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劍指「全球AI眼鏡第一城」 深圳何以謀局這一產業

2025-06-26 11:4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南方財經記者吳佳楠深圳報道

AI眼鏡正成為廠商之間爭奪的又一產業高地,業內普遍認為,AI眼鏡註定成為下一個超級終端。

  有專業機構預測,2030年AI眼鏡全球市場規模可望達到1500億美元,一個萬億規模的產業風口正襲來。

  當前,深圳正加速AI眼鏡技術的創新突破與產業的迭代升級,集聚了以雷鳥創新、博士眼鏡雅視光學、LOHO樂活眼鏡等為代表的AI眼鏡上下游企業,劍指「全球AI眼鏡第一城」。

  南方財經記者瞭解到,不少深圳企業依託當地的全產業鏈集聚優勢,加速智能眼鏡的迭代升級,將AI眼鏡向輕量化、智能化、時尚化趨勢演進,推動產品從功能工具向多元實用的智能終端進化,與此同時,企業依託深圳快速反應的供應鏈優勢,謀劃品牌出海之路。

  AI絲滑融入,走向多元場景

  AI眼鏡作為主流的AI交互硬件入口,入局玩家越來越多,不少AI眼鏡正式發售上市。在2025深圳國際眼鏡業博覽會現場,可以一窺當下深圳AI眼鏡的技術創新與市場熱度。

  南方財經記者注意到,隨着入局AI眼鏡賽道玩家數量增多,AI眼鏡正從基礎功能交互向輕量化、智能化、時尚化方向演進,加速從功能演示走向實際應用場景。

  「現在通過搭載雷鳥自研的影像系統和阿里通義系列大模型,雷鳥V3系列產品可以實現播放音樂、實時拍照、智能識別環境並進行場景翻譯等功能,在多元化的生活場景均可適用。」雷鳥創新公關經理沈曉琳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

  如果説,雷鳥V3系列產品更傾向於拍照玩法,那麼雷鳥最新發布的全綵AI+AR眼鏡雷鳥X3 Pro產品則更靠近一部智能手機終端的形成。

  除了集成AI翻譯、空間導航、AI錄音、第一視角攝影攝像等多種實用功能,雷鳥X3 Pro內置的通義獨家定製大模型,讓其成為全球首批支持可視化Live AI交互的AR眼鏡。AI如空氣般的融入日常生活,使得無論步行、用餐還是交談,都能獲得即時智能反饋。

  「雷鳥X3 Pro產品向輕量化靠攏,重量達76克,面世一個月來收穫不少訂單。」沈曉琳表示,雷鳥的AI眼鏡連續3年市場佔有率居全國第一,在今年一季度,雷鳥在中國AI拍攝眼鏡線上市場份額高達 50%,意味着,在中國市場,每2副AI眼鏡中,就有1副來自雷鳥創新。

  與雷鳥創新一樣,將AI技術融入智能眼鏡,走向多元化場景應用的還有LIPO李白眼鏡。「LIPO李白最新發布的星同學近視管理智能眼鏡,結合AI算法分析孩子用眼的行為數據,更加關注教育場景下的視力清晰,目前產品已從近視防控的臨牀研究走向市場,單隻售價不到兩千元。」LIPO李白眼鏡董事長李照教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

  李照教認為,智能眼鏡是未來智能穿戴的重要工具,眼鏡靠近人體嘴巴的優勢可以更好與語音控制進行關聯,未來會有千千萬萬的中國品牌智能眼鏡產生,企業下半年將推出成人款的AI智能眼鏡。

  融入AI賦能眼鏡智能化之外,另有企業以科技與設計的雙重突破,重新定義智能眼鏡的邊界。

  LOHO樂活眼鏡深耕眼鏡設計領域十余年,在與閃極科技合作推出的AI智能眼鏡「拍拍鏡」A1產品中,引入彈簧鏡腿設計,實現超高自由度翻折,貼合不同臉型,還創新採取眼鏡電池后置設計,讓原本整機重量50g的眼鏡,變成用户體感重量僅達30g左右,滿足好看好戴的時尚舒適需求。

  「AI智能眼鏡正在影響每個人看到的世界,設計出一款兼具科技感和舒適感的眼鏡成為需求,目前‘拍拍鏡’A1自面市以來已銷售超15000台。」LOHO樂活眼鏡公共事務總經理江嘉民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AI眼鏡缺乏的不是市場,反而是需求暴增下的企業產能也要及時跟上,預計到今年底就能實現快速的大規模量產。

  正如江嘉民所説,AI眼鏡需求持續擴大,市場規模有望繼續拓圍。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將達1205萬台,同比增長18.3%。中國市場增長更為快速,2025年第一季度AI/AR眼鏡國內銷量同比增長45%,無屏AI眼鏡整體銷量達1.9萬台,同比增長顯著。

  深企謀劃品牌出海

  事實上,被業內認為有望成為下一代智能手機終端的AI眼鏡,涉及光學顯示、感知交互、納米電池、傳感器融合、芯片定製等多種技術要點,產品的快速迭代和積極入市更有賴於完善的智能硬件製造的產業氛圍。

  擁有橫跨40年眼鏡產業積澱的深圳,在AI眼鏡領域呈現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優勢,涌現出如雷鳥創新、逸文、影目、閃極、Gyges Labs、莫界、光舟、思坦、雷煜等覆蓋AI眼鏡品牌、光學、顯示等核心板塊的企業,商湯、華為、騰訊等企業的AI佈局,也推動AI眼鏡實現更多場景覆蓋。

  深圳柏琪眼鏡總經理兼創始人陳炳謙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深圳作為全球高檔眼鏡製造基地,產業鏈極為完備,同時身為設計之都,源源不斷地為品牌培育注入動力,無論在智能眼鏡的技術應用,還是在傳統眼鏡的前沿設計,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正如龍崗是深圳智能眼鏡產業發展一隅,這里聚集了雅視光學、LOHO眼鏡等為龍頭的1500多家企業,佔全市80%,眼鏡年產量1.25億副,在全球高端市場佔比超50%,還集中了全國90%的高端設計師,形成了從設計、研發、生產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江嘉民表示,「拍拍鏡」A1集合了深圳大多數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LOHO本身是做渠道和設計的,我們懂得怎麼集合市面上AI眼鏡產業鏈企業的科技融進產品中,比如翻譯功能採用的是科大訊飛,算力用的是雲天勵飛,芯片用的是紫光展鋭,電池與閃極達成合作,正是深圳在智能眼鏡產業發展的集聚基礎,推動了企業AI眼鏡加速面市。」

  「就國際市場來説,高端眼鏡品牌產業鏈配套齊全就在深圳,不管是眼鏡板塊還是智能板塊,都擁有完善的產業鏈,二者的結合加速智能眼鏡產生。比如從設計圖紙開始到半成品,快的話半個月,甚至一周就可以出來,基本20來天就可以確定成品的demo,這就是深圳速度。」李照教同樣表示。

  正是這樣的供應鏈反應速度,也讓不少深圳的智能眼鏡企業謀劃出海。「LIPO李白一款眼鏡在阿聯酋能賣到1200迪拉姆的價格,相當於2500元人民幣,而在國內售賣不到800元。」李照教表示,海外產品從研發到產品一般要經歷一至兩年的研發周期,國產品牌並不比國際品牌差,LIPO李白從五年前開始佈局海外市場,產品遍佈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業務佈局持續加速。

  「我們去過很多海外市場調研考察,很多國家並不懂AI產品,甚至不瞭解大模型,更別說將大模型應用到實際產品中,中國企業的品牌出海正是時候。」江嘉民透露,LOHO將在今年進軍海外市場,將在東南亞市場落地企業的海外全球首個實體體驗店,並帶動歐美、中東等渠道網絡。

  沈曉琳同樣表示,雷鳥的主要產品線,已經在全球超過25個國家和地區全面鋪開,今年將在夯實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重點開發日韓和歐美市場。

  深圳AI智能眼鏡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同樣吸引國際品牌深度綁定,有如法國OPAL DEMETZ的手工鏡架選擇龍崗企業代工智能模塊,日本增永的極簡設計眼鏡搭載深圳算法。

  「AI眼鏡正從功能型向舒適型轉變,目前企業的操作系統和傳感器全部自主開發,在海外市場與國際品牌的合作中實現技術溢價。」雅視光學集團董事長吳海英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

  可以看到的是,依託自身的創新技術和產業優勢,深圳正重新校準世界AI眼鏡產業的新座標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