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百鏡大戰」升溫:小米首款AI眼鏡官宣、老鳳祥跨界進入、Rokid F碼用户支付通道開啟……

2025-06-25 21:03

6月25日早上7點30分,一個「ar眼鏡交流羣」里,開始有人倒計時:還有最后2小時29分鍾。緊接着每隔半小時都有用户在播報時間,原因是Rokid Glasses 10:00正式開啟F碼全款支付通道。

出乎意料的是,上午9:00市場傳聞已久的小米AI眼鏡正式官宣:將於6月26日晚7點發布「面向下一代的個人智能設備」小米AI眼鏡。

緊接着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連發兩條微博視頻,展示了小米AI眼鏡在AI識物、視頻拍攝方面的能力。

作者目前暫未體驗到這一款產品,但是一位體驗過這款眼鏡的原型機用户表示:續航能力強、重量約40g(不含鏡片)、支持錄音翻譯拍照錄像等功能,不過拍攝防抖能力需提升。

對於價格,一位AI眼鏡創業者告訴作者:小米的定價為1999元。根據Wellsenn XR報告,小米AI眼鏡的硬件成本約177.5美元(約合人民幣1273元),比meta RayBan的149美元高。

近一年來國內集中涌現了近百家對標Ray-Ban meta的AI眼鏡公司。甚至出現了跨界者加入到AI眼鏡行業,在6月11日的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以及火山引擎原動力大會上,老鳳祥的AI眼鏡,已正式亮相。

去年11月,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宣佈正式發佈小度AI眼鏡。當時小度科技CEO李瑩表示,這款眼鏡計劃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目前距離二季度結束僅剩5天,仍無任何消息。作者從多方信源確認,小度AI眼鏡將延期發佈,具體時間還不明確。

據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國內消費級AI、ar眼鏡市場銷量達9.6萬台,同比增長45%。其中,帶屏ar眼鏡(包含一體式和分體式)佔80%市場份額,無屏AI眼鏡佔比20%。

小米官宣、老鳳祥入局

早在去年底,據36氪報道,小米計劃推出新一代AI眼鏡,並已與歌爾股份合作,產品預計於2025年第二季度發佈。對於這款產品的出貨量,雷軍的預期為「三十萬台往上」。

今年以來也不間斷地有小米AI眼鏡將發佈的消息暴露出來。在今年2月,小米眼鏡官方微博已上線,關聯企業為「小米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彼時市場上也多有傳聞即將發佈,但是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發文予以否認。

直到6月25日,小米公司通過微博宣佈,將於明晚7點發布小米AI眼鏡。消息一出,還帶動了AI眼鏡概念盤中震盪拉昇。

根據Wellsenn XR報道,小米或採用高通AR1+恆玄2700的雙芯組合,跟當前meta、雷鳥、閃極等廠商採用單一SoC芯片有很大不同。

產品功能上,雷軍發視頻展示了在AI識物、視頻拍攝方面的能力。另據體驗過該款產品的原型機用户透露,小米AI眼鏡不帶顯示,另具備聽音樂、翻譯、錄音、長續航等能力,甚至可以與手機、汽車互聯。

老鳳祥跨界進軍AI眼鏡這一消息自6月初以來,一直是業內的熱議話題。日前產品在上海老博會、字節火山引擎源動力大會均有亮相。

據介紹該產品具備實時語音導航、實時翻譯、智能輔助閲讀,情感對話與實時講解功能,主打老年人市場。

潤欣科技老鳳祥AI眼鏡的硬件技術支持方,其相關人員向作者透露,該產品不帶顯示,帶鏡片48g,拍照情況下續航2小時左右、正常使用5-6小時、可與老鳳祥App連接、價格不會超過2000元。「與字節火山是合作關係,背后接入了火山的模型。」

但這並非字節與老鳳祥合作推出的產品,此前火山引擎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火山引擎沒有與老鳳祥合作打造AI智能眼鏡的計劃。豆包大模型為公開售賣產品,任何客户都可以合規採購。

「起量10萬台起」

去年作者與Rokid創始人Misa談及銷量問題時,他認為50萬副是一個及格線,意味着它已經邁入了消費品階段。

再到今年5月中旬交流時,他表示過去三個月,Rokid gGlasses交完定金的訂單已破25萬,其中在線用户的預定超4萬。而爲了保證產能,Misa稱Rokid一次性買斷了20萬台的產能。

從品牌方來説,買斷產能背后是爲了交付更順利。實際上在生產端,他們也有一個起量評估。據潤欣科技相關人員透露,AI眼鏡這類型的客户至少10萬台起量,他們纔會去做。

「保量」的前提下,產品仍需「保質」。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不乏各類吐槽與AI眼鏡相關,比如此前爆火的閃極「AI拍拍鏡」有用户稱出現過無法開機、藍牙無法開機等情況;也有inmo用户收到瑕疵品。

此外在續航能力、視頻拍攝防抖能力、佩戴舒適度等方面,也有各種不同的聲音。在Misa看來,智能眼鏡永遠的難點是減重、續航、顯示。現在有個不可能三角,即展現力、續航力、佩戴性,這三件事今天都沒有辦法統一。

在智能硬件領域,出門問問的李志飛也是一位「老兵」,旗下智能手錶TicWatch曾在全球實現10億元的年銷售額,后來還發布過智能音箱、智能耳機等產品。

今年4月17日該公司面向海外市場發佈了AI卡片式錄音筆「TicNote」,6月25日面向國內發佈,其中內置了出門問問新研發的Agent—Shadow AI。

實際上,去年出門問問也有過做AI眼鏡的想法,據李志飛透露內部工程師也有過嘗試,但是最后決定不做這一產品,原因是經過體驗發現功耗和重量都難以滿足其需求。

其次他向作者表示AI眼鏡類的硬件複雜度高,需要很強的研發能力,「我們也不會挑戰它是不是有需求,未來會去做一些技術很成熟的硬件,降低研發成本。」

國投證券近日發佈研報稱,AI眼鏡是AI大模型的最佳應用載體之一。AI眼鏡在傳統眼鏡基礎上搭載了人工智能技術,可集成相機、藍牙耳機、AR等多重設備或功能。AI眼鏡佔據人體唯一無接觸多模態(視覺+聽覺+語言)交互入口,為AI大模型落地移動終端硬件的絕佳載體。

IDC預計,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將達1205萬台,同比增長18.3%。其中不具備顯示功能的音頻眼鏡及音頻拍攝眼鏡預計出貨547萬台,同比增長101.9%。

另據京東6月19日發佈的XR和智能眼鏡戰報,今年「6.18」其AI智能眼鏡成交量同比增長7倍,ar眼鏡用户數同比增長70%;XR設備銷售額前六個品牌為PICO、雷鳥、XREAL、VITURE、Rokid、INAIR;智能眼鏡銷售額前六個品牌為雷鳥、INMO、星紀魅族、界環、李未可、玄景。

但是從京東商城的智能眼鏡銷量數據看,一些暢銷產品的銷量仍是以千為單位,並沒有想象中的熱鬧。隨着小米的正式入局,能否帶動起市場規模不得而知,但Misa表示這對行業從業者來説是一件好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