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3 20:25
今天,果鏈和AI概念股漲瘋了!
截至A股收盤,滬指漲0.18%,深證成指漲1.17%,創業板指漲1.9%,中小盤股繼續顯著跑贏大盤權重。
板塊上,受重磅利好刺激,芯片、消費電子概念集體大漲,核心果鏈千億市值巨頭藍思科技收漲超11.4%,市值超4600億的工業富聯午后罕見強勢漲停封板!

沉積多日的硬科技賽道,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今天的硬科技股大漲,或歸功於早盤突然傳來的重磅消息。
一大早,德國西門子公司發佈聲明稱,收到美國政府的通知,美國已取消對中國芯片設計軟件的出口限制。根據聲明,這家德國供應商已恢復中國客户對其軟件和技術的全面訪問,並已恢復對中國客户的銷售和技術支持服務。
同時,一家在全球芯片到系統設計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公司新思科技也公告表示,7月2日收到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的通知,稱與中國相關的出口限制現已撤銷,立即生效。
芯片設計軟件作為卡脖子比較嚴重的領域,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國內EDA工具的國產化率僅為11.5%,美企巨頭佔據超80%的份額。如今這兩大巨頭都突然被允許對華出口並恢復服務,無疑是一個美中貿易談判獲得重要成果的重磅信號。
EDA軟件是芯片設計的「畫筆」,之前受限制時,國內一些企業要麼用不上最新工具,要麼用起來束手束腳,影響了芯片設計的效率和進步。現在解除限制,企業能更方便地用到更先進好用的EDA工具,因此解除限制將意味着整個產業鏈都能受益,甚至之前一些因被卡脖子而停掉的合作項目也有機會重啟。
儘管解除EDA軟件出口並不能代表和意味着對芯片產業松綁,但這完全不妨礙市場就此開啟一波熱炒行情。今天大量芯片產業鏈概念,如PCB、電子元件、服務器、光模塊等核心環節龍頭都出現了大面積漲停潮,甚至不乏20CM封板個股。

另一個消息是,據報道,美國和越南達成了一項貿易協議,該協議的一部分將意味着對越南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20%的關税,對任何被認為是通過該國運輸的商品徵收40%的關税。
在今年4月特朗普曾宣佈對越南征收46%的關税,此次協議將關税降至20%,雖然針對轉口貿易税率有針對中國企業的嫌疑,但起碼税率比之前大幅降低,對中國企業在越南佈局同樣形成利好。
尤其是已在越南佈局的果鏈企業,蘋果等企業為降低成本,可能會將部分訂單更多地交給這些在越南有工廠且供應鏈管理能力較強的中國企業,中國消費電子代工企業有望獲得更多訂單。
比如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中國代工企業在越南的佈局較早,其越南工廠已實現本地化採購率超60%,可通過調整供應鏈結構規避部分關税風險。所以今天它們的股價表現都較為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果鏈核心廠商的工業富聯,不僅受益於美國松綁EDA軟件出口帶動芯片和服務器產業鏈股走強,其母公司富士康還傳出了另一條重磅消息:
據彭博社報道,富士康要求數百名中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離開其在印度的iPhone工廠,這些員工從兩個月前開始被通知回國,有分析稱這一變動發生在蘋果計劃擴大印度新款iPhone17產能、富士康在印度新建工廠的關鍵時期。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認為繼續於中國內地富士康合作的期望值就被提高不少,進而刺激國內果鏈和富士康概念股的大漲。
主力資金數據顯示,工業富聯獲主力資金淨流入32.2億元居首位,其次是立訊精密淨流入12.34億元,另外中京電子、東山精密、藍思科技、方正科技等多隻果鏈巨頭股也得到了鉅額資金的青睞。

可以預測,隨着美國對華松綁關鍵領域產品出口,並且兩國的關税談判逐步迎來實質性的進展,接下來A股有關題材的炒作將可能逐漸多起來。
實際上,自從今年5月初,美國釋放中美關税緩和信號以來,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就開始逐步得到提升。雖然期間市場較少出現足夠大的熱點題材來充當炒作先鋒,但無論大盤指數還是中小盤指數,指數底都在逐漸震盪提高。
近期A股風險偏好進一步提升的信號有很多。
最近一段時間,A股的深成指、創業板顯著跑贏滬指。截至7月3日收盤,最近兩周創業板累計上漲7.63%,深成指上漲5.3%,而上證50僅漲了1.52%。
今天創業板大漲1.9%,上證50指數反而下跌了2.4%。
更長時間跨度看,今年微盤和中小盤的表現都明顯超過了大盤股。上半年,北證50指數飆漲了39.45%,中證2000指數上漲15.24%,中證1000漲了近7%,對比僅上漲2.76%的滬指,以及僅漲0.03%的滬深300指數,顯著跑贏。

並且,這個差距在4月份開始得到進一步拉開。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3月至4月期間,中證2000指數曾連續6周收陽,創下近三年來的最佳連漲紀錄。5月下旬,中證2000指數成分股佔滬深兩市成交額比例一度升至33.37%,創202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顯示出市場對小盤科技股的關注要明顯多過大盤股。
此外,上周五的銀行、電力能源等高息紅利資產集體明顯回調,更是一個明確信號——資金風格切換,轉向彈性更大的中小板和成長賽道。
這段時間,有色、軍工、半導體、互聯網、生物科技等成長為主的板塊持續迎來資金關注,其中尤其創新葯、穩定幣、軍工、深海開發、固態電池等概念就不斷涌現大漲行情。
按照目前的市場風向,有幾個市場方向或值得注意:
首先是肯定關税緩和題材,比如果鏈、芯片半導體這種產業鏈,因為這些產業鏈在本輪由美國揮動「對等關税」大棒以來是受衝擊最為明顯的。
比如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工業富聯,在今年4月初在美國宣佈大幅加徵關税時,一度出現連續多日跌停時暴跌行情。如今隨着關税談判持續迎來轉機,這些個股的估值修復確定性和上漲空間肯定會比其他未受衝擊的個股相對較高一點。
其次是,風險偏好提升趨勢下的成長和賽道股,之前沉積了好一陣的之前熱門概念板塊,如AI,人形機器人、互聯網等賽道,隨時都有可能得到資金的新關注。
再次是,最近熱度飛速升溫的反內卷概念。
6月10日起,一汽、廣汽、比亞迪、蔚來、小米等近20家汽車企業公開承諾,將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被市場視為車企「反內卷」第一槍。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反內卷已經被提到歷史性高度,預示政策動真格,要拉開新一輪的供給側改革。
很快,多個地方就發佈了多個推動行業「反內卷」相關政策文件,涉及鋼鐵、光伏、水泥、玻璃等產業。於是在消息面的提振下,上述板塊在本周得到顯著走強,一些個股甚至走出了三連板強勢行情。
7月2日,港股重慶鋼鐵股份盤中漲幅甚至一度擴大至135.56%,最終收漲超90%,徹底點燃A股和港股「反內卷」概念的炒作熱潮。
對於這一輪供給側改革,不少分析認為對市場的影響可能持續時間會很長,同時帶來的市場機遇也是巨大的。
上一輪供給側改革大力改革始於2016年,尤其煤炭與鋼鐵等行業的去產能持續了三年左右,但也由此為行業的毛利率和集中度得到有效提升,也催生了多個相關行業巨頭。
當前的「反內卷」涉及行業範圍更大,同時恰好在近年來隨着中美關税摩擦問題,導致多數相關領域的企業業務和估值收到持續壓制,那麼如今隨着行業開啟「反內卷」改革,其中頭部企業的估值修復機遇也將迎來重要契機。(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