硬件層面、網絡層面的深度工程。目前,我們的系統預計將在兩個月內啟動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

  其實早在去年2月,我就找到CSDN團隊,希望他們能動員開發者,用分佈式方式運行大模型。這項目推進了一年多,因為大家都很認真、腳踏實地地在做事,我們覺得值得。

  我們也在與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機構合作。比如,他們已經將AI模型壓縮到可在手機端運行。我們在討論:如果無法預裝模型,能否與手機分銷渠道合作,在售賣過程中預裝模型,並經用户授權后激活。經我們測試,90%的用户不會主動卸載,反而願意保留。

  這種去中心化的邊緣計算節點網絡,未來可以讓用户因分享算力獲得 token回報,從而激活整個生態。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正因為難,才意味着有機會。真正有價值的創新從來不是「滿大街都在做」的事。

  我們堅信AI與區塊鏈的深度結合一定會發生,並積極尋找具有落地能力的創業項目。我知道有很多創業者在做類似的嘗試,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何俊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