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4 18:41
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日,伽馬數據發佈了《中國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報告2025》。報告指出,中國遊戲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要性持續提升。因此,報告從中國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背景和發展路徑開始,重點分析了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的產業佈局領域和產品應用方向,並介紹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性遊戲企業案例。
報告研究顯示:
2021年至2024年遊戲市場增量不足300億元,需要新質生產力賦能內生式發展
流水TOP100遊戲平均運營時長達7年,新品整體活力有待提升
頭部企業研發端投入超千億元,降本增效需求顯著
人工智能、引擎開發和XR技術成為企業加大技術佈局主要領域
頭部新遊中,有技術亮點新品數量佔比40%,流水佔比達到52.5%
多平臺技術、引擎技術、AI技術、雲遊戲技術成新質生產力重點佈局方向
AI、遊戲引擎等頂尖技術人才儲備不足,人才培養成新質生產力發展難點
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背景
遊戲產業承擔文化交流、科技創新使命 新質生產力迎來全新發展階段
當前,中國遊戲產業的發展意義與路徑已經產生變化。在文化交流與科技創新的雙重使命疊加下,新質生產力成為遊戲產業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各地遊戲產業政策鼓勵圍繞新質生產力關鍵要素佈局,強化科技創新能力,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在政策層面迎來全新發展階段。
產業需要為下一階段增長蓄能 新質生產力發展有望驅動增長
近年來,中國遊戲市場規模發展穩中有升,但2021年至2024年遊戲市場增量不足300億元。現階段缺乏持續推動產業大幅增長的外部動力,下一階段發展需積蓄新動能。因此,內生式發展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未來需要圍繞產品創新、多終端精品開發、研發提效、全球化拓展等展開佈局,新質生產力將在相關領域發揮有效作用。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推動產品創新 突破產品格局固化態勢
當前,中國遊戲市場頭部產品格局呈現出逐漸固化的態勢。2024年,流水TOP100遊戲產品平均運營時長已達7年,而新品整體活力有待提升。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聚焦移動遊戲市場,雖然2023、2024連續兩年新品流水佔比維持在較高水平,但2025年上半年TOP100產品中新品流水佔比僅為5.2%,新品表現全年承壓。在玩法類型高度成熟的市場背景下,需要依賴技術發展推動產品品質、玩法創新等層面的持續突破,強調新品差異化的特性,進而推動遊戲市場增長。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推動精品化拓展 強化主機端、多平臺等精品領域供給
推動技術升級是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價值,也是實現產業精品化發展目標的基礎。遊戲產業核心技術(如引擎技術、雲遊戲技術等)的突破,也意味着中國遊戲產業有能力拓展主機端、多平臺等更多領域,而相關領域是遊戲產業重要的精品供給來源。現階段,我國遊戲產業精品化發展策略已初見成效,在版號發放常態化的趨勢下,精品供給穩定,產品多平臺持續發展。未來,隨着技術進一步發展,有望推動更多領域精品化拓展。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賦能研發提效 提升企業研發端投入產出比
近年來,中國遊戲企業運營成本壓力持續上漲,主要上市遊戲企業研發投入穩定在千億元以上。企業採取相應手段降本增效,但根本性問題並未解決,同時產品競爭加劇也使得研發端工作內容持續增加。因此在人員減少、內容產出增加的背景下,需要新質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在技術助力下促進研發效率,進而提升企業的投入產出比。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助力全球性拓展 挖掘新的破局增長點
中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市場收入近年維持整體相對穩定,但缺乏進一步快速增長的動能。而移動遊戲作為中國在全球佔據優勢的細分領域,整體佔有率已處於較高水平。中國遊戲產業想要持續在全球發展,必須破局挖掘新的增長點。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有效推動研發實力進步,為中國遊戲產業全球性拓展奠定產品優勢。同時,隨着產品質量的提升,中國遊戲企業也有望在主機、單機、客户端等全球性重要細分領域持續發力。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佈局狀況
產業佈局:加速技術革新 以技術進步驅動市場競爭力突圍
相比於2024年,人工智能、引擎開發和XR技術已成為企業加大技術佈局的主要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已深度滲透到遊戲設計開發、用户行為分析及運營策略優化等關鍵環節,顯著提升工作效率,獲得廣泛認可。遊戲引擎則作為遊戲產業核心技術領域,企業通過自主研發、第三方合作及開源框架的定製化改進等多種方式持續強化技術實力,同時企業積極引入前沿引擎技術,並積累引擎使用的技術經驗。在交互體驗創新方面,XR技術正推動遊戲企業探索更為多元化的內容形態和交互方式。整體來看,遊戲企業正通過持續加大的技術投入,系統性地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服務質量,以此構建和鞏固市場競爭優勢。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 注:1.TOP50遊戲企業為2024年遊戲收入位居前50的遊戲企業,下同。
2.企業佈局狀況為公開對外披露或報道的佈局,下同。
產業佈局:AIGC加速滲透 企業多路徑佈局擁抱技術變革
遊戲產業已成為AIGC技術落地的重要領域。從TOP50遊戲企業的佈局趨勢來看,AIGC的應用正加速滲透至產業各環節。隨着AI技術能力的持續突破,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採用AI驅動的虛擬內容生產方案,提升美術資源和遊戲內容的創作效率。同時,自研AI模型企業數量明顯增長,反映出產業對掌握核心AI技術的高度重視。部分企業則選擇通過接入DeepSeek等第三方大模型的方式,研發適合企業自身的定製化AI模型,快速提升AI運用能力。這一系列佈局變化,既體現了遊戲產業對AIGC價值的深度認可,也展現了企業積極擁抱技術變革的戰略選擇。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產品應用:新遊強化重要技術融合運用 多維創新重塑遊戲產品體驗
伽馬數據基於產業觀察發現,遊戲企業近年在全新產品中,重要新型技術應用頻率較高,技術進步正推動遊戲體驗全面革新。報告選取近五年流水TOP50新遊作為研究對象,發現40%新品均有顯著的技術進步與創新環節,相關產品流水佔比達到52.5%。引擎、AI、多平臺和雲技術的融合應用,正在推動遊戲產品向更高質量、更豐富維度的方向發展。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 注:1.2020-2024年流水TOP50新遊指在這一時間段上線、且五年累計流水進入TOP50的遊戲產品,本章節所提及新遊均為這一概念。
2.重要技術領域佈局指產品在研發端重點投入或創新的技術佈局,僅簡單採用相關技術不列入佈局範疇,下同。
產品應用:多平臺技術產品市場規模超千億元 破壁跨端拓市場增效益
據伽馬數據監測,多平臺技術產品整體市場規模已超千億元,TOP50新品中,7款產品在多平臺技術深入佈局,流水佔比約三成。多平臺技術的應用已成為全球遊戲產業的重要趨勢,這一趨勢的興起得益於多端數據互通模式的成功實踐,通過打破平臺壁壘,遊戲企業能夠覆蓋手遊、PC、主機等不同偏好的用户羣體,同時讓用户自由切換設備,顯著提升用户黏性和在線時長。多平臺技術已成為頭部廠商構築競爭壁壘的核心抓手,其本質是通過技術普惠實現用户體驗與商業價值的雙重躍遷。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產品應用:引擎技術成產品核心競爭力 助推中國遊戲產業精品化進程提速
TOP50新品中,在引擎技術層面有着重大創新與成熟應用的新品數量有8款,流水佔比約兩成。現階段,國內外遊戲企業所採用的引擎均以Unity和Unreal Engine(UE)為主流,如《黑神話:悟空》的精美畫面效果正是得益於最新UE5引擎技術支持。部分企業則根據自身產品開發需求,自主研發遊戲引擎或對現有成熟引擎進行深度定製與修改。例如,網易自研的Blazing Night引擎,就為《逆水寒》手遊賦予了主機級別的畫面美術表現。可以預見,隨着中國在遊戲引擎技術研究與應用能力上的不斷精進與提升,中國遊戲產業邁向精品化的步伐將進一步加速。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產品應用:雲遊戲打破硬件限制成吸引用户關鍵 但僅5款新品有重大創新
流水TOP50新品中,在雲技術層面有重大創新的產品有5款,流水佔比超三成。雲遊戲核心優勢在於,能夠突破傳統遊戲硬件限制,化解下載安裝難題,為用户免去高昂的硬件成本,提供「即點即玩」的便捷體驗。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許多產品佈局了雲遊戲領域,但在雲技術層面並未有較大突破,導致用户體驗不佳,僅有少數產品實現了真正的技術創新。在實踐層面,米哈遊作為雲遊戲領域成熟佈局者,憑藉《原神》和《崩壞:星穹鐵道》兩款遊戲,實現了雲遊戲版本闖入暢銷榜前十的佳績,也充分驗證了雲遊戲市場的巨大潛力,其技術投入也需要重點關注。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產品應用:AI技術多維度賦能遊戲產業 同步提升開發效率與遊戲內品質
流水TOP50新品中,對於AI技術重點運用的產品達到8款,流水佔比低於兩成,主要由於AI技術在遊戲領域大規模應用的時間尚短。而AI技術對遊戲產品的創新的推動作用已較為顯著,目前已有不少遊戲積極將AI技術融入其中並取得顯著成效。例如《蛋仔派對》《三國:謀定天下》等,但深度引入AI內容的遊戲尚屬少數,這可能與技術實現的難度以及AI與遊戲內容的契合度有關。但AI對於遊戲產業的持續影響,已不侷限於研發端,在互動玩法、UGC內容等多個領域都在持續拓展。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遊戲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實踐
新質生產力代表企業
在新質生產力發展層面,越來越多遊戲企業展開了實質佈局,並取得了突出成果。如研發端降本增效的成果愈發突出、多元業務間的聯動持續強化、為其他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更完善解決方案等,在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部分企業的創新思路值得深入觀察與學習。
世紀華通
探索「遊戲+AI」更深層次融合 推進前沿技術突破發展
世紀華通以技術為發展根本,在PC端遊、移動遊戲、主機遊戲、雲遊戲以及AI、VR、AR、MR等前沿技術應用領域多點佈局。經過多年積累,世紀華通已構建起堅實的研發體系與深厚的技術儲備,尤其在自主引擎研發及商業引擎應用等核心技術上,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與研發基礎。近年來,世紀華通持續圍繞新質生產力佈局,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在人工智能方面,世紀華通已將AI技術全面融入遊戲研發、運營全流程,不僅大幅提升了美術創作等批量生產環節的效率,也在代碼研發、智能客服、質量檢測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全面優化了遊戲品質與運營效能。2025年,世紀華通進一步探索AI技術與遊戲的深度融合,在公司內部開啟「Idea-X計劃」(創新小遊戲DEMO設計大賽),全方位加速AI原生遊戲的探索。值得注意的是,世紀華通還發起了面向全球的「數龍杯」全球AI遊戲及應用大賽,全方位推進AI技術在遊戲開發及多領域應用的突破性發展。
AI工具賦能遊戲研運全流程
提質增效:盛趣遊戲自研「藝術資產及AIGC創作管理平臺」,批量生產環節效率提升60-80%。點點互動《無盡冬日》逐步形成「AI生成+人工精修」的協同生產模式。
質量管控:推出AI自動雲測平臺,可在3-5天的測試周期內提供3-5萬樣本測試數據,並且將AI測試系統與腦科學研究結合研發"腦語評測"項目,可通過腦機接口分析用户情緒數據。
智能NPC:《傳奇世界》接入DeepSeek大模型,推出智能NPC「玄玄老人」,將應用於其他產品。
智能客服:藉助大語言模型,結合RAG技術、本地問答庫,配合自主研發算法,推出數字人「小趣」。
協同辦公:盛趣遊戲已全場景部署DeepSeek-R1大模型,在遊戲研發和非技術部門均實現高效協同。
數龍杯」全球AI遊戲及應用創新大賽
世紀華通發起「數龍杯」全球AI遊戲及應用創新大賽,獲得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等行業協會的指導,並集結新聞媒體、創投基金會等多元力量支持,還與ChinaJoy達成了戰略合作,將有效推動技術創新突破,為行業發掘優秀的AI人才及團隊,並促進產業鏈各方交流,推動AI產業生態繁榮,進而促進AI技術更深度滲透遊戲研發,更全面介入應用場景,加速AI技術在互動娛樂乃至更多行業的普及。
打造全產業鏈AI生態體系 探索多領域技術協同應用
世紀華通在積極拓展「遊戲+AI」應用場景的同時,人工智能雲數據業務已向AI+IDC轉型升級,逐步搭建起覆蓋基礎設施建設、遊戲生態與跨行業賦能的完整AI生態體系。目前,世紀華通已在長三角和珠三角打造大型算力集羣,其中深度參與並投資了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及生態產業園區項目,為自身構建起堅實的算力基礎,並計劃依託兩大算力樞紐的規模效應與技術優勢,構建「算力+」創新賦能平臺,為AI遊戲研發、智能內容生成、產業數字化轉型等創新業務提供全產業鏈算力綜合服務。在產業應用層面,世紀華通孵化的生態企業艾豚科技以「AI+產業」為切入點,在紡織、畜牧等多個傳統行業推出了具備實際應用價值的解決方案。2025年,全新子品牌「數龍AI」的啟動,標誌着世紀華通在AI領域的戰略佈局邁入了新階段。隨着AIDC業務的深入推進,將為世紀華通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與此同時,在VR/AR等前沿科技領域,世紀華通也着保持積極推進的態勢,不斷向上下游探索延伸佈局,並致力於探索大數據、軟硬件等底層技術革新,以實現全鏈路的技術輸出和多領域技術協同。總體來看,世紀華通持續加大對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區塊鏈等創新領域的資源投入,着力深化在前沿科技領域的佈局,擁抱技術升級,加快數字生產力高質量發展。
三七互娛
以自研遊戲行業大模型為底座 升級構建全鏈路AI賦能生態
三七互娛前瞻性多點佈局新質生產力,從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工具研發到AI能力體系持續升級,目前已成功構建起以其自研行業大模型為主的全鏈路AI賦能生態,顯著提升了遊戲研發與運營的工業化水平。三七互娛自研的行業大模型「小七」,整合了覆蓋美術、投放、客服、運營、技術等維度的40余種AI能力,並以此為基礎將原有的數智化產品矩陣全面智能升級。在業務應用層,已實現 AI-多模態類、AI-文本類、AI-綜合類等各種內容形態的智能化生產與應用。在研發環節中,可通過AI算法升級動作捕捉,優化AI平衡性測試,提升2D遊戲美術效率,以及AI Agent輔助遊戲策劃等。在通用辦公領域,基於「小七」大模型的內部人工智能助手已深入員工日常工作場景,有效提升了整體工作效率,並促使各業務環節工作流得到重塑。通過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遊戲業務的深度融合,三七互娛不僅推動了遊戲生產管線的革新,還嘗試挖掘驅動遊戲創新的潛力,在AI輔助遊戲立項、AI全要素生成遊戲、AI遊戲家園通用解決方案開發等前沿領域持續積累經驗。目前,三七互娛不斷進行技術驗證與能力沉澱,着力夯實未來商業化產品落地的能力基礎,探索AI與遊戲內容的深度融合路徑,聚焦AI在提升產品遊戲性、增強互動體驗方面的可能性,全面發展新質生產力,驅動遊戲產業高質量發展。
AI重塑遊戲管線提質增效
AI對美術資產的利用與管理參與率突破70%,客服、翻譯及UGC等文本類場景達到80%甚至90%以上,代碼生成效率呈現指數級增長;發行環節公司AI技術輔助生成的2D美術資產佔比已超過80%;AI-3D輔助資產生成佔比超過30%;AI深度參與生成的廣告素材視頻佔比已超過70%;AI投放和AI數據分析等綜合類應用也逐步落地。
AI驅動遊戲創新探索
結合AI技術提升產品立項及版本運營更新效率;
在AI全要素生成遊戲基礎上,探索依據用户偏好構建非線性遊戲進程的新體驗;
探索遊戲與UGC創作融合路徑,進行智能NPC與AI遊戲家園等創新玩法研發。
以AI技術為核心驅動力 佈局泛文娛及都市消費領域
三七互娛不僅在覈心遊戲業務領域,持續深化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的應用場景,也積極探索「遊戲+文旅」「遊戲+消費」等跨界融合,並與中山大學等知名高校共建產學研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另一方面,三七互娛還通過科技投資的方式,逐步打通「算力基礎設施—大模型算法—AI應用」的產業鏈佈局,推動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助力新質生產力產業鏈全面發展,構建共贏生態體系。目前,三七互娛已直接或間接投資智譜華章、百川智能、月之暗面、硅心科技、深言科技等多家企業,通過AGI佈局推動企業AI技術創新,激發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遊族網絡
構建全鏈路AI賦能體系 探索前沿技術創新應用
遊族網絡持續推進前沿技術在遊戲領域全鏈路的創新實踐,並在研發、發行、運營等關鍵環節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研發方面,遊族網絡着力夯實研發基礎,搭建集成式AI平臺,賦能遊戲生產管線,不斷推進美術資產生產、代碼生成、TTS語音生成、本地化翻譯等多個領域的生產自動化、標準化、規模化,提高遊戲研發體系工業化水平。發行方面,遊族網絡致力於提升終端適配能力、多樣化發行能力,運用大數據、AI等先進技術,更創新實現發行全環節的AI工具產品化,實現從版本發佈、平臺接入、市場推廣、等發行全流程的工具化覆蓋,有效提升了「一個版本、全球發行」的經營效率,同時,AI技術已深度應用於活動運營、素材生成等環節,並在智能NPC領域開展創新實踐,有效增強了玩家的沉浸感和成就感,長線精細化運營水平持續提升。遊族網絡還推出了首款AI玩伴產品「小遊醬」,多維度提升玩家娛樂體驗,體現了遊族網絡對於遊戲價值外延和AI技術創新的持續探索。此外,遊族網絡還構建了智能BI、翻譯平臺、內容風控、智能運維和自動化測試五大AI工具矩陣,全面賦能遊戲研運全流程。
立足產業強化AI佈局 縱深推進行業生態建設
遊族網絡基於其AI創新院下設的「智子實驗室」和「紅岸實驗室」,分別聚焦「AIGC」和「AI賦能遊戲全球化」兩大方向進行突破,不僅在全球化遊戲研發與發行業務上產生了顯著提質增效作用,還積極探索AI與UGC內容生態、社交互動等多領域的技術融合,並取得了一定進展。與此同時,遊族網絡注重外部協同,通過與知名企業及高校開展合作,積極參與行業共建,不斷強化AI技術在遊戲產業中的融合應用,並縱深推進行業生態建設。例如,與火山引擎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文娛產業AI大模型技術的應用前景;與人民創投、中科曙光聯合發起「新質生產力數字化創新聯盟」,為相關政策與行業標準的制定貢獻力量;還攜手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發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大模型計劃」;通過自建AI創新院、深化產學研合作等多種方式,遊族網絡持續拓展其在AI賦能互動娛樂產業方面的戰略佈局,突破自身發展框架,聚焦科技創新及產業可持續發展,為推動AI產業的整體進步貢獻力量。
企業合作
2024年7月,遊族網絡與火山引擎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以雲計算和AI大模型技術為底座,以AI賦能文化娛樂產業為方向開展相關技術研究及應用實踐,共同探索AI在遊戲行業的創新應用,開拓文娛產業未來發展新範式。
軟硬件基建
2024年7月,遊族網絡與同濟大學、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共同發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大模型計劃」,着力打造人工智能標杆應用場景的建設主體,重點推動人工智能在各方面的場景應用,助推產業數字化進程,並加快人工智能和雲計算、大模型技術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為「數智化虛實融合」提供了技術支撐,優化完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行業共建
2024年5月,遊族網絡與人民創投、中科曙光聯合發起「新質生產力數字化創新聯盟」,致力於推進數字技術創新與融合,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相關政策與行業標準制定。通過整合優質企業、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等各方力量,逐步在數字經濟領域形成一個緊密連接、高效協同、有機統一的創新生態。
中手遊
深化AI技術在研運全流程的應用 降本增效作用顯著
中手遊(CMGE)沿用其在遊戲技術研究與應用方面的成熟方法論,積極探索AIGC技術革新的實際應用價值,在遊戲研發、內容創作及運營管理等多個環節實現降本增效。特別是在美術製作、文案創作、NPC行為生成及測試優化等具體方面,AIGC技術的應用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時有效提升了研發效率。從年報數據來看,大規模引入AIGC技術后,中手遊2023年的研發開支相比於2022年減少了近30%至人民幣3.7億元。2024年,中手遊進一步通過組織架構優化和AIGC技術的深度整合,使得研發支出同比大幅下降34.0%,達到人民幣2.4億元。同時,中手遊通過火山引擎「豆包大模型」深入合作,以及DeepSeek模型全面部署,強化自身的AI戰略佈局。中手遊持續探索利用AI技術提高遊戲開發效率、豐富遊戲內容,並致力於開拓大模型在遊戲領域的應用場景和創新玩法。未來,隨着中手遊繼續圍繞「AI+遊戲」和「AI+遊戲開發與運營」展開戰略佈局,將AI技術更廣泛應用於遊戲開發運營的各個環節,並推動加速大模型在遊戲行業的創新應用,有望進一步提升遊戲體驗、降低開發成本、提高運營效率,逐步進入其AI戰略投入的回報期。
數據來源:企業財報
中手遊引入AI技術(部分)
2024年9月,中手遊通過引入「豆包」大模型能力,搭建豐富的AI玩法,打造具有長期記憶和成長能力的AI NPC,並以成熟的RAG技術進一步提升模型的推理效果,優化AI遊戲內容表現。此前,中手遊以先后與字節跳動旗下巨量引擎、朝夕光年和火山引擎分別在營銷推廣、遊戲、技術、IP衍生品等業務方面達成合作,並在2021年與火山引擎確立戰略合作關係。此次,中手遊全面接入火山引擎技術與解決方案,將能夠以大模型能力加速遊戲構建、為玩家提供更優質的遊戲內容。
2025年2月,中手遊宣佈已完成DeepSeek模型部署,並利用AI技術對動態交互系統和開放世界玩法進行升級,計劃推出包括AI角色NPC、AI御靈NPC、AI卡角交互和AI靈寵等一系列創新玩法。未來,遊戲中的NPC將擁有更復雜的行為邏輯與互動能力,能夠依據玩家的行為、情緒以及遊戲環境的變化做出個性化的反應,將進一步提升遊戲自由度和豐富度。
IP生態價值持續釋放 加強技術創新開發第二增長曲線
中手遊近年來通過深化IP生態佈局、強化技術創新,持續釋放全球化精品IP的商業價值,並積極開拓創新小遊戲等新興領域,構建第二增長曲線。在IP生態運營方面,中手遊圍繞經典IP構建了涵蓋遊戲、影視、動漫、衍生品及實景娛樂的全產業鏈佈局,並通過引入AI、XR等新質生產力,力求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的遊戲產品體驗,創新性探索虛實融合商業業態。同時,中手遊秉持開放合作策略,與產業鏈夥伴資源共享,共同探索前沿技術應用。例如,中手遊通過與騰訊先鋒雲遊戲合作,致力於推動移動端、PC端、雲端、主機端、VR(虛擬現實)端等跨平臺遊戲體驗,還計劃將更多經典IP、遊戲內容以XR形式再現。另一方面,中手遊近年來在小遊戲領域開闢了新的增長點,也在積極探索AI原生遊戲,嘗試由AI自主生成關卡和內容的小遊戲產品,為未來遊戲形態創新奠定基礎。未來,中手遊有望憑藉IP儲備和技術積累,在全球化IP遊戲、創新小遊戲及AI驅動的新業務領域實現突破,推動業績重回增長軌道。
小遊戲層面,中手遊嘗試由AI自助生成內容與關卡,有望提升其小遊戲開發效率,同時,中手遊AIGC相關層面的積累,有望持續作用小遊戲測試、市場營銷等多個領域。
中手遊小遊戲成績:
2025年1月上線的《春秋玄奇》,上線2個月累計流水過億,在微信遊戲暢銷榜上從24位上升至最高第9位;
《消個錘子》上線后,衝上微信遊戲暢銷榜第32位,同時名列塔防三合消除品類遊戲TOP1。遊戲取得付費次留達75%、付費7日留存率高達45%的表現;
《主公別跑》在多個月份流水超千萬元;
過往年度上線的小遊戲《凌雪戰紀》和《全民槍神:邊境王者》等多款小遊戲,有效擴充了中手遊輕度遊戲玩家羣體數量,提升了新增用户及活躍用户規模。
盛天網絡
持續推動新質生產力在遊戲、社交、出海等領域發展 深入佈局數實融合
盛天網絡依託「平臺+內容+服務」的生態,2021年開始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入研究與應用探索,2022年戰略佈局XR元宇宙,2023年成立AI創新實驗室,2024年持續引入新質生產力要素,深化在遊戲社交、遊戲服務、遊戲內容的產業佈局。在遊戲業務方面,盛天網絡近期實現了大模型的遊戲原生應用落地,並通過自研AI平臺能力進一步賦能 AI 遊戲和遊戲社交場景,在虛擬陪伴、遊戲內容生成、玩家行為分析、智能客服等多個領域展開多項嘗試。在社交業務方面,盛天網絡旗下擁有融入「AI+社交」生態的「帶帶電競APP」以及2023年推出的AI原生音樂社交APP「給麥」。此外,還在AI虛擬社交、AI虛擬人角色伴聊、AI 虛擬人分身創建等創新玩法上擁有相關技術儲備,並持續探索多模態大模型在此類應用中的多種可性能。在場景業務方面,盛天網絡旗下隨樂遊雲遊戲平臺深度融入XR 領域,先后與理想汽車、蔚來汽車、嵐圖汽車等達成合作,持續探索智能座艙等多場景入口。2024年,盛天網絡簽約騰訊遊戲人生戰略合作伙伴,將進一步通過平臺服務搭載優質內容的方式,致力於打通線上與線下場景,進一步推動數實融合。2025年,盛天網絡還強化了出海佈局:通過雲遊戲技術實現多端適配、利用Al技術優化海外發行效率;重點開發一款Al社交出海產品,以技術賦能內容,探索泛娛樂出海。
以AI戰略為發展核心 打造全層次覆蓋的泛娛樂平臺
盛天網絡持續推進AI戰略,致力於打造應用層、模型層、基建層全覆蓋的AI泛娛樂平臺。在應用層,已在遊戲、社交、場景等核心業務領域實現了AI技術的探索與應用落地,同時在公司內部推出了一系列AIGC課程,覆蓋大模型原理、Prompt工程、美術設計、編程測試等方面,鼓勵員工利用AI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在模型層,盛天網絡自主研發的VRACE AI平臺集成了多項前沿技術,能夠為遊戲、社交等核心業務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支持。其中,代號為敦煌的AI美術集羣整合了文本到圖像生成、圖像上色優化、風格轉換等多項功能;代號為八音的AI語音集羣具備強大的語音識別、語音合成、音色克隆能力;代號為星雲的AI文本集羣可通過多模態融合技術理解畫面、聲音等多種輸入形式並實時生成高質量的文本內容。此外,盛天網絡已接入DeepSeek相關能力,結合VRACE AI平臺覆蓋美術創作、語音交互、敍事生成全流程的娛樂行業垂直解決方案,可進一步賦能AI遊戲和遊戲社交場景。
在基建層,盛天網絡自主研發了專注於遊戲與社交服務領域的雲計算平臺「盛天雲」,通過自建雲與算力體系的差異化佈局,為各項業務提供了全鏈路的技術支撐。盛天網絡通過在AI領域的系統性佈局,積極培育和運用新質生產力,不僅推動了自身業務的轉型升級,也為泛娛樂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洞察
硬件設備能力制約高端技術應用與普及 需尋找替代思路或強化產業鏈影響力
中國遊戲產業技術水平的發展,往往是圍繞軟件層面展開佈局,對遊戲產品質量產生決定性影響,然而可能存在硬件設備難以承載創新成果的風險。例如,遊戲畫面品質、操作體驗等層面的提升,對於設備的刷新率、網絡穩定性、電池性能等都提出了挑戰。現階段,部分用户體驗不佳的問題客觀存在,有賴於未來進一步解決,需尋找替代思路,或強化產業鏈影響力,與硬件設備企業尋求合作。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部分細分市場規模有限制約研發技術發展 全球市場突破難度加劇
在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對於頂尖平臺的戰略佈局顯得尤為關鍵。這意味着對於自身產品研發技術的進一步探索與檢驗,也有望拓展企業的研發能力上限。以主機遊戲領域為例,現階段中國國內主機遊戲市場規模較小,開發團隊數量有限,在全球範圍競爭力不足,也未能積累相應的研發力量。與此同時,全球主機遊戲市場的規模持續穩定在400億美元以上,具備廣闊市場空間。國內主機遊戲領域投入的缺乏,不僅限制了中國遊戲企業向全球市場的拓展,也對產業新興生產力的發展構成了制約。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AI、遊戲引擎等頂尖技術人才儲備不足 人才培養成新質生產力發展難點
人才是遊戲產業技術得以持續進步與發展的關鍵,但現階段遊戲產業也普遍存在頂尖技術人才缺乏的局面。以人工智能為例,現階段整個行業的主要崗位,都面臨着不同程度的人才缺乏狀況,如算法工程師、數據建模、深度學習等,而這也是遊戲產業發展AI過程中必須的人才。隨着AI人才供給不足,也將影響遊戲產業相關技術的發展進程。除AI外,能承擔主機、客户端大作的引擎技術人才,也呈現出缺乏的局面,且缺乏項目的歷練與成熟的培養機制。因此,人才培養也將成為遊戲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難點,未來需要進一步解決。
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統計時間:2024年2月—2025年1月)
注:TSI=需求崗位數/求職人數,反映人才緊缺程度
TSI>1:人才供不應求 TSI<1:人才供大於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