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3 21:48
(轉自:上海證券研究)
1、1X在機器人領域持續佈局
1)2014 年,1X最初名為 Halodi Robotics,創辦於2014年Norway;
2)2018 年,開發出了 世界上最高扭矩重量比驅動伺服電機Revo1,Revo1 是專為低減速比機器人和柔性機械而量身定製的;
3)2022 年,EVE機器人誕生,主要應用於物流倉庫分揀、安放巡邏等場景;
4)2024年3月, 1X完成A2輪2350萬美元融資,由OpenAI創業基金領投;
5)2024 年8月30日,1X推出了一款專為家庭設計的雙足人形機器人 NEO 的原型機 NEO Beta;
6)2024年9月18日,基於視頻生成(Sora)和自動駕駛世界模型(端到端自動駕駛,E2EAD)領域的進展,1X 訓練出了一個世界模型,作為自家機器人的虛擬模擬器;
7)1月27日,1X宣佈收購美國初創團隊Kind Humanoid;
8)2月21日, 1X推出第三代家庭人形機器人NEO Gamma,NEO Gamma的針織服和鞋子是使用日本 Shemiseki 機器從尼龍 3D 打印而成的;
9)6月10日,挪威人形機器人企業1X公佈了Redwood AI模型,並將部署在家庭場景中。Redwood 是一款專為人形機器人量身定製的視覺語言轉換器(VLA模型),能夠執行端到端的移動操作任務,例如為用户取物、開門以及在家中導航。Redwood 使 人形機器人NEO Gamma 能夠在專為合規性、安全性和高彈性設計的硬件基礎上,從現實世界的經驗中學習;
2、工業與家庭雙產品線,技術特性精準匹配場景需求
1)EVE機器人: 身高 1.86, 體重86 kg, 速度14.4 km/h 負載15 kg, 運行時間 6小時,充電1小時。EVE是輪式雙臂機器人,能夠兼顧移動效率與操作靈活性,雙臂可執行抓取、搬運、開關門等多項任務,並配備多模態傳感器以感知環境,主要應用於物流倉庫分揀、安放巡邏等場景。
2)家庭版NEO機器人:① NEO Beta仿生結構和彈性驅動系統模擬人類肌肉與肌腱,通過低慣性電機和柔性材料(連體服)提升運動流暢性與安全性。NEO Beta採用輕量化設計,自重僅30公斤,雖身形小巧,卻藴藏驚人力量,可輕松舉起70公斤重物,攜帶20公斤物品,完美契合家庭一般重物的搬運需求,同時能夠執行多種家務,包括製作咖啡、整理房間等具備基礎社交互動能力;②NEO Gamma搭載一對酷似耳朵的情感耳環,其內置的語言模型(LLM),能夠「聽見」用户發出的指令,並控制肢體進行相關的反應,身着的灰白色針織尼龍套裝採用日本WholeGarment技術,即無縫立體針織技術,採用四麥克風陣列與三揚聲器系統,肌腱驅動系統模擬人類肌肉結構,結合低減速比關節設計,顯著提升運動的靈活性與安全性。全身控制系統配合強化學習技術,下半身動作由強化學習控制系統驅動,上半身則依賴於遠程算法控制,使行走、下蹲、坐下等動作更加流暢。
3、技術巨頭綁定,產業合作強化生態壁壘
1)與 OpenAI 合作:①2022 年,1X 與 OpenAI 合作,將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結合,為具身學習奠定基礎;②2024年OpenAI 創業基金領投 A2 輪融資。
2)與英偉達合作:①2023年起,英偉達為1X提供CUDA加速庫和Isaac Sim仿真平臺,幫助其訓練機器人完成複雜任務。②2024年,雙方還聯合舉辦了「世界模型挑戰賽」,利用英偉達Cosmos視頻分詞器壓縮機器人動作數據,顯著降低訓練成本。③2025年3月, 1X 向英偉達分享其獨特的工具 —— 一個數據集應用程序接口(API),允許英偉達訪問來自 1X 辦公室及家庭環境中的真實世界數據,同時,1X 還提供了一款推理軟件開發工具包(SDK),使英偉達能夠利用其強大的圖形處理器(GPU),以每秒五次(5Hz)的頻率持續運行模型預測,這些 GPU 既可以內置於機器人頭部,也可以通過外部連接。1X 公司介紹,通過與英偉達的 GEAR(通用具身智能體研究)團隊合作,他們利用了英偉達的 GR00T N1 基礎模型來訓練 NEO 機器人。在一個 1X 員工的家中進行的聯合測試中,NEO 成功實現了自主抓取杯子、在雙手間傳遞杯子,並將其放入洗碗機的任務,這充分驗證了雙方技術方案的兼容性與實用性。
4、高扭矩低轉速電機技術破局
1X 在過去的十年中致力於製造高扭矩、低轉速電機,最大限度地提升傳動系統的安全性,得益於NEO機器人採用的齒輪比較小,重量較輕的電機和驅動系統,它成爲了首款真正意義上能夠安全融入家庭環境的家用機器人。
2
風險提示
人形機器人研發進展不及預期;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不及預期;人形機器人潛在供應商環節競爭加劇。
報告名稱:《1X機器人工業版築基,家庭版持續迭代,關注1X機器人產業鏈——人形機器人行業觀點報告》
分析師:吳婷婷
Tel:021-53686158
SAC編號:S0870523080001
研報發佈日期:2025年7月3日
發佈機構: 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僅供參考,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對本公眾號內容進行獨立評估,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本公眾號所載內容僅面向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因本公眾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您並非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閲、接收、使用或轉載本公眾號中的任何內容,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在任何情況下,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不對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公眾號中的任何內容所導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本公眾號不是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報告發布平臺,所發佈觀點不代表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發佈的報告爲準。本公眾號所載內容僅反映作者於出具完整報告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公眾號所載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除非另有説明,本公眾號所有內容版權均為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轉載、翻版、分發、複製、修改、發表、刊載或仿製本公眾號所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