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Meta、蘋果、小米混戰XR市場,誰纔是「AI眼鏡革命」的真正贏家?

2025-06-30 11:48

投資筆記是紀源資本關於投資、商業、科技的所見所聞所想,探討關於世界的一切。

在這里,你可以收穫:

全球優秀科技公司管理經驗、一線調研;

頂級風險投資人&創業者經驗分享;

大航海時代的世界人文歷史、商業見聞……

以下是投資筆記系列第221期。

幾天前的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發佈會」,除了小米Yu 7,小米還帶來了其AI眼鏡賽道上的首秀——1999元起售,專為亞洲臉型優化。與其他智能眼鏡相比,價格可以説是非常友好了。

幾天前的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發佈會」,除了小米Yu 7,小米還帶來了其AI眼鏡賽道上的首秀——1999元起售,專為亞洲臉型優化。與其他智能眼鏡相比,價格可以説是非常友好了。

消費級XR眼鏡對人意味着什麼?

注意看,這是小美,那是小帥,他們同時在街邊看到一隻流浪貓。小帥掏出手機,對着流浪貓拍下一張照片,再用以圖搜圖的工具獲知這隻貓的品種名稱。隨后,根據關鍵詞檢索,瞭解到了它的習性。而小美,因為佩戴了XR眼鏡,只需要配合簡單的語音指令,幾乎在看到這隻流浪貓的一瞬間,就得到了小帥通過上述操作獲得的所有信息。

這是我們基於對消費級XR眼鏡的認知,隨意設想出的一個使用場景。或許人們會因此認為,這是一個關於提高信息獲取效率的故事。也對,但也不全對——效率,當然是衡量一件工具優良與否的重要指標。而我們都曾太多次地看到,當效率的提升突破了一定的閾值,給個體與社會帶來的很可能是質的改變。

關於XR眼鏡,「所見即所得」這句話或許因為在市場營銷領域的廣泛應用,沾上了濃度不輕的「廣告味」,大概已經讓人漸漸失去了對其背后含義的膜拜。但很多人似乎忘了一件事:我們人類,乃至任何生命體本身,在生存發展的歷程中,往往都是在所見即所得。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一個交通狀況複雜的喧囂路口,一位新手司機也許只能得出一個信息:好多車,好多人!而同樣在這個路口等待交通燈由紅轉綠的某位老司機,則可能已經瞬間在腦內做出了以下反應:前面的車子起步很慢,司機注意力不夠集中;后面的車在鳴笛,司機是個急脾氣;左后方的車應該是走錯車道了,正在準備併線;左前方的外賣小哥似乎沒打算遵守交通規則,正打算闖紅燈過路口;右手邊的老大爺也在躍躍欲試搶一步,但看其神態和動作基本可以判斷,他會老老實實等綠燈的;十點鍾方向還有隻流浪貓在橫穿馬路,大概率應該撞不到,希望別的車也留意到它了……

面對同樣的「所見」,新老司機並不會獲取同樣的「所得」。而消費級XR眼鏡,無論在AR還是VR領域,都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新司機」瞬間提升爲「老司機」,讓人對目力所見的種種影像解析出更加豐富、精準的信息——是的,這當然不僅限於駕駛領域。一位購房者同樣可以在千里之外,通過XR眼鏡,身臨其境、事無鉅細地瞭解自己有意向的房產。其信息獲取量甚至很可能超過被房產中介實地帶領看房的所得。

人的眼睛,是作為個體與外界產生連接的最重要器官。一雙眼睛足夠強大,由眼至腦的信息處理能力足夠強大,將對於個體乃至社會羣落意義非凡。

消費級XR眼鏡的市場意義早已不止侷限於打遊戲、看電影等娛樂功能。它對於現實世界的擾動,對於人類原生能力的質的提升,更加令我們激動。

當今XR眼鏡背后的核心技術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目前XR眼鏡背后意義最重大的三個技術板塊,分別是:光學技術、顯示技術,以及芯片。

在光學方面,目前出貨更多的是Birdbath這個方案,屬於偏幾何的光學技術。但很多人認為,未來這個領域會被偏光波導的技術主導。光波導里面又分為陣列的光波導和衍射的光波導。當然,這里的技術路線還可以繼續細分。比如衍射的光波導又分為納米壓印刻蝕和體全息的不同路線。

在顯示方面,Micro LED技術搭配光波導技術,被認為是下一代光學顯示單元的標配。此外,還有配合Birdbath的Micro OLED技術,Meta和華為等都在探索的LCoS技術,以及DLP技術等等。

綜合考量光學及顯示,又有兩種主流的技術路線。一種是Apple Vision Pro所代表的VST路線,通過數十個攝像頭,以拍攝外部加渲染和仿真的方式投影到內部鏡片上,形成一個偏VR類型的設備。另一種路線叫作OST,更加靠近眼鏡的形態——既可以看到被投影在光學屏幕上的虛擬影像,也可以透過鏡片看到外部的真實世界。

在OST技術路線上,很多主流廠商更多是在用Micro OLED加Birdbath這種基於利用光束分離曲面鏡成像原理的方案去實現的。它的顯示效果表現不錯,供應鏈也非常成熟,量產能力和成本控制都比較好。配合其較強的移動便利性,它在目前遊戲和觀影為主的場景上可以滿足當前用户的需求。但它在產品重量和入眼亮度方面還是有缺陷的,重量會達到70-80克,有明顯的彩虹紋,光效也比較低。

而如果採用光波導方案,玻璃工藝和光效都會更加出色,只是目前良品率偏低。但在未來,假使墨鏡和運動眼鏡都需要加載更加複雜的顯示功能,光波導路線也很可能走上前列。

在芯片方面,則主要包括計算單元的芯片,存儲單元的芯片,以及一些跟傳感相關的視覺或聲學芯片。以Apple的Vision Pro為例,大家經常津津樂道的其兩款芯片,一個是M2,一個是R1。M2,在更大意義上來説是一個計算芯片,以足夠強大的處理能力解決足夠多的任務。當下主流的MacBook搭載的就是M2芯片。同時,R1芯片也收穫了很多好評。它的屬性更多在於協同處理,主要解決視覺相關的問題,能讓Vision Pro在視覺延時方面達到相當高的刷新率,從而最大限度消除眩暈感。此外,在XR眼鏡中還存在一種神經網絡處理芯片,稱之為NPU,可以提供神經網絡處理相關的加速。

當然,廠商具體使用怎樣的技術來搭載所生產的XR眼鏡,還是取決於其產品定位。如果是要打造一款現象級的產品,給消費者以「all in one」的體驗,那當然需要更高規格的技術供應。但如果要做的是一款比較垂直的XR產品,比如騎行時所佩戴的XR眼鏡,只需要以單綠色的顯示提供一些簡單的圖文信息,那麼,配備一塊物聯網芯片就足以滿足需求。

消費級XR眼鏡的市場現狀

在XR眼鏡市場中,AR與VR可以劃分爲兩個行業。AR眼鏡行業前年的全球出貨量約在50萬台左右。VR眼鏡市場整體規模要比AR大得多,以前年為例,VR共出貨了750萬台,是AR的15倍。

然而,如果從動態的角度來看,在過去的8-9年間,AR眼鏡出貨量的年均增速接近40%,而VR的平均增速只有20%多,而且經歷了從2021、2022年的接近千萬台鋭減到750萬台的轉變。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一方面,AR眼鏡供應鏈的成熟帶來BOM成本降低,從而使得終端出貨價格下降到了兩三千元人民幣的級別。同時,AR技術和用户使用場景的匹配度也比較高,尤其在遊戲和觀影的場景中,大家普遍能夠接受戴上這樣一副70-80克的可移動屏幕。此外,中國用户對於全球AR眼鏡市場的影響十分顯著。在前年全球消費級AR眼鏡的出貨中,中國市場的貢獻佔比達到了40%。這也與AR眼鏡的核心光學和顯示單元模組供應鏈主要在中國有關。

而另一方面,隨着全球整體經濟下行,像VR這種能達到千萬級出貨的市場會受到更大影響。與之相比,AR這樣的新生市場則不大會受到波及。再者就是,VR眼鏡的核心使用場景就是遊戲,而遊戲用户對於此類硬件設備的換機頻率不會太高。VR市場對於早期用户的吸納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瓶頸。第三,VR設備的品牌集中度是很高的。國外最大的品牌是Meta和SONY,國內則是PICO。PICO在國內VR市場的佔比在六成左右,Meta和SONY則分別在國際VR市場佔五成和三成——這顯然是一個寡頭壟斷的市場。而這幾家公司,在過去幾年對於XR賽道的投入也在下降。相對來説,AR眼鏡的市場格局還沒有成形,市場中活躍着更加多元的參賽者,使得AR領域的未來值得被寄予更多期許。

在這樣的市場狀況之下,消費級XR眼鏡有三款值得被關注。首先,當然是Apple的Vision Pro。它的長板就是顯示效果足夠驚艷,目前尚可彌補其在價格、重量、舒適性方面的缺憾。在蘋果的強大號召力之下,去年達到50萬台的出貨量,這在偏AR的XR眼鏡賽道上已經是很強的參賽選手了。

第二,是Birdbath技術路線的眼鏡,主要在遊戲和觀影場景下成為一個可移動的效果增強設備,前年在國內賣了幾十萬套。

第三款,則是Meta和Ray-Ban合作的智能眼鏡,前年Q4單季度的出貨量就超過了30萬,累計出貨量已經超過100萬台。它既把耳機功能集成到了鏡腿上,還在這款看似只是傳統墨鏡的產品中加載了拍照和錄像功能,極佳地踐行了AR眼鏡的「加法理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Meta自身擁有開源模型LLaMA,被很多人認為是OpenAI最強大的競爭對手,這也使得其旗下產品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潛能不可小覷。

消費級XR眼鏡的未來會是怎樣的?會是在娛樂領域持續帶給人們更驚艷的體驗?會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讓使用者實現遠在千里之外的「實地」購物、看房、會友?又是否能成為新一代的效率工具,促進更多辦公者的生產力提升?我們相信,需求是不會被單向創造的。XR將與每一名個體乃至時代發生積極的碰撞,推演出令人叫絕的思路與方案。

*頭圖及封面圖來源於「ivy」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