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東海研究 | 儲能行業深度:技術迭代引領長期價值增長,關注各環節龍頭表現

2025-07-07 12:18

(轉自:東海研究)

證券分析師:

周嘯宇,執業證書編號:S0630519030001

聯繫人:

趙敏敏,郵箱:zmmin@longone.com.cn

// 報告摘要 //

行業供需決定儲能指數表現,當前已處底部區間、指數反彈跡象已現。2015~2020年儲能指數整體走勢與滬深300趨同;進入2021年行業需求快速釋放,儲能指數走出兩輪獨立大行情;2023年至2024年初,受前期庫存積壓及產能集中釋放影響,指數不斷下行;2024Q2以來,海外去庫漸近尾聲、新興市場需求爆發,終端儲能系統價格呈震盪抬升趨勢,指數反彈跡象顯現。

消納、盈利及用電可靠性為儲能裝機核心驅動因素。1)消納:全球消納形勢嚴峻,風光消納成本驟升使得棄風棄光現象日益嚴重,當前已有多個國家或地區風光滲透率超15%(德國已超40%)、國內風光利用率亦雙雙跌破95%紅線。2)盈利:負電價/午間谷段電價之下,純光伏項目盈利性降低,以一個100MW光伏項目為例,若按10%*2h比例為其配置儲能,則項目IRR可提升約0.2~0.6pct。3)用電可靠性:極端惡劣天氣、突發地緣事件及大型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均將帶來長期、穩定備電需求。

全球儲能需求多點開花,新興市場增量顯著。1)中國:前期依靠政策強配,未來盈利能力提升爲核心增長驅動力,看好獨立儲能、工商儲等細分市場發展潛力;2024年底儲能累計裝機功率達137.9GW、同比+59.4%;其中新型儲能累計裝機佔比過半,達78.3GW、同比+126.5%。2)美國:裝機持續增長、短期內或有搶裝潮,2024年儲能新增裝機達12.3GW/37.1GWh,同比+32.8%/+34.0%。3)歐洲:户儲裝機增速短期放緩,大儲市場有望迎來高增,2024年新增裝機21.9GWh、同比+15.3%,其中用户側及電網側大儲裝機佔比分別為58.0%、41.2%,用户側裝機佔比較2023年有所下滑。4)新興市場:能源轉型目標明確,增長空間廣闊,巴基斯坦、南非等地區增量顯著,2025年一季度我國對巴基斯坦、南非逆變器出口金額同比分別+53.2%/+25.8%,環比分別+98.6%/+56.3%。

供端新技術迭代帶來內卷式競爭下的長期價值增量。1)邊際變化一:儲能系統由「被動跟隨」轉向「主動支撐」,構網型儲能興起帶動PCS需求實現倍數級增長(需超配2~2.5倍PCS以實現構網型功能);價值層面,構網型儲能溢價顯著,以2025年6月國內開標項目為例,2小時構網型儲能系統中標價格超0.7元/Wh、較當前2小時儲能系統均價高出31.6%。2)邊際變化二:「系統向大」下的「大電芯」升級趨勢確定,但最終路線尚在博弈。寧德時代採用587Ah路線,從系統集成端反向定義電芯,單個20尺集裝箱容量為6.25MWh;陽光電源則推出30尺儲能系統、系統容量達12.5MWh,對應配置684 Ah電芯。

對比產業鏈各環節,電芯、PCS環節跑出,看點仍在龍頭。細分產業鏈各環節,我們看好電芯、PCS環節未來表現,原因在於:1)電芯環節:競爭格局優、龍頭地位穩固,為整個產業鏈技術迭代最快、技術敏感度最高的環節。2)PCS環節:產品具備差異化屬性,企業可通過錯位競爭形成優勢;光儲兩端同時受益,亞非拉新興市場帶動下,需求強勁。

建議關注:市佔率持續領先、具備前沿技術佈局、供應鏈一體化程度較高的頭部電芯企業,如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有望受益新興市場需求放量、渠道鋪設完備且具有全球品牌影響力的逆變器企業,如陽光電源、德業股份等。

風險提示:全球儲能裝機量不及預期風險;全球市場競爭加劇風險;全球政策風險。

// 正文 //

1.需求多點開花,供端技術迭代引領長期價值增長

1.1儲能指數:行業供需主導,當前仍處底部區間

整體來看,行業供需狀況主導了儲能指數的表現,2015~2020年整體走勢與滬深300趨同;進入2021年行業需求快速釋放,儲能指數走出兩輪獨立大行情;當前階段板塊仍處底部區間,但指數反彈跡象已現。具體而言:1)2015~2020年:行業處於發展初期,技術路線以抽水蓄能為主,儲能指數走勢整體較為平穩。2)2021~2022年:鋰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進步+政策刺激+地緣政治影響,儲能指數走出兩輪獨立大行情。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正式印發《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其后各省市亦陸續明確「十四五」裝機規劃,政策強配驅動該階段國內儲能裝機快速增長(2021/2022年全國新型儲能新增裝機2.5GW/7.3GW,同比+57.8%/+196.7%),儲能指數相應走高。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能源危機之下歐洲電價大幅上漲、户儲需求激增,產業鏈相關企業進入量利雙升階段,儲能指數繼前期回調后再度上行。3)2023年至今:受前期庫存積壓及產能集中釋放影響,指數不斷下行;2024H2以來伴隨海外去庫接近尾聲+新興市場需求爆發,指數出現反彈跡象。

1.2需求端: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儲能需求具備延續性

1.2.1.驅動因素:消納、盈利及用電可靠性

可再生能源消納壓力(外因)及盈利性提升(內因)為底層驅動力,政策催化助力需求加速兑現。通過覆盤儲能裝機數據可以發現,早期儲能技術路線主要以抽水蓄能為主,2018~2020年抽水蓄能累計裝機佔比均超九成;2021年后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各主要市場風光裝機快速提升,消納及電網穩定性需求下源網側新型儲能憑藉建設周期短、佈局靈活等優勢成為該階段儲能市場新增裝機主力、裝機規模不斷擴大。2021~2024年全球儲能新增裝機由18.3GW一舉增長至82.8GW,CAGR約65.4%;其中新型儲能新增裝機由2021年的10.3GW增至2024年的74.1GW,CAGR達93.0%,累計裝機佔比亦相應由2021年的12.2%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44.5%,年均+10.8pct。向未來看,消納及盈利性為儲能裝機的核心驅動因素,政策激勵下需求有望加速兑現。

驅動因素一:消納壓力——全球綠色能源轉型背景下的消納需求,儲能可提供各時間尺度調峰、調頻服務,並對傳統輸電設施形成一定替代。全球能源轉型趨勢明確,風光等波動性電源(VRE)裝機規模快速增長,2024年全球光伏及風電裝機分別新增452GW/115GW,同比分別+15.9%/-0.5%。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具備隨機性、波動性特徵,高比例接入加劇電力系統日內淨負荷波動,能源供需在「時」(如光伏午間出力高峰期負電價頻現)、「空」(新能源出力與電力消費逆向分佈,電網容量不足加大遠距離傳輸難度)上的錯配使得棄風棄光現象日益嚴重。據CPIA數據,當VRE滲透率超過15%時,風光消納成本(即調峰調壓調頻等穩定性成本,當前以傳統火電機組或燃氣輪機組為主,啟停成本較高)問題將開始顯現;超過40%時,VRE消納成本將超過其發電成本。截至2024年底,已有多個國家或地區風光滲透率超15%,其中德國風光發電滲透率達42.9%、英國滲透率已逼近40%;全球消納形勢嚴峻,亟需儲能等靈活性資源進行系統疏導。

國內:消納紅線放開+午間谷段設置(新能源機組盈利性下降),全國風光利用率雙雙跌破95%。2018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提出全國風光利用率95%以上目標,此階段消納壓力基本由電網企業承擔(負責保量保價收購);其后國內風光裝機超速增長,電網企業消納壓力陡增、漸難堪重負,2024年2月《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正式發佈,放開「95%消納紅線」的靴子正式落地;與此同時,國內多個地區執行午間谷段電價,多因素疊加之下國內風光發電利用率不斷下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國光伏、風電利用率均已跌破95%,分別為93.8%、93.4%,較2024年底分別-3.0pct、-2.5pct;分地區來看,較2024年底,2025年一季度末全國共有27個地區(佔比84.4%)光伏發電利用率出現下滑、共有25個地區(佔比78.1%)風電利用率下降。2025年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重磅發佈《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即「136號文」),明確要求不得將配置儲能作為新建新能源項目覈准、併網、上網等的前置條件,「強制配儲」的取消或將在短期內進一步加劇國內風光消納壓力。

海外:棄風棄光及負電價頻現,可再生能源裝機需求較大。1)美國:電網老化、電力跨區域傳輸能力不足,電網阻塞導致的經濟性棄電問題愈發嚴重,據美國德克薩斯州電力可靠性委員會(ERCOT)數據,為保持電網平衡,2022年ERCOT壓減了約5%風力和9%太陽能發電量,且約64%棄風棄光發生在新能源高發時段,意味着需要增加儲能來完成能量時移;此外據ERCOT預測,至2035年德州棄風及棄光率將分別增長至13%、19%。2)歐洲:負電價次數激增,據歐洲輸電系統運營商Entso-E數據,截至2024年10月歐洲大陸出現負電價的時間佔比已達6%,較2022/2023年的0.3%/2.2%分別提升3.8/5.7pct。2024年全年,歐洲最大電力市場德國負電價時長達468小時、同比+60%;法國負電價時長達356小時,同比翻倍。3)其他新興市場:能源轉型節奏持續加速,如沙特「2030願景」明確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提升至45%~50%(截至2023年底沙特發電量構成仍以天然氣及石油為主,佔比分別為61.8%、35.4%,太陽能發電佔比僅約1.0%)、實現新能源計劃總裝機58.7GW,在新興市場拉動下未來全球新能源發電滲透率仍具備較大提升空間。

驅動因素二:可觀盈利性——負電價/午間谷段電價之下,純光伏項目盈利性降低,儲能配置需求迫切;此外,國內外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收益模式不斷豐富亦推升儲能需求。我們以甘肅省(2024年9月甘肅電力現貨市場正式運行,新能源上網電量分為保障性消納和市場化交易兩部分)為例,對比純光伏項目與光伏配儲項目的盈利性:

1)考慮一個純光伏項目,假設:建設規模100MW、設計運行年限25年、建設成本3元/W、機組年運行小時數1500小時,參考甘肅省電價執行機制(保障性消納電量電價為燃煤基準價,9:00~17:00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不得超過0.5倍燃煤基準價),當光伏發電利用率為90%(2024年甘肅省光伏發電利用率約91.3%)、保障性消納電量佔比分別為50%/40%/30%/25%/20%/0%時,純光伏項目IRR分別為7.1%/6.2%/5.2%/4.8%/4.3%/2.2%,午間谷價設置使得光伏項目盈利性隨市場化交易電量佔比提升而下降。

2)考慮為該光伏發電項目配套建設儲能系統:假設儲能時長2小時、建設成本1.25元/Wh、每日一充一放、充放電深度為90%,甘肅省新能源峰段交易電價為不超過1.5倍燃煤基準價,則在上述情形下(光伏發電利用率為90%、保障性消納電量佔比分別為50%/40%/30%/25%/20%/0%時),若配儲比例為10%,則配置儲能后的光儲項目IRR分別7.2%/6.4%/5.6%/5.1%/4.7%/2.8%,較純光伏項目盈利性分別提升約0.2/0.2/0.3/0.4/0.4/0.6pct;敏感性分析表明,當配儲比例增至15%/20%時,光儲項目盈利性將進一步提升。

隨着國家「136號文」出臺,未來新能源項目上網電量原則上將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將通過市場交易形成,交易電價將充分反映新能源供需,光伏項目配置儲能以提升盈利性的需求將更加迫切。

驅動因素三:用電可靠性需求——極端惡劣天氣、突發地緣事件及大型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均將帶來長期、穩定的備電需求。

1)極端惡劣天氣、突發地緣政治事件下的用電危機:全球範圍內極端惡劣天氣頻發、地緣事件疊加電網基礎設施薄弱,使得部分地區大規模停電等用電緊缺現象時有發生,亟需儲能提供緊急用電支持。以緬甸為例,2024年緬甸遭遇洪災導致輸電線路被嚴重破壞、大量水電及煤炭火力電站被淹,引發全國範圍內的停電危機。無獨有偶,受制裁、天然氣管道被損及其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伊朗自2024年夏天以來亦深陷電力危機。

2)AI等信息技術發展對用電可靠性要求提升:數據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提速,2024年全球數據中心用IT支出達2930.9億美元、同比+24.1%;該類用能場景對電能質量、供電可靠性要求極高,需全時段不間斷運行以避免數據丟失及業務中斷,儲能作為備用電源可在出現斷電時及時響應並提供電力支撐。當前國內數據中心儲能電池主要採用鉛電路線,北美及東南亞等海外地區受環保及佔地要求影響,鋰電使用佔比逐步提升,未來鋰電有望憑藉高安全性、高效率及高經濟性成為數據中心儲能電池應用主流,據GGII預測,至2027年全球數據中心用儲能鋰電池出貨量將達69GWh。

1.2.2.全球儲能需求:從中美歐等傳統市場不斷向新興市場輻射

中國:前期依靠政策強配,未來盈利能力提升爲核心增長驅動力,看好獨立儲能、工商儲等細分市場發展潛力。

1)2024年及以前:主要依靠政策強配驅動、2021年起裝機規模持續快速提升,截至2024年底國內儲能市場累計裝機功率達137.9GW、同比+59.4%;其中新型儲能累計裝機佔比過半,達78.3GW、同比+126.5%。源網側為裝機主要場景,2024年裝機佔比達98.2%,其中獨立儲能及新能源配儲合計佔比達95%。

2)2025~2026年判斷:考慮到項目規劃的提前性(電源側項目多提前一年規劃),我們預計「強制配儲」取消的影響或將延迟至2026年體現(即2025年國內儲能需求仍維持高位、2026年增速小幅放緩);2025年一季度國內儲能招標量達18.9GW/76.0GWh,規模同比+148.1%,需求保持較高增速。

3)往未來看:儘管「136號文」出臺或將在短期內影響國內儲能市場需求,但從地方實際執行情況來看,消納壓力較大的地區仍然存在強配需求(如「136號文」出臺次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即發佈《貴州省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要求保障性併網項目按10%*2h比例配置或購買儲能服務,超過規定時序併網的項目配儲比例相應提升至20%*2h~30%*2h);同時隨着電力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及儲能項目運行效率的提升(2024年國內電化學儲能平均利用指數較2023年底提升14pct至41%),盈利性將為國內儲能市場帶來長期增長動力,看好獨立儲能及工商業儲能等細分市場發展潛力。

美國:裝機持續增長,短期內搶裝需求迫切。美國電力系統呈現新能源裝機量大而電網等輸電設施相對薄弱特徵,截至2024年底美國風電及太陽能光伏裝機規模分別達154.3GW、235.7GW,同比分別+2.5%、+34.9%,風光發電滲透率同比+1.6pct至15.6%。電力跨區域傳輸難度大催生電源側儲能需求,使得美國儲能市場以大儲為主,2024年美國儲能新增裝機達12.3GW/37.1GWh,同比+32.8%/+34.0%。短期來看,美國市場利率下行、前期受加息影響而被壓制的需求或將得到釋放;此外,2026年「301關税」實施預期(預計將對中國出美儲能電池的徵收税率由7.5%升至25%)+近期中美關税戰反轉(2025年4月初美宣佈對中國商品加徵125%對等關税,后經談判宣佈關税將在初始的90天內降至10%),美國儲能市場將迎搶裝窗口期。長期來看,IRA、FERC、NEM3.0等政策激勵下儲能項目裝機併網流程將不斷簡化、盈利性有望持續提升,美國儲能市場具備長期增長動力。

歐洲:户儲裝機增速短期放緩,大儲市場有望迎來高增。歐洲儲能市場前期主要依靠高電價及補貼推動、應用場景以户儲為主;據SolarPower Europe數據,2024年歐洲儲能新增裝機21.9GWh、同比+15.3%,其中用户側及電網側大儲裝機佔比分別為58.0%、41.2%,用户側裝機佔比較2023年有所下滑。當前歐洲各國儲能端補貼逐步退坡、氣電價格企穩,短期來看户儲需求或將回落。未來歐洲市場增量有望來自:1)可再生能源轉型背景下的平衡電網需求,如歐盟RED III法案進一步提升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標(由40%提升至42.5%~45%),並明確至2030年光伏及風電裝機目標分別為600GW/500GW(截至2024年底歐洲光伏及風電累計裝機分別為323.2GW/287.4GW)。2)負電價頻發、歐元區利率下行提升儲能項目經濟性,業主裝機意願提升。3)英國(儲能項目規劃與併網准入門檻降低)、意大利、德國、波蘭等國多個大型儲能項目規劃於2028年后啟動,歐洲大儲市場有望多點開花。

新興市場:能源轉型目標明確,增長空間廣闊。全球儲能市場需求正不斷從中美歐等傳統市場向沙特、南非等新興市場輻射,以亞非拉市場為例,巴基斯坦、南非、巴西等國電網基礎設施陳舊、用電緊缺,各國政府通過政策激勵、設立主權基金等措施刺激光儲需求。從逆變器出口數據來看,新興市場光儲需求已開始兑現,2025年一季度我國對巴基斯坦、南非實現逆變器出口9642.7/4588.6萬美元,同比分別+53.2%/+25.8%,環比分別+98.6%/+56.3%。

1.3供給端:新技術迭代,帶來內卷式競爭下的長期價值增量 

邊際變化一:儲能系統由「被動跟隨」→「主動支撐」,PCS環節有望實現倍數級需求增長、價值量同步提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使得電力系統呈現「低慣量、弱阻尼」特徵,電網穩定性面臨極大挑戰。早期電力系統依賴大規模同步發電機來平滑新能源發電波動,當前傳統燃煤機組已開啟「退役潮」,構網型儲能因可模擬同步發電機功能,需求不斷興起。據GGII數據,2024年國內構網型儲能項目招標規模已超15GWh、約佔全年招標量的5.7%。從技術路徑來看,構網型儲能對設備短時過載能力要求極高、業內主要通過超配PCS方式實現;政策層面,國家級技術標準暫未出台,新疆為國內首個明確具體技術要求的地區(2023年發佈《構網型新型儲能併網技術要求》),提出構網型儲能系統應具備功率響應時間不大於5ms、120%額定電流下持續運行不少於2min、300%額定電流10秒短時過載等能力(需超配2~2.5倍PCS);價值層面,構網型儲能溢價顯著,2025年6月開標的「中國電建水電十二局涼山鹽源犛牛坪光伏發電項目」中,其所配置的2小時構網型儲能系統中標價格超0.7元/Wh、較當前2小時儲能系統均價高出31.6%。

邊際變化二:系統擴容下「大電芯」升級趨勢確定,但最終路線尚在博弈。降本訴求驅動儲能電芯向大容量發展,電芯容量增大可降低系統集成複雜度、提升系統能量密度、減少單個系統所需電芯及零部件數量,進而攤薄儲能系統整體的單位成本。從技術演變路徑來看,早期280 Ah電芯(沿用動力電池技術、產能直接切換)憑藉規模與產品標準化優勢迅速搶佔儲能市場;2023至2024年國內儲能電芯產能經歷了由280 Ah向314 Ah切換(據GGII數據,至2024年底產能切換率已超5成,2024年314 Ah電芯出貨量滲透率超4成)的過程;而當前儲能電芯正由314 Ah向400+ Ah電芯過渡,但最終路線暫未確定(需與系統整體協同,要綜合考慮集裝箱尺寸、PCS功率及整站配置等多重因素)。從頭部企業佈局來看,寧德時代採用587Ah路線,從系統集成端反向定義電芯,單個20尺集裝箱容量為6.25MWh,充分滿足儲能電站新國標要求(單分區不超過50MWh,即一個分區配置8個儲能集裝箱);陽光電源則推出30尺儲能系統、系統容量達12.5MWh,對應配置684 Ah電芯。從價格上來看,314Ah電芯應用初期溢價明顯,2024年7月初其均價較280Ah電芯高出0.03元/Wh,后隨着滲透率逐步提升、市場競爭加劇,兩者價格不斷趨近,未來更大容量電芯推出或將帶動儲能電芯價格上行、扭轉行業低價態勢。

2.儲能產業鏈:關注優勢環節龍頭表現

2.1對比產業鏈各環節,電芯、PCS環節跑出

整體來看,儲能產業鏈的未來看點仍集中在電芯及PCS領域:競爭格局好、技術迭代快、盈利水平優,龍頭企業ROE(攤薄)表現強勢。具體而言:1)電芯環節:競爭格局優、龍頭地位穩固,是整個產業鏈技術迭代最快、技術敏感度最高的環節。2)PCS環節:產品具備差異化屬性,企業可通過錯位競爭形成優勢;光儲兩端同時受益,亞非拉新興市場帶動下,需求強勁。對比2024年產業鏈各環節盈利水平:PCS、電芯環節平均ROE分別為13.5%、6.3%,位居前二;集成端進入壁壘相對較低、前期眾多企業跨界入局(多為電芯或PCS企業向下延伸)、單純從事集成業務的企業之間內卷更為嚴重,企業勝出關鍵在於渠道,2024年平均ROE為-4.3%、表現相對低迷。

電芯及PCS為儲能產業鏈核心價值環節,在整個系統中的成本佔比合計超7成。考慮一個150kW/300kWh的儲能系統,參考當前各部件均價(假設電芯、PCS、EMS、BMS、温控價格分別為0.30/0.17/0.08/0.04/0.06元/Wh),則對應系統成本約19.1萬元,其中電芯、PCS、EMS、BMS、温控價值佔比分別為47.2%/26.0%/11.8%/6.3%/8.7%,電芯及PCS佔據產業鏈價值核心,系統集成端對其余環節價格敏感度較低。

2.2優勢環節:看點仍在龍頭,技術優、盈利強 

2.2.1.電芯:龍頭企業掌握核心話語權,國內二線電池廠商趕超日韓

寧德時代龍頭地位穩固,億緯鋰能、國軒高科趕超日韓。鋰電池行業整體競爭格局較為穩定、市場集中度高,2021~2024年行業CR5均超70%,國內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穩居出貨量TOP5。與鋰電池行業整體相比,儲能電池細分市場競爭程度更為激烈,前期產能主要依靠動力電池產線切換而來,故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具備先發優勢,市場早期主要玩家為寧德時代及LG新能源、三星SDI等韓企;后續隨着儲能需求高漲,二線電池廠商亦紛紛切入儲能賽道、市場競爭程度日趨激烈,2021至2024年行業CR5由88.6%降至71.4%,國內廠商憑藉性價比優勢迅速搶佔市場,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分別由2021年的2.3%、2.3%提升至2024年的13.3%、6.0%。

龍頭企業把握技術演變方向,上游供應鏈垂直整合度高、下游定製化服務能力強,在產業鏈中掌握核心話語權,逆市中盈利表現持續優異、抗風險能力強勁。代表企業:

寧德時代:盈利穩定且優異、ROE遙遙領先;單Wh毛利連續多年保持0.15元以上水平,領先行業均值約0.02~0.07元。究其原因:1)技術持續迭代,高溢價產品放量優化出貨結構、抵消行業降價壓力。先后推出神行Plus超充(全球首個續航1000km且可滿足4超充性能的磷酸鐵鋰電池)、麒麟(放電功率超1300kW)、驍遙增混電池(全球首款純電續航400km以上且兼具4C超充性能)、天恆儲能系統(5年零衰減)等。2)參股上游核心供應商,成本管控能力強。鐵鋰環節參股湖南裕能德方納米龍蟠科技、江西昇華等,三元環節設子公司宜昌/寧德/湖南邦普,負極參股尚泰科技、杉杉股份中科電氣等,隔膜環節與恩捷股份合資成立公司。3)深度綁定下游頭部企業,滿足客户定製化需求。2022年至今先后與寶馬、福特、北汽、理想、賽力斯、長安等國內外知名車企達成戰略合作並參股奇瑞,以合資建廠、提供技術服務等形式實現與下游客户的深層綁定。

億緯鋰能:逆市中的儲能新星,ROE波動明顯小於其他二線廠商。公司以鋰原電池起家,2012年切入鋰電領域,前期聚焦消費電池市場,2021年起儲能電池快速放量,市佔率連續多年實現突破,2021~2024年公司儲能出貨量由1GWh提升至40GWh,CAGR達242.0%,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二。逆市之中公司同時表現出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連續四年ROE維持10%以上水平、領先行業均值。

2.2.2.PCS:把握需求結構性變化下的差異化佈局機會

區域市場側重及產品功率段的差異使得PCS環節參與企業的業績呈現分化,前期側重歐洲佈局的企業2024年業績出現不同程度下滑,陽光電源、德業股份等市場佈局均衡、在新興市場具備先發優勢的企業盈利表現相對優異。PCS環節中的主要參與者為老牌光伏逆變器企業,各企業在細分市場及產品功率段具備一定差異性。當前行業需求呈現結構性變化,歐美傳統市場增速趨緩(歐洲市場前期因能源危機增速較快、近兩年基本處於去庫狀態)、亞非拉等新興市場需求高度景氣且具備延續性(弱電網下的用電保障需求+發達國家資金支持+光儲成本下降等),各企業盈利水平因市場佈局呈現出分化趨勢。具體而言,前期側重佈局歐洲的廠商在經歷2022~2023年的業績爆發期后,2024年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而區域市場佈局均衡、在新興市場渠道積累豐富的企業業績表現突出,如陽光電源、德業股份等;此外產品功率段差異亦帶來企業盈利差,微逆企業產品定位中小功率段(顆粒度較組串/集中式更細)、下游價格敏感度更低,相關企業淨利率水平居行業前列,如禾邁股份等。

逆變器產品to C屬性漸強,大型光儲看項目經驗及企業可融資性、分佈式看渠道鋪設及品牌影響力。

1)大型光儲方面,海外(如歐美等地區)產品認證周期較長,需與當地項目業主或渠道商建立穩定合作關係,對企業可融資性要求較高(逆變器企業可融資性越高,客户使用其產品更易獲得金融機構長期貸款);國內市場則側重考察企業集採項目入圍情況。從國內逆變器集採項目入圍情況來看,2024年陽光電源集採入圍規模處行業第一梯隊;此外,在Bloomberg NEF發佈的《2024逆變器可融資性調查報告》中陽光電源亦登頂全球逆變器企業可融資性排名榜,為大型光儲領域絕對龍頭。

2)分佈式光儲方面,逆變器逐漸由to B向to C屬性過渡,對企業的渠道鋪設、售后服務能力及品牌影響力要求極高。以德業股份為例,截至2024年底德業已在菲律賓、越南、泰國、南非德班等主要銷售地區建立本土售后中心,並計劃在歐洲(波蘭、保加利亞、西班牙)、東南亞、非洲增設售后點;當前德業海外市場已由最初的印度、美國輻射至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渠道鋪設日益完善。

3.投資建議

1)需求方面:全球光儲需求呈現結構性變化,歐美市場增速趨緩、國內強制配儲取消中期需求或將受到影響,亞非拉等新興市場增長勢頭強勁;長期來看,全球能源轉型加速背景下,儲能需求仍然具備較高的延續性。

2)供給方面:新技術迭代有望為行業帶來長期價值增量,構網型儲能需求的爆發將驅動PCS用量實現倍數級增長、大電芯規模化應用有望逐步扭轉電芯環節當前低價態勢。

建議關注:市場佔有率持續領先、具備前沿技術佈局、供應鏈一體化程度較高的頭部儲能電芯企業,如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有望受益新興市場需求放量、渠道鋪設完備且具有全球品牌影響力的逆變器企業,如陽光電源、德業股份等。

4.風險提示

1、全球儲能裝機量不及預期風險:如果全球儲能裝機量不及預期,儲能電池出貨將受到影響,帶動電池材料出貨承壓,相關企業盈利能力會有下滑風險。

2、全球市場競爭加劇風險:儲能電池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若未來行業低價競爭狀況不斷持續、劣質產品驅逐良品,將對行業整體造成不利影響。

3、全球政策風險。海外貿易政策持續加碼,將對國內企業產品及產能出海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影響相關企業盈利能力。

// 報告信息 //

證券研究報告:《技術迭代引領長期價值增長,關注各環節龍頭表現——儲能行業深度報告》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07月04日

報告發布機構: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聲明 //

一、評級説明:

1.市場指數評級:

2.行業指數評級:

3.公司股票評級:

二、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並註冊為證券分析師,具備專業勝任能力,保證以專業嚴謹的研究方法和分析邏輯,採用合法合規的數據信息,審慎提出研究結論,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

本報告僅供「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員工及經本公司許可的機構與個人閲讀和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機構和個人的投資建議,任何形式的保證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本公司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公司客户如有任何疑問應當諮詢獨立財務顧問並獨自進行投資判斷。

四、資質聲明:

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覈準的合法證券經營機構,已經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我們歡迎社會監督並提醒廣大投資者,參與證券相關活動應當審慎選擇具有相當資質的證券經營機構,注意防範非法證券活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