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5 04:04
轉自:中國經營網
中經記者 李靜 北京報道
近日,當大眾點評高調發布2025年必吃榜榜單時,抖音悄悄上線了一款名為 「探飯」 的 AI 產品,定位是 「你的美食智能向導」,在本地生活服務賽道投下新變量。
「不用再翻三小時點評了,AI能夠直接告訴我吃什麼。」網友石欣(化名)在體驗「探飯」之后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如是説。石欣喜歡探店和美食,但她常常會在選擇時猶豫,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看其他網友的點評,才能作出決定。
在本地生活推薦領域,大眾點評憑藉多年積累的千萬級商户評價與內容生態,長期佔據着領先地位。而抖音自切入本地生活賽道以來,已通過短視頻團購實現GMV快速增長,此次藉助AI算法優勢推出 「探飯」,能否在推薦服務領域撕開新切口,進而反哺本地生活的增長?
店鋪推薦是個好生意
在本地生活領域,用户對「找店」的需求始終存在剛性缺口。
大眾點評在和美團於2015年合併之后,並未重蹈優酷土豆、滴滴快的等合併案中品牌淡出的覆轍,反而以獨立運營姿態構建起本土化的榜單體系,從黑珍珠餐廳指南到必吃榜,還延伸至必玩榜、必住榜等多元垂類榜單,逐步成為國民級吃喝玩樂消費決策入口。這些榜單不僅影響着用户選擇,更成為商家引流的核心抓手。據美團高級副總裁李樹斌透露,2024 年平臺端掉多個偽造 「必吃榜」 假牌的黑產窩點,從側面印證了榜單的商業價值。
為維護榜單公信力,大眾點評多次強調「去商業化」屬性。大眾點評市場營銷負責人程悦悦在接受採訪時説道:「大眾點評App沒有所謂的商業化目標或者跟商業相關的內容。」
但在實際運營中,大眾點評正加速與美團生態的協同。大眾點評自2015年被美團收購后,一直以獨立事業部的形式存在。2025年4月,點評事業部正式併入美團核心本地商業板塊。使用大眾點評的用户不難發現,在App內有大量到店套餐與代金券。
程悦悦也承認:「入選必吃榜的餐廳,線上套餐銷售額能提升 50% 以上。」 李樹斌在採訪中進一步指出,將點評事業部正式併入美團核心本地商業板塊,旨在推動大眾點評與美團到餐、服務零售、酒旅等業務協同。
與此同時,近年來崛起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正不斷以內容優勢衝擊本地生活推薦賽道。尤其是抖音,通過與商家合作推出團購套餐,吸引了大量用户。據抖音生活服務公佈的數據,2024年抖音直營服務商支付GMV同比上漲 85%,帶動新增業績130億元。
章先生在湖北一個地級市經營一家中式漢堡餐飲店,店鋪銷售中外賣佔比在50%以上,線上平臺的團購券佔到店堂食銷售的近一半,其中包括美團團購、抖音團購、快手團購、支付寶團購等。「其中美團團購和抖音團購的量相對更多一些。」章先生展示的營收統計顯示,有時候美團團購或者抖音團購的銷售佔比能達到店鋪銷售總額的10%以上。
如今的大眾點評雖保持獨立品牌,卻已深度融入美團本地商業閉環。而抖音顯然覬覦着到店餐飲的更大市場份額。儘管復刻「大眾點評」的難度不小,但手握流量、算法與AI技術優勢的字節跳動,正嘗試通過 「探飯」 這類AI產品嚐試重構本地生活推薦邏輯。
AI推薦的革命
在抖音搜索「探飯」,就能找到這個AI探飯搭子。用户使用自然語言提問(如「附近找個同學聚會的餐廳,十來個人」),「探飯」 會基於用户當前的地理位置,推薦附近的餐廳,並按品牌店、寶藏店進行分類。用户可以進一步針對菜系、氛圍、套餐等維度進行篩選,每個推薦結果都附帶具體理由,如 「菜品豐富、川味地道、包廂適合聚餐」。
當用户在多個推薦餐廳之間猶豫不決時,可以使用「探飯」的PK比店功能。它會從適用場景、特色、推薦菜、優劣勢等維度,對用户指定的餐廳進行對比分析,並給出總結。
用户確定心儀的餐廳后,點擊門店圖片,可進入詳情頁。除了有推薦菜、用户評論、優惠團購等信息,「探飯」還會根據用户的口味偏好,給出菜品搭配建議。此外,用户可以使用 AI 點菜功能,輸入用餐人數、口味偏好、忌口等信息,讓「探飯」生成菜單。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記者表示:「‘探飯’看起來是一款對標大眾點評的產品。區別在於‘探飯’以‘自然語言提問→AI生成方案’為核心,用户無須主動搜索即可獲精準推薦,與大眾點評依賴UGC評價形成差異化競爭。」
「‘探飯’的核心是用AI解決傳統信息過載問題。它有潛力切割大眾點評的市場份額,但大眾點評在數據和用户基礎上仍佔據優勢,‘探飯’還需要時間提升影響力。」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分析指出。
據接近抖音的知情人士透露,「探飯」是抖音生活服務結合AI推薦功能做的一個小範圍嘗試,眼下僅支持抖音小程序。目前已經有3萬多人使用過「探飯」小程序。
大眾點評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用户評價內容,有些熱門店鋪的評價甚至達到上萬條。石欣告訴記者,她一般會花大量的時間挑選店鋪,初篩之后看一個店鋪最少會看幾十條評論,尤其關注差評內容。「經常會因為差評里的內容戳到某個點,就放棄了那家店,然后再繼續看下一家店。」
安光勇認為,從長遠來看,AI推薦將改變本地生活的推薦模式,推動行業從「榜單經濟」向個性化服務轉型。「我個人喜歡朋友推薦,但信息比較有限。AI能夠根據我的口味提供精準推薦,解決信息過載和虛假推薦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點評也早已佈局AI找店功能。李樹斌提到:「用户需求多元,我們希望用AI從數萬條評論中提取關鍵信息,實現從決策到消費的無縫銜接。」 記者隨機對比發現,「探飯」推薦的某餐廳在抖音僅有100余條評論,而大眾點評收錄超3000條用户評價,數據量級的差距意味着,抖音若想靠AI重構推薦體系,仍需在用户內容沉澱上持續發力。
除數據短板外,王鵬提醒,抖音還需跨過隱私合規與信任度門檻:「需明確消費習慣數據的使用邊界,同時通過持續優化推薦準確率,逐步建立用户對AI的信任感。」 當短視頻流量與AI算法碰撞,這場本地生活推薦領域的技術革命,或許纔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