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舉辦

2025-07-07 14:35

(轉自:企觀國資)

7月6日,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在京開幕,活動主題為「探索生命 共創未來」。

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謝遠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果,北京市昌平區區委書記甘靖中以及醫藥行業主管部門的負責同志,北京市及昌平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醫藥企業負責人、行業代表出席活動。活動開幕式由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主持。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並由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和北京未來科學城管理委員會聯合承辦。本次活動旨在整合「政、產、學、研、醫、金」的優質資源,構建協同創新集羣,共同推動我國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

本次活動採取「1+6+1+N」模式,由1場開幕式及主論壇、6場平行論壇、1場主題推介、多場閉門研討會和行業招商推介與投資考察活動組成,並同步啟動了線上直播。

01

以高水平護航助力高質量發展

在致辭環節中,殷勇表示,北京市醫療和科研基礎雄厚,擁有全國最豐富的基礎科研資源,擁有全國最先進的臨牀醫療機構,擁有全國最頂尖的人才團隊,其中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兩院院士佔全國四成。他説,面向未來,北京市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人工智能+醫藥健康」、藥品醫療器械、醫療機構建設等領域再推出一批支持政策,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醫藥健康產業集羣。

謝遠生表示,我國醫藥工業加快創新發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4年的創新成果數量實現快速增長,48個創新葯、65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高水平國際合作持續深化。工業和信息化部將不斷推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醫藥產業發展水平,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支持醫藥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黃果介紹,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25年上半年批准上市了43款創新葯,其中40款由中國企業研發製造。今年1月份,北京企業研發的全國首個干細胞藥物獲批上市,多家跨國企業紛紛宣佈在北京建設創新研發中心,這類標誌性的成果彰顯了北京醫藥創新的實力、活力和潛力。接下來,藥品監管部門將着力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效率和公平,統籌監管和服務,用深化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擴大制度性開放,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創新活力,鼓勵「請進來」和「走出去」。

甘靖中表示,昌平區近年聚焦打造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生命谷」,以生命科學園為核心,佈局建設生命科學創新走廊,持續構建「投資+臨牀+孵化+園區」的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搭建各類共性技術與公共服務平臺57個。過程中,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重點賽道佈局加速,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在過去3年中,全區醫藥健康產業收入年均增長9.3%,形成了千億產業集羣,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02

聚焦前沿

在主論壇環節上,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黃心宇對《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進行了解讀。他表示,文件旨在支持創新葯研發、進入醫保目錄、臨牀應用及多元支付能力提升,同時傳遞出三個信號:一是充分彰顯醫保部門支持創新葯發展的鮮明態度,二是清晰闡釋醫保部門支持的創新葯發展方向,三是明確樹立醫保商保協同發展的政策導向。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註冊管理司副司長藍恭濤認為,我國近年持續深化改革,支持創新研發的藥品註冊法律法規和技術指導原則體系日趨完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部署,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加快藥品上市註冊,一批新葯好藥加快上市,進一步滿足了公眾健康用藥的需求。

錢旭紅院士做了題為《超限制造與AI集成微流化學》的主題分享。他表示,我國藥物研發和生產面臨周期長、高投入、高風險等問題,而連續微流控技術為藥物發現和製造提供了重要契機。微流化學具有集成化、芯片化的特點,有助於解決傳統工業中的諸多難點,推動製藥工業的變革。

邵峰院士做了題為《免疫、疾病與生命健康——從原創科學發現走向創新葯研發》的主題分享。他認為,創新葯研發的根本目的是「滿足未滿足的臨牀需求」,創新葯是科學和技術之結合在正確醫學場景下的成功應用,其研發過程是超長鏈條的系統工程。「三新」形式(新靶點、新技術、新葯物)纔可能或更有可能「滿足未滿足的臨牀需求」。

張強院士做了題為《新型藥物遞釋系統的發展與挑戰》的主題分享。他系統總結了藥物遞釋系統的優勢,即高端藥物製劑可明顯提高成藥性,可顯著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可極大改善藥物安全性、降低安全風險,可有效提高臨牀用藥的順應性。他認為,高端藥物製劑一般具有非常高的附加值,可提供臨牀需要的特殊功能,相對而言,還具有投入少、時間短、成功率高、周期長等特點,同時,高端藥物製劑產業是綠色產業。

國藥集團副總經理董增賀認為,醫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支柱,也是國家間技術競爭的前沿陣地。國藥集團在推動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同時聚焦「1+4+X」戰略佈局,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他表示,國藥集團將以人民羣眾健康需求為導向,建設現代化醫藥產業體系,打造新質生產力,全面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丹納赫全球副總裁彭陽介紹,丹納赫近年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醫療健康產業,並以「創升中國」戰略提升本土化能力,通過五大區域中心構建本土創新生態。與此同時,丹納赫與政府、醫院、高校等進行深度合作,落地北京昌平合成生物製造加速中心,推動類器官技術應用,共建細胞治療生態圈,提升精準醫療水平。

03

碩果累累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司長何亞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姜廣智、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王學恭、 昌平區區長劉曉東共同參與了「北京未來醫藥產業鏈研究院(籌)揭牌儀式」。該研究院旨在開展醫藥產業鏈發展研究,支撐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組織「政、產、學、研、醫、金」合作,推動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服務醫藥產業區域協同發展,打造我國醫藥領域高水平智庫和產業服務平臺。

在主論壇環節,「2024年度中國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企業」榜單公佈。2024年北京市共有12家企業入選前100位企業,僅次於江蘇省的16家,與浙江省並列第二。

活動中進行了「生物醫藥領域創新成果」展示,其中創新葯共20款,創新醫療器械共15款。北京市創新葯品7款,創新醫療器械10款。

清華大學副校長姜培學、北京大學副校長朴世龍、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蘇海佳、甘靖中、劉曉東共同為「生命科學重大項目校地共建啟動儀式」揭幕,該儀式標誌着我國高校原始創新勢能向產業轉化邁出了關鍵一步。未來,四校將合力推動生物醫藥、合成生物、高端儀器裝備等前沿領域實現「從0到1」突破。

活動中,北京未來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昌平區副區長趙仕偉發佈了《中國(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昌平組團促進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支持辦法》。該辦法是昌平區響應黨中央「健全創新葯械發展機制」要求、落實北京市「創新醫藥32條」部署的關鍵舉措。

活動設有「重大項目簽約」環節。14個重大項目涵蓋邁瑞醫療器械、大醫集團、優鋭生物、佰仁醫療、神基製藥、修正藥業、漢禾生物、京城里合成生物食品等產業投資類項目,以及安達生物、格來賽、高性能醫療器械國家研究院、汕頭大學、春風化雨醫療等創新合作類項目。

企觀國資是企業觀察報社官方微信公眾號。《企業觀察報》是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管主辦的全媒體平臺,被國務院國資委認定為「國資國企自有輿論平臺」,致力於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視角關注報道中國企業改革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