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2 16:45
(轉自:摩熵醫藥大數據)
上周,全球減重藥物市場迎來雙重突破: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於6月27日正式批准信達生物與禮來製藥聯合研發的全球首款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雙受體激動劑「瑪仕度肽」上市。
而諾和諾德則在6月26日舉行的第85屆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科學年會上公佈了其新型GLP-1/胰澱素受體雙重激動劑「Amycretin」的Ⅲ期臨牀試驗數據,相關結果同步發表於《柳葉刀》。
兩大創新葯物的同期亮相,標誌着全球減重治療正式邁入「雙靶點時代」。
一、瑪仕度肽:全球首款GCG/GLP-1雙靶點藥物
瑪仕度肽是全球首個獲批的GCG/GLP-1雙受體激動劑,其獨特的作用機制通過雙重路徑實現代謝調控:
GLP-1受體激活: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促進胰島素分泌,輔助降低血糖;
GCG受體激活:增加能量消耗,直接促進脂肪分解,並改善肝臟脂肪代謝。
這種「節流+開源」的協同作用,使瑪仕度肽在減重效果上顯著優於傳統單靶點藥物。Ⅲ期GLORY-1研究顯示,治療48周后:6mg劑量組平均減重14.8%,近半數患者體重降幅超過15%;4mg劑量組平均減重12.0%,體重降幅≥5%的患者比例達73.5%;安慰劑組僅減重0.5%。
瑪仕度肽的療效不僅體現在體重數字上,更通過多維度代謝指標改善為患者帶來長期健康獲益:
肝臟脂肪代謝:6mg劑量組治療48周后,肝臟脂肪含量(LFC)平均相對降幅達80.24%,77.3%的患者實現脂肪肝消退(LFC<5%);
心血管風險因素:顯著降低血壓、血脂、血尿酸及轉氨酶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
身體形態優化:腰圍平均減少11cm,頸圍減少3cm,體脂率下降明顯。
瑪仕度肽的獲批標誌着中國在減重藥物創新領域邁入全球第一梯隊。此前,全球減重市場由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和禮來的替爾泊肽主導,而瑪仕度肽憑藉其獨特的雙靶點機制和卓越的療效,有望打破現有競爭格局:在療效上,瑪仕度肽6mg劑量組48周減重14.8%,優於司美格魯肽(2.4mg劑量組44周減重9.9%),直逼替爾泊肽(15mg劑量組52周減重22.5%);在安全性方面:瑪仕度肽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當,因副作用停藥率(6mg組0.5%)顯著低於司美格魯肽(約4%)和替爾泊肽(約3%)。
二、Amycretin:GLP-1/胰澱素雙靶點新星崛起
Amycretin是諾和諾德研發的一種單分子長效GLP-1和胰澱素受體激動劑,其作用機制通過同時激活兩種受體實現減重:
GLP-1受體激活:延緩胃排空、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
胰澱素受體激活: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抑制食慾,減少能量攝入。
這種雙重作用機制在臨牀試驗中展現出顯著的減重效果。Ⅰb/Ⅱa期研究顯示,治療36周后:高劑量組(60mg)平均減重24.3%,校正安慰劑效應后減重23.2%;低劑量組(20mg)平均減重23.9%,效果略優於高劑量組;安慰劑組僅減重1.1%。
Amycretin的減重效果顯著優於現有GLP-1類藥物。口服制劑的Ⅰ期研究顯示,治療12周后高劑量組(100mg)平均減重13.1%,校正安慰劑效應后減重11.9%,安慰劑組僅減重1.2%。
安全性方面,Amycretin的不良反應以輕中度胃腸道症狀為主(如噁心、嘔吐、腹瀉),多數出現於用藥初期,且隨時間推移逐漸減輕。研究期間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停藥率低於5%。
根據中國診斷標準,中國約有5億成人超重或肥胖,且肥胖相關併發症(如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持續上升。瑪仕度肽和Amycretin的出現,將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儘管全球已有多款三靶點減重藥物進入臨牀開發(包括$LLY(LLY)、諾和諾德等MNC佈局),但瑪仕度肽和Amycretin憑藉其First-in-Class地位和已驗證的臨牀療效,仍將在未來3-5年內保持領先優勢。信達生物已啟動瑪仕度肽高劑量版本(15mg)與替爾泊肽的頭對頭研究,進一步鞏固其市場競爭力。
小結
2025年6月,瑪仕度肽與Amycretin的同期亮相,標誌着全球減重藥物市場正式邁入「雙靶點時代」。無論是$信達生物(HK1801)的「中國智造」,還是$NVO(NVO)的「后發制人」,這場雙雄爭霸的背后,是數億肥胖患者對更健康生活的渴望。未來,隨着更多創新葯物的上市和適應症的拓展,減重治療將不再侷限於「減重」本身,而是向代謝綜合徵的全病程管理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