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8 09:01
(轉自:華鑫研究)
▌上周回顧
6月30日- 7月4日當周,申萬一級行業整體處於漲跌分化態勢。其中電子行業上漲1.43%,位列第14位。估值前三的行業為計算機、國防軍工、電子,電子行業市盈率為52.63。
電子行業細分板塊比較,6月30日-7月4日當周,電子行業細分板塊漲跌呈分化態勢。其中,印製電路板板塊漲幅最大,達到8.79%。估值方面,模擬芯片設計、LED、數字芯片設計板塊估值水平位列前三,分立器件和半導體材料板塊估值排名本周第四、五位。
▌由於供應問題,DDR4價格持續走高,模組廠2025年Q2-Q3業績預計顯著受益
由於供應不足,DDR4價格在過去幾個月中穩步上漲。DDR4 芯片的價格在短短兩個月內上漲了兩倍,ComputerBase報道稱 8GB DDR4-3200芯片的價格已超過5美元(4月底為1.75美元)。這款DDR4內存模塊的雙包裝版本現在的平均價格為 8.80美元,比3.57美元上漲了100%以上。產業鏈部分企業開啟DDR4擴產,中國臺灣內存製造商南亞科技,其產品線涵蓋大量DDR4產品,正受益於此輪DDR4漲價,尤其由於該公司尚未生產LPDDR5,且DDR5產品線有限,因此價格上漲尤為明顯,南亞科技位於臺灣桃園的晶圓廠將10nm第二代製程產線全面向DDR4傾斜,8Gb DDR4 顆粒月產能已提升至12萬片,較2024年增長40%。JEDEC於2020年首次正式推出DDR5標準,這意味着這項技術至今已存在約五年。儘管英特爾最新的CPU同時支持DDR4和DDR5,但AMD的Zen4及更高版本處理器目前僅支持DDR5。此外,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正將HBM芯片的巨大需求轉化為一個利潤豐厚的市場,促使主要廠商將其舊的 DDR4生產線遷移到HBM生產。
此輪DDR4主要漲價原因系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等原廠加速退出DDR4生產,轉向高利潤的DDR5和HBM,導致供應鋭減。同時,下游廠商為應對2025年底可能的斷供風險,提前啟動大規模備貨,推升現貨價格。2025年Q1 DDR4佔全球DRAM產量比重已降至35%,較2023年下降20個百分點。7月5日最新數據顯示,DDR4 16Gb(1Gx16)3200現貨平均價已達16美元,而DDR5(2Gx8)4800/5600現貨價格僅為6.095美元,DDR4價格已達DDR5的2.6倍,創下DRAM歷史上最大的代際倒掛記錄。8GB DDR4 3200MHz模組價格從年初的1.63美元躍升至5.1美元,漲幅超200%;16GB DDR4 3200MHz突破12.8美元,較年初漲260%。
▌摩爾線程、沐熙將啟動A股IPO,國產高端AI芯片廠商正高歌猛進
6月30日晚間,國產高端GPU公司摩爾線程和沐曦在證監會網站披露了其上市招股説明書。摩爾線程主要從事 GPU 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公司AI智算產品線涵蓋AI訓練智算卡、AI推理卡、AI超節點服務器及誇娥(KUAE)智算集羣等,為 AI計算中心、雲服務平臺等打造,滿足從大模型預訓練及后訓練、推理部署到GPU雲服務等場景應用需求。服務器層面,AI 超節點服務器,服務於大規模 AI 訓練與推理場景,通過高密度算力集成和創新散熱設計,實現單節點多卡高效協同;集羣層面,誇娥(KUAE)智算集羣,可擴展至萬卡規模,採用先進網絡架構和調度系統,滿足 AI 研發機構和企業級智能化需求,支持超大參數模型預訓練、多租户雲服務與分佈式推理。公司推出了AI大模型一體機,包括 MCCXD800 X1等型號,該一體機採用8張MTT S4000 高性能 GPU,支持用户在大型語言模型、自然語言處理、系統推薦、數據分析等領域的應用需求。
沐熙致力於自主研發全棧高性能 GPU 芯片及計算平臺,主營業務是研發、 設計和銷售應用於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通用計算與圖形渲染領域的全棧 GPU 產品。曦雲 C 系列產品具有強大的多精度混合算力、高帶寬和大容量存儲,結合其自研的 MetaXLink 高速互連技術,能夠滿足大規模計算集羣擴展需求、支持千億參數以上的 AI 大模型訓練,可以大幅增加集羣算力、縮短大模型計算時間。曦思 N 系列的后續產品如曦思 N260、曦思 N300(在研)均主要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下的雲端人工智能推理場景,擁有強大的多精度混合算力,配以大容量顯存和新一代高速 I/O 接口,支持主流深度學習開發框架,可為內容生成式應用和大語言模型等智能應用提供端到端的加速服務。
半導體制裁加碼,晶圓廠擴產不及預期,研發進展不及預期,地緣政治不穩定,推薦公司業績不及預期等風險。
股票組合及其變化
1.1
本周重點推薦及推薦組
(1)由於供應問題,DDR4價格持續走高,模組廠2025年Q2-Q3業績預計顯著受益
由於供應不足,DDR4價格在過去幾個月中穩步上漲。DDR4 芯片的價格在短短兩個月內上漲了兩倍,ComputerBase報道稱 8GB DDR4-3200芯片的價格已超過5美元(4月底為1.75美元)。這款DDR4內存模塊的雙包裝版本現在的平均價格為 8.80美元,比3.57美元上漲了100%以上。產業鏈部分企業開啟DDR4擴產,中國臺灣內存製造商南亞科技,其產品線涵蓋大量DDR4產品,正受益於此輪DDR4漲價,尤其由於該公司尚未生產LPDDR5,且DDR5產品線有限,因此價格上漲尤為明顯,南亞科技位於臺灣桃園的晶圓廠將10nm第二代製程產線全面向DDR4傾斜,8Gb DDR4 顆粒月產能已提升至12萬片,較2024年增長40%。JEDEC於2020年首次正式推出DDR5標準,這意味着這項技術至今已存在約五年。儘管英特爾最新的CPU同時支持DDR4和DDR5,但AMD的Zen4及更高版本處理器目前僅支持DDR5。此外,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正將HBM芯片的巨大需求轉化為一個利潤豐厚的市場,促使主要廠商將其舊的 DDR4生產線遷移到HBM生產。
此輪DDR4主要漲價原因系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等原廠加速退出DDR4生產,轉向高利潤的DDR5和HBM,導致供應鋭減。同時,下游廠商為應對2025年底可能的斷供風險,提前啟動大規模備貨,推升現貨價格。2025年Q1 DDR4佔全球DRAM產量比重已降至35%,較2023年下降20個百分點。7月5日最新數據顯示,DDR4 16Gb(1Gx16)3200現貨平均價已達16美元,而DDR5(2Gx8)4800/5600現貨價格僅為6.095美元,DDR4價格已達DDR5的2.6倍,創下DRAM歷史上最大的代際倒掛記錄。8GB DDR4 3200MHz模組價格從年初的1.63美元躍升至5.1美元,漲幅超200%;16GB DDR4 3200MHz突破12.8美元,較年初漲260%。(2)摩爾線程、沐熙將啟動A股IPO,國產高端AI芯片廠商正高歌猛進
6月30日晚間,國產高端GPU公司摩爾線程和沐曦在證監會網站披露了其上市招股説明書。摩爾線程主要從事 GPU 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和銷售。公司AI智算產品線涵蓋AI訓練智算卡、AI推理卡、AI超節點服務器及誇娥(KUAE)智算集羣等,為 AI計算中心、雲服務平臺等打造,滿足從大模型預訓練及后訓練、推理部署到GPU雲服務等場景應用需求。服務器層面,AI 超節點服務器,服務於大規模 AI 訓練與推理場景,通過高密度算力集成和創新散熱設計,實現單節點多卡高效協同;集羣層面,誇娥(KUAE)智算集羣,可擴展至萬卡規模,採用先進網絡架構和調度系統,滿足 AI 研發機構和企業級智能化需求,支持超大參數模型預訓練、多租户雲服務與分佈式推理。公司推出了AI大模型一體機,包括 MCCXD800 X1等型號,該一體機採用8張MTT S4000 高性能 GPU,支持用户在大型語言模型、自然語言處理、系統推薦、數據分析等領域的應用需求。
沐熙致力於自主研發全棧高性能 GPU 芯片及計算平臺,主營業務是研發、 設計和銷售應用於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通用計算與圖形渲染領域的全棧 GPU 產品。曦雲 C 系列產品具有強大的多精度混合算力、高帶寬和大容量存儲,結合其自研的 MetaXLink 高速互連技術,能夠滿足大規模計算集羣擴展需求、支持千億參數以上的 AI 大模型訓練,可以大幅增加集羣算力、縮短大模型計算時間。曦思 N 系列的后續產品如曦思 N260、曦思 N300(在研)均主要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下的雲端人工智能推理場景,擁有強大的多精度混合算力,配以大容量顯存和新一代高速 I/O 接口,支持主流深度學習開發框架,可為內容生成式應用和大語言模型等智能應用提供端到端的加速服務。
1.2
海外龍頭動態一覽
6月30日-7月4日當周,海外龍頭呈上漲態勢。其中,意法半導體領漲,漲幅為7.28%。
更宏觀角度,我們可以用費城半導體指數來觀察海外半導體行業整體情況。該指數涵蓋了 17 家 IC 設計商、6 家半導體設備商、1 家半導體制造商和 6 家 IDM 商,且大部分以美國廠商為主,能較好代表海外半導體產業情況。
從數據來看,6月30日-7月4日當周,費城半導體指數呈現上漲的態勢,近兩周整體處於震盪上行的態勢。更長時間維度上來看,2023 年5-6 月,復甦跡象明顯,處於震盪上行行情;7 月以來處於下行行情;10月底開始持續上漲。2024年上半年整體處於上升態勢,7月出現大幅回調,8月處於震盪下行行情,9月出現探底回升,四季度總體處於震盪的態勢。2025年一季度呈現先漲后跌的走勢,4月后逐漸回升。
周度行情分析及展望
2.1
周漲幅排行
跨行業比較,6月30日- 7月4日當周,申萬一級行業整體處於漲跌分化態勢。其中電子行業上漲1.43%,位列第14位。估值前三的行業為計算機、國防軍工、電子,電子行業市盈率為52.63。
電子行業細分板塊比較,6月30日-7月4日當周,電子行業細分板塊漲跌呈分化態勢。其中,印製電路板板塊漲幅最大,達到8.79%。估值方面,模擬芯片設計、LED、數字芯片設計板塊估值水平位列前三,分立器件和半導體材料板塊估值排名本周第四、五位。
6月30日-7月4日當周,重點關注公司周漲幅前十: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佔三席、激光設備佔兩席,其他專用設備、光芯片、磁性材料、面板和數字IC各佔一席。思特威-W(數字IC)、華勤技術(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沃格光電(面板)包攬前三,周漲幅分別為10.75%、10.12%、8.58%。
2.2
行業重點公司估值水平和盈利預測
行業高頻數據
3.1
臺灣電子行業指數跟蹤
行業指標上,我們依次選取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臺灣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行業指數、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臺灣光電行業指數,來觀察行業整體景氣。日期上,我們分別截取各指數近兩周的日度數據、近兩年的周度數據,來考察不同時間維度的變化。
近兩周:環比看,6月23日-7月4日兩周,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均呈現震盪上行態勢。臺灣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行業指數和臺灣光電行業指數呈現小幅震盪下行態勢。
近兩年:更長時間維度看,臺灣電子行業各細分板塊指數2023年上半年整體呈現震盪上行趨勢,但進入下半年來複蘇有所放緩;2024年整體呈現先上漲后下跌再企穩並震盪的態勢。其中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2023 年下半年呈現先降后升態勢,2024年上半年總體呈現加速上行態勢,下半年呈現震盪格局,2025年一季度呈下降態勢。臺灣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行業指數2024年呈現上半年震盪上行,下半年呈現震盪走平的態勢,2025年一季度呈緩慢上行后,震盪下行態勢。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臺灣光電行業指數2024年總體呈現上半年震盪上行,下半年先下跌后企穩並震盪的態勢,2025年一季度呈現先漲后跌的態勢,在第二季度開始震盪上行。
我們可以通過中國臺灣IC產值同比增速,將電子各板塊合在一起觀察:
中國臺灣IC各板塊產值同比增速自2021年以來持續下降,從2023年Q2開始陸續有所反彈,各板塊產值降幅均有所收窄。IC板塊整體表現不佳,主要因為消費電子需求差,導致IC設計下滑,加之2021年缺貨、漲價導致的2022年庫存水位上升。但隨着AI、5G、汽車智能化等應用領域的推動,2024年需求開始逐步回升。
3.2
電子行業主要產品指數跟蹤
儘管上游頭部供應商陸續宣佈減產,但由於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疲軟,存儲芯片價格整體呈現波動下降趨勢。NAND方面:Wafer:512GbTLC現貨平均價從2023年7月底開始回升,隨后從2024年3月底進入小幅回升,2025年6月23日價格為2.68美元。DRAM方面:DRAM:DDR4(8Gb(512Mx16),3200Mbps)現貨平均價從2024年3月以來價格略有下滑,6月之后呈現小幅回升態勢,9月之后又重回下跌態勢,12月以來略有回升后變化趨於平緩,2025年3月以來呈現大幅上漲的態勢。2025年7月4日價格為6.04美元。
全球半導體銷售額自2024年4月份觸底以來逐步攀升。2025年4月,全球半導體當月銷售額為56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70%,環比增長1.90%,其中中國銷售額為 162億美元,環比增長5.13%,佔比達 28.44%。自2024年2月以來,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連續保持正增長,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顯著。
面板價格保持穩定態勢。面板價格自2021年7月以來,價格持續下降,目前價格整體保持穩定,其中液晶電視面板:32寸:OpenCell:HD價格近期略有回升,2025年6月23日為38美元/片,液晶顯示器面板:21.5寸:LED:FHD價格自2022年8月23日以來,價格逐步由44.3美元/片下降至43美元/片,2024年3月22日價格略有上升,為44美元/片。
2025年5月國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1.2%。全球範圍內,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04%,分季度來看,四個季度手機出貨量均維持上升。2024年全球手機出貨量逐漸回暖,主要由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全球進入新一輪換機周期;另一方面是摺疊機、AI手機等新產品不斷發布。
無線耳機方面,國內海關出口數據顯示,2023 年以來呈現復甦趨勢,2024年全年無線耳機月度出口量同比增幅大部分時間為正,累計出口量同比穩定增長。無線耳機技術已經充分成熟,相對於手機消費,無線耳機普及還有空間,隨着無線耳機傳感器的增多,產品體驗感會更加出色,疊加價值量相對手機較小,換機周期會顯著快於手機。因此,隨着國內的放開和經濟復甦,我們繼續看好無線耳機這類可穿戴設備的成長。
中國智能手錶進入 2024 年之后出現反彈,第一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 24.7%,打破近兩年的持 續下滑趨勢,第二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 10.90%,第三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9.8%,第四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5.4%,增幅有所縮窄。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下降30.10%。我們認為隨着生成式 AI 與終端硬件的結合,智能手錶未來有望集成更多 AI 功能,從而為市場增長開闢新途徑。
個人電腦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滑2.88%。2025年5月,國內品牌臺機出貨量達到82.58萬台,同比增長195.64%。回顧歷史,2020-2021年疫情帶來居家辦公需求快速上升,推動PC重回增長軌道,但疫情帶來的短期復甦結束后PC重回弱勢趨勢,在2022Q2開始進入下行區間,2023Q3開始出貨量同比降幅逐步收窄,全年品牌臺機/品牌一體機/服務器出貨量同比微增2.62%。AI大模型落地給PC產業鏈帶來新的創新驅動力,另外PC換機潮的到來,2025年PC市場有望恢復增長。
隨着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帶來更好的用户體驗以及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車,新能源車銷量依舊保持強勁增長勢頭,2024年1-4季度分別取得31.82%、32.06%、33.37%、41.29%的同比增速。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1286.59萬輛,同比增長35.50%。2025年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0.70萬輛,同比增長36.87%。新能源車產業鏈已經發展成熟,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帶來的電子零部件和汽車半導體的需求將持續保持高成長態勢。
近期新股
4.1
矽電股份(301629.SZ):專注於半導體探針測試領域的國產替代領軍企業
公司主營業務為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探針台設備和其他半導體專用設備,產品已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光電芯片、分立器件、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等半導體產品製造領域。
公司在擁有在探針測試領域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在半導體行業豐富的客户沉澱。公司已全面掌握了高精度快響應大行程精密步進技術、定位精度協同控制、探針卡自動對針技術、晶圓自動上下片技術、基於智能算法的機器視覺、電磁兼容性設計技術等探針測試核心技術,技術水平在境內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公司已建成廣東省高精密半導體探針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司主要產品涵蓋探針台和其他半導體專用設備兩大類別。探針台主要應用在集成電路、分立器件、光電器件領域,包括晶圓探針臺和晶粒探針台。公司是境內產品覆蓋最廣的晶圓探針台設備廠商,步進精度可達到±1.3μm。公司晶粒探針台應用了無損清針、濾光片自動切換等自主研發技術,具有速度快,稼動率高,自動化程度高的性能特點,已達到國際同類設備水平。其他半導體專用設備是公司在半導體應用場景上的拓展。分選機主要是對前道工序檢測及AOI的結果進行分類,對小尺寸Mini/MicroLED產品具有更好的適應性。曝光機使用曝光燈進行接觸式曝光、套刻,滿足最大6英寸半導體晶圓的多次套刻。AOI檢測設備通過對精密運動控制系統的定製化設計,搭配先進的全相顯微光學系統,可實現μm級精度定位,適用於最大8英寸半導體分立器件切割前及切割后的晶圓缺陷檢測。為客户提供了半導體測試環節的配套解決方案。
2024年公司營收5.08億元,2024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92億元,扣非淨利潤0.87億元。公司2021-2024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99億元、4.42億元、5.46億元和5.08億元,2021-2024年YOY依次為112.29%、10.73%、23.61%、-7.06%;2021-2024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0.97億元、1.16億元、0.89億元和0.92億元,2021-2024年YOY依次為189.11%、18.96%、-22.87%、2.97%。
4.2
弘景光電(301479.SZ):致力於光學鏡頭及攝像模組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公司主營業務為光學鏡頭及攝像模組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智能汽車光學鏡頭及攝像模組和新興消費光學鏡頭及攝像模組,主要應用於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家居、全景/運動相機等其他產品。
公司在光學鏡頭及攝像模組的研發、設計等方面積累了大量核心技術,熟練掌握國內外先進的玻璃球面鏡片、玻璃非球面鏡片、塑膠非球面鏡片等光學核心零件加工技術,光學鏡頭組裝、鏡頭調芯、模組自動調焦技術以及光學鏡頭及攝像模組檢測評價技術。公司按照GB 15084-2022 標準(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和QC/T 1128-2019 標準(汽車用攝像頭)建成了高水平圖像評測實驗室。公司在初創期(2012-2015年)以提供高清、廣角的光學鏡頭為市場方向,以全玻光學鏡頭為切入點,組織團隊研發、設計、製造光學鏡頭,先后設立鏡頭組裝車間、球面鏡片製造車間、車載鏡頭製造車間、消費鏡頭製造車間和模組製造車間;在成長階段(2016-2019年),公司在全玻光學鏡頭的基礎上,成功開發玻塑混合光學鏡頭,陸續開發了運用於DVR、CMS、AVM、DMS、OMS、ADAS等細分應用場景的車載鏡頭,並與汽車Tier 1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快速發展階段(2020年至今)公司開發設計了300萬像素側視、800萬像素前視等不同角度的ADA鏡,250萬像素超短TTL的OMS鏡頭、300萬像素AVM鏡頭、100萬像素DMS鏡頭、帶自動加熱功能的CMS鏡頭及攝像模組等,並快速進軍歐美市場。
2024年公司營收10.92億元,2024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5億元,扣非淨利潤1.64億元。公司2021-2024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52億元、4.46億元、7.73億元和10.92億元,2021-2024年YOY依次為7.02%、77.38%、73.13%、41.25%;2021-2024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0.15億元、0.56億元、1.16億元和1.65億元,2021-2024年YOY依次為2.36%、269.99%、106.24%、41.90%。
行業動態跟蹤
5.1
半導體
上海市長會見恩智浦半導體首席執行官庫爾特·西弗斯
7月3日,上海市市長龔正會見了恩智浦半導體首席執行官庫爾特·西弗斯。
龔正説,當前,上海正以「五個中心」建設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上海作為中國集成電路綜合技術實力最強、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城市,正全力打造集成電路等三大先導產業,加快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羣。汽車半導體是行業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歡迎包括恩智浦在內的跨國企業分享中國機遇,深化合作共贏,持續提升在滬總部能級,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滬創造更好業績。上海將一如既往地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讓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支持各類企業在滬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西弗斯説,中國公司在諸多領域成為全球領導者,這得益於它們在科技領域的快速迭代和持續創新。中國市場已成為恩智浦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我們重視與中國企業的合作,我們相信如果能在中國成功,就能在全球成功。上海的發展日新月異,整個城市欣欣向榮,我們感謝上海營造了開放的生態體系,讓恩智浦得以融入其中,與中國夥伴合作共進。我們願深化與上海的合作,與上海攜手,共贏未來。
恩智浦是全球知名的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進入中國市場近40年,在滬設立了大中華區總部。
(資料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臺積電計劃退出氮化鎵業務,納微半導體轉單力積電
臺積電(TSMC)近日宣佈將逐步退出氮化鎵(GaN)業務,這一決策將在未來兩年內實施,並將影響其主要客户納微半導體(Navitas)。納微半導體表示,將在2027年7月前將其650V元件的代工需求從臺積電轉向力積電(Powerchip),以確保生產的持續性。
臺積電的退出決策是基於對市場需求的全面評估,並旨在專注於更具成長潛力的業務領域。公司強調,將與客户密切合作,確保在過渡期間的平穩過渡,並不會影響其既定的財務目標。
自2010年以來,臺積電便開始進軍氮化鎵市場,並在2014年啟用6吋晶圓廠進行相關生產。隨着市場需求的變化,臺積電決定將其生產重心轉向先進封裝技術,這一策略調整也反映了其對未來市場趨勢的預判。
納微半導體與臺積電的合作始於2011年,隨着需求的增長,納微在臺積電的投片量逐年上升,甚至在2021年擴展至8吋廠。如今,隨着臺積電的退出,納微半導體將轉向力積電,這使得力積電成為此次變動的最大受益者。力積電的股價在消息公佈后迅速上漲,顯示市場對其未來前景的看好。
臺積電的氮化鎵業務月產能約為3000至4000片6吋晶圓,納微半導體的需求佔據了其中的一半以上。隨着臺積電的退出,力積電將有機會填補這一市場空缺,並進一步擴大其在氮化鎵領域的影響力。
(資料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中國科學家實現新型半導體光伏研發突破
據新華社報道,從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新型自由基自組裝分子材料,解決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層性能不足與難以大面積均勻製備的難題,相關技術獲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效率認證。這一成果於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上發佈。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優勢備受關注,可應用於光伏發電、車載光伏、光伏建築等領域。但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廣泛使用的有機自組裝分子的性能仍處於瓶頸,尤其存在載流子傳輸能力不足、化學穩定性差以及大面積溶液加工難度高等關鍵問題,最終導致電池的性能低、量產難,制約產業化落地。
針對這一難題,長春應化所秦川江研究員、王利祥研究員等團隊歷時3年,自主研發出「雙自由基型自組裝分子」並引入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
為驗證材料性能,周敏研究員團隊創新採用掃描電化學顯微技術開展精準測試。結果顯示,新材料在模擬實際工作環境中的載流子傳輸效率及穩定性均顯著優於傳統材料,載流子傳輸速率提高一倍以上。
(資料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5.2
消費電子
傳iPhone 17標準版將配備6.3英寸顯示屏,升級至120Hz刷新率
蘋果即將推出的iPhone 17系列正進行一些重大調整,而據報道,此次基礎款機型也將在正面設計上迎來重要變化。目前,iPhone 16基礎版配備6.1英寸顯示屏,而最新消息顯示,蘋果可能會將屏幕尺寸小幅提升至6.3英寸。
爆料人士「數碼閒聊站」發文稱,蘋果入門級的iPhone 17將配備更大的6.3英寸顯示屏,相比之下,前代屏幕尺寸為6.1英寸。
這並非是我們首次知曉蘋果計劃為iPhone 17基礎款配備尺寸稍大的顯示屏。Counterpoint Research副總裁、知名顯示屏分析師Ross Young也有相同説法,稱iPhone 17基礎款的顯示屏將與iPhone 17 Pro一樣大。
Ross Young表示,iPhone 17 Pro Max將配備6.9英寸屏幕,iPhone 17 Pro配備6.3英寸屏幕,iPhone 17 Air配備6.6英寸屏幕,iPhone 17配備配備6.3英寸屏幕。
據報道,除了顯示屏尺寸外,iPhone 17的外觀設計將保持不變,但蘋果公司可能會在其他多個方面進行升級。此次,預計iPhone 17基礎款將配備更高的120Hz刷新率,但不會像Pro機型那樣採用LTPO面板,這意味着刷新率將保持不變。
此外,iPhone 17的前置攝像頭將從iPhone 16的1200萬像素升級到2400萬像素。在內部配置上,該設備還計劃搭載A18芯片,以提升性能和能效。爲了讓手機適應未來需求,蘋果可能還會為基礎款配備與Pro版相同的8GB內存,使設備能夠運行更復雜的端側AI。
(資料來源:愛集微)
3G專利還侵權?蘋果被判賠償近8億
北京時間7月2日,據科技博客9to5mac報道,美國特拉華州聯邦陪審團裁定,蘋果設備侵犯了與3G無線通信相關的專利,需向西班牙公司TOT Power Control賠償1.107億美元(約合7.93億元人民幣)。
TOT Power Control對外授權一項技術,該技術能夠管理3G系統中的無線信號干擾和能耗,提升網絡效率和電池續航能力。該公司表示,其專利算法根據有用信號與干擾信號的比例來調整能耗,而iPhone、iPad和Apple Watch中使用的無線芯片未經授權便採用了該技術。
根據特拉華州聯邦陪審團在2025年6月30日作出的裁決,陪審團一致認定蘋果侵犯了美國專利號為7,532,865的專利,但未侵犯專利號為7,496,376的專利。陪審團還一致駁回了蘋果請求判決TOT Power Control專利無效的動議,這是一種被告在專利訴訟中常用的抗辯手段。此前,蘋果曾在類似糾紛中成功使部分專利失效。
根據陪審團的判定,蘋果並非需要支付一筆「一次性賠償金」,而是必須按照每台侵權設備25美分的標準支付「持續專利使用費」,總計金額達110,734,008美元。
蘋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這一結果感到失望,並計劃對該決定提起上訴。
(資料來源:愛集微)
傳三星首款三摺疊屏手機Galaxy G Fold將於9月限量生產
三星首款三摺疊屏手機可能正式命名為Galaxy G Fold,公司有望在即將舉行的Galaxy Unpacked中發佈預告視頻吸引觀眾注意力。但從一開始就很明確,三星不會冒險發佈激進的新產品來分散對Galaxy Z Fold7和Galaxy Z Flip7的關注——最新報告顯示,該設備的量產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啟動,且產量有限,這意味着其定價將顯著偏高。
此前有傳言稱三星將把Galaxy G Fold的發佈範圍限制在中國和韓國兩個市場,由於製造數量有限,這款三摺疊旗艦機型的售價可能更高。X用户Jukanlosreve表示,該智能手機將於2025年第四季度發佈,9月左右開始量產。報告中未提及初始產量,但強調了約400萬韓元的預估價格(摺合近3000美元),這一數字顯然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
預計三星將在韓國龜尾市的主要智能手機工廠啟動Galaxy G Fold生產。產量有限不僅是爲了觀察中韓市場對這種獨特形態設備的反應,還因為生產成本高昂且組件排列複雜,導致良率較低。當然,製造工藝將逐步優化以降低成本,但初期積極的市場反饋對三星推進下一階段計劃至關重要。
三星顯示將於8月開始生產三摺疊OLED面板。三星Galaxy G Fold可能繼續採用驍龍8 Elite芯片。據報道,OLED屏幕完全展開后尺寸將擴展至10英寸,變身為平板電腦,但即便機身增大,三星仍不打算配備更大容量的電池。
顯然,這款三摺疊手機的電池容量將小於中企三摺疊手機的5600mAh電池。據報道,三星因機身空間限制和散熱壓力增加,無法配備更大容量電池。這也解釋了為何3C認證數據庫顯示該機型充電功率僅為25W,且目前尚未確認是否支持Qi無線充電。
(資料來源:愛集微)
5.3
汽車電子
理想汽車:理想L6累計交付突破29萬輛
7月5日,理想汽車通過官方社交媒體平臺宣佈,旗下車型理想L6的累計交付量已經突破29萬輛,展現出該車型在市場上的強勁表現。
理想L6作為理想汽車的重要車型,自上市以來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此次交付量突破29萬輛的成績,反映了理想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力和產品吸引力。
近年來,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理想汽車憑藉其產品力和服務體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步提升市場份額。L6車型的持續熱銷,不僅鞏固了理想汽車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地位,也為公司未來的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交付里程碑的達成,將進一步增強理想汽車的品牌影響力,同時也反映了消費者對理想汽車產品的高度認可。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擴大,理想汽車有望繼續保持良好的銷售勢頭。
(資料來源:愛集微)
蔚來自研神璣NX9031芯片將面向全行業開放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在直播中宣佈,公司自研的神璣NX9031芯片將面向全行業開放,歡迎各方合作,並表示這一開放策略有助於降低成本。
據李斌介紹,神璣NX9031芯片設計目標是在未來10年內能夠支持最先進的算法,並適應算法的持續更新迭代。該芯片還具備全球最高安全標準,作為全球首個車規5納米芯片,能夠支持低延時、快速響應的特性,同時能夠高效處理各種極端天氣和光線條件下的圖像數據。
本月初,李斌曾透露蔚來世界模型NWM已開始陸續推送到多款車型上,包括ET9、新ES6、新EC6、新ET5和新ET5T。這一進展標誌着蔚來自研的全球首顆車規級5納米智駕芯片神璣NX9031的應用性能已達到設計目標。
(資料來源:愛集微)
比亞迪騰勢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即將調崗
7月4日,比亞迪騰勢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通過微博宣佈即將赴任新崗位,引發市場關注。據公開信息,此次人事調整為公司內部正常輪崗,趙長江將與騰勢方程豹直營事業部總經理李慧崗位對調。
趙長江在微博中回顧了騰勢品牌的發展成就。截至目前,騰勢已連續三個月實現月銷超1.5萬台,平均售價達38.1萬元,成為中國新能源科技豪華品牌的代表。騰勢旗下多款車型表現亮眼,其中D9連續兩年蟬聯高端MPV市場銷量冠軍,N9上市三個月即達成月均4000多臺的銷售業績,Z9系列則登頂35萬以上新能源轎車銷量榜首。
公開資料顯示,趙長江與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同爲中南大學校友。他在大學畢業后即加入比亞迪,擔任區域銷售經理。2017年,年僅31歲的趙長江出任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成為比亞迪汽車史上最年輕的銷售公司總經理。2021年,他轉任騰勢銷售公司總經理至今。
在趙長江的帶領下,騰勢品牌實現了穩健增長。據比亞迪官方數據,騰勢6月銷售15783輛,同比增長28.6%。展望未來,騰勢即將推出全新車型N8L,趙長江表示這將標誌着騰勢邁入月銷2萬至3萬台的全新增長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騰勢汽車原為比亞迪與梅賽德斯-奔馳的合資企業,於2010年成立。根據天眼查信息,2024年9月14日,騰勢汽車完成股權變更,比亞迪汽車持股比例由90%上升至100%,出資金額從69.84億元增至77.6億元,騰勢已成為比亞迪全資子公司。
(資料來源:愛集微)
行業重點公司公告
(1)半導體制裁加碼
(2)晶圓廠擴產不及預期
(3)研發進展不及預期
(4)地緣政治不穩定
(5)推薦公司業績不及預期
證券研究報告:《DDR4價格持續上升,國產AI芯片沐熙、摩爾線程啟動IPO——電子行業周報》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7月7日
發佈機構:華鑫證券
本報告分析師:
呂卓陽 SAC編號:S1050523060001
電子通信組簡介
呂卓陽: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碩士,曾就職於方正證券,4年投研經驗。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專注於半導體材料、半導體顯示、碳化硅、汽車電子等領域研究。
何鵬程:悉尼大學金融碩士,中南大學軟件工程學士,曾任職德邦證券研究所通信組,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專注於消費電子、算力硬件等領域研究。
張璐:早稻田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學士,香港大學經濟學碩士,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研究方向為功率半導體、先進封裝。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並註冊為證券分析師,以勤勉的職業態度,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清晰準確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補償。
法律聲明
本微信平臺所載內容僅供華鑫證券的客户參考使用。因本資料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若您並非華鑫證券的客户,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還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閲、接收或使用本訂閲號中的任何信息。我們對由此給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誠摯歉意,非常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