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3 20:15
(轉自:維科網機器人)
7月2日,港仔機器人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仔機器人」)發佈公告,旗下非全資附屬公司香港仔機器人有限公司(賣方)與通宏護衞有限公司(買方)簽署採購合作協議。據悉,通宏護衞為香港保安業協會會員,為香港公營及私營界別提供安保服務。
根據採購合作協議,香港仔機器人及通宏護衞約定,自採購合作協議日期起兩年內,在香港採購具身智能安保機器人的數量將不少於1000台,具身智能安保機器人單價為人民幣30萬元,合約總額達到3億元。其首批採購預計為50-100台具身智能安保機器人,后續將以每批次100台的規模陸續交付。
港仔機器人靠什麼拿下這億元級別的訂單?
這是一場翻身戰?
港仔機器人的前身國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國華集團」),曾深耕房地產相關服務領域,其命運的齒輪隨着房地產市場的興衰而轉動。
2024中期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國華集團仍有未償還的信託貸款,金額約為221,297,000港元,連同應計利息約42,572,000港元均已在該日或之前到期。目前,其正與債權人協商延長貸款期限。受此影響,在正常經營情況下,本集團短期內可能面臨資產變現及債務清償的困難。
今年3月,國華集團開啟轉型之路,旗下全資附屬公司AI集團與人形機器人獨角獸達闥科技訂立合作協議,計劃通過重組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香港仔機器人,進軍機器人領域。
成立於2015年的達闥科技,不僅是全球領先的雲端機器人創造者、製造商和運營商,更吸引了軟銀、華登國際等國際知名VC,以及富士康、中關村發展集團等產業資本和國有資本的加持。
今年4月,達闥科技深陷「破產」「人去樓空」等輿論風波。但其下場闢謠,稱「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進展順利;業務基本面保持穩健。」
事實是打破謠言的最佳武器。這場合作中的香港仔機器人,或許正是達闥科技驅散輿論陰霾的關鍵一步
雙方合作搭建的框架下,香港仔機器人的股權結構與管理體系已清晰落定。重組完成后,香港仔機器人由AI集團間接持有51%股權,達闥間接持有49%股權,作為國華集團非全資附屬公司入賬,財務業績併入集團綜合報表。該公司董事會由三名董事組成,國華集團指派兩人,達闥科技創始人黃曉慶獲指派為董事。
香港仔機器人主要聚焦開發機器人護理員等人形機器人的民用市場,以及人形機器人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維護。同時,香港仔機器人將在香港科學園設立港仔機器人研究院負責研究人形機器人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大數據模型訓練、AI智能體設計,以及向外部人士推廣香港仔機器人的業務;在香港設立並運營人形機器人的生產線,資金由香港仔機器人自行承擔,達闥科技提供技術支持。
基於雙方優勢互補的合作基調,AI集團肩負起資金募集與市場開拓的重任:需在合作協議簽訂后兩年內,協助香港仔機器人分別於2025年、2026年籌集1億美元、2億美元資金,用於產品研發;同時發揮自身優勢,促成銷售訂單、協調政府資源、利用資本市場優勢,並協作加速推進達闥的「海睿雲端大腦」發展。
達闥科技則要在合作協議簽訂起五個月內,完成涵蓋產品規劃、技術研發、生產管理、市場營銷及售后服務等領域的核心運營團隊組建;優先利用自身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優勢資源(如機器人本體技術、柔性關節生產線等),支持香港仔機器人業務發展;並且承諾香港仔機器人在2025年經審覈收入不低於5億元人民幣(約5.35億港元),2026年不低於10億元人民幣(約10.7億港元)。
據瞭解,達闥科技擁有超過1800項註冊權利,涵蓋人形機器人之「大腦」,如海睿雲腦及RobotGPT模型,以及「小腦」,即人形機器人之動作控制及協作系統等關鍵技術。這無疑讓香港仔機器人贏在起跑線上。
5月,國華集團正式更名港仔機器人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370」維持不變。
在這場合作中,港仔機器人化身「先鋒大將」,憑藉資本與資源優勢主攻市場拓展與資源整合,達闥科技則似坐鎮研發中樞的「智慧軍師」,依託技術專長把控產品研發與運營。二者一外一內、恰似商業戰場上的黃金搭檔,合力推動香港仔機器人在產業浪潮中破浪前行。這不僅是達闥科技的「重生文」,也是港仔機器人的「跨界志」。
寫在最后
儘管成立僅短短數月,港仔機器人推出了多款人形機器人,如CloudGinger、CloudRanger、CloudBuddy等,並在多個領域落子。
早在3月,港仔機器人便率先錨定康養賽道,與南通市地方政府合作的「港仔機器人康養示範區項目」。該項目志在打造長三角地區「AI機器人+康養」的標杆典範,規劃整合已建或在建的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新建及改造約2萬平方米的康養綜合服務配套設施。項目落成后,預計將為1200-1500户、約3000名有康養需求的用户。
6月,港仔機器人持續發力,與香港本地領先綜合服務商豐盛生活服務旗下的大成環境科技拓展簽署合作框架協定。雙方將攜手拓展及推廣AI創新科技與不同功能的智慧型機器人產品,推動香港智慧城市的應用發展。
同月,與華為雲簽署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應用及醫療健康大模型和智能體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推進國產化算力在人工智能產業的落地。
值得一提是,2022年4月,華為與達闥機器人簽署合作協議,在機器人領域技術攻關、行業應用等方面進行合作,這也是華為首次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
此外,據市場消息,港仔機器人正積極與國內頭部企業合作,計劃圍繞單位用户展開分佈式部署的機器人體檢中心合作項目,三年預計可部署超15萬臺機器人。
近日,港仔機器人發佈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業績公告。數據顯示,該公司持續經營業務虧損達1.34億港元,財務壓力不容小覷。同時,其尚未償還的信託貸款約為2.15億港元及其應計利息約5096萬港元,考驗着企業的資金周轉與運營能力。
但困境中亦藴藏轉機,過往在多領域的積極佈局,恰似埋下的希望種子,等待厚積薄發。
人形機器人領域向來是一場漫長的 「馬拉松」,絕非憑藉一時的爆發力就能問鼎巔峰。當前,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仍處於技術突破與市場培育的關鍵階段,從底層算法的迭代優化,到關鍵零部件成本的斷崖式下降;從實驗室里的技術雛形,到真實場景下的規模化應用,每一步跨越都需要企業以水滴石穿的耐心長期投入,方能在這片充滿無限可能卻又挑戰重重的領域里,開闢出屬於自己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