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崑崙萬維鉅虧,實控人周亞輝大賺

2025-06-30 16:56

在「All in AI」的路上,崑崙萬維還在加碼。

6月25日,崑崙萬維接連發布多則公告。為提升資本支持效率、縮短決策流程周期,崑崙萬維聯營企業北京崑崙互聯網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崑崙基金」),擬對崑崙萬維控股子公司 Skywork AI Inc. 展開戰略投資,先行提供2億元的無息可轉債。

崑崙基金成立於2020年5月,由北京華宇天宏、崑崙萬維、湖南財信思迪產業基金、北京亦莊國投等共同持有,主要投向互聯網及人工智能產業。

崑崙萬維財報、天眼查信息顯示,2024年,崑崙基金實現營收0.96億元,淨利潤0.32億元,歸母股東權益為39.27億元,崑崙萬維持有權益投資賬面價值約13.09億元。

同時,因經營發展需要,崑崙萬維擬向北京中關村銀行申請不超過0.5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為期1年,無需擔保物。

源媒匯初步統計,2025年年初至今,崑崙萬維共申請8次銀行授信額度,合計金額為12.7億元。其中部分授信由控股股東周亞輝提供個人擔保,申請理由基本為:經營發展需要。

借錢搞投資,是崑崙萬維一脈相承的「傳統」。

早在2023年6月,崑崙萬維持股5%以上的股東李瓊,通過減持股份方式,為公司提供減持股份稅后所得的50%以上金額的借款,年利率2.5%,理由是:為支持公司AGI和AIGC業務長期發展。

相比2024年銀行授信額度6.65億元,僅2025年上半年,崑崙萬維申請授信額度翻了近一倍。

持續砸重金搞AGI和AIGC業務,崑崙萬維正面臨着不小的資金缺口。好的一面是,崑崙萬維拿到了一筆聯營企業的無息可轉債借貸。而這筆資金,足以解決燃眉之急。

持續燒錢之下,崑崙萬維還沒實現AI商業化,卻面臨着鉅額虧損。

鉅額虧損背后

在轉向「All in AI」戰略之后,崑崙萬維陷入鉅額虧損的困境。

2024年,崑崙萬維實現營收56.6億元,淨利潤為-19.5億元,歸母淨利潤約-16億元,錄得上市十年以來首次虧損;到了2025年一季度,虧損仍在繼續擴大,營收同比增長約46%,淨利潤虧損翻了四倍至9.3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擴大至7.7億元。

這是一份「盈虧同源」的業績表現。

營收上,崑崙萬維在業績説明會上稱,「目前公司 AI 業務商業化已取得重要進展」。

2025年一季度,崑崙萬維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6%至16.7億元。其中,AI社交業務單月最高收入突破100萬美元。3月底,AI音樂年化流水收入ARR達到約1200萬美元,短劇平臺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ARR達到約 1.2 億美元。

對於虧損,崑崙萬維歸結於兩點:一、全球地緣政治摩擦,導致 Pony.ai 、映宇宙合計虧損約 5.4 億元;二、持續投入大模型、AI 算力芯片子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大幅增加。

營收增長依賴鉅額渠道投放,這反而成為公司重要虧損源頭。2025年一季度,崑崙萬維銷售費用同比增長92%至8.68億元,系對AI軟件技術業務和短劇業務的市場推廣費及充值渠道手續費增加所致。

當前仍處在AI大模型的應用落地和收入增長期,而虧損是難以避免的,預計2027年之后轉入盈利期。這是崑崙萬維給出的判斷。

看似重金砸營銷、研發、股權激勵,致使鉅額虧損,但卻有一個細節被忽視了——重金砸研發、銷售投入前,研發、投放相關公司悄悄進行了股權騰挪。

崑崙萬維2024年財報顯示,5家主要控股子公司有4家出現鉅額虧損,包括北京天工智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天工」)、Skywork AI Pte. Ltd.(下稱「Skywork AI」)和崑崙天工科技有限公司 (下稱「崑崙天工」),淨利潤虧損分別為5.86億、3.43億和1.7億元,虧損原因均為研發費用,Skywork AI另一個虧損點則是市場推廣費用。

天眼查信息顯示,北京天工、崑崙天工由Skywork AI全資持有,三家公司主要負責人工智能技術開發,音樂社交平臺、網絡遊戲的研發和運營。

2023年,崑崙萬維發佈了「天工」大模型,即Skywork AI,包括發布AI助手Aria和投資元宇宙社交平臺Oasis;隨之,公司研發費用突然暴漲。2022-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6.9億、9.68億和15.43億元。

期內,北京天工、崑崙天工悄悄進行了股權騰挪。2023年8月、2024年7月,北京天工、崑崙天工由原股東Star Shine Entertainment Pte.Ltd.(下稱「Star Shine」)轉入到Skywork AI旗下,兩者變更為兄弟公司。

看似「左手倒右手」的操作,但忽視了兩個細節:

一、Star Shine 成立於2021年7月,主要業務為音樂社交平臺、網絡遊戲的研發和運營。成立時,崑崙萬維持有100%股份,先后進行了增減持。

其中,2023年6月股權騰挪前,崑崙萬維進行了減持、引入少數權益股東,2023年上半年,Star Shine營收、淨利潤迎來爆發式上漲,且伴隨着資產、負債同步上漲,但經營現金流卻暴跌,淨資產為負。而崑崙萬維的遊戲業務、海外社交網絡業務同比下跌超10%。

截圖自崑崙萬維財報

二、股權轉讓就會有資產估價,包括實質價值、未來潛在價值產生溢價或折價。而北京天工成立於2023年6月,從左手到右手的過程就產生鉅額商譽,2023年末商譽賬面價值為10.7億元。

藉着股權騰挪、資產獲得重估,崑崙萬維可以繼續維持業績增長神話。Star Shine背后的神祕少數股東,卻在騰挪之中實現了身價暴漲。此乃一舉兩得。

清華休學生的造富史

類似操作,在崑崙萬維的發展史中,顯得司空見慣,形成一種「賭徒式」的投資文化。這根源於實控人周亞輝。

1999年,還在清華大學讀研一的周亞輝,依靠休學創業政策,拿到清華科技園50萬元的創業投資,開啟第一次創業——成立原創動漫網站火神網。首次創業失敗后,周返回校繼續攻讀精密儀器專業的研究生課程,並順利拿到碩士學位。

在清華大學攻讀研究生期間,周亞輝爲了學習互聯網技術,曾入職千橡互動,負責新業務的拓展。第一次創業失利,加上「創業導師」千橡互動創始人陳一舟的啓發,讓周亞輝悟到了商業本質:「不斷尋找空地」。

周亞輝曾公開表達對陳一舟的看法:「他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更是一位併購高手」。這句話,更能折射出周亞輝的投資版圖和崑崙萬維的發展歷程。

2008年,周亞輝找到了那塊「空地」——網頁遊戲,創立了崑崙萬維,並只用7年時間就完成了A股上市。周做遊戲開發的方式簡單粗暴:高薪+股權激勵。

當前,崑崙萬維「All in AI」經營策略也是如此,另一個重要虧損點就是:股權激勵金額大幅度上漲。2025年一季度,崑崙萬維管理費用翻了近一倍至3.1億元,系期內股權激勵費用增加;而2024年公司股權激勵費用為4.9億元,同比增長55.4%。

截圖自崑崙萬維財報

進入資本市場后,崑崙萬維不再完全是一家遊戲公司;周亞輝也沒有將上市融資所得款用於業務經營,而是開始大舉投資、併購,比如投資趣店、隨手記、洋錢罐、銀客網等互聯網金融平臺,投資社交平臺Grindr、完成收購Opera瀏覽器、投資短視頻平臺「映客」、投資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Pony.ai)等。

不少投資都踩中了風口、收穫高額回報,「賭徒」周亞輝的投資眼光令人驚歎。比如,互聯網金融讓周亞輝、崑崙萬維賺得盆滿缽滿。有統計數據顯示,周亞輝在趣店的投資收益超過20億,也讓當時公司股價飆升,佔到公司2018年一半的淨利潤。

但在P2P行業被清算之后,銀客網以爆雷收場,洋錢罐則從崑崙萬維轉入到周亞輝手中。期間,崑崙萬維曾想將手中小額貸款牌照轉讓給洋錢罐,完成「自我救贖」,最終無果,只能更名為「瓴岳科技」,目前轉向助貸業務。

失去互聯網金融業務,加上2020年4月周亞輝辭去崑崙萬維董事長一職,到非洲再造「頭條+支付寶」,崑崙萬維業績陷入頹勢。

用資本掘金AI風口

作為公司實控人,周亞輝並非完全放任崑崙萬維不管,在卸任董事長的次年,他便開始將自己的個人資產裝入崑崙萬維的報表中。

2021年,崑崙萬維再現大舉收併購,從少數股東和外流通股份方式收購瀏覽器、互聯網服務平臺Opera Limited部分股權,並在當年1月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同年4月,崑崙萬維以約14億元價格收購K歌互動平臺StarMaker母公司Star Group Interactive Inc.的60.65%股權,以及收購崑崙天工前身北京星制科技有限公司股權,完成對三者的並表。

收購時,StarMaker是僅次於Tik Tok和BIGO LIVE的第三大音頻社交平臺。

資產注入、合併調整之后,崑崙萬維的業績直接拉昇,2019年、2020年未調整之前營收為36.9億元和27.4億元,2021年合併之后營收暴增至48.5億元。對比調整前后可以發現,崑崙萬維的利潤被「拿走了」,歸母扣非淨利潤同比下跌37.9%至12.8億元。

截圖自崑崙萬維財報

併入的三家公司均從崑崙萬維關聯方手中買入,Opera Limite 和StarMaker實控人就是周亞輝;崑崙天工前身由自然人趙天嬌、吳維昊各持有50%股權,其中,趙是Opera投資的尼日利亞移動支付平臺OPay的高管成員。

崑崙萬維購買周亞輝持有的資產,並非第一次。換句話説,崑崙萬維是周亞輝的「提款機」。

境外公司和運作過程,很難追溯。而北京閒徠互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閒徠互娛」)的收購過程,卻是一個可以窺見的縮影。

2016年12月,崑崙萬維與一家投資合夥公司收購閒徠互娛100%股權,總交易價為20億元。隨后,閒徠互娛密集進行股權變更,周亞輝不斷將這家投資合夥公司持有的閒徠互娛49%股份逐漸轉移到自己手中,並賣給崑崙萬維。

其中,2019年2月,周亞輝以22.75億元價格將閒徠互娛35%股權賣給崑崙萬維。不到兩年半時間,閒徠互娛的價值翻了3.25倍。密集股權變更期間,若不是被深交所質疑股份代持、事后不籤分紅決議、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業績真實性存疑以及被媒體質疑閒徠互娛涉嫌賭博等問題,閒徠互娛最后的交易價值可能會更高。

如今,周亞輝把這套運作方式用在崑崙萬維佈局AI上。

繼續「畫餅」

在2022年半年報財報中,崑崙萬維稱,海外社交娛樂平臺StarX 圍繞「音樂+社交」的核心發展思路,在AIGC、VR/AR等領域積極探索,並取得先發優勢。

短短一句話,讓崑崙萬維在2023年初Chat GPT掀起的大模型概念浪潮中,成爲了A股市場的「當紅炸子雞」,股價在四個多月時間里最高漲幅達383.2%。公司高管陸續減持套現。

此時,崑崙萬維正式全面佈局AIGC,將StarMaker母公司更名為Skywork AI Inc.;后者通過向特定方發行股份方式,以1.6億美元對價收購Singularity AI Technology Limited(下稱「Singularity AI」)的全部股權。同時,崑崙萬維對Skywork AI Inc.增資4億美元。

Singularity AI的實控人為Wang Liwei,與崑崙萬維前董事長王立偉的拼音拼寫一致;同時,Singularity AI是崑崙萬維「天工」3.5的研發合作方。

層層嵌套、向疑似關聯方收購,還是周亞輝慣用的運作模式。這次不同的是,崑崙萬維沒有直接出資給交易方,而是向子公司增資,錢依然在自己手中。

但是,多次交易帶來的沉重負擔轉移到了崑崙萬維身上,公司商譽、資本公積迎來爆發式上漲。其中,商譽從2020年的9.6億元增長至2025年一季度的51.5億元,佔淨資產比例從9.9%上漲至31.9%;同期,資本公積從7.6億元增至30.5億元,佔淨資產比例從7.9%上漲至18.9%。

一般來説,商譽佔淨資產比例超過30%已經觸達風險預警線。而資本公積反映的不一定是投資方的出資,還有可能是以股東借款形成的債務。對比2021年以來,崑崙萬維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不斷減少的趨勢,從2021年的11.7億元減少至2024年的2.9億元。

商譽、資本公積的增加,預示崑崙萬維在透支未來和隱蔽風險。同時,收購閒徠互娛產生的商譽,從當前兑現情況來看,周亞輝和崑崙萬維畫的餅,估計很難實現。

截圖自崑崙萬維財報

於是,周亞輝做了一個防禦性交易策略,背后可能有多個原因,比如AI有待商業化,AI大模型競爭激烈、是否為「空地」都仍待考證。這就是自稱「(投資)幾乎百發百中」周亞輝的高明之處。

因為,虧了是上市公司的,贏的已經落入自己的口袋。

部分圖片引用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源媒匯」,作者:利晉,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