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中國AI Infra平臺市場發展研究報告》發佈,啟幕平臺應用元年

2025-07-05 19:31

  2025年 1月,賽迪顧問正式發佈《2025中國AI Infra平臺市場發展研究報告》,將2025年定義為「中國AI Infra平臺應用元年」。報告指出,隨着人工智能技術持續向企業級場景深度滲透,AI Infra平臺正逐步成為推動各行業智能化升級的重要基礎設施,其市場規模與行業影響力在穩步拓展中展現出積極態勢。

  該報告從平臺定義、核心價值、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等多個維度,系統梳理了AI Infra平臺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作為支撐企業級AI應用私有化部署(Private AI)的基礎軟件平臺,AI Infra涵蓋算力管理、模型管理及應用管理三大核心能力。算力管理層提供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服務,確保企業擁有充足的算力支持;模型管理層支持數據治理、模型訓練與部署,幫助企業高效管理模型;應用管理層則聚焦資源調度與運維運營,保障AI應用在企業中的穩定運行。這一架構設計有效解決了企業從AI模型開發到落地應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難題,為企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科研領域的實踐為例,天府絳溪實驗室先進計算前沿研究中心是天府絳溪實驗室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領域為泛在智能計算體系,研究方向包括邊緣算力、算力鏈、智能算力應用等。天府絳溪實驗室先進計算前沿研究中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AI Infra平臺廠商合作打造新一代多模態泛在智能基礎平臺。該泛在智能基礎平臺包含算力層、協同層、模型層。其中,算力層重點聚焦邊端算力領域的產品開發;協同層主要是指算力協同平臺,包括數據中心與數據中心之間的算力協同、數據中心與邊端算力之間的協同,以及邊端不同智能算力之間的協同;模型層主要是構建多模態大模型、大小模型混合的智能體,以及面向具體業務場景的智能體應用。

  市場規模方面,賽迪顧問表示,隨着大模型在企業級市場應用場景的快速拓展,未來企業級AI推理應用從2024年起步將逐步走向階段性爆發,預計到2025年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企業應用市場規模將達到629.0億元。AI Infra平臺作為打通底層硬件資源與上層應用的關鍵環節,其市場規模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具體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AI Infra平臺市場規模為12.7億元。在企業級AI應用場景持續拓展、AI應用私有化部署需求強勁、AI運營能力要求提升等因素的驅動下,中國AI Infra平臺市場規模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24年、2025年將分別達到19.4億元和36.1億元,2025年同比增長將超過86%,2025年將是中國AI Infra平臺應用元年。這一增速表明AI Infra平臺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雖然尚未達到爆發式增長,但已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力,凸顯了其作為新興賽道的戰略價值。

  (2023-2025年中國AI Infra平臺市場規模及預測)

  競爭格局方面,賽迪顧問指出,AI Infra平臺發展尚處早期階段,通過企業級AI應用實踐不斷完善並逐漸蓄勢待發。不同類型的廠商基於自身能力已經在2024年首批入局AI Infra平臺市場不同層級。中國AI Infra平臺市場參與廠商來自幾個領域,主要參與廠商包括互聯網廠商、企業級雲廠商、大模型廠商、人工智能軟件廠商、大數據軟件廠商和初創企業。

  其中,互聯網與雲廠商憑藉全棧技術能力佔據領先地位,能夠提供一站式的AI Infra解決方案;大模型廠商、人工智能軟件廠商及大數據廠商則從模型管理層切入,逐步完善算力與應用管理能力,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初創企業則通過聚焦細分場景,以差異化服務積累企業級用户經驗,在市場中尋找發展機會。

  (AI Infra平臺市場主要參與廠商產品及能力特點)

  報告稱,隨着東方明珠生成式人工智能媒體融合創新平臺、天府絳溪實驗室項目等標杆案例落地,AI Infra平臺有望加速從技術驗證走向規模化商用,為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報告預測,未來AI Infra平臺將呈現四大發展趨勢:企業用户對算力資源高效管理需求持續提升,要求平臺具備更強大的算力調度和優化能力;多尺寸、多類型模型協同成為主流,以滿足不同業務場景的多樣化需求;兼容主流大模型的平臺更受青睞,方便企業快速集成和應用先進的大模型技術;模型可觀測性與資源計量能力成為私有化部署關鍵考量,保障企業能夠實時監控模型運行狀態,合理分配資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