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技術爆炸奇點之上,人工智能重塑未來30年版圖?但斌投資的三個祕訣!

2025-07-07 20:12

2025年7月4日,格隆匯中期策略會於深圳重磅舉行。

東方港灣創始人兼董事長但斌以《紮根中國,走向世界——不要辜負一個偉大的時代》為題,分享了他對當前投資格局的深刻洞察。

這位從業33年的投資老將開篇明義:我們正站在技術爆炸的奇點上,人工智能將重塑未來30年的財富地圖。

但斌指出,當前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技術進步是核心驅動力。

憑藉從「紮根中國」到「走向世界」的戰略躍升,東方港灣連續兩年取得亮眼回報,特別是在AI領域的重點佈局。

他強調,不要辜負這個時代,應全力以赴。

我們這一代人親歷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人工智能三大技術革命浪潮,而AI正是這場偉大征程中最具顛覆性的時代機遇。

戰略躍升:從「紮根中國」到「走向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但斌直言有一些思考和戰略抉擇。

談及人生理解,但斌贊同格隆博士所説的觀點:時代背景是一個人成長的必要條件。

同時他也強調,大時代來臨之際,每個人的努力非常關鍵,你的價值觀,看待問題的方式等等,這個決定了很多人一生的道路。

他非常感激改革開放的40多年,給了每一個貧窮家庭出生的孩子能有奮鬥成功的時代機遇。

但斌認為,不管世事如何變幻,只有持續努力奮鬥,纔是人生的最終意義。

在演講中,但斌回顧了東方港灣的「轉身」。

他表示,東方港灣這兩年做了戰略抉擇,從紮根中國到走向世界。

根據第三方平臺披露數據顯示,東方港灣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蟬聯國內百億私募冠軍。

對於長期資本投資,但斌也有一些研究和思考。

他展示了一組數據:過去美國200年的真實回報率是6.6%,1美元通過複利增長變為103萬美元。

相比之下,日本市場35年僅上漲0.68%,土耳其里拉10年貶值93%。

而在美國長期的回報中,只有兩個階段是負的:一個是1966年到1981年,一個是2000年到2012年。

由此,他總結了自己在投資中最為核心的三個祕訣:

第一,投資要找主因。技術進步是推動財富增長的核心動力,短期因素不改變長期趨勢。

他以1966-1981年為例,儘管當時美國通脹肆虐、利率飆升至19%,但以科技股為代表的納斯達克指數仍上漲6.5倍。

他又舉例稱,去年8月份有一次大跌,有三個原因。第一日元加息,第二擔心美國經濟衰退,第三巴菲特賣股票。

其實根源上,都是擔心美國經濟衰退。

又比如,很多亞洲交易員經常要等到美國PPI、CPI數據公佈以后纔可以睡覺,因為擔心這種短期的經濟數據會對市場有影響。

但其實這些數據若置於歷史長河中考量,包括美聯儲的加息或降息周期對美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往往可能僅是短期波動(如一天、一周或數月),難以構成長期挑戰。

真正推動財富增長的核心祕訣是技術進步。

就像我們剛剛親歷的電子硬件時代、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以及現在又迎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所深刻印證的那樣。

但斌直言,有一句話説得非常好,選擇比努力重要。

當你沒有全球視野、如同井底之蛙般只囿於方寸之地,極易錯失重大機遇。

坦率説,我們這一代人非常幸運,因為我們剛剛經歷三個偉大的時代,而且即將經歷一個比前三個時代更偉大的一個時代,作為投資人應該全力以赴。

那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會錯失一個又一個時代?

做投資總易被次要因子干擾。以近期全球市場波動為例,部分核心資產的劇烈回撤曾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我們曾因此面臨諸多市場質疑與審視。

但10年、20年以后再看今天,大家會説我們處於人工智能時代最關鍵、最突飛猛進的一年。

從歷史市場周期規律來看,重大趨勢啟動前往往伴隨類似的階段性特徵。

但斌基於對歷史周期的深刻觀察指出,市場極端情緒指標達到高位區間時(如恐慌指數超過50),往往或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佈局未來增長的有利窗口。此次市場波動,他傾向認為也孕育着類似的戰略性機遇。

第二,投資兩類公司。

但斌強調,要投資於「改變世界的公司」和「不被世界改變的公司」。

東方港灣過去紮根中國的時候,主要選擇的方向是不被世界改變的公司;走向世界后,主要投資的是改變世界的公司。

「選擇比努力重要」,投資要往「波瀾壯闊」的方向上去選擇。

第三,輕資產、高盈利的商業模式+時間複利。

美國科技巨頭的核心優勢在於持續打造第二、第三增長極。

從美國七大科技公司近十年的研發投入來看,若人工智能浪潮過后量子計算成為下一個技術突破口,大概率仍將由這些企業主導——因其在量子計算領域的高額投入已形成技術壁壘。

東方港灣當前聚焦AI基礎層佈局,並逐步向垂直應用層拓展。

這類企業兼具戰略彈性與第二增長極,攻守兼備。

另外,不要辜負一個時代。目前人工智能的指數級發展,其變革意義堪比瓦特改良蒸汽機所開啟的工業革命時代。

回顧過去70年,大約每十年就會出現一次重大的投資機會。

從長視角看,我們僅僅處於AI爆發的第一天,一切纔剛剛開始。

從產業的角度看,互聯網周期30年、智能手機20年,我不太相信人工智能僅兩年就結束。

但斌稱,一定要用產業的眼光,以10年、20年甚至30年以上的眼光佈局,才能真正穿越周期,獲取長期超額回報。

當人工智能時代結束時,極可能涌現出10萬億美元市值的科技巨頭,以英偉達為例,其市值已逼近4萬億關口,向更高量級的突破值得關注。

另外,從技術迭代脈絡看,過去半個世紀CPU、軟件與網絡的協同催生了信息革命,而未來50年,GPU、大模型與大數據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智能革命的核心驅動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