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曹操出行上市首日破發:蘇州相城基金浮虧2億港元 三川資本陪跑近八年IRR低至1.2%

2025-06-26 16:49

  6月25日,網約車平臺曹操出行順利登陸港交所主板,一躍成為港股最大的科技出行企業。

  配發公告顯示,公司計劃在全球範圍內發售4417.86萬股股份,其中香港發售441.79萬股,國際發售3976.07萬股,每股發行價為41.94港元,預計募資18.53億港元。最終經重新分配后調整,曹操出行在香港最終發售1325.36萬股,國際最終發售3092.50萬股。前者獲2.5萬份有效申請,超額認購21.14倍。后者獲2.78倍超額認購,由120名承配人蔘與。

  然而,暗盤交易卻透露出資本市場對其信心匱乏的真實狀態。據瞭解,公司於暗盤時段股價跌幅一度超過30%,最終收跌逾13%至36.3港元/股。上市首日,曹操出行開盤便破發,盤中甚至下探至32.85港元/股。截至收盤,公司每股報價36.00港元,較開盤價小幅回升6.5%,但仍未恢復至發行價水平;最新市值約為195.90億港元,與發行市值相比約降14.2%。

  首秀即崩盤,曹操出行的基石投資者均已浮虧。從參投規模來看,韓國未來資產證券和香港對衝基金無極資本分別出資2.75億港元、2.51億港元,上市后各持股1.2%、1.1%。若結合首日收盤市值推算,兩家機構浮虧比例皆超14%。國軒高科以1.64億港元入股,賬面投資回報僅約為0.84倍,一天之內虧掉2668.70萬港元。而處於同產業鏈的速騰聚創、億緯鋰能(維權)和梅賽德斯奔馳,聯手投資2.62億港元為曹操出行「抬轎」,上市首日收益分別比投資成本低0.2%、21.6%、20.2%。

  據全球發售公告顯示,曹操出行由吉利集團孵化,上市前共完成三輪股權融資,總金額累計超28億元。於2017年末完成的A輪及A1輪,每股對價約為30.75-30.76元,以此推算三川資本、天堂硅谷、隆啟投資和浙商創投的參投對價分別為1億美元、人民幣2億元、1億元及5000萬元,彼時公司投后估值已高達103億元。

  2021年8月,曹操出行再獲合計18億元的B輪融資,引入東吳證券、農銀國際及具備國資背景的蘇州相城基金,三家機構各向其注資1億元、3億元和14億元。值得關注的是,蘇州相城基金由此成為公司最大的外部機構投資方,上市前后持股比例分別為7.4%、6.8%。本輪交易完成后,曹操出行的估值達到170億元。

  基於上市首日市值和上市后持股比例計算,以上七家機構中浮虧金額最高的是蘇州相城基金,賬面單日蒸發超2億港元。農銀國際和東吳證券浮虧比例也都超過2%,投資回報倍數約為0.89。A輪系列投資方雖然暫時浮盈,但如果考慮時間成本,陪跑近八年內部投資收益率IRR僅約2.1%,三川資本的IRR更是低至1.2%。

  股價破發的背后,是曹操出行多重結構性問題的集中爆發。

  其一,財務基本面不斷惡化。2021-2024年,公司經營虧損累計70.43億元,平均每個月至少要燒掉1.47億元,2024年單筆訂單約淨虧損1.34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曹操出行流動負債達96.82億元,近八成為有息負債,現金儲備卻僅為1.59億元,流動性缺口畸高。儘管此次IPO募集的18.53億港元中,將有超三分之一用於償債,但顯然也是杯水車薪。

  其二,業務模式可持續性存疑。一方面,曹操出行自建定製車隊,重資產模式導致車輛折舊、保險維修、人力管理等剛性運營成本難有壓縮空間,支付給司機的收入及補貼直接「吞噬」了超70%總營收。另一方面,高度依賴高德、百度等聚合平臺,曹操出行的佣金支出從2021年的1.37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10.4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66%,遠高於業績規模增速。兩相擠壓之下,公司毛利率一直偏低,沉澱自有流量困難重重。

  此外,在「一超多弱」的行業格局下,港股對出行平臺估值整體持悲觀態度。2024年6月上市的嘀嗒出行首日暴跌22.5%,目前市值已不足15億港元;同年7月掛牌敲鍾的如祺出行上市第一天也遭遇破發,股價低迷已相對下滑73%。由此可見,投資者對網約車「燒錢換規模」模式已失去耐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