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4 13:40
原標題:2025 年上半年 AI 教育智能硬件:技術迭代與生態重構的破局之戰
2025 年上半年,國內 AI 教育智能硬件市場在技術迭代與需求升級的雙重驅動下,呈現出創新活力。從高途、學而思等教育公司的硬件升級迭代,到有道、湯姆貓等科技企業的場景化突破,再到壁仞科技、華為等底層技術提供商的生態共建,整個行業正在經歷從單一工具向智能生態的躍遷。
技術破壁:大模型重構教育硬件底層邏輯
AI 大模型的深度應用成為 2025 年上半年教育硬件行業最顯著的技術特徵。與 2024 年以軟件接入為主的模式不同,今年上半年各大廠商紛紛將大模型能力融入硬件底層,實現從 「功能疊加」 到 「智能原生」 的轉變。
高途公司在 2 月發佈的公考過考 Pad 是這一趨勢的典型代表。該產品基於華為擎雲 AI C5e(第 2 代)硬件平臺,深度整合 HarmonyOS 操作系統與高途自研的智學過考系統,實現 「數據驅動進化」。據高途聯合創始人羅斌介紹,過考 Pad 的差異化競爭力在於 「教育 DNA 植入」,其內置的 「名師資源庫 + 智學過考系統」 構建了從目標定製、實時答疑到薄弱項追蹤的完整學習閉環,學員使用數據可實時反哺教研優化,形成 「越用越懂你」 的智能進化路徑。這種將教育場景數據與大模型訓練深度結合的模式,打破了傳統硬件 「工具化」 的侷限。
學而思則在 2 月與 6 月兩次升級智能硬件產品線,其學習機與學練機全面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並自研九章大模型形成雙核驅動。學而思智能學習負責人趙璞錚強調,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學習機已從 「知識載體」 升級為 「能力培養工具」。新增的 26 萬道同步練習不僅注重生活化背景設計,更通過大模型分析構建 「考頻 - 難度」 矩陣,幫助學生用有限時間獲取核心分數。值得注意的是,學而思在 6 月發佈的 P、S、T 三大系列學習機中,首次引入 「過濾學」 和 「過濾練」 功能,通過大模型驅動的知識圖譜自動生成課程思維導圖,智能篩選未掌握題目,以提升學習效率。
有道在 2 月推出的 SpaceOne 詞典筆則開創了 「AI 原生學習硬件」 的新形態。作為國內*出廠搭載 DeepSeek-R1 深度思考模型的硬件產品,其 「有道小 P」 功能可實現全學段、全科、全題型互動式答疑精講。在實際測試中,SpaceOne 對高中數學等比數列問題的深度思考過程展示了大模型的推理能力,而針對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題目的拆解解析,則體現了其邏輯思維培養的優勢。其 3.6cm 超寬筆頭掃描、800 萬像素 AI 攝像頭拍題等硬件創新,配合 DeepSeek 的多輪交互問答,力求初步實現 「超越真人老師的答疑輔導體驗」。
產品創新:場景細分驅動硬件形態多元化
2025 年上半年,AI 教育硬件的產品創新呈現出明顯的場景細分特徵,從傳統的學習機、詞典筆向更多元的形態拓展,覆蓋從 K12 到職業教育、從學習工具到情感陪伴的全場景需求。
在 K12 領域,讀書郎與萌酷寶在 2 月聯合推出的智慧星 AI 學習桌代表了一種創新方向 —— 將 8 英寸屏幕集成到學習桌中,通過 「桌燈一體」 設計與 AI 智能感光技術,實現護眼、伴學、陪伴三大功能融合。其語音助手 「小郎小郎」 支持 DeepSeek 大模型,可實現指尖即點即查、拍照答疑等功能,覆蓋學前到小學階段的學習需求。
面向成人與職業學習場景的教育硬件在上半年迎來增長。高途在 6 月升級其考研 Pad ,基於華為硬件平臺,新增智能批改和學習診斷功能,通過 AI 技術一鍵糾錯並生成月度學情報告。中公教育在 6 月推出的 AI 就業學習機則聚焦 「職業選擇 - 能力提升 - 達成就業」 全鏈條,其核心交互助手 「小鹿老師」 可輔助完成職業測評、崗位規劃等環節,整合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招考等 8 大類就業方向的課程資源,並提供 AI 申論批改、AI 人崗匹配等智能工具。正保會計網校的財會學習機則依託自研財税大模型與 DeepSeek 雙核驅動,內置 8 大財會黃金證書課程與 15 萬 + 題庫,通過 「AI 導師 + 人工」 雙模式答疑,將學習效率提升 30%-50%。
情感陪伴類硬件成為上半年最受關注的創新賽道之一。湯姆貓在 2024 年底試發行的 AI 語音情感陪伴機器人於 2025 年上半年全面鋪開。其在 6 月宣佈與宇樹科技機器狗實現語音控制功能協同,探索集語音交互、運動能力於一體的陪伴機器人應用場景。AI陪伴硬件初創公司珞博智能,獲得知名風投上影、金沙江等數千萬投資,其 AI 養成系潮玩 「芙崽 Fuzozo」 瞄準 Z 世代情感需求,通過 「性格演化」 和 「長期記憶」 技術,打造毛絨包掛形態的陪伴產品,支持 「碰一碰」 社交裂變,展現出潮玩與 AI 融合的新可能。「芙崽Fuzozo」於2025年3月巴塞羅那電子消費展上發佈,6月份正式投入市場銷售。
生態共建:軟硬協同與跨界融合的商業探索
2025 年上半年,AI 教育智能硬件行業的競爭已從單一產品比拼升級為生態系統的較量,硬件廠商、教育機構、科技公司之間的跨界合作成為主旋律,形成了多種頗具創新性的生態共建模式。
「硬件廠商 + 教育機構」 的合作模式最為普遍。例如華為作為底層硬件技術提供商,上半年與高途、壁仞科技等多家教育企業展開深度合作。上文已提到的高途過考 Pad,基於華為擎雲 AI C5e(第 2 代)平板開發,利用 HarmonyOS 的開放定製能力實現學情跟蹤、錯題管理等功能;壁仞科技則聯合中興通訊、浙江大學等機構,推出國產算力支撐的智海 AI 教育一體機,集成 DeepSeek 課程體系與智海平臺,形成包含 AI 通識課、專業課、實踐實訓在內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其已在浙江大學示範應用。這種模式下,硬件廠商提供算力與底層技術支持,教育機構或學校負責內容與場景構建,實現優勢互補。
「教育 IP+AI 技術」 的跨界融合展現出活力。學而思旗下摩比品牌在 5 月聯合小豬佩奇 IP 舉辦線下快閃活動,其摩比思維機通過 「無屏學習機 + 點觸紙質卡片」 形式,結合小豬佩奇的 IP 影響力,打造 「玩中學」 的沉浸式場景。湯姆貓則依託 240 億次下載的 IP 基礎,將 「會説話的湯姆貓」 升級為 「會聊天的湯姆貓 AI 機器人」,通過 IP 人設強化情感連接,形成與大廠標準化產品的區隔。這種模式利用成熟 IP 的用户認知度降低產品教育成本,同時通過 AI 技術賦予 IP 新的交互能力,拓展商業變現路徑。
「技術平臺 + 行業應用」 的生態模式正在形成。DeepSeek 作為上半年最活躍的大模型技術提供商,已接入近十家頭部教育科技企業。除了前文提到的高途、學而思、有道,讀書郎萌酷寶聯合推出的智慧星 AI 學習桌、壁仞科技智海 AI 教育一體機等產品均以 DeepSeek 為核心技術支撐。這種 「通用大模型 + 行業垂類應用」 的模式,降低了中小廠商的技術門檻,加速了 AI 教育硬件的普及。
行業透視:增長動力與潛在挑戰的深度解析
儘管 2025 年上半年 AI 教育智能硬件市場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但深入分析可見,行業增長背后既有技術進步的推動,也面臨着市場競爭、用户習慣、技術倫理等多重挑戰。
從增長動力看,政策與需求的雙重驅動構成行業發展的核心邏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各地對教育科技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為 AI 教育硬件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消費需求的升級也為行業提供了廣闊空間,據市場預測,2025 年國內教育智能硬件將保持增長,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家長對孩子學習效率與護眼健康的雙重關注,推動學習機、護眼平板等產品需求增長;而 Z 世代與銀發羣體對情感陪伴的需求,則為 AI 陪伴機器人創造了新的市場空間。
技術進步帶來的體驗升級是另一個重要增長動力。大模型推理能力的提升,使教育硬件從 「答案提供」 轉向 「思維培養」,如有道 SpaceOne 對數學題的深度思考過程展示;多模態交互技術的發展,讓硬件具備更自然的人機互動能力,湯姆貓機器人的表情、動作與語音同步呈現;硬件工藝的進步,如華為智能眼鏡 2 的 27.6 克超輕機身、教育科技公司的學練機的類紙護眼屏,都顯著提升了用户體驗,推動產品滲透率提升。
然而,行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同質化嚴重,上半年發佈了多款新品,而目前教育職能硬件垂類的市場營收主要學習機、詞典筆等傳統品類,功能差異不大,較為依賴價格競爭。中公教育 AI 就業學習機與高途考研 Pad 在職業教育場景的競爭,教育科技公司與科技大廠、傳統硬件廠商等在 K12 學習機市場的角逐,都面臨着用户獲取成本高、市場份額難以突破的問題。
技術倫理與用户隱私問題逐漸凸顯。AI 教育硬件在收集學生學習數據的同時,如何確保數據安全成為行業共識。高途過考 Pad、學而思學習機等產品均強調數據加密與隱私保護,但隨着硬件功能擴展,如湯姆貓機器人的長期記憶、珞博智能芙崽的性格演化,用戶數據的使用邊界與倫理規範需要更清晰的界定。此外,AI 批改作文、智能推薦學習路徑等功能,如何避免過度依賴導致的學習能力退化,也是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用户習慣培養與市場教育仍需時間。儘管 AI 教育硬件功能日益豐富,但部分家長仍對 「屏幕學習」 存在抵觸,尤其是低齡兒童家長。讀書郎智慧星 AI 學習桌試圖通過 「學習桌 + 屏幕」 的形式緩解這一矛盾,但市場接受度仍需觀察。此外,職業教育硬件面臨着成人學習意願低、付費習慣尚未完全形成的挑戰,中公教育、正保會計網校等企業需要在產品設計中更注重學習動機激發與效果可視化。
下半年未來展望
展望 2025 年下半年,AI 教育智能硬件行業有望在技術創新與新品類的雙重機遇中迎來新發展階段,以下三大趨勢值得關注:
端側大模型的普及將重塑硬件架構。隨着邊緣計算技術的進步,AI 教育硬件將從 「雲端大模型 + 終端硬件」 的模式向 「端側大模型 + 輕量化硬件」 轉型。湯姆貓在 6 月透露的 「從雲端大模型向端側大模型演進」 計劃,壁仞科技智海 AI 教育一體機的本地化部署方案,都預示着端側算力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這一趨勢將帶來兩方面變革:一是硬件設計更注重算力集成,如華為智能眼鏡 2 搭載的高通驍龍 AR1 芯片;二是用户隱私保護得到強化,敏感數據無需上傳雲端即可處理。預計下半年將有更多廠商推出端側大模型加持的教育硬件產品。
場景融合與生態開放成為競爭關鍵。上半年出現的 「學習桌 + 平板」「詞典筆 + AI 助手」 等融合形態將進一步進化,形成跨場景的學習生態。學而思在 6 月發佈的 T 系列學習機已嘗試打破學習場景邊界,支持作業輔導、專注模式、探索模式等多場景切換;納米盒與海信的親子學習大屏則將 「學習機 + 閨蜜機 + 健身魔鏡」 功能融合,滿足家庭多成員需求。未來,教育硬件將與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互聯互通,形成 「學習 + 生活」 的全場景生態,華為 「1+8+N」 生態、小米 AIoT 佈局都為這種融合提供了可能。
國際化與垂類市場將成為新增長點。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的同時,出海成為頭部企業的戰略選擇。湯姆貓已計劃向歐美、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拓展 AI 情感陪伴機器人;高途過考 Pad 的公務員考試培訓模式,有望在東南亞華人市場找到切入點。此外,垂類市場的深耕將成為中小廠商的突破口,如壁仞科技專注高校 AI 教育市場,珞博智能聚焦 Z 世代情感陪伴,正保會計網校深耕財會職業教育,這些垂類市場雖然規模有限,但用户付費意願高、競爭格局尚未固化,存在較大機會。
2025 年上半年,國內 AI 教育智能硬件行業在技術與場景的碰撞中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迭代升級。從高途過考 Pad 的 「軟硬協同」 到有道 SpaceOne 的 「AI 原生」,從湯姆貓機器人的 「情感陪伴」 到壁仞科技的 「算力普惠」,行業正在用創新回答 「AI 如何重塑教育」 的命題。儘管挑戰猶存,但技術進步的浪潮與教育剛需的存在,註定了這一賽道的長期價值。對於行業參與者而言,唯有把握技術創新可能性、洞察用户需求、構建生態壁壘,才能在這場教育科技的變革中佔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