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4 20:04
【文/觀察者網 齊倩】特朗普政府力推的「大而美」税收與支出法案終於塵埃落定,這也意味着,共和黨人成功砍掉了數千億美元聯邦清潔能源補貼,清潔能源税收優惠將在2027年底前逐步取消。
「共和黨人此舉意外造就了一個贏家:中國人工智能(AI)產業。」
7月4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刊文稱,就在中國傾注巨資提升能源產能以支撐其主導AI領域的雄心之際,美國科技企業卻苦於難以獲取足夠電力,以維持高耗能的AI數據中心運轉。在此之前,美企曾強烈敦促國會在法案中保留太陽能與風能税收抵免政策。
一名美國清潔能源開發商指出,現在的AI主導地位取決於誰擁有最多的電力,法案的通過鞏固了中國優勢。他談到:「我的歐洲同行普遍認為,未來十年誰將成為主導性的超級大國已無懸念。」
美國老化的電網 美媒
報道稱,當前,太陽能板與風力發電機是美國增長最快的電力來源,佔新增電網容量的80%。
然而,國會共和黨人與特朗普政府官員執意扼殺美國清潔能源發展,並將拜登政府時期的「通脹削減法案」稱為「拜登時代的愚蠢決策」。隨着影響逐漸顯現,美國能源經濟學家建構的模型顯示,未來數年,美國電網新增電力規模將大幅縮減,而中國正加速領跑。
「風能和太陽能對短期能源供應至關重要,法案可能導致大量能源項目擱淺,」研究機構榮鼎集團美國能源項目主任本·金指出,「與此同時,中國正以驚人速度擴張發電能力」。
數據顯示,僅2025年前五個月,中國風能和太陽能新增裝機量已是美國2024年全能源新增總量的四倍有余。同時,中國化石燃料與核電機組也在快速擴張。
英國《金融時報》5月曾報道稱,美國落基山研究所(RMI)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研究發現,中國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已接近30%,而美國和歐盟近些年一直穩定在22%左右。這意味着,中國的電氣化水平已明顯領先於美國和歐盟,「中國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個主要的電氣化國家」。
特朗普政府計劃加速天然氣與核電發展。但專家警告,這些項目需耗時數年,因為美國目前沒有新建大型核電站,其建設周期超十年,且全球燃氣輪機訂單積壓導致單座天然氣電廠建設周期達五年之久。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主任傑森·博爾多夫強調:「經歷二十年電力需求停滯期后,我們突然面臨巨大用電缺口。其他國家正快速創新,若美國無法擴充電網容量,企業將被迫另尋出路。」
美國智庫「能源創新」分析顯示,參議院版本的「大而美」法案,將導致美國未來十年新增發電量減少344吉瓦,這相當於全美近半數家庭用電需求。該版本已經完好無損地在眾議院表決通過。根據法案,2026年6月底前未動工的大型風能、太陽能項目將無法享受關鍵税收優惠。
「能源創新」稱,數千個已宣佈但未啟動的項目涉及五千億美元計劃投資,如今這些項目不知能否趕在截止日前動工。這不僅威脅美國AI企業發展,更將衝擊製造業電力供應,推高居民用電成本。
該預測基於税收抵免取消將抬高開發成本的邏輯,認為這將迫使風能和太陽能運營商提價,最終危及項目可行性;所估計的344千兆瓦的新能源損失,是基於到2035年太陽能和風能開發下降50%的假設。
特朗普政府對此類警告不屑一顧。特朗普曾稱,清潔能源税收抵免是「騙局」,指責風能和太陽能設施破壞景觀。美國能源部長克里斯·賴特更將可再生能源稱為電網「寄生蟲」,認為其威脅系統穩定性。特朗普政府堅稱,即便電池技術進步,風光發電的間歇性無法滿足AI數據中心的持續用電需求。
另一邊,美國科技企業及其行業協會則警告道,取消清潔能源税收優惠,將削弱美國在AI領域與中國競爭的能力,並可能導致電價飆升。由美國科技公司領導的行業組織「數據中心聯盟」和「清潔能源買家協會」都警告立法者,這些税收抵免對本土AI發展至關重要。
美國大型清潔能源開發商Eolian首席執行官亞倫·祖巴蒂表示,若項目能快速啟動,「美國尚有希望將數據中心留在本土而非流失至中東」。但他坦言,法案已鞏固中國優勢。
「我的歐洲同行普遍認為,未來十年誰將成為(AI)主導性的超級大國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祖巴蒂稱,「現在的AI主導地位取決於誰擁有最多的電力。美國電力產能若僅依賴新建天然氣、煤炭與核電站,根本無力滿足需求增長。」
美國聯邦監管機構指出,為滿足AI及其他產業需求,到2035年美國需新增相當於加州、得州與紐約州總和的發電容量。
有行業官員透露,沙特、卡塔爾等國正以充沛廉價的可再生能源與天然氣電力吸引美國AI項目落户。博爾多夫警告,將關鍵AI基礎設施置於地緣政治動盪區域,「不符合美國國安利益,也不利於經濟發展」。
美國清潔電力協會首席執行官傑森·格魯梅特表示,在美國,許多企業對清潔能源政策急轉彎感到心寒,因此,當政府鼓勵投資天然氣電廠時,企業則擔憂下屆政府可能再次轉向。他説:「能源行業各領域都害怕四年后投資遭新政打壓。我們需要具有延續性的能源政策。」
在法案通過前,美國太陽能產業已在哀號,該產業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另據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報道,在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對進口太陽能板加徵關稅后,多家企業啟動或宣佈了在美建廠計劃,重振了這個當時已幾近消亡的製造業。拜登政府時期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對該產業提供慷慨税收抵免,進一步加速了產業復甦。
但如今,隨着「大而美」法案闖關通過,清潔能源税收優惠將在2027年底前逐步取消。美國太陽能製造商擔憂:這場初現曙光的復興可能戛然而止,太陽能板生產主導權將徹底「旁落」中國。
「這會導致企業倒閉,很多人失業,」代表15家企業和6100名產業工人的美國太陽能製造商聯盟執行董事邁克·卡爾警告道,「整個產業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卡爾指出,此刻取消優惠將瓦解特朗普政府所謂「從中國奪回製造業」的戰略。當前,中國不僅主導太陽能板生產,還掌控着電動車鋰電池等清潔能源技術命脈。他説,倒退將是一個悲劇。他説:「我們一直在告訴參議員,從2027年開始,整個產業將拱手讓給中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