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新造車這半年:三強格局改寫,廠二代謀出海,萬輛關卡生死

2025-07-04 20:13

半年新造車市場的變與爭,本質是行業從野蠻生長向精耕細作的轉型縮影,下半年旺季來臨與更多新車型入局,將真正檢驗車企穿越周期的硬實力。

2025過去半年,價格戰和一系列內卷式競爭有所限制,讓車圈競爭更多放在產品側,關於銷量的比拼,更具含金量的同時,也讓淘汰賽的慘烈程度直線拉昇。 

圖源/AI製作 

而隨着各家6月銷量數據的出爐,也揭開了主流車企們半年銷量成績、全年目標達成率等關鍵數據。 

從這些數據中,能看到有人已露出半場開香檳之勢,亦有人雖有增長但仍處焦慮之中,當然,抓耳撓腮、心急火燎者也不再少數。 

一份份銷量單中體現的是市場格局變化以及車廠們的態勢,我們也總結了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三個變化:一是自主三強以及新勢力三強的格局被改寫;二是廠二代靠着海外出貨,地位也開始后來居上;三是對於所有車企來説,月銷過萬也已成了生死線。 

這些變化反映行業趨勢的同時,也為各大車企下半年的競爭提供了方向。 

01 三強格局被改寫

今年上半年,儘管新造車企業銷量整體同比增長居多,但車企們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首先是傳統的自主三強,比亞迪、吉利和長城。比亞迪在銷量上依然一騎絕塵,6月賣出382585輛車,同比增長12%,環比基本不變,上半年累計銷量超過214萬輛,同比增長33.04%   

但此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公司業績會上表示,2025年比亞迪總銷量目標為550萬輛,根據比亞迪2024年的產銷數據,2024年比亞迪銷量為427.21萬輛,這意味着,2025年比亞迪銷量目標有較大幅度提升。 

但目前上半年比亞迪的銷量離目標差61萬輛,幾乎是兩個月的銷量,以至於外界不免會對其能否完成目標感到質疑。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比亞迪上半年銷量雖然尚未超過全年目標一半,但考慮下半年車企通常會發力銷售,再加上海外市場銷量的上升,比亞迪還是有望完成全年550萬輛的總銷量目標。   

排在第二的仍然是吉利。吉利汽車在6月份交出一份較為亮眼的成績單,單月銷量為23.6萬輛,相比去年同期暴漲42%,環比變化不大,上半年銷量累計為140.9萬輛,同比增長47%。 

新能源板塊,吉利在2025上半年累計銷售了72.5萬臺新車,同比增長達到126%,這也給了吉利很強信心,同日發佈公告,將全年銷量目標上調為300萬輛,比原定目標高了11%。不過即便按照300萬台的全新目標,目前的達成率為46.97%,要完成目標難度不算高。 

緊隨其后的是新三強奇瑞,其取代了長城的位置,6月銷量為23.3萬輛,僅比吉利少了不到3千輛,奇瑞透露這是其歷史最好單月成績,並且整個上半年,集團銷售輛為126萬輛,同比增長14.5%。 

其實奇瑞當下的目標很明確,銷量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衝擊IPO上市。事實上,自2004年以來,奇瑞汽車曾多次嘗試通過不同途徑上市,包括考慮通過安徽巢東股份借殼上市、與江淮汽車交叉持股、嘗試在港股和A股上市等,但因各種原因均未能實現,如今向港股遞交上市申請后,離上市只剩一步之遙,而做好銷量便是奇瑞需要帶給市場的故事。 

除了傳統的自主三強外,新勢力方面,經過長達10年的洗牌,車企格局基本穩定,蔚小理中也只剩理想還處在一流行列。零跑和鴻蒙智行替代了小鵬和蔚來的位置,成了新三強。 

從數據上來看,零跑是今年汽車市場名副其實的黑馬車企。 

在去年同期,零跑雖然被貼上「小理想」標籤,但當時與理想的半年銷量差距高達10萬輛之多。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零跑憑藉「性價比」和「技術普惠」的路線攻佔主流市場,逐步邁入規模化盈利的階段。今年上半年,零跑在新勢力中勢頭迅猛,上半年銷量達到22.17萬輛,同比增長155.7%,一舉超越了鴻蒙智行和理想,首度登頂半年銷量榜。 

零跑董事長朱江明更是將公司今年的銷量目標從衝擊50萬輛提升至50萬~60萬輛。若以50萬輛計算,目前零跑的目標完成率已達44%。不僅如此,去年零跑在全球車企銷量排名第11位,今年目標是再前進兩名,並「力爭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前幾名。」 

再看鴻蒙智行,其6月對外公佈的銷量,以52747輛排在榜首,上半年總銷量暫不清楚,因為在3月和4月,也就是問界M9換代前后,官方都沒有發佈戰報,不過根據民間統計,上半年銷量大概在20萬輛左右,並沒有與小鵬的19.7萬輛拉開太大差距。 

相比之下,蔚來的困境較為明顯,去年上半年銷量蔚來還僅次於理想,今年同期不但被零跑和小鵬趕超,甚至還被僅有1款車的小米反超。不過蔚來正等待內部改革帶來的整體煥新,衝刺第四季度盈利。   

跨界品牌鴻蒙和小米當下的問題也很明顯。鴻蒙智行的困擾在於問界之后,尚無爆款。在今年上半年,問界全系交付約17萬輛,佔比鴻蒙智行總銷量的八成。小米則是創造了銷量神話,但產能能否跟上,需要打個問號。 

總的來説,頭部自主車企和新勢力的洗牌還在繼續,隨着下半年旺季來臨,以及小米YU7的逐漸交付,勢必會引起新一輪競爭。 

02 廠二代海外求生

除了頭部進行了洗牌外,以各大廠商子品牌為主的腰部品牌,也迎來不小的變動。 

背靠長安的深藍汽車,其6月份全系交付新車達到29893台,同比增長了79%,環比增長17%,接近3萬台的銷量規模,讓其在一眾廠二代突出重圍,率先擺脫二線廠商這一行列。 

長安和華為共同打造的品牌阿維塔則環比有所下降,但仍維持了萬輛的規模,賣出新車1萬輛,同比增長117%,這也是阿維塔連續4個月突破萬輛。上汽旗下的智己汽車6月份交付了6027台,表現平淡,不過接下來的智己汽車也將進軍增程市場,計劃在第三、四季度連續推出兩款重磅增程新車型,智己LS6增程版和全新大六座旗艦SUV,這或許能夠為其帶來較強助力。 

圖源/智己LS6 

廠二代中黑馬選手是東風奕派,其6月份銷量達到2.6萬輛,同比增長了76.3%,今年上半年已經累計交付新車超11萬輛,同比增長43.7%,如果能繼續保持這樣的水平,也能活得滋潤。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廠二代之所以有「翻身」可能,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將目光放向了海外。今年5月,深藍汽車首個海外新能源生產基地正式投產,右舵版的深藍S05在長安汽車泰國羅勇工廠下線,深藍S07即將在挪威上市,正式開啟歐洲市場。 

同時,智己旗下的主力產品,L6和LS 6也正式進軍香港市場,更早前,其旗下的中大型智能旗艦SUV,IM LS7在墨西哥正式上市,按照規劃,接下來,智己汽車將以LS6和L6作為全球戰略車型,陸續進軍澳新、英國、北歐、中東等新能源市場。 

此前,阿維塔已經成功進入泰國、阿聯酋等市場,覆蓋全球25個國家與地區。而在5月底,阿維塔11正式登陸香港,根據其規劃,阿維塔將在2025年覆蓋50個國家和地區,2026年正式進入歐洲市場。 

可以看出,這些有母公司製造體系和資金儲備的品牌,在渠道和成本控制上更具韌性,這也就意味着,有做大做強的可能。 

當然,不可否認也有不爭氣的二代,比如説吉利旗下的部分品牌,從獨立運營到迴歸集團,表面上是降本增效,做細做深,本質上則是沒有做出成績,而小而散、散而亂的模式,已經很難應對現有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複雜的經濟環境。 

03 萬輛仍是生死線

最后來看萬輛俱樂部,目前月銷1萬輛仍是新造車企業的「生死線」,月銷1.5萬輛是「温飽線」,月銷2萬輛是「及格線」或「小康線」,這也是當前車市競爭格局下新造車企業繼續留在牌桌上所需要的「籌碼」。如果銷量還是四位數,基本失去了被討論的資格,甚至有的品牌已經離場。 

而從上半年的成績來看,月銷萬輛左右的基本都是大廠孵化的新品牌,例如吉利的極氪,長城的魏牌,東風的嵐圖。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極氪,6月銷量為1.67萬輛,環比上個月下滑11.7%,相較去年同期大跌17%,上半年累計銷量剛剛突破9萬輛,在純電新勢力中已掉隊。而這或許也是吉利內部對極氪進行整合的一個因素。 

然后是比亞迪的騰勢,6月銷量為15806輛,近三個月銷量穩定在1.5萬輛,但騰勢的問題在於,只有D9一款車型的時 候,尚能保持月度超萬輛的銷量,如今數款車型並行的情況下,反而分散了品牌的精力,MPV的名號不響了,品牌的聲量也逐漸走低,並且月銷量還是如此。   

圖源/比亞迪騰勢 

阿維塔如上文所説,6月僅依靠兩款新車銷量便同比暴漲172%,這是目前華為HI模式中銷量最高的品牌;去年起緊抱華為大腿的嵐圖,最近4個月銷量異常穩定,都是1萬輛,但以目前情況來看,想要完成20萬輛的年銷量,即是東風汽車高層眼中能夠「留在牌桌上的體量」,靠着現有產品體系也並不容易。 

長城旗下經過多次轉型的魏牌,時隔四年月銷量再破萬輛,佔到長城總銷量的9%,同期長城總銷量為11萬輛。隨着魏牌銷量峰迴路轉,這個品牌終於再次贏回了關注。但新的問題在於,接下來魏牌是否能保持住步調繼續向上衝鋒,這是對魏建軍(長城董事長)、以及管理者馮復之(魏牌CEO)下一階段的提問與考驗。 

圖源/魏牌 

在「萬輛俱樂部」的邊緣,更多車企正陷入「不進則退」的生存博弈。以哪吒汽車為例,其「暴雷」前的月銷量也突破了萬輛,但市場的競爭導致其優勢被大幅削弱,供應鏈成本壓力也隨之凸顯,最終陷入如今險境。 

從行業邏輯看,「萬輛生死線」 的本質是規模效應與成本控制的臨界點。不過好在大多「萬輛俱樂部」成員都具造車背景,最差的結果也是迴歸集團,不過不能忽視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馬太效應」正加速放大生死線的門檻,對仍在邊緣掙扎的車企而言,能否在 Q3 旺季(金九銀十)前完成產品迭代或海外破局,將直接決定其能否留在下一輪競爭的牌桌上。 

年新造車市場的變與爭,本質是行業從野蠻生長向精耕細作的轉型縮影。三強格局的改寫揭示馬太效應加劇,廠二代借海外破局撕開新增長點,而萬輛生死線背后仍是規模與成本的殘酷博弈。隨着下半年旺季來臨與更多新車型入局,這場圍繞技術、市場、全球化的多維較量,將真正檢驗車企穿越周期的硬實力。 

參考資料:

21世紀經濟報道,《造車新勢力半年銷量出爐:零跑首次登頂,小米反超蔚來,僅小鵬目標完成過半》 

超電實驗室,《新造車半年報來了!零跑第一,小字輩狂飆,廠二代集體反撲》 

零跑、鴻蒙智行、深藍、比亞迪、奇瑞等車企官方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科技新知」(ID:kejixinzhi),作者:思原,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