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1 15:48
6月30日消息,硅谷財富管理公司Iconiq Capital近日發佈了《2025年AI現狀報告——構建者手冊》。
報告指出,人工智能領域已翻開新的篇章,技術正從概念炒作轉向實戰落地。AI產品的創造與擴展,正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領域。
這份報告將焦點從AI的普及應用轉向具體的執行層面,深入剖析了從構思、交付到規模化擴展AI驅動產品的全過程。報告基於2025年4月對300名AI公司高管的調查,以及與Iconiq社區內AI領袖的深入訪談,提供了一份將生成式AI轉化為持久商業優勢的戰術路線圖。
以下是該報告的關鍵發現:
● 很多公司都在普遍加大AI方面的研發投入:無論是年收入不到1億美元的初創公司,還是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大型企業,將超過25%的研發預算投入到AI開發中。
● AI產出的準確性和成本成為關注重點:領導者最擔心的仍是大語言模型的輸出準確性,但成本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在ICONIQ的調查中,74%的受訪者將準確性列為三大關注問題之一,而57%的人表示成本也是他們的主要關切。
● AI應用開發超越基礎設施建設:開發者越來越關注AI智能體和應用程序,而非AI基礎設施。6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在開發智能體,59%的人專注於面向終端用户的應用開發,只有44%的人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
● 隨着AI工具的標準化,基礎設施預算增加,人才預算減少:在產品開發初期,AI人才佔總支出的57%,基礎設施僅佔13%。但到了擴展階段,基礎設施支出提升至22%,而人才支出則降至36%。
● 員工未充分利用現有AI工具,除非受到外部激勵:儘管員工可以訪問AI工具,但很多人未能充分利用它們。特別是在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大公司中,只有44%的員工積極使用AI工具。
● AI部署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再是技術問題:找到合適的AI應用場景和衡量投資回報率(ROI)已成為部署AI的最大難題。
以下是報告中五個關鍵章節的總結,以及它們對積極構建AI團隊的啟示:
與那些僅僅將AI集成到現有產品中的公司相比,「AI優先公司」——以AI為核心設計產品的公司,在將產品推向市場的速度上明顯更快。
事實上,近半(47%)AI原生公司已經實現了關鍵規模,並驗證了市場契合度,而僅有13%的公司正在構建AI增強型產品。
其中,智能體工作流和垂直應用佔據主導地位。近80%的AI原生構建者正在投資智能體工作流,或設計用於代替用户執行多步驟操作的自動化系統。
AI優先公司越來越傾向於採用多模型架構,以優化性能、成本和特定用例的適配性。每個受訪者平均在客户產品中使用2.8個模型。
AI正在改變公司如何定價其產品和服務。根據我們的調查,許多公司已開始採用混合定價模式,結合了基礎訂閲費用和按使用量計費的方式。一些公司甚至嘗試完全基於使用量,或根據客户實際獲得的結果進行定價。
雖然許多公司目前為AI功能提供免費服務,但超過三分之一(37%)的公司計劃在未來一年調整定價,以更好地反映客户所獲得的價值以及他們對AI功能的使用程度。
報告表示,隨着AI模型API成本結構的變化,傳統訂閲模式不再適配所有用户場景,企業正向「使用量驅動+可控打包」的新定價方式轉型,來實現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報告表示,AI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組織挑戰。多數頂尖企業正在構建跨職能團隊,包括AI/ML工程師、數據科學家和AI產品經理。
展望未來,大多數組織預計20-30%的工程團隊將專注於AI,在部分高增長公司,預計這一比例可達到37%。然而,調查結果顯示,招募到合適的人才仍然是瓶頸。AI/ML工程師是所有AI專職崗位中招聘周期最長的,平均招聘時間超過70天。
關於招聘進度,企業之間也存在較大分歧。儘管一些公司認為自己的招聘進展順利,但有54%的公司表示進度滯后,主要原因是合適的人才儲備不足。
AI增強型公司正在將10-20%的研發預算投入AI開發上,這一比例將在2025年各個收入水平的公司中持續增長。這一趨勢凸顯了AI在產品戰略中的核心地位。
隨着AI產品的擴展,成本結構也會發生變化。
在產品開發初期,人才支出通常是最大的開支項目,包括招聘、培訓及技能提升。但隨着產品日趨成熟,雲計算費用、模型推理和治理將成為主要開支項目。
報告表示,AI在企業內部的應用增長迅速,但並非所有部門都能均衡地受益。儘管大多數受訪公司已為約70%的員工提供了內部AI工具的訪問權限,但只有約一半的員工定期使用這些工具。在較大、較成熟的公司中,員工採納AI的難度尤其困難。
在AI採納率較高的公司中,50%或更多員工使用AI工具,這些公司平均在七個以上的內部用例中部署AI工具。這些用例包括編程助手(77%的受訪者使用)、內容生成(65%)和文檔搜索(57%)。在這些領域中,生產力提升幅度在15%至30%之間。
企業在部署AI模型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包括:幻覺(hallucinations)、可解釋性與信任(explainability & trust),以及ROI驗證(proving ROI)等。
需要説明的是,這份報告,Iconiq Capital對數百家公司進行了調查,並瞭解他們在生產環境中使用哪些框架、庫和平臺。最終結果並不是排名,而是展示了開發者在各類工具中的實際應用情況。
本文來自「騰訊科技」,作者:金鹿 海倫,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