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1 09:00
(轉自:華鑫研究)
▌ 總量觀點
海外關税暫緩周期結束,貿易風波或重啟,但中美貿易衝突風險可控。同時中東停火后,全球風險偏好修復;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美元指數回落,帶動外資迴流。美股創新高后,后續面臨經濟數據和政策的雙重不確定性,經濟走弱后EPS或有下修,減税或加大債務風險擔憂。美股波動有望放大,左側佈局地產、金融、保健等降息交易,但需平衡美債的短期擾動。
國內經濟雖邊際走弱,但有7月政治局會議、10月四中全會等政策預期對衝。預計A股先上探后震盪,中上旬在指數強勢突破后繼續上探,但下半旬需警惕海外降息和國內政策不及預期后的調整風險。結構行情為主,關注金融搭台(非銀、金融科技、穩定幣等)、科技輪動(AI算力、智駕、軍工、固態電池、半導體等)和業績預增(TMT、機械、醫藥、軍工、有色等)。
▌ 本期金股組合:
注:金股排名不分先后
▌風險提示
地緣政治風險再起,國內經濟不及預期,特朗普政策超預期變動
1、7月十大金股組合
觀點匯總
2.1
總量觀點:A股先上探后震盪,把握結構性行情,聚焦
金融搭台、科技成長和中報預增
核心要點:海外關税暫緩周期結束,貿易風波或重啟,但中美貿易衝突風險可控。同時中東停火后,全球風險偏好修復;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美元指數回落,帶動外資迴流。國內經濟雖邊際走弱,但有7月政治局會議、10月四中全會等政策預期對衝。預計A股先上探后震盪,中上旬在指數強勢突破后繼續上探,但下半旬需警惕海外降息和國內政策不及預期后的調整風險。結構行情為主,關注金融搭台(非銀、金融科技、穩定幣等)、科技輪動(AI算力、智駕、軍工、固態電池、半導體等)和業績預增(TMT、機械、醫藥、軍工、有色等)。
#海外:聚焦關税談判、減税法案和聯儲議息,美股等波動放大,美債震盪運行,黃金逢低加倉
海外宏觀:1)海外關税暫緩周期結束。7/9為美國與其他75個國家的對等關税暫緩截止日,貝森特表示美方正在與18個主要貿易夥判磋商貿易協議,10-12個國家很快達成協議,其后將再與另外20個貿易伙伴商談,預計談判議程會在9月1日勞動節假期前完成。2)降息預期升溫。美國Q1GDP下修至-0.5%,為近三年首次。個人支出創年初以來最大降幅,多位聯儲官員暗示最早7月降息,特朗普或提早提名聯儲主席,市場預期年內降息3次,關注7月31日FOMC。3)減税法案落地情況。7/4為參議院通過新減税法案的最后期限,目前整體通過概率較高,預計通過的減税額度上行至3.1-3.5萬億美元,仍會給美債和美元信用問題帶來衝擊。
海外策略:美股創新高后,后續面臨經濟數據和政策的雙重不確定性,經濟走弱后EPS或有下修,減税或加大債務風險擔憂。美股波動有望放大,左側佈局地產、金融、保健等降息交易,但需平衡美債的短期擾動。10Y美債收益率已從高位下行35BP,美元回落至97為三年半最低水平,7月提前降息仍需更弱的經濟數據倒逼,目前分歧較大,且有通脹抬頭壓力,預計短期下行空間有限。黃金連續兩周下跌,主要是中東停火避險需求下行及資金止盈,關注3250附近支撐,看好中長期配置價值。
#國內:政策支持消費提振、科技與產業創新,工業利潤再轉負,關注7月政治局會議
政策信號:央行等六部門《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出臺19項重點舉措,聚焦消費重點領域加大金融支持,重視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促消費,利好非銀;Q2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匯率刪去了「加強市場管理,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的表述,表明目前人民幣匯率偏強,對貨幣政策掣肘較弱;刪除「擇機降準降息」,增加「靈活把握政策實施力度和節奏的表述」,會更靈活進行貨幣調控應對內需不足和物價低位。國常會:切實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強調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下一個政策窗口期是7月底政治局會議,但屆時仍處於中美關税談判和國內經濟觀察期,預計政策增量有限。
工業利潤為負:1-5月工業利潤同比時隔2月再度轉負,5月顯著負增,從3%至-9.1%,為全年最低水平。量價利拆分來看,量相對平穩、價降幅擴大、利潤率下滑。關税衝擊下的補庫意願不高、PPI降幅擴大,成本上升后的利潤衝擊逐步顯現。對應上市公司盈利依舊承壓,把握中游設備製造的結構性亮點。
#A股:7月先上探后震盪,行業關注金融搭台、科技輪動和中報預增方向
大勢研判:6月底A股整體偏強,滬指放量突破后高位震盪,三根大陽線確認主力資金逼空,短期槓桿資金加速入場,成交放量至1.5萬億,市場做多情緒回暖,7月中上旬指數有望進一步上探,但下半旬需警惕海外降息和國內政策不及預期后的調整風險。且624不是924的再現,924是低位+宏觀政策大轉向,624更多是微觀情緒和資金助推,當前難有普漲行情,更多是結構性機會,輕指數重結構。
銀行股高位調整,主因是中國人保在股東大會上表示,高分紅 OCI資產配置比例已佔比30%左右,接近上限,未來將加大對科創板企業的研究,疊加季末+密集分紅期,引發部分博弈保險止盈兑現壓力,引發前期漲幅較大的銀行股大幅回調。鑑於利率仍有下行空間,銀行股基本面並未惡化,階段性調整后的銀行股依舊值得關注。
行業選擇:1)金融搭台:券商、金融科技、穩定幣等;2)科技輪動:AI算力、智駕、軍工、固態電池、半導體等;3)中報預增:TMT、軍工、機械、醫藥、有色等。
2.2
行業及個股邏輯
汽車:嶸泰股份(605133.SH)——林子健
推薦邏輯:
轉向器殼體全球領軍企業,優質客户賦予成長動能
嶸泰股份成立於2000年,主要產品為汽車轉向、傳動、制動等鋁合金精密壓鑄件。2011年公司與博世合作電動轉向殼體,完成大眾EPS首個國產化項目,逐漸與博世、採埃孚、蒂森克努伯等全球知名汽車Tier1建立了持續穩定的合作關係,公司轉向器殼體零部件市佔率從2017年的12.43%逐年攀升至2021年的21.46%,處於市場領先地位。公司依託電動轉向機殼體產品優勢+新能源三電等新產品佈局,新獲/新增開發博世、採埃孚、蒂森克虜伯、蔚來等新項目。除通過原先Tier1客户進行配套外,公司新能源三電系統產品直接供應國內外頭部新能源車企,實現從Tier2到Tier1的突破,相關產品已陸續量產 ,帶動公司營收快速增長。
墨西哥二期工廠產能逐步釋放,對美貿易風險整體可控
墨西哥工廠供應特斯拉 Cybertruck零部件,今年爬產順利有望扭虧。2016年公司在墨西哥瓜納華託州設立子公司萊昂嶸泰並於2017年投產,2022年萊昂嶸泰首次扭虧為盈,2023年墨西哥二期已完成廠房建設。公司主要通過墨西哥工廠將產品出口至美國,從國內出口至美國的產品佔比較低,不足1%,並且主要採用FCA貿易方式,對美貿易敞口較小。「墨西哥汽車輕量化鋁合金零件擴產項目」達產后,預計將產生年平均利潤總額6,050.93萬元;「墨西哥汽車精密鋁合金鑄件二期擴產項目」達產后,預計將產生年平均利潤總額4,945.74萬元,兩個項目達產后將貢獻年利潤約1.1億元,有望大幅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合作與外延並舉,加碼佈局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
強強聯合,攜手行星滾柱絲槓頭部企業江蘇潤孚進軍絲槓賽道。2025年,嶸泰股份擬與江蘇潤孚動力共同設立「江蘇潤泰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嶸泰股份持股45%。子公司潤泰將開展用於人形機器人和汽車底盤系統的行星滾柱絲槓、滾珠絲槓的研發、生產業務。同時,嶸泰股份子公司河北力準還將與潤孚合資成立一家螺紋設備孫公司,河北力準機械持股65%,潤孚持股35%。合資孫公司將主要開發、生產用於製造行星滾柱絲槓、滾珠絲槓的相關專用型設備及通用設備。子公司河北力準攜手德國頂尖設備供應商共同打造高端加工中心,牢牢把握絲槓槓螺紋加工產能瓶頸。同時,公司將加大對絲槓軸承、減速器、微特電機、傳感器、驅動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項目的對接與篩選,通過合資、參股、收併購等方式進行業務合作公司,繼續加碼人形機器人賽道。
盈利預測
我們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31.4/40.2/49.8億元,公司通過轉向殼體積累優秀客户資源,盈利能力較強,三電、傳動、制動零部件品類、項目不斷拓展,主業維持高增速,與江蘇潤孚強強聯合開闢人形機器人第二增長曲線,走入成長快通道,維持」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地緣政治風險,產能爬坡不及預期風險,市場需求不及預期風險,人形機器人市場增長不及預期風險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6月18日發佈的《嶸泰股份(605133):鋁合金壓鑄領軍企業,積極開拓第二增長曲線》報告
中小盤&主題&北交所:納思達(002180.SZ)——任春陽
推薦邏輯:
▌業績有所承壓,集成業務業務出貨穩步增長
2025年第一季度納思達實現營業收入59.27億元,同比下降5.79%。歸母淨利潤為0.84億元,同比下降69.64%,扣非歸母淨利潤0.80億元,同比下降69.83%。分業務板塊來看,奔圖打印機業務和利盟打印機業務的營收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別同比下降3.34%和4.85%,主要是由於受海外個別市場採購節奏的影響,奔圖國際打印機銷量同比下降27.11%,且奔圖在研發、品牌宣傳以及線下服務渠道建設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導致費用同比增長21.45%;集成電路業務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9.72%,但極海微總體芯片出貨量達1.25億顆同比增長9.38%,非耗材芯片銷量同比增長38.22%。
▌佈局打印機全產業鏈,市場份額不斷提升
公司打印機業務整體出貨量在全球激光打印機市場份額中排名第四位。其中,奔圖激光打印機業務全球出貨量增速引領行業,利盟激光打印機在全球中高端激光打印機細分市場的佔有率行業領先。公司旗下通用打印耗材業務、通用打印耗材芯片業務、打印機主控芯片業務均處於全球細分行業翹楚。信創市場方面,隨着行業信創的不斷推進,奔圖在金融等重點行業不斷取得突破,市場佔有率始終處於領先地位。2024年奔圖信創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50%,產品出貨結構得到明顯改善。奔圖積極拓展「上合組織」「東盟」「一帶一路」「金磚國家」等海外市場,加速佈局歐洲市場,在保證核心市場穩定的情況下,在海外其他市場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不斷為用户提供安全、高質量的打印解決方案,精準滿足用户需求,並取得較好進展。目前奔圖已銷往海外110余個國家和地區,佔奔圖總出貨量的比例接近50%。
▌芯片業務持續創新,多個領域全面佈局
在汽車電子領域,極海微已推出包括國內首顆順利量產的超聲波傳感和信號處理器GURC01、G32A1445系列汽車通用MCU以及針對智能車燈照明系統設計的首款芯片GALT61120汽車前燈LED矩陣控制芯片等產品。公司汽車芯片產品在國內外主流車廠均實現了項目定點,開始進入批量出貨上車。此外,公司汽車芯片產品在控制器,傳感器,電源&模擬&驅動等3個賽道長線佈局,相關產品在國內外主流車廠均實現了項目定點,開始進入批量出貨上車,標誌着公司在研發技術、產品品牌、產品質量等方面得到市場認可。在工業電子領域,極海微推出了全球首款基於Arm?Cortex?-M52處理器的雙核架構和Helium邊緣AI技術的G32R5系列高性能實時控制DSP芯片,用於高性能實時控制和邊緣AI融合應用,並在多個行業頭部客户實現導入。全新推出GHD3440、GHD3440R等多款電機驅動芯片,並與多款MCU、DSP主控芯片形成面向工業應用的豐富產品矩陣。同時,針對人形機器人應用進行了全面的芯片佈局,包括關節控制器和靈巧手實時控制DSP芯片、智能編碼器芯片、小腦計算芯片、電池管理主控芯片、視覺雷達傳感器芯片和力矩傳感器芯片等,目前部分已實現批量出貨。
▌盈利預測
我們看好公司打印機業務市佔率穩步提升,集成電路業務全面佈局,未來有望帶來新增長。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292.15、325.99、364.21億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預期、芯片業務進展不及預期、海外客户開拓不及預期、國際局勢加劇。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6月29日發佈的《納思達(002180):信創業務不斷推進,芯片業務持續創新》報告
計算機&AI&互聯網:東方財富(300059.SZ)——寶幼琛
推薦邏輯:
▌ AI+金融戰略深化驅動長期增長, 2024 年營收淨利雙增創歷史新高
東方財富2024 年實現營收 116.04 億元,同比增長4.72%,歸母淨利潤 96.1億元,同比增長17.29%,Q4單季淨利潤 35.68億元,同比增長79.66%。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綜合運營商,構建以「東方財富網」為核心的互聯網財富管理生態圈,聚集了海量用户資源和用户黏性優勢,在垂直財經領域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為公司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完善服務鏈條奠定了堅實基礎。東方財富2024年度證券股基交易額24.24萬億元,經紀業務市場份額持續提升,信用業務穩健發展,資產管理規模大幅增長;固定收益業務業績快速增長,市場影響力穩步提升。
▌ 「妙想」大模型構建垂直壁壘,數據模型雙輪驅動商業化落地
「妙想」金融大模型作為國內首批通過網信辦備案的金融垂類大模型,憑藉強大的數據底座、業務背景、技術實力與算法優勢,對金融業務有深層次的理解與處理能力,真正做到了懂業務、強推理、能反思。截止2024年12月,妙想已覆蓋2億+的資訊輿情,4億+的宏觀數據、6億+的行業數據、10億+的企業數據、百億+的市場數據,以及百億+的股吧、財富號等獨家內容,涵蓋上萬種數據品類,建立了目前國內品類最全、質量最高的金融數據庫;在底座模型層面,靈活組合幾十億到上干億參數規模不等的大、小模型族羣,面向應用場景選擇最佳的模型,實現投研分析到交易決策全鏈條智能化。大模型已深度集成至智能金融終端——妙想投研助理,幫助投研人員完成從「操作多個工具」到「交給一個助理」的工作範式轉變。2025年 3月21日,東方財富宣佈妙想大模型已正式向所有用户開放,並全面登陸東方財富APP,開啟智能投資時代。
▌ AI 產業化拐點確立,打造互聯網財富管理生態圈
公司相比其他券商的核心優勢在於,依託強大的研發技術優勢,構建以「東方財富網」為核心的互聯網財富管理生態圈,聚集海量用户資源和用户黏性,為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公司憑藉互聯網財富管理生態體系,為海量用户提供集財經資訊、證券、基金、期貨、社交服務等一站式互聯網財富管理服務,能夠一站式滿足投資者不同需求,形成了公司獨特的業務場景優勢,為公司持續發展構築了深厚的護城河。AI發展浪潮下,公司作為金融科技企業,始終致力於以科技賦能金融,密切跟蹤行業前沿技術發展,搶抓人工智能時代發展機遇,推動金融智能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持續構建和完善互聯網財富管理生態圈,助力金融產業升級,鞏固和提升公司市場地位。公司將繼續深化「AI+金融」戰略佈局,加強AI研發力度,自主研發的「妙想」金融大模型在多模態衍生、金融智能體構建等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果。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長期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核心競爭優勢。
▌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132.65、146.53、164.85億元,基於公司在AI賦能上的業務增長,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波動,軟件行業競爭加劇,客户擴展不及預期,其AI應用對業績的貢獻存在不確定性。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4月20日發佈的《東方財富(300059):金融大模型構築生態閉環,東方財富引領財富管理智能化變革》報告
電力設備:科泰電源(300153.SZ)——臧天律
推薦邏輯:
▌深耕發電機組領域,數據中心業務打開增長空間
上海科泰電源是中國高端發電機組與智慧能源系統服務商,主營智能環保發電機組、儲能系統及微電網解決方案,深耕數據中心、通信基建、工業備電等市場。
作為行業內少數幾家國內上市企業之一,公司在數據中心和通信等細分市場擁有良好的先發優勢和領先地位,並在柴油發電機組領域深耕二十余年,積累了豐富的技術、渠道、品牌、項目經驗和資本實力。通信和數據中心行業是公司最主要的細分市場之一,2024年該行業營收10.18億元,佔2024年公司總營收的79.78%;電力行業2024年營收0.50億元,佔總營收的3.90%。
▌全球算力需求增長,公司前景廣闊
根據SemiAnalysis預測,全球數據中心IT負載規模將從2023年的約49GW增長至2026年的 96GW,其中90%增長來自AI算力需求。2024年下半年起,字節、阿里、騰訊等互聯網雲廠均在加大資本開支,國內數據中心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景氣度提升。公司作為數據中心柴油發電機組的核心供應商,有望充分受益於AI算力產業發展,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 盈利預測
我們看好公司數據中心業務下游持續增長,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23.54、29.14、36.46億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數據中心建設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大盤系統性風險等。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6月30日發佈的《科泰電源(300153):深耕發電機組領域,數據中心業務打開增長空間》報告
電子通信:炬光科技(688167.SH)——呂卓陽
推薦邏輯:
▌ 激光光學元器件一季度表現強勁,併購影響利潤端短期承壓
公司激光光學元器件業務在一季度表現強勁,一方面得益於泛半導體領域的市場需求提升,產品出貨量顯著增加;另一方面,工業光纖激光器泵浦以及光通訊領域的市場需求也呈現出增長趨勢,一季度營收實現1.70億元,同比增長23.75%。2024 年完成兩次併購后,一方面公司加大光通信、消費電子和泛半導體制程等高潛力領域的研發投入,一方面職工薪酬及其他固定運營成本增加,利潤端短期承壓。
▌ 光通信產品線豐富,微納光學元器件可應用於CPO
公司依託先進的光刻-反應離子蝕刻法晶圓級微納光學精密加工製造技術,高效生產的硅材質與熔融石英材質的微納光學元器件可用於光發射模塊(TOSA)、光接收模塊(ROSA)、光子集成電路(PIC)以及前沿的共封裝光學器件(CPO)。它們能夠顯著提升激光光源的性能,實現光源的高效準直、精準聚焦以及穩定的光纖耦合,進而推動光源的小型化進程,在數據中心建設、高速網絡通信、雲計算及物聯網等廣泛應用場景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汽車應用領域深化佈局,形成多元化產品矩陣
公司在汽車應用領域與全球範圍內多家汽車 Tier1 供應商在激光雷達、投影照明等領域展開廣泛的項目合作。公司目前是 AG 公司的合格供應商,雙方合作已從車載激光雷達延伸至投影照明系統,先后獲得AG 公司的激光雷達、配套使用的無源光學元器件、用於車載投影照明的微透鏡陣列(MLA)項目定點,形成多元化產品矩陣。
▌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7.76、9.80、12.89億元,公司專注於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多元化佈局光通信、消費電子、泛半導體制程、汽車應用、醫療健康等應用方向,維持「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的風險,產品研發不及預期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6月3日發佈的《炬光科技(688167):激光光學元器件一季度表現強勁,多元化產品矩陣深耕光學賽道》報告
電子通信:藍思科技(300433.SZ)——呂卓陽
推薦邏輯:
▌ 公司業績雙增,產業鏈垂直整合彰顯優勢
2024年,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698.97億元,同比增長28.27%;實現歸母淨利潤36.24億元,同比增長19.94%。公司業績提升主要原因系公司的產業鏈垂直整合戰略開始發揮成效,組裝業務快速增長。
▌ iphone 17 Air極致輕薄5.5mm,玻璃材料解決方案供應商有望受益
根據目前公開的信息,iPhone 17系列將推出四款機型包括標準版、Air、Pro以及Max。其中,Air主打極致輕薄設計,機身厚度僅5.5mm~5.65mm,成為目前最薄的iPhone機型。該機採用7000系鋁合金中框,后置單攝採用創新的"長條跑道"式設計。iPhone 17 Pro注重影像性能的提升,採用全新的"橫向大矩陣"攝像頭模組設計,配備4800萬像素主攝和長焦鏡頭,支持5倍光學變焦。其搭載的1/1.3英寸大底傳感器和GP玻塑混合鏡頭,將大幅提升低光拍攝能力。預計Pro和Max兩款機型將採用玻璃+金屬拼接的設計。藍思科技在玻璃、陶瓷、藍寶石、金屬等外觀件、結構件和功能模組領域穩居領先地位。在當下手機輕量化的趨勢之下,公司能夠提供高、中、低端手機背板的玻璃、玻纖等多種輕量材料解決方案,具備輕質鋁合金、高端鈦金屬材料的大批量生產能力。在消費電子領域,公司與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等客户均有合作。我們認為公司的玻璃蓋板產品有望導入下游大廠新品。
▌ 人形機器人產業爆發,公司前瞻佈局有望成為具身智能核心製造平臺
隨着AI大模型、運動控制、多模態感知等技術的快速演進,人形機器人正從單一功能向通用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智元機器人、特斯拉和優必選??憑藉各自的技術優勢,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代表性企業。智元機器人??以高自由度和低成本量產能力搶佔市場先機,遠征A1機器人全身49個自由度,運動能力領先;特斯拉Optimus??複用自動駕駛技術,通過仿真訓練實現類人步態,目標以規模化量產降低成本,未來計劃登陸火星;??優必選??深耕工業領域,憑藉羣體智能和模塊化設計,在汽車製造等場景率先實現商業化突破。靈巧手作為人形機器人的核心執行部件,其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機器人的操作能力與應用範圍。當前市面上靈巧手採用6-42個自由度的仿生設計。以特斯拉Optimus Gen2為例,產品配備了22自由度的靈巧手,具備進行精密操作的能力。藍思科技自 2016 年起佈局智能機器人領域,從工業機器人拓展至人形機器人領域。目前,公司已成功開發出關節模組、靈巧手、軀干殼體等關鍵結構件,並與智元機器人聯合推出的全球首款全棧開源機器人"靈犀X1"。未來,公司將依託於工業機器人和整機組裝領域的積累,導入更多自由模組和結構件,推動人形機器人向家庭服務、醫療養老等場景延伸。我們認為公司未來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具身智能硬件核心製造平臺之一。
▌ 蘋果將推出首款摺疊屏手機,公司UTG產品有望切入供應鏈
蘋果首款摺疊屏手機預計將於2026年下半年正式發佈,這將是iPhone產品線的一次重大革新。這款摺疊屏iPhone將採用橫向"書本式"設計,展開后內屏尺寸達7.76英寸,接近iPad mini的顯示面積,而外屏則保持5.49英寸的緊湊尺寸。在摺疊屏技術方面,預計將採用UTG超薄玻璃OLED面板,力求實現"零摺痕"的視覺體驗。藍思科技提前佈局UTG和CPI等摺疊屏核心技術,已為國內大客户批量供應UTG和CPI屏。同時,公司是北美大客户外觀件和結構件的核心供應商,並且正在積極配合客户進行摺疊屏相關產品的驗證,目前整體進度符合預期。我們認為公司有望憑藉領先的摺疊屏技術以及提供玻璃蓋板和組裝等業務積攢下的口碑進入北美大客户的摺疊屏手機供應鏈。
▌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907.89、1443.36、1863.67億元,我們認為藍思科技作為消費電子領域平臺型企業,有望持續受益於下游手機、PC等產品的迭代。同時,公司戰略佈局人形機器人賽道,打開新的增長空間,首次覆蓋,給予「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UTG產品導入不及預期,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進度不及預期,下游客户手機出貨量不及預期。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6月18日發佈的《藍思科技(300433):消費電子平臺型公司,佈局人形機器人賽道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報告
電子通信:中芯國際(688981.SH)—呂卓陽
推薦邏輯:
▌中國大陸集成電路製造業領導者, 平臺式生態服務模式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務
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集成電路製造業領導者,根據全球各純晶圓代工企業公佈的2023年銷售額情況排名,中芯國際位居全球第四位,在中國大陸企業中排名第一。公司擁有領先的工藝製造能力、產能優勢、服務配套,向全球客户提供8英寸和12英寸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除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外,公司亦致力於打造平臺式的生態服務模式,為客户提供設計服務與IP支持、光掩模製造等一站式配套服務,並促進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上下游協同,與產業鏈中各環節的合作伙伴一同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集成電路解決方案。
▌ 智能化和高速運算性能需求成為市場主要驅動力,智能終端產品升級温和催化換機潮
先導產業對智能化和高速運算性能的卓越追求持續推動相關應用領域的頭部企業快速成長,成為半導體整體市場規模增量的主要驅動力,相關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受益於新一輪智能終端產品的功能升級和性能提升,市場温和催化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穿戴類設備、消費電子等產品的換機潮,終端需求已呈現緩慢增長態勢。根據公司三季報顯示,公司Q3收入環比+14%,達到21.7億美元,首次站上單季20億美元臺階,創歷史新高。產能方面,公司新增2.1萬片12英寸月產能,促進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平均銷售單價上升。整體產能利用率提升至90.4%,毛利率提升至20.5%。根據公司指引,公司四季度收入環比持平至增長2%,毛利率介於18%至20%之間。
▌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別為574.77、655.70、742.45億。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大陸集成電路製造業領導者和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稀缺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首次覆蓋,給予「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的風險,產品研發不及預期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4年12月30日發佈的《中芯國際(688981):中國大陸集成電路製造業領導者,有望受益於先導產業智能化和高速運算性能需求》報告
醫藥:金城醫藥(300233.SZ)——胡博新
推薦邏輯:
事件
金城醫藥股份發佈2023年半年報業績公告: 2023 年H1實現營業收入 17.053億元,同比減少 7.91%;歸母淨利潤1.017億元,同比減少 53.55%; 基本每股收益 0.26 元/股。
▌新冠相關訂單影響CMO業務,製劑業務增長加速
2023年上半年公司CMO業務收入鋭減,而去年同期,公司依託在深冷反應的技術優勢獲得超2億元的新冠藥物中間體訂單。同時,作為公司長期增長引擎的生物原料藥業務也因為產品價格下降,毛利率下滑進而拖累公司整體業績。公司製劑業務以抗生素仿製藥為主,並有多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上半年公司製劑板塊業務實現收入 6.16 億元,同比增長 41.09%。在第八批國家藥品集採中,子公司金城金素共有3 個品種 7 個品規中選,隨着7月份集採執行,公司製劑業務有望保持高增長。
▌菸鹼審批產能擴大,新增出口資質
菸鹼是近年公司重點培育的新業務,公司掌握植物提取和生物轉化合成兩項生產技術。由於菸鹼下游屬於電子煙,生產出口受國家菸草局監管。2022年放開初始階段,審批產能限制,到2023年7月,換發新的許可證后,公司產能提升顯著,同時下游需求已逐步恢復,上半年銷量近 17 噸。考慮新增出口資質,下半年我們預計菸鹼銷量將超過60噸。
▌化學合成與合成生物學持續拓展
報告期內,子公司匯海醫藥培南類高端醫藥中間體項目投產運行,培南產業鏈持續延伸。崑崙子公司持續推進泊沙康唑 FDA認證和枸櫞酸託法替布GMP認證以及甲芬那酸歐盟認證、普羅雌烯等產品的市場開發。合成生物學方面,年產 3000 噸蝦青素車間已完成進度的60%,2024年有望投產運行。
▌ 盈利預測
我們預測公司2023E-2025E年收入分別為34.64、37.23、39.90億元,考慮菸鹼業務審批擴產帶來的業績增量,首次覆蓋,給予「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原料藥品種的價格波動風險,製劑銷售受醫藥反腐影響的風險,電子煙監管趨嚴限制菸鹼產能審批等風險。
汽車:凱迪股份(605288.SH)——林子健
推薦邏輯:
事件
公司發佈2025年股權激勵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不超過70.62萬股的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26.88元/股。股票激勵計劃選取歸母淨利潤作為業績考覈目標,要求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每年同比+6%,對應2025-2027年目標實現歸母淨利潤0.92/0.97/1.03 億元。
▌深耕線性驅動三十余載,全球化佈局成果顯著
專注線性驅動三十余年,拓展多線應用場景。公司1992年成立至今一直從事線性驅動系統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生產的直線驅動器被廣泛應用於沙發、按摩椅、醫療牀、升降辦公桌、汽車配件等領域。2003年公司推出沙發推杆產品;2008年推出辦公檯推杆產品;2010年,公司正式邁出了其國際化戰略的第一步,通過在美國設立辦事處進軍國際市場。2013年,公司在美國成立全資子公司,進一步鞏固北美市場地位。2016年,公司成立歐洲凱迪,為公司在歐洲市場長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公司成立越南凱迪並設立生產基地,進一步鞏固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地位。目前公司在越南、北美均有產能,2024年直接出口美國銷售額約佔公司整體銷售額的7.5-8%。歷經三十余年發展,公司已成為線性驅動行業龍頭企業,沙發電動推杆產品達到了30%以上的全球市場佔有率。
公司營收穩步增長,盈利能力逐步穩定。公司2021-2024年分別實現營收17.2/11.7/12.3/13.4億元,同比+35.1%/-31.8%/+5.3%/+8.2%,下游需求逐步回暖。毛利率方面,公司2021-2024年毛利率分別為20.9%/18.9%/25.4%/22.8%,趨於穩定。盈利方面,公司2021-2024年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1.2/0.5/1.1/0.9億元,同比-32.4%/-58.3%/+121.4%/-19.4%,2024年歸母淨利潤承壓主要系1)海外工廠投入使用推高營業成本,2)出海運費增長以及關税影響。
▌線性驅動市場前景廣闊,應用領域不斷延伸
線性驅動作為智能化場景的核心執行部件,正隨着全球消費升級、老齡化深化及智能終端技術迭代,加速向多領域滲透。2023年全球線性驅動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519億元,YoY+5.9%,我國線性驅動市場規模約為399億元, YoY+7.6%。
智能家居領域:智能家居領域產品類型眾多,包括電動沙發、遮陽簾、電動牀、按摩椅、廚房類電動升降產品、電動升降桌椅等各類家俱。居家環境升級需求日益增長,居民開始追求多功能、智能化、個性化的終端產品,線性驅動系統需求持續擴張。Marketsand Markets報告顯示,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預計將從 2022 年的845 億美元增長到 2026年的1389億美元,2022-2026年CAGR為10.4%。其中,電動沙發行業正處於從功能化向智能化場景化轉型的關鍵階段,線性驅動系統滲透率進一步提高。
智慧辦公領域:主要產品是可升降辦公桌。全球智慧辦公產品的整體滲透率在不斷提升,但仍處於偏低階段,法律、工會組織正推動了升降辦公桌等智慧辦公產品由可選消費品逐漸轉向必須消費品,線性驅動產品在智慧辦公領域的應用將迎來新一輪增長。2024年全球可升降辦公桌所應用線性驅動產品的市場規模大約為240億元,2021-2024年CAGR約為18.2%。目前國內可升降辦公桌產品市場尚處於市場開拓期,2024年國內可升降辦公桌所應用線性驅動產品的市場規模約為24億元,2021-2024年CAGR約為22.4%。
汽車零部件領域:汽車電動尾門作為提升車輛智能化與用户體驗的重要配置。近年來隨着消費升級、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及供應鏈技術成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GlobaI Info Research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電動尾門系統市場規模達到了16.3億美元,預計2029年將達到28.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7.8%。
線性驅動全球市場競爭格局較為集中,主要市場被海外企業佔據。線性驅動系統最初發源於歐洲,丹麥和德國有全球領先的線性驅動供應商。2022年,全球線性驅動市場前六名分別為力納克、德沃康、迪摩訊、捷昌驅動、凱迪股份以及樂歌股份,市佔率分別為31%/31%/13%/12%/8%/1%。海外品牌在工業領域佔據較大優勢,國產品牌在生產能力、定製化、客户響應方面具備優勢,有望實現國產替代。
▌汽車電動尾門滲透率持續上市,成為公司收入增長新動能
電動尾門重要性逐步凸顯,國產替代空間廣闊。汽車電動尾門驅動系統由撐杆、ECU、自吸鎖、腳踢、支架以及氣動彈簧等部件組成。汽車電動尾門系統是駕乘者通過按動車輛尾門開關鍵、遙控車鑰匙或在尾門相應區域使用人體感應操作,控制尾門開閉的裝置,具備智能防夾、高度記憶等功能以及操控便捷、實用性強等優點。近年來由於消費者對於便利性,科技配置屬性偏好增強,電動尾門產品正逐漸從高端豪華向平民化過渡,進入整車標配轉型的關鍵期。據統計,2019至2023年我國電動尾門市場規模複合年增長率達34.15%,估計2024年市場規模約為96.3億元。市場競爭格局方面,國內前裝市場主要企業包括博澤、斯泰必魯斯、愛德夏、麥格納、海德世等外資企業和凱程精密(凱迪股份子公司),其余本土化的企業以后裝市場為主。
公司電動尾門業務快速增長,客户資源優質。2014年公司開始推出汽車尾門推杆產品,目前下游客户包括奇瑞、小鵬、本田等頭部主機廠。2017-2019年公司電動尾門驅動系統收入分別為3038.4/2091.9/4110.5萬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6.3%,主要系前裝市場客户逐步放量。公司2017-2019年電動尾門系統每套單價分別為900.8/935.5/772.2元,前裝市場客户放量導致產品單價有所下探。
▌研發實力深厚,核心產品與人形機器人線性關節技術同源
公司發佈2025年股權激勵計劃草案,有效地將員工和公司利益結合。本次股權激勵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不超過70.62萬股的限制性股票,約佔公司股本總額的1.01%。其中,首次授予不超過56.52萬股,預留授予不超過14.10萬股,授予價格為26.88元/股。公司2025年股權激勵計劃選取歸母淨利潤作為業績考覈目標,要求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每年同比+6%,對應2025-2027年目標實現歸母淨利潤0.92/0.97/1.03億元。本次股權激勵共產生1489.3萬元待攤銷費用,對應2025-2028年需要攤銷564.7/620.5/242.0/62.1萬元費用。此次股權激勵有利於激發員工積極性,賦予公司增長動能。
線性驅動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研發實力深厚。目前,凱迪股份的全球在職員工已超3000人,公司組建了包括電子、電氣、軟件、機械等專業工程師在內300人以上的研發團隊。公司擁有「滾珠絲桿式電動推杆」,「一種智能升降柱傳動系統總成」、「一種電機減速機構及電機」等技術專利,深度掌握電機、減速器、電動推杆等線性驅動系統核心技術。截止2024年,公司共擁有發明專利 52 項、實用新型專利 283 項、外觀專利 145 項。
線性驅動系統核心零部件高度自制,逐步向機器人產業拓展。線性驅動器主要由驅動電機、減速齒輪、螺桿、螺母、導套、推杆、滑座、彈簧、外殼及渦輪、微動控制開關等組成,與開關電源、控制器或面板一起組成線性驅動系統(電動調節系統)。公司具備線性驅動器「模具開發-注塑-加工-製造-組裝-檢測」一體的強大柔性化製造體系,電機、絲槓、蝸桿、控制器等線性驅動系統核心零部件均可自制,掌握齒輪檢測、平衡測試等檢測技術。並且線性驅動器產品和機器人線性關節工作原理相同,均是通過絲槓將電機的旋轉運動轉化為直線運用。依託強大的研發能力及產品可拓展性,公司逐步向工程部件、機器人產業拓展。憑藉強大技術研發實力賦能,以及多年來在線性驅動器方面的經驗積累,疊加自身全球化戰略佈局,公司有望成為人形機器人賽道領先企業,走出第二成長曲線。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15.2/17.2/19.3億元,線性驅動市場前景廣闊,公司技術實力雄厚,有望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首次覆蓋給予「買入」投資評級。
股權激勵效果不及預期,新業務拓展不及預期,下游需求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地緣政治風險。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5月29日發佈的《凱迪股份(605288):公佈2025年股權激勵計劃,線性驅動領先企業有望進軍人形機器人賽道》報告
傳媒新消費:天舟文化(300148.SZ)——朱珠
推薦邏輯:
▌ 主業持續向好
公司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33、0.24億元,2025年開年的季度業績已接近2024年年度,公司扭轉前期業績承壓局面,邁入發展新階段;2024年公司主業圖書出版發行業務營收3.93億元(同比+ 12.37%,收入佔比85%),其中青少年圖書營收3.4億元(同比+11%),2024年公司上市自研教輔叢書《新編學科素養培育與提升》,首年取得過千萬碼洋銷售額,成為經營利潤新增長點;遊戲營收0.68億元(收入佔比14.77%)。主業端,公司將通過研發新的教輔圖書產品,構建未來發展的產品矩陣
▌ 2025年探索AI+教育新業態 踐行「大文化+科技」
公司在2025年構建數智教育新生態,第一,向內看,深耕圖書出版發行與網絡遊戲兩大業務,構建AI+教育新業務且深耕內容;第二,向外看,與科大訊飛等企業積極合作推動AI教育產品優化升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普通話測評、英語聽説等應用場景,覆蓋「教、學、考、評、管」全閉環);第三,積極關注新技術與新產業,圍繞文創、教育、數字科技等領域開展。公司投資孵化西安標夢等企業,拓展二次元業務項目,其《標記醬》APP已在2024年10月正式上線,日活躍用户穩定增長形成年輕用户的文化聚合體,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可期。
▌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5.15、5.77、6.50億元,公司將在持續鞏固傳統出版、教育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加速推進出版和教育等核心業務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也將發揮上市公司平臺優勢,強化投融資功能,賦能新的業務板塊,鑑於公司主業向好也在積極推動公司整體轉型升級,推進AI+教育業務落地,首次覆蓋,給予「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市場競爭加劇風險;遊戲進展不及預期的風險;教輔行業政策變化的風險;新業務如AI等業務推進不及預期的風險;人才隊伍穩定性風險;政策合規性風險;宏觀經濟波動的風險。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5月30日發佈的《天舟文化(300148):主業向好探索AI+教育》報告
2.3
金股盈利預測表
地緣政治風險再起,國內經濟不及預期,特朗普政策超預期變動
證券研究報告:《七月策略和十大金股—7月十大金股》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6月30日
發佈機構:華鑫證券
本報告分析師:
楊芹芹 SAC編號:S1050523040001
宏觀策略組簡介
楊芹芹:經濟學碩士,8年宏觀策略研究經驗。曾任如是金融研究院研究總監、民生證券研究員,兼任CCTV新聞和財經頻道、中央國際廣播電臺等特約評論,多次受邀為財政部等政府機構和金融機構提供研究諮詢,參與多項重大委託課題研究。2021年11月加盟華鑫證券研究所,研究內容涵蓋海內外經濟形勢研判、政策解讀與大類資產配置(宏觀)、產業政策與行業配置(中觀)、全球資金流動追蹤與市場風格判斷(微觀),全方位挖掘市場機會。
孫航:金融碩士,2022年5月入職華鑫研究所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並註冊為證券分析師,以勤勉的職業態度,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清晰準確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