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6-30 10:57
今日(6月30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漲。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上漲超1%,成分股多數上漲,芯原股份、安路科技漲超4%,復旦微電、福昕軟件、天準科技、寒武紀-U等跟漲。科創AIETF(588790)漲超1%,成交額超1億元,盤中交易溢價。拉長時間看,截至6月27日,科創AIETF今年以來累計漲超14%。
其他相關ETF中,半導體產業ETF(159582)漲超2%,最新價報1.44元,該ETF近一年累計漲超38%。
消息面上,阿里巴巴集團推出人工智能技術新版本Qwen VLo,該版本能更輕松地從文本和圖像生成和修改圖像。作為Qwen品牌的一部分,新模型從Qwen2.5-VL升級而來,通過支持文本到圖像和圖像到圖像功能,融入了漸進式生成技術,讓用户可以實時觀察圖像生成過程。阿里巴巴持續發力人工智能,將「通用人工智能」作為主要目標,希望藉助新模式在眾多視覺界面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與OpenAI等展開競爭。目前,阿里不斷更新Qwen系列,增強了處理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的能力,且能夠直接在手機和筆記本上高效運行。
6月26日,龍芯中科正式發佈基於國產自主指令集龍架構(LoongArchTM)研發的服務器處理器龍芯3C6000系列芯片。結合Intel公司第三代至強可擴展架構服務器芯片出貨情況,3C6000系列服務器CPU綜合性能達到2023年市場主流產品水平。
民生證券指出,國產算力與國產模型能力加速提升,AI 產業有望加速。國產算力與國產模型的協同崛起,正在重構中國AI產業的底層邏輯,為技術自主與產業升級注入核心動能。2025年DeepSeek橫空出世,在模型性能比肩海外頭部廠商的同時,推理成本大幅降低,為國內AI應用落地實現「平權」。另一方面,以華為、寒武紀、海光信息、龍芯中科為代表的國產算力廠商,產品性能正在逐漸得到AI廠商的認可。以寒武紀為例,公司2024Q4、2025Q1收入增速分別為76%、4230%,國產芯片成功進入下游客户供應鏈,以足以證明對於國產算力的認可。
AI應用百花齊放,醫療、司法、金融、教育等具備廣闊落地潛力。隨着國產模型、國產算力生態成熟,AI應用在多個垂直場景有望加速落地。以醫療為例,6月26日,螞蟻集團推出全新的AI健康應用「AQ」。基於螞蟻的醫療大模型,AQ提供健康科普、就診諮詢、報告解讀、健康檔案等AI功能,連接了全國超5000家醫院、近百萬醫生、近200個名醫AI分身等醫療服務。阿里、螞蟻、字節、騰訊等國內科技巨頭紛紛入局,以模型能力為基石,聯合擁有深刻行業Know-how的IT廠商,加速推進AI應用在各個垂直行業落地。
中信證券指出,當前AI大模型的訓練、推理需求持續旺盛,scalinglaw在后訓練、在線推理等方向上持續演進。底層基礎設施朝着更大集羣的方向發展,單芯片的算力提升在先進製程影響下未來迭代速度料將放緩,而系統級節點有望通過解決互連、網絡、內存牆等問題成為AI算力發展的重要方向。國產GPU芯片公司有望通過打造更高資源密度的算力基礎設施實現對海外產品的追趕和超越。
AI未來的產業邏輯趨勢已明朗,如果擇股把握不佳怎麼辦?可以借道ETF佈局核心資產,相關產品:科創AIETF(588790)。該ETF緊密跟蹤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覆蓋AI芯片、算法框架、智能終端等核心賽道:
選取科創板中市值較大、業務涉及人工智能基礎資源、技術及應用支持的30家企業,覆蓋AI芯片(如寒武紀、瀾起科技)、算法框架(如雲從科技、虹軟科技)、智能終端(如中科星圖、奧普特)、數據服務(如格靈深瞳)等全產業鏈環節。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70.57%,包括寒武紀(6.8%)、石頭科技(5.2%)、金山辦公(4.7%)等細分領域龍頭,分散度較高。
成分股平均研發投入佔比超23.6%,顯著高於A股全市場(約 5%);2025年Q1營收增速中位數61%,淨利潤增速中位數45%,遠超滬深300的5%和3%。
成分股平均市值約280億元,60%的權重集中在100-500億市值企業,與科創50(平均市值463億元)形成差異化。
當前PE(TTM)116倍,處於近三年16%分位。PB(LF)11.26倍,歷史分位39%。
文中提及的ETF產品風險等級為:中高(此為管理人評級,具體銷售以各代銷機構評級爲準)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收益,基金淨值存在波動風險,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認真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及《產品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時關注本公司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於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本公司的適當性匹配意見並不表明對基金的風險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者保證。基金合同中關於基金風險收益特徵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不應採信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銷售行為及違規宣傳推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